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计划五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计划五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计划五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为了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编写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如果沿用必修教材惯用的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从教与学的实际考虑,笔者以为可在各单元的专题下,相机设计几个子专题,对教材选文进行增删重组,通过对比阅读实现专题目标。

下面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为例。

教材前言告诉我们: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赏析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项自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赏析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第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

这种运用演绎法的设计安排导之以法在先,目标比较明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强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实情和认知规律,学生更多的是先接触诗文作品,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运用的是归纳法。

因而,我们仍以教材各单元的学习重点为目标,改变一种思维路径,即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将有相关点的作品整合重组为几类或几个子专题,让学生在充分赏读的基础上,探究阅读古代诗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诗歌散文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流派等。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诗歌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诗歌散文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2. 第二节:古代诗歌散文的语言艺术诗歌散文的语言特点诗歌散文的表达技巧3. 第三节:古代诗歌散文的情感表达诗歌散文的情感类型诗歌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4. 第四节:古代诗歌散文的形式美诗歌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诗歌散文的结构美5. 第五节:古代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诗歌散文的审美特点诗歌散文的审美体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语言艺术、情感表达、形式美和审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适合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作为教学素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古代诗歌散文时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4. 综合运用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相关领域。

六、教学计划:第6-10周详细教案第六周:1. 课程内容:学习唐代诗歌,理解其历史背景,分析作品风格。

2. 教学活动:讲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

第七周:1. 课程内容:学习宋代散文,理解其文学特点,分析作品主题。

2. 教学活动:讲解宋代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欧阳修、苏轼等文人的作品。

1. 课程内容:学习明清小说,了解其发展历程,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概念与分类。

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

4. 诗歌散文中的意境、情感与哲理。

5. 分析与解读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及作者。

2. 鉴赏法:欣赏古代诗歌散文的经典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意境、情感与哲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心得与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其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视频、音频、文本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的诗歌散文欣赏作业。

3. 创作展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古代诗歌散文特点的作品。

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课时讲授一个章节,穿插相应的欣赏和讨论活动。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特点。

3. 作品欣赏:播放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欣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案例案例一:《登鹳雀楼》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简介。

2. 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选读。

3. 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欣赏方法。

2. 阅读法: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作品、评论和研究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和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

4. 第7-8周: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第9-10周:进行诗歌散文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散文。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感受古代文学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能够欣赏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深刻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欣赏:分组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或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鉴赏心得,以此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提问时的回答,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对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古代诗歌和散文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作品及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与古代诗歌散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第二课时: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间:2周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与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周第一课:古代诗歌的特点与分类(1课时)- 学习古代诗歌的形式、韵律等特点- 介绍古代诗歌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第二课:唐诗欣赏与分析(2课时)- 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代表作家- 示例唐代著名诗歌,如李白、杜甫的作品- 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方式等第三课:宋词欣赏与分析(2课时)- 介绍宋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编选宋代著名词曲,如苏轼、辛弃疾的作品- 分析词曲的词意、音乐性等第四课:元曲与散曲欣赏与分析(2课时)- 介绍元曲与散曲的发展和特点- 示例元曲与散曲的章节和曲调- 分析元曲与散曲的题材、表演形式等第五课:明清散文欣赏与分析(2课时)- 介绍明清时期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阅读明清时期优秀的散文作品,如《牧童诗》、《庐山谣》等- 分析散文的结构、修辞手法等第六课:选读综合诗文,进行欣赏与评析(2课时)- 从豪放派、婉约派、宫廷诗歌等角度选取经典作品进行辩析- 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与理解第二周第七课:古代诗歌散文背景知识讲解(1课时)- 介绍古代文化、历史背景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影响- 讲解与诗歌散文相关的典故和历史事件第八课:古代诗歌散文赏析课堂讲解(2课时)- 选择与学生熟悉的诗人、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和讨论- 引导学生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第九课:写作:仿古诗与散文(2课时)- 讲解写作仿古诗和仿古散文的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选择的古代诗歌散文题材写作第十课:学生作品欣赏与分享(1课时)-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仿古诗与散文作品- 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第十一课:文学角度分析与讨论(2课时)- 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篇古代诗歌或散文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共同学习第十二课:诗词大会(1课时)- 以诗歌散文应用为主题的小型比赛- 学生根据自身所学,进行比赛、争取优胜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作业表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时性- 个人作品评分:学生写作仿古诗与散文作品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评分: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合作程度和成果- 比赛表现:学生在诗词大会中的发挥和表现。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
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 古代散文的特点和类型;
3. 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作品欣赏;
4. 鲁迅散文的经典作品欣赏。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习与欣赏(30分钟)
分别介绍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和类型,例如古代诗歌的四言、五言、七言等,散文的叙事、抒情、议论等。

选取几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和散文进行分析和欣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

3. 分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或散文进行解读和朗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合作,展示他们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课堂讨论(20分钟)
就学生展示的诗歌和散文进行讨论,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通过讨论,拓宽学生的思路,加深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古代诗歌和散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古代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展示自己对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2021(三篇)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2021(三篇)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2021(三篇)
合同编号参考范本
目录: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202一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二
四年级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202三
- 1 -
精品资料范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

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要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五门课程。

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

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不同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是由人教社课程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北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教材全名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校计划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段开设该课程。

教学时间为7周共42学时(包括周六补课)。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规定相吻合,具体而言即是: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规定相吻合,具体而言即是: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根据教材编写情况,我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1、积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知识;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学习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汉
语知识;
3、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常见体
裁和常用技巧;
4、能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能评价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1、欣赏古代诗歌,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欣赏古代散文,要学会从形象入手,抓住所记之事、所写之景,探究作者的深意和感情;
1、培养对祖国语文、文化的感情;
2、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赏析
指导
与示例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2课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3课时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1课时
自主
赏析
蜀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1课时行路难、拟行路难1课时
湘夫人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时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菩萨蛮1课时
李凭箜篌引1课时
阁夜、虞美人
苏幕遮、浪淘沙
1课时
推荐
作品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夜中不能寐白日沦西河点拨1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
归嵩山作夜归鹿门歌
赠孟浩然、解闷十二首
1课时
新城道中杨州慢、
长相思1课时
国殇、菩萨蛮
1课时
燕歌行、高祖还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1课时
1、无论是诗歌和散文,背景知识都是教学的重点,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点透。

语文无非是积累,而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同等重要。

同时,背景知识,又是解读诗文的钥匙。

2、要特别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要以积累语言,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标。

3、要把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讲清、讲透,务必使学生在学完一首诗、一篇散文之后,对作品的基本思情感有清晰的认识。

避免过深、过偏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将多种看法提供给学生,做开放性的解读,避免挂一漏万,避免限制学生思维。

4、要发挥朗读、背诵的作用。

充分利用早读、晚自习和课堂时间,加强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感知,加强对所学知识尤其是文章本身的积累。

5、要适当做练习,尤其是要选择比较简单、典型的高考题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