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2015年知识点19生物技术实践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技术实践(含详细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技术实践(含详细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基础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B.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C.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瓶盖完全揭开D.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温灭菌【答案】D【解析】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A正确;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可防止空气的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B正确;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瓶盖完全揭开,防止发酵液污染,C正确;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菌种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故不能高温灭菌,D错误。

2.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它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理想材料【答案】A【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还含有核膜和细胞器膜,不利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具膜细胞器,D错误。

3.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时,应先去除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30%的盐酸消毒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答案】D【解析】制作果酒时,应先清水冲洗掉污物,再去除枝梗,A错误;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B错误;A过程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结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需通入氧气和加入醋酸菌,才能产生果醋,C错误;由流程图可知,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精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第九单元生物技术实践1.[11分]科研人员以猕猴桃为原料,选用优良菌种,制备猕猴桃酒和猕猴桃醋,其简化工艺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榨汁过程中清洗和破碎的顺序是,原因是。

(2)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发酵过程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3)最初的猕猴桃酒中含有少量尿素,脲酶可以分解尿素。

根据电荷性质分离脲酶的方法是,脲酶不宜直接投入酒中,原因是。

2.[15分]尿素作为主要的化肥种类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处理含尿素废水的方法有微生物水解法及脲酶水解法等。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标菌)。

(1)给农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给植物提供元素,过量施用尿素,尿素可随水土流失,易造成水体污染。

为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

(2)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关键的实验思路是。

理由是。

(3)为进一步鉴定分离得到的菌种,常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并接种培养,若菌落周围出现,可以初步确定该种细菌为目标菌,其原理是。

(4)运用固定化脲酶技术处理含尿素废水时应采用法对脲酶进行固定化,理由是。

3.[15分]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常用的食品色素。

为了降低胡萝卜素的生产成本,某科研人员试图从光合细菌中提取胡萝卜素,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四大营养要素,该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的营养要素是。

(2)若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合理措施:。

(3)若需对光合细菌进行活菌计数,则②过程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4)从干燥的菌体中提取胡萝卜素常采用萃取法,萃取剂应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5)对萃取液进行浓缩时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浓缩时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是,在浓缩之前,还必须对萃取液进行的操作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精练(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精练(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精练(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2、猕猴桃酒是以猕猴桃果汁为原料发酵而成的,在猕猴桃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猕猴桃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将猕猴桃果汁装满发酵瓶可排出多余空气B. 在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放气一次,以排出CO2C. 酿制猕猴桃酒时温度控制在35℃,酿制猕猴桃醋时温度控制在20℃D. 在酿制猕猴桃醋的过程中,发酵装置要密封好,以利于醋酸菌的发酵3、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历史悠久,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啤酒发酵也依赖于发醇工程,产品质检可应用“电子舌”,电子舌可根据不同滋味信号传感器呈现的响应值对啤酒风味进行评价,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B.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C.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随啤酒品种和口味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D.发酵液L1和L2口味相似,而L3涩味较强4、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酒发酵时,通过排气管可排出CO2B.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阀bC.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含量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内产生CO2和酒精的场所相同5、钙果又名欧李,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钙元素的含量比一般的水果都高。

全国卷新课标2015-2019年高考卷生物考点分析·最新考纲

全国卷新课标2015-2019年高考卷生物考点分析·最新考纲

32
32
32
32
2
第 1 页,共 4 页
全国卷新课标2015-2019年高考卷生物考点分析·按新考纲
模块
知识内容
2-4 生物的变异
2-5 人类遗传病 2-6 生物的进化 3-1 植物的激素
调节
3-2 动物生命活 动的调节
3-3 人体的内环 境与稳态
3-4 种群和群落
3-5 生态系统
3-6 生态环境的 保护
I卷
Ⅱ卷
Ⅲ卷
I卷
Ⅱ卷
Ⅲ卷
I卷
Ⅱ卷
Ⅲ卷
I卷
Ⅱ卷
Ⅲ卷
I卷
Ⅱ卷
山西河南河北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
福建广东山东
宁夏黑龙江吉林 辽宁新疆内蒙古 青海甘肃重庆陕
西
四川广西云南贵 州西藏
山西河南河北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
福建广东山东
宁夏黑龙江吉林 辽宁新疆内蒙古 青海甘肃重庆陕
西
四川广西云南贵 州西藏
山西河南河北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
福建广东山东
宁夏黑龙江吉林 辽宁新疆内蒙古 青海甘肃重庆陕
西
四川广西云南贵 州西藏
山西河南河北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
福建广东山东
宁夏黑龙江吉林 辽宁新疆内蒙古 青海甘肃重庆陕
西西藏
广西云南贵州
陕西山西河南河 北湖南湖北江西
宁夏黑龙江吉林 辽宁新疆云南内 蒙古青海贵州甘
肃广西西藏
2
29
1
30
1
29
4
1
2
1
3
30
29
29
4
30
30
30
3
30
31
3

2015年高考真题分章汇编解析:选修一、三、实验专题

2015年高考真题分章汇编解析:选修一、三、实验专题

专题十六生物技术实践考点1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015新课标卷Ⅰ,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染色。

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45 40【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脂肪。

(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C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

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

(3)可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计数时,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在45℃时,降解10g油脂所需酶的数量最大,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可知,40℃时分解10g油脂所需的酶的数量最少。

应在40℃左右范围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活性。

考点2 酶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015新课标卷Ⅱ,39,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⑴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

生物大题必备知识点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外,类囊体膜上的其他光合色素均可吸收、传递光能,扩大了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的波长范围,同时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转换光能,从而增大了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

3.温室效应的主要危害是: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4.PCR过程中延伸阶段选用72℃而非90℃综合考虑了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①防止DNA变性(保证引物与模板结合)②保证Tap酶所需温度条件。

5.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时需先用C2+进行处理,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6.干扰素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下保存半年,这需要用到蛋白质工程,但对蛋白质进行改造时,一般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原因是: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基因能遗传给下一代;②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③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编码,蛋白质不能复制。

7.分析题意可知:发现含水量为60%时植株干重最大,但土壤含水量为60%不一定是水稻制造有机物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原因是:干重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去细胞呼吸的消耗量,而该实验并没有测定该含水量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也就无法确定该植物有机物制造量。

8.请列举出胃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①胃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促进蛋白质、脂肪、淀粉分解;②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③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④刺激小肠分泌肠液;中和小肠液碱性;⑤促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等。

9.在泡菜制作过程中,通常加入少量白酒,作用是:调节泡菜风味、抑制杂菌生长。

2015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

2015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

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考点1 细胞中的有机物(2015福建卷)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知识,考查识记和判断能力。

难度较小。

[解析]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数约有20种,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20种氨基数,A错误;蛋白质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甚至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如某些酶,B错误;蛋白质是由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其特有的空间结构,C正确;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只有作为酶的蛋白质可以催化生物化学反应,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其元素组成是C、H、O、P、N;而ATP的全称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与核苷酸的组成相似,其组成元素也是C、H、O、P、N,A正确。

tRNA只含有一个三联体,对应三个碱基,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

T2噬菌体为DNA病毒,其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

细菌为原原生物,其细胞内只有一种核糖体细胞器,不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等,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以此排除A选项(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故B 错;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故D项错误。

2015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5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24页,共112页。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的形成 (2)卵细胞的形成
第25页,共112页。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重点是前、中、后三个 时期) 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以二倍体为例) 第一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 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二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 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 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三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 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 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3.细胞的功能 (1)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 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同时也是 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与细胞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结构是细胞膜、核糖体和线粒体。 (4)能体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结构:细胞核、核糖体、 线粒体、叶绿体。 (5)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有关蛋 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 形成)、高尔基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 成)、线粒体(整个时期提供能量)。
生物活性。
第4页,共112页。
3.蛋白质分子组成结构具有多样性,导致其功能也具有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
数目、排列次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
同,其中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变化多端是蛋白质多样性
最主要的原因。
(2)蛋白质的功能
2.细胞的结构 (1)与膜的关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细 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增大膜面积的结构依次是内质 网、嵴和类囊体薄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 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9 生物技术实践1.(2015·广东高考·T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B.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C.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D.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提取DNA、PCR、二苯胺试剂、甲基绿。

(2)关键知识:DNA的提取与检测方法、PCR反应过程、甲基绿的作用。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的原理、选材以及试剂的使用。

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能从中提取DNA,故A项错误;PCR每次循环都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故B项错误;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变成蓝色,故C项正确;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不论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只要含有DNA,都会呈绿色,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高考·T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制作的目的是能够顺利从发酵产物中把酶分离出来,并能够使酶反复使用,故A项正确;溶解氧交换受阻会影响细胞呼吸,是固定化细胞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故B项错误;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故C项正确;将细胞包埋在多孔载体内部而制成固定化细胞,细胞并不与凝胶通过共价键结合,故D项正确。

3.(2015·江苏高考·T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腐乳制作的过程和材料处理的方法及目的。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故A项正确;正常情况下毛霉等菌种,会使豆腐表面长出一层菌丝,被细菌污染,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故B项正确;适于做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为70%左右,适于毛霉菌丝生长,再加水不利于腐乳成形,故C项错误;装坛时加入料酒,可抑制杂菌生长,故D项正确。

4.(2015·江苏高考·T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题指南】关键知识: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倒平板的方法和接种的过程。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

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故A项错误;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故B项错误;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故C 项错误;皿底的标记不会因为盖子混淆而混淆,故D项正确。

5.(2015·四川高考·T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酵母菌”“错误”。

(2)关键知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原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设计原则及计数方法。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A项,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正确。

B项,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正确。

C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时间的取样即为对照,不必设空白对照,故错误。

D项,菌落数若太少的话不准确,太多的话不好计数,一般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计数,故正确。

6.(2015·江苏高考·T24)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解析】选A、B、C。

本题主要考查果酒的制作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发酵后期,底物减少、酒精浓度增加等因素,都会造成酒精生产速率减慢,故A项错误;发酵初期,由于发酵瓶中有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故B项错误;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C项错误;发酵瓶漏气,会使醋酸菌等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表面可以观察到的菌膜,故D项正确。

7.(2015·山东高考·T35)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

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越。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确定其应用价值。

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解析】(1)已知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培养微生物前,对接种环应采用灼烧灭菌。

(3)用电泳法纯化乳糖酶时,若在相同条件下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电泳速度越快。

(4)固定化酶的应用价值与酶的活性(或活力)有关,因此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乳糖酶时,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活性(或活力)来确定其应用价值。

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答案:(1)乳糖凝固剂选择培养基 (2)灼烧(3)小(4)(酶)活性[或(酶)活力] 包埋法物理吸附法(注:后两空可颠倒)8.(2015·全国卷Ⅰ·T39)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

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不易挥发、直接计数、活菌数量。

(2)关键知识:提取油脂的方法、分解油脂的微生物的分离、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方法。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油脂。

(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碳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

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3)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在45℃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最多,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信息可知,40℃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的酶量最少。

应围绕40℃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 萃取法 (2)油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45 409.(2015·全国卷Ⅱ·T39)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

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弱光下视物不清”“萃取剂”。

(2)关键知识:胡萝卜素不溶于水;一分子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含水量影响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

(1)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

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等。

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是非挥发性物质。

(2)萃取的效果受到含水量、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要保证好的萃取效果,需要将岩藻进行粉碎和干燥。

(3)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为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故选乙酸乙酯。

答案:(1)β-胡萝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2)需要(3)乙酸乙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10.(2015·广东高考·T29)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