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大小、轻重的认识》学案(优秀资料)

合集下载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 大小、轻重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 大小、轻重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大小、轻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1.把重的圈出来。

2.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

3.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4.气球比西瓜大,所以气球比西瓜重,对吗?如果不对,谁重呢?答案提示:
1.萝卜,一样重。

2. √,╳;√,╳。

3. 羊最大,画○;兔子最小,画√。

4. 不对;西瓜重。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大小、轻重》比一比PPT课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大小、轻重》比一比PPT课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大小、轻重》比一比PPT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冀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第一页,共十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 体验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 数学思维。

4.把□涂色。最轻的涂黄色,最重 的涂红色。

第十页,共十页。
□□
第二页,共十页。
第三页,共十页。
哪个重?哪个轻?
第四页页。
1.哪个大?哪个小?
哪个轻?哪个重?
第六页,共十页。
2.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哪个最重? 哪个最轻?
第七页,共十页。
第八页,共十页。
3.把○涂色。最重的涂红色,最轻 的涂黄色。


第九页,共十页。

大小、轻重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大小、轻重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提到核心素养。明确要求:修改课程标准,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北师大研究小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定义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 思维品质。
后天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 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
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义教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核心词、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更为一般的数学素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学会学习
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理由(三会)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的眼光是什么:数学抽象(直观想象) 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的一般性;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的思维是什么: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的严谨性;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的语言是什么:数学模型(数据分析) 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2.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哪个最重? 哪个最轻?
3.把○涂色。最重的涂红色,最 轻的涂黄色。



4.把□涂色。最轻的涂黄色,最 重的涂红色。
□ □□
数学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直观的比较大小、 体验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 数学思维。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 1.2 比较大小、轻重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 1.2 比较大小、轻重

(大) (小)
探索新知
哪个大?哪个小 ?
(小) (大)
情景导入2
哪个重?哪个轻 ?
( 重 ) ( 轻)
探索新知
哪个重?哪个轻 ?
( 重 ) ( 轻)
探索新知
哪个重?哪个轻 ?
典题精讲 1. 哪个重?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弹簧下面挂的 物体越重,弹簧伸直的越长。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苹果重
典题精讲
2.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1条鱼、2只螃蟹和 4只虾都一样重,所以最轻的是虾,其次 是螃蟹,鱼最重。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
易错提醒
判断:气球比西瓜大,所以气球比 西瓜重。 (√ )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错误解答错在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 断物体的轻重。从外表看气球比西瓜 大,但是气球是空心的,没有西瓜重。
第1单元 比一比
2 比较大小、轻重
学习目标
1.理解大小、轻重的含义。
2.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 重。 3.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叙述 比较的结果。
复习导入
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谁大?谁小 ?
情景导入1
哪个大?哪个小 ?
(大) (小)
探索新知
哪个大?哪个小 ?
草莓、香蕉、苹果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比较轻重时,我 们可以用手掂一 掂的方法比较。
1.大小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多少,大的物 体所占的空间多,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少 。 2.轻重是指物体的质量,重的物体向下压的 力量大,轻的物体向下压的力量小,所以可 以用手掂一掂来比较轻重。

冀教版(一上)数学课件-比较大小、轻重

冀教版(一上)数学课件-比较大小、轻重

西瓜重 实心球重
苹果轻 皮球轻
比较物体轻重时,不 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 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 物体也不一定轻。例如, 较小的实心球比较大一些 的皮球要重。
大小和轻重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大小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轻重是看 不出来的,所以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吴国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 重,文武百官都没有办法称出。曹冲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先叫人把 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做记 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就可以了。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大和小是相对比较 的事物而言的,同一个 物体与其他不同的物体 比较,大和小的结论可 能不相同。
知识点2 比较轻重 物体向下压的力量的大小就是物体的轻重。
方法一 用手掂一掂
西瓜重 苹果轻
饮料重 面包轻
实心球重 皮球轻
方法二 借助天平进行比较
天平下沉一端的物体重。 天平升起一端的物体轻。
饮料重
面包轻
哪个身体大,哪个身体小?
举重若轻的杠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知识点1 比较大小 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方法一 直观比较
用眼睛直接观察:
饼干盒比魔方大,魔方比饼干盒小; 公共汽车比小轿车大,小轿车比公共汽车小; 大象比松鼠大,松鼠比大象小。
方法二 结合生活经验比较
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比,公共汽车里能坐的人多,而小汽车里只能 坐几人,所以公共汽车大,小轿车小。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饼干盒 大,魔方小;大象大,松鼠小。
方法三 从它们所占空间多少来比较

冀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 大小 轻重》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   大小 轻重》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大小轻重》word教案冀教版数学一上《比一比-大小轻重》word教案学校电子备课教学计划模板教学内容主备人集体备课成员比一比(大小、轻重)第三课时刘云授课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难点主要策略课前准备陈荣芹许宝柱刘云刘妍妍王海燕陈珍许云侠夏翔魏国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1、知道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挂图、教具集体研讨课文内容主备初稿集体讨论意见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有趣的课件,使学生产生比较轻重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个性化内容1、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1、看一看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能比较一下我们看到的吗?(学生在小组组长中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交流更多。

)问题:茄子老师还从图片中找到了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你能帮它比较一下尺寸吗?请打开课本的第6页,在大的和小的下面画画。

告诉我你是如何比较尺寸的。

老师还从图片中找到了一些物体。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大小 轻重》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大小 轻重》教案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突破难点主要策略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教具
集体研讨课文内容
主备初稿
集体讨论意见
个性化内容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1、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2、让学生在熟知的空间里自由找一找,比一比,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获得数学体验。
3、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熟悉的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感知长与短,轻与重。
教学后反思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2、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长短、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一种体验的活动。本节课,我通过“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几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积极的参与,思维的火花不时的出现。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 ,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1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 大小、轻重

1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 大小、轻重
冀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1 比一比
大小、轻重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哪条金鱼大,哪条金鱼小? 男孩和女孩谁比较重?
左边的金鱼大,右边的金鱼小。 男孩重,女孩轻。
探究新知
怎样比大小呢?
哪个大? 九哪折个小?
饼干盒大,魔方小。
八五折
大象大,松鼠小。 公共汽车大,轿车小。
探究新知
实心球重,皮球轻。
实心球是金属材料,虽 然看着小,但是很重。
课堂练习
1.比一比,把小的圈起来。 (1)
(2)
2.在轻的下面的(
(1)
)里画“√”。
(2)
√√ຫໍສະໝຸດ 3.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4. 把○涂色。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5.把□涂色。最轻的涂黄色,最重的涂红色。
我轻
我轻
□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大小和轻重是两组不同的概念,大小是可以用 眼睛看到的,轻重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大的物体不 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比较轻重掂一掂, 比较大小用眼睛。
物体大小可以 用眼睛来比较。
哪个大? 九哪折个小?
饼干盒大,魔方小。
八五折
大象大,松鼠小。 公共汽车大,轿车小。
哪个重?哪个轻?
西瓜重,苹果小。
面包蓬松,看着大, 但是不重,所以:
饮料重,面包轻
试一试
用手掂一掂。
实心球重,皮球轻。 实心球是金属材料,虽然看着小,但是很重。
试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轻重的认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
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知道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录音\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1.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 ) ( )
2.
= ()
3. 转换题
1)
2)
3)
4)
5)
4. 1个笔记本 = 2 枝钢笔 1支钢笔 = 3 支铅笔
1个笔记本 = ( ) 铅笔
6. 小明5岁的时候种了第1棵树,以后每一年生日都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8岁时,他应该种几棵树?他一共种了几棵树。

1) 8岁时,种了( )棵树。

列式:
2)他一共种了( )棵树。

画图:
列式:
四、参考资料
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
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
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个量填反。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