MOOC模式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图书馆为例

第38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4月M O O 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图书馆为例刘金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115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摘要:文章分析了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的现状,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图书 馆微视频的使用情况,并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图书馆的微视频服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1588(2018)04 -0066 -031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M O O 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 程)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微视频除了具有传统 电视媒介声画同步的媒介优势,还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大众参与性高、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满 足了大众碎片化、移动化获取信息的需要,且其多媒 体的属性使其在信息表现力和影响力上具有先天 优势。
微视频可以推介和共享学术界的信息资源,为有求知欲望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微视频的应 用可以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挥图书馆在教学 支持、参考咨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高 校图书馆开发微视频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发挥馆藏 特色资源的优势,还可以实现网络立体化教育资源 。
2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现状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 V 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 头、DV、DC、M 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 频短片的统称[1]。
图书馆微视频主要是与图书馆 有关的视频短片。
有学者对我国39所“985”高校 图书馆进行调查后发现,微视频服务的内容主要集 中在服务宣传、媒体宣传、读者寄情、主题活动、反映 问题、读者教育等方面。
具有故事情节的微视频可以达到建设人文环境、教化大众、促进图书馆营销、传播图书馆理念、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图书 馆的一种有效宣传手段。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创新探究

作者简介:周锦文(1984 ),女,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崔征(1978 ),女,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信息素养教育㊂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创新探究周锦文 崔 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通过调研42所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开展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开展信息素养线上课程授课方式㊁授课内容和考核方式㊂提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建议㊂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中图分类号:G 258.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100130 引言传统信息素养课程以课堂集中式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㊂在部分高校,信息素养课程是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由于时间冲突㊁选课人数限制等原因,造成只有较少一部分本科学生接触到信息素养课程,限制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㊂近年来,MO O C 等线上课程兴起,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受众面提供了有利条件㊂但是线上课程的种类繁多,由于许多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缺乏了解,没有主动选择信息素养课程,使得信息素养MO O C 的推广也未达到预期效果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爆发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获取新知识㊂高校图书馆公众号也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推送内容的一部分㊂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㊂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取得更好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㊂本文对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进行调研,总结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内容㊁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㊂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调研2020年4月,笔者对42所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研㊂结果显示,42所高校中的5所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中,设置了关于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固定板块㊂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㊁武汉大学图书馆㊁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东北大学图书馆㊂另外有8所大学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文章或视频,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㊁天津大学图书馆㊁浙江大学图书馆㊁中南大学图书馆㊁兰州大学图书馆㊁四川大学图书馆㊁新疆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㊂1.1 固定板块北京大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菜单固定板块的方式,推出了一小时讲座线上图文精简版:梳理学术资源㊁讲解检索技巧㊁介绍应用软件㊂截至2020年4月23日,推出了12期一小时讲座线上图文精简版,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解锁数据库㊁数据素养专题和沉迷学术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线上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板块 小图微课㊂ 小图微课 板块的内容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的推介㊁数据库使用方法㊁基本检索技巧等,试图解答师生在使用资源时的各类疑惑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是在疫情期间推341出了 宅家在线 教学科研板块,其中包括信息素养子板块,截至2020年4月25日,发布了5篇相关文章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 信息服务 板块作有关于检索技巧的介绍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一级菜单 服务 板块中,有一个二级板块 微讲座 ,发布关于信息素养的 微课程 ㊂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该板块每半年推送7到8课 微课程 ,课程内容既有单个数据库介绍,也有对检索技巧介绍㊂东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一级菜单 新知快讯 下设有二级菜单 微图学堂 ,提供信息素养的线上课程,推送内容涵盖检索通识和技巧㊁国内外常用知名检索平台㊁电子书资源推荐㊁艺术类数据库㊁考试类数据库㊁文献管理工具等,既考虑到普适性也有针对性㊂1.2 文章推送天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 每周一讲 的形式推出信息素养在线课程,以图文形式介绍数据库使用㊁检索技巧㊁文献管理及专利工具等信息素养知识㊂中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推送文章形式推出过 万方攻略 和 知网攻略 的线上课程,介绍了相关数据库的检索方法㊂四川大学㊁新疆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分别推出了 每月一库 每周一库 和 小图千库 系列文章,以图文形式向读者介绍各个数据库的内容特色以及检索方法等内容㊂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 小图微课堂 系列视频,以录屏的方式介绍图书馆各项服务内容,帮助大家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㊂兰州大学图书馆公众号还推出了 微知充电宝 栏目,采用 微课 视频的形式,讲解和分享数据库以及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和技巧等知识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会不定期推送信息素养方面的线上课程,如 玩转中国知网的六个技巧 清华大学图书馆概览与主馆布局 等,授课形式以 微视频 为主㊂浙江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则推出过12讲专利微课视频,每讲5~10分钟,介绍专利的有关内容,但没有其它方面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㊂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分析2.1 授课方式调查的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图文结合的文章,另一种是微视频㊂图文结合的文章是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基本授课方式㊂究其原因,图文结合的文章具备以下几个优点:①易于创作,图文结合的文章只需要授课教师会使用o f f i c e 办公软件,无需借助其它的专业性软件即可完成课程制作,有利于提高课程制作效率,容易实现课程内容的快速发布㊂例如:天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 每周一讲 和新疆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 每周一库 都是利用图文结合的文章方式实现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每周更新;②便于检索,图文结合的文章内容以文字为主,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㊂然而,信息素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一些内容(如数据库使用方法等)较难以文字方式讲解明白㊂而 微视频 等视频授课方式,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非常直观㊁具体㊁清晰的方式把问题讲明白,比单纯看文字更易于读者理解㊂但由于视频课程制作的技术要求更高,制作周期更长,目前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发布过视频课程㊂2.2 授课内容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学术资源和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㊁检索技巧和科研支持3个方面的内容㊂2.2.1 学术资源介绍大部分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对学术资源的介绍多为数据库类型作为主要分类依据㊂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 解锁数据库 栏目中,把数据库和学术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把数据库分为 北京大学自建库 中文期刊数据库 综合性西文期刊数据库 学位论文中文数据库 专业类西文期刊数据库 中文电子书 和 学位论文外文数据库 进行介绍,讲解了相关数据库的基本情况,访问方式,检索方式和特色功能㊂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 小图微课 则按照读者类型以及读者需求对学术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学术资源分为新手系列,论文开题系列,考试资源系列,电子书系列,期刊投稿系列,学科专题资源系列,资源平台使用系列和学习战 疫 系列等㊂2.2.2 检索技巧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中,文献信息检索技巧是另一类主要授课内容㊂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 信息服务 板块的 新生必修课中441的 进阶心法 就是一些检索技巧的介绍,如检索词的选择,截词检索,词组检索和WO S 高级检索技巧㊂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中,以一个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跨平台的文献搜集和整理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㊂2.2.3 科研支持部分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还向研究生和教师等科研人员的需求,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科研支持内容,有论文开题方面的,如开题前的文献调研(北京大学图书馆);有研究热点追踪方面的,如论如何用S c o p u s ,S c i v a l 浏览学科大牛们的研究动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文献综述方法方面的,如一篇科研论文,除了阅读它,我们还能了解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学术规范的介绍(东北大学图书馆)㊂2.3 考核方式目前,已调研的 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都是自主学习课程,没有强制性的考核要求㊂但东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部分微课后面推出 微测验 内容,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㊂北京师范大学在部分线上课程的最后一部分还推出了有奖答题㊂3 建议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高校图书馆中,有的微信公众号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链接放到了菜单栏,有的微信公众号没有将链接放到菜单栏㊂没有放到菜单栏的线上课程,学生一般只能在推出的时候看到㊂而放到菜单栏的线上课程,学生方便随时查看,也容易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有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内容㊂建议现在有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即将开展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都将课程的链接放到菜单栏㊂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在数据库介绍方面,有的微信公众号上是各个数据库的介绍,而有的微信公众号将数据库分类,根据不同的大类进行介绍,比如中文期刊数据库有哪些,学位论文数据库有哪些㊂笔者建议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类介绍㊂比如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有哪些数据库可以使用㊂另外,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的线上课程没有针对留学生的英文课程㊂建议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些留学生的英文线上课程㊂有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设置了有奖答题的部分,这对提高同学们浏览这些课程的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㊂有的课程附有图书馆员的答疑邮箱,可以让同学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答疑,都是可取的做法㊂参考文献:[1] 黄懿.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研究 以 985 高校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5):67-68+119.[2] 温暖.依托微信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 以东北大学图书馆 微圕学堂 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9,41(6):26-31.[3] 徐春,张静.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42所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调研[J ].图书馆学研究,2018(24):71-78.[4] 黄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1):38-40.[5] 徐春,张静.新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 985工程 院校图书馆的调研[J ].图书馆研究,2017,47(5):91-95.(责任编辑:要 毅)541。
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与培训

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与培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素养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数字素养意味着掌握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与培训,助力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首先,高校图书馆通过举办数字素养培训课程,提供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
课程内容涵盖了信息搜索、信息评估、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在数字环境中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培养信息筛选、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图书馆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学科要求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其次,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数字素养教育的学习资源。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数字素养相关的书籍、期刊、数据库和电子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源检索系统获得相关资料,并借阅或下载学习。
此外,图书馆也定期更新数字素养相关的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源和研究成果。
通过提供学习资源,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对数字素养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线上培训。
图书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在线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课堂、在线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数字素养知识。
线上培训的灵活性使得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优势。
此外,线上培训也提供了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除了教学和资源支持,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开展数字素养竞赛和活动。
通过组织竞赛,图书馆鼓励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进行能力的展示和提高。
竞赛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团队的,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此外,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数字素养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学者和专家分享最新的发展成果和研究动态,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和工作需求,提升学生对数字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MOOC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0引言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及提升信息素养的需求[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 )是一种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免费公开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它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利用MOOC 推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化是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MOOC 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目前,国内外共有9个国家35所大学或者机构在14个MOOC 平台上开设了37门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包括英语、中文、德语、法语和阿拉伯语5种语言[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罗昭峰、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李显辉和武汉大学黄如花等已通过MOOC 平台开设了信息素养的相关课程,是国内高校利用MOOC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开拓者。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和相关人士又相继开设信息素养MOOC 课程,进行多样化的尝试,既有信息素养基础课程,也有专业信息素养课程[3]。
信息素养教育MOOC 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MOOC 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自身对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权威的信息素养考核标准、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数量少、授课方式单一,大多数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形成课程体系;学生普遍对信息素养教育认收稿日期:2017-11-22作者简介:魏巧玲(1984—),女,本科,馆员,已发表论文6篇。
基于MOOC 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魏巧玲李欣姚玉梅(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图书馆天津301636)摘要:[目的/意义]探讨高校图书馆基于MOOC 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以助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MOOC背景下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 G 2 5 8 . 6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5 — 8 0 9 5 . 2 0 1 6 . 1 1 . 0 1 5
脚步 , 为 MO O C提 供支 持服 务等 。 1 MOOC发 展为 高校 图书馆 带 来的机 遇 与挑 战
Wa ng Yu n f e n g
( F u j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L i b r a r y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1 0 8 )
A b s t r a c t : [ P u r p o s e /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T h e p a p e r i s t o g i v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y t o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 MO O C t e a c h i n g . [ Me t h o d / p r o c e s s ]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y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MO O C ,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e x p e i f ・ e n c e s o f F u j i a n U n i v e s r i t y D i g i t a l L i b r a r y ( F U L I N K ) i n F u z h o u U n i v e s r i t y T o w n i n c o n d u c t i n g MO O C ’ S i n n o v a t i v e s e r v i c e b y t a k i n g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F U L I N K . [ R e s u l t / c o n c l u s i o n ]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y r s h o u l d t a k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i t s r e s o u r c e a n d s e r v i c e , r e s p o n d a c t i v e l y t o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图书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阅读体验。
一、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智慧图书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智慧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数字化资源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阅读和查询。
数字化资源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资源范围,还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1.2智能化的服务与管理智慧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图书馆的自动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系统对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自动分类和整理,提供精准的检索和推荐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1.3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智慧图书馆通过对用户阅读行为的分析和记录,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图书推荐,或者根据用户的借阅历史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使每位用户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2.1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库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资源库。
这个数字资源库应该包括丰富的电子书籍、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等资源,并且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图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联动,以扩大资源的覆盖面。
2.2提供智能化的阅读辅助工具智慧图书馆应该提供智能化的阅读辅助工具,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和效率。
比如,可以开发一款智能化的笔记工具,帮助用户快速记录和整理阅读笔记;或者开发一款智能化的翻译工具,辅助用户对外文文献的阅读。
2.3推行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高校智慧图书馆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特点,推行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例如,可以开设图书定制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图书选购建议;或者设置用户反馈渠道,及时调整和改进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SPOC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当今时代,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SPOC的提出为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机会。本文
在利用现有信息素养教育MOOC资源的基础上,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构建了信息素养教育SPOC教育模式,
以期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质量,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NO.1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表1 部分信息素养教育MOOC开设情况
MOOC平台 学堂在线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课程名称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信息素养通识教程 信息检索
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科技创新导报 2018 NO.1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8.226
创新教育
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SPOC教学模式研究①
李振红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业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 MOOC SPOC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6(c)-0226-02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 素养。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渠道主要是文献检索课 程。但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改革势 在必行。SPOC教学模式的提出,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 端,发挥了MOOC的优势。因此,将SPOC教学模式融入大学 生信息素养教育,探索在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SPOC 教学模式,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MOOC现象与高校课程教学创新

在缝掌习30%
耄节测试
见砸课 30%} 参堂鍪篆话况
期末考试30% 线上或线下测试
图3共享课考核方式及分值比例
学习者选课成功后,成绩评定合格后所获学分转入 本校培养方案,计入学校的成绩档案;成绩不通过,同样 计入学校的成绩档案。
4.其他形式 将M00C当作学习资源库(类似于图书馆),作为不 同教学风格的课程资源获取途径,以拓展学习者的知识 面,促进知识内化。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发 展、兴趣爱好、升学需求、知识需要等学习目的,自主选 择课程、获取所需内容,选择自己惯用的交互方式获取 知识、提升能力。如在校大学生通过MOOC课程学习辅 助现有传统教学;教师通过MOOC课程学习促进其专业 领域的知识更新与职业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MOOC下课程体系的构 建、MOOC的建设以及MOOC时代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正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在这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肯定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值得相关研究者们进行慎 重的审视和深入的研究。为此,根据慕课相关研究文献 分析、研讨会情况以及当前慕课建设和教学的运用现 状,提出以下拙见,以抛砖引玉。 第一.从国家宏观层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系 统完善的高校慕课课程体系。我国目前的精品课、精品 视频公开课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已达到了相当规 模,覆盖面广,集聚了大量的师资和财力,在建设慕课 时,应根据高校课程体系按学科门类以及课程难易程度 进行合理组织编排,在已有的丰富的视频资源基础上建 设慕课平台。 第二,从高校自身层面,在创建和引入MOOC时需 保持清醒的认识。首先,需根据自身目的进行选择。如为 了提升学校声誉,扩大影响,可选择自建特色专业的 MOOC。如学校因某课程的师资缺乏,需弥补学生选课的 不足.可选择自建或购买稀缺课程,以缓解教师和课室压 力。购买的慕课可能因本校无专任教师指导、监管学习流 程,评估学习效果,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保障,需学校酌情 考虑或采取有效措施。其次,需考虑与数字校园的集成和 整合问题。如教务管理系统、已有精品课程平台、质量工 程平台等,支持教师教学资源的“一处建设、多处应用”, 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再次,需充分利用已有或在建资 源开展教改和研讨工作,从上到下逐步推进实施。 第三。从教师层面,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迎接挑战。慕课的大规模涌现对于目前高等教育确实 是一个强大的冲击,慕课是在线学习发展的一种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OOC 模式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张晓彤,赵国忠(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概述MOOC 发展历史,系统归纳其主要特征,分析MOOC 对高等教育及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影响,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寻求MOOC 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切入点,提出MOOC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MOOC ;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6251(2015)07-0133-04Research of MOOC Model and University Library ’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novationZHANG Xiaotong,ZHAO Guozhong(Library,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ansu Lanzhou 730030)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main features of MOOC were summarized,and its impacts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library were 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innovative idea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MOOC environment were raised by seeking the entry point of MOOC in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MOOC;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innovation model作者简介:张晓彤(1967—),女,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咨询,信息素质教育。
通信作者:赵国忠,男,硕士,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古籍整理。
收稿日期:2015-06-26农业网络信息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信息教育·2015年第7期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大规模的开展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后。
早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课,向学生传授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项目和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资源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除传统的工具书使用方法外,还重点引入了网络资源和数据库检索方法以及信息分析、信息评价的内容。
教育手段也开始向多媒体、远程平台和嵌入式等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但从总的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地被学校和学生重视起来,选修的人数还比较少,教学的方式还有待提高,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崛起于2012年的MOOC ,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其形式灵活、参加人数多、课程质量高和使用效果好等特点,被国内外高校广泛接受并参与和积极建设,对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文着重在分析MOOC 的显著特征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MOOC 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切合实际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发展思路。
1MOOC 发展及其主要特征1.1MOOC 的发展MOOC 最早是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Cormier 与Bryan Alexande 提出[1],用于描述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 与Stephen Downes 所设计的《关联主义与关联知识》(CCK08)一门在线课程。
2011年秋,MOOC 第一次实现了重大突破,16万人参加了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2012年,随着Udacity 、Coursera 、edX 等课程公司的成立,MOOC 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2012年12月,英国开放大学联合英国12所高校建立名为“未来学习(FutureLearn)”的MOOC平台[2];2013年4月25日,由欧洲11个国家联合推出的MOOC网站OpenupED正式上线。
目前国外的MOOC门户或平台主要有4种,包括edX、Coursera、Udacity和Futurelearn,大批高校已成为这些联盟的成员[3]。
我国MOOC虽然起步较晚,但受到教育部和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
2013年,清华大学推出“学堂在线”(https:///),目前共有176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南洋学堂”(http:// /G2S/OCW/cn/Index.htm),目前共有147门课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新竹交通大学共同参与建设的“好大学在线CNMOOC”(/)平台共有20门课程。
除上述高校创建的MOOC平台之外,还有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携手“网易云课堂”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imooc/),该平台目前有来自19所985高校的92门课程[4]。
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国内外共有6个国家的26所大学或机构开设了36门信息素养MOOC课程,其中美国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在内的7所大学共开设了24门信息素养教育课,英国包括爱丁堡大学在内的5所大学共开设了6门信息素养教育课;加拿大、荷兰和爱尔兰各有1门[5]。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设信息素质教育在线网络课程的代表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昭锋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和武汉大学黄如花的《信息检索》。
1.2MOOC的特征MOOC课程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推崇与应用,是与它独有的特征分不开的。
归纳其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6]:1.2.1开放性MOOC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课程,它具有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向大众开放。
1.2.2动态性MOOC是一种动态生成式的课程,不仅课程短小精悍、碎片化,而且可以借助课程平台进行在线交流、检查作业,进行课程评价和课程考核。
1.2.3多样性随着技术的成熟,MOOC内部的学习资源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集成化、面向学习者的特色,教学信息可以依据学习反馈而动态发展和更新,甚至可以依据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实现动态的资源推送。
2MOOC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影响2.1MOOC给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从我国多年来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被动接受和追求高分数为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而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过程设计、课程的考核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什么内容、如何学等决定学生本身知识素养的关键内容学生却无权决定,学生的参与权和主动权减弱。
MOOC环境下的教育倡导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的“双互动”。
混合式学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E-learing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
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所谓Blended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感明显加强,有助于高校培养综合性的全能型人才[5]。
在教学方式上,MOOC打破了大学围墙的界限,使得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年龄的限制。
全世界的学习者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参与课程学习,普通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一流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者高度自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7]。
目前高校也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也有许多中外文的数据库(包括音频视频资料),还有诸如“高校名师讲坛”等教学资料,许多高校还有网络教育学院,通过远程网络实行专业教育,在教学中也有课上课下的师生互动。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选课学生只限本校,人数太少;讲课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形式单一;课时太长(一般在45分钟左右),容易使学生疲劳;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参与不够;没有考核和评价,无法保证课程的质量。
由于MOOC依托互联网,突破了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
在MOOC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开展学习。
另外,MOOC教学平台允许以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6]。
同时,MOOC还提供了灵活的网上互动,便与师生的相互交流。
MOOC的这种特有的优势尽管在目前还动摇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模式,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等已经形成了潜在的挑战,需要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2引进MOOC模式已成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MOOC课程给高等教育,也给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特有的“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等特点,给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吹进了一缕清新的春风。
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模式上来说,引进MOOC模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国外图书馆员开设的信息素养MOOC中,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员Denlinge创建的《常见网络问题治疗》慕课,旨在进行基本网络素养教育。
学员大都是维克森林大学的校友、学生家长,最终课程吸引了来自10个国家23个州的700多人参与[8]。
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老师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于2013年春季开设,目前已经超过10000人在线学习,首次公开课就吸引了784名学员,学员绝大部分来自高校的学生、科研工作者或是图书馆的教师等,其中还有10位来自国外高校的留学生,最终有181人通过考核,并获得结业证书[5]。
高校图书馆要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不断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引进MOOC模式。
2.3去粗取精,适度变革任何新事物既有它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成分。
在确定引进MOOC理念和模式的同时,还要看到它有待改进的地方。
马秀麟在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视角看MOOC的利与弊》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MOOC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学习者很少有耐心从头至尾地观看整个教学视频;学习者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要少;一些学习者不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要求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学习者认为小组协作与分享更有利于基于MOOC 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个别学习者反映“看不懂”课后自主学习,或者反馈“记不住,看过就忘”;对于在教学中应用MOOC平台的看法,男生与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普遍支持以MOOC平台作为课后复习或者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持手段,但反对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MOOC中的视频或者微视频;对于可否在教学中大量借助MOOC平台,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