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
采矿学知识总结

采矿学知识总结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1)按煤层厚度可分为3类:薄煤层<1.3m中厚煤层 1.3~3.5m厚煤层>3.5m(2)按煤层倾角可分为4类: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中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45°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矿井建设规模与生产服务年限矿区建设规模(Mt/a) >15 10~15 8~10 5~8 3~5均衡生产服务年限/a 90 80 70 70 60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矿井生产能力:设计的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同,我国煤矿划分为大、中、小三种井型。
大型矿井:1.2 、1.5、1.8、2.4、3.0、4.0、5.0、6.0Mt/a及以上;中型矿井:0.45、0.6、0.9Mt/a;小型矿井:0.3Mt/及以下;3.0Mt/a及以上的矿井习惯上又称为特大型矿井。
露天开采:所谓剥采比,就是每采一吨煤需要剥离的岩石立方数井田的倾斜宽度:是井田沿煤层倾向方向的水平投影宽度阶段:是在井田范围内平行走向按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为保证每个阶段正常生产,井田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有独立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水平(开采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阶段和水平的区别:阶段表示井田范围的一部分,水平是指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广义的水平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同时也指一个范围,即包括所服务的相应阶段。
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把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区段:是在采区内沿倾向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开切眼:在采区走向边界处的煤层中开掘斜巷,连通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该斜巷称为开切眼。
采区、带区、盘区划分(>120、80<a<120、<80)矿井井巷:是为进行采矿而在地下开掘的各种巷道和硐室的总称主立井:专门或主要用于提升煤炭的叫做主立井副立井:主要用于提升矸石、下放设备和材料、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工作的叫做副立井:暗立井:不与地面直通的直立巷道溜井:一般不装备提升设备,是一种专门用来由高到低溜放煤炭的暗立井。
剥采比计算

代入数值N j1=17.5m3/t。
2、按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盈利比较法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
公式N j2=(P-a)×ηl-(P-b)×ηj/b×ηl m3/t
式中:
N j2——露天开采经济合理剥采比 m3/t;
a——露天开采成本中除剥离成本外的其它成本,为60.0元/t;
b——露天开采剥离成本,为12.0元/ m3;
c——矿井开采成本,为150元/t(当地询价);
P——原矿售价,270元/t;
ηl——露天开采资源回收率,0.95
ηj——井工开采采用回收率,0.30
经计算,N j2=14.34m3/t。
3、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根据当地煤炭价格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为N j售价=17.5m3/t,根据矿井开采与露天开采盈利水平比较经济合理剥采比N j矿井=14.34m3/t,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露天开采剥采比大于14.34m3/t时,露天开采盈利水平不如井工开采。
因此采用以经济合理剥采比14.34m3/t 作为本矿的境界剥采比。
依据有关地质资料、境界圈定依据和原则,对该矿露天开采境界进行了圈定。
首先,由于该矿煤层分布不连续,矿权境界之内有无煤区,因此圈定境界时以煤层赋存边界为本矿圈定露天开采范围,因此,矿田被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采区;其次,本矿煤层赋存形态为急倾
斜煤层,应以煤层的开采标高划定其底板开采范围;本次圈定开采境界主要考虑地表界限制在矿权界限范围内和经济合理剥采比两个因素,具体圈定方法如下:。
剥采比

这是露天开采的一个术语.剥采关系,即剥离工程与采矿工程的关系.露天矿开采的对象是岩石和矿石,要使露天矿山工程能够正常进行,有用矿产能够合理开采,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露天开采的客观规律,其中最为人们关注的要算剥采关系,即剥离工程与采矿工程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采剥数量的关系即剥采比,更重要的要表现为采剥工程空间与时间的发展关系。
1 生产剥采比的变化规律露天矿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按照一定的开采境界和开采程序进行生产,生产剥采比的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倾斜矿体的露天矿生产剥采比随开采深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便逐渐减小。
近水平和倾角较小的矿体随地形条件和矿体厚度变化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我国的大多数露天矿生产剥采比变化规律为:由小至大,然后逐渐减小。
2 日常生产中采剥关系的宏观控制好的设计意图要通过生产组织实施。
实践证明,产量稳定是相对的,增产、限产是绝对的,甚至是随机的。
所以采剥关系的平衡也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协调也不足为怪。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出现剥采关系严重失调,保证露天矿生产有后劲,这就需要宏观不失误,“采剥同步”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有时也会出现某些失误。
例如:(1)产量要求过高,采剥总量超过工艺环节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弃剥保采或保采弃工程;(2) 以全矿综合剥采比要求同步不能真实反映采剥关系,而以露天剥采比作为衡量标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3)单纯要求剥离与采煤数量上的同步,有时也会导致工程落后。
可以看出,宏观控制是必要的,但是仅有宏观控制还不够,还必须加强日常生产的微观控制,从采剥工程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去分析问题。
3 采剥关系的微观控制3.1 采剥量的合理分配年度采剥数量是由市场情况、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阶段性规划等为依据来确定的,把这些数量合理地分配至各个部位,使有限的剥离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微观控制的主要内容,其分配原则必须注意到以下关系:(1)水平推进速度与垂直延深速度的关系。
分层剥采比

分层剥采比
分层剥采比是一种常见的采矿方式,常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地。
其基本原理是将矿体分成若干层,然后逐层进行开采。
具体操作过程
为首先在矿区设立一定数量的坑道,并在每个坑道的出口处开凿出一
块分割矿体的煤墙或矿壁。
接着,将矿体分成若干层,每层上下留有
一定厚度的未被开采的矸石,这样就形成了若干个横向的采矿区,每
个采矿区中矿石品位和矿体性质都需要进行分析、评估和调整。
然后
逐层进行开采,先采取上层的矿石,开采完毕后再采取更深的层次。
采矿使用的设备包括可托运的运输机、通风设备、矿井内照明设备等。
分层剥采比的优点是采矿效率高,可以较好地控制矿井内的环境因素,提高采矿安全性,缺点则是设备成本高,投入较大。
年剥采总量

年剥采总量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年剥采总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三、年剥采总量对环境的影响
四、我国年剥采总量的现状
五、减少年剥采总量的措施和建议
正文: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突出。
然而,过度的矿产开发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关注年剥采总量,保护生态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二、年剥采总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年剥采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矿山、采石场等开采活动对地表产生的破坏面积。
计算方法通常为:年剥采总量= 采矿面积× 剥采比。
剥采比是指开采过程中,每采掘一吨矿石所需剥离的岩石量。
三、年剥采总量对环境的影响
1.土地资源破坏:年剥采总量过大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环境恶化: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流失,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
3.地质灾害隐患:过度开采引发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我国年剥采总量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利益驱使,年剥采总量仍然较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减少年剥采总量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政策,限制过度开采,鼓励绿色矿山建设。
2.推广先进开采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率,降低剥采比。
3.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已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修复治理,恢复土地功能。
4.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
浅谈剥采比

浅谈剥采比九江市矿业开发咨询服务中心 刘俊海提要:露天矿山的剥采比它是影响露天矿开采境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建设速度、经济效果、资源利用、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等关键性问题,在经济上,露天开采境界有一个合理的界限问题。
而剥采比是确定这个界限的控制性指标。
关键词:浅谈,剥采比剥采比顾名思义就是露天矿开采最终境界内剥离的废石量与采出的矿石量之间的比值。
露天矿的最终境界一经确定,就相应的确定了露天矿的可采矿量和剥岩量。
因此在露天矿的开采设计中,确定剥采比的大小是很重要的。
在露天矿的境界设计中,需要控制的剥采比有平均剥采比、境界剥采比及生产剥采比等,剥采比的单位可用m 3/m 3、m 3/t 或t/t 表示。
目前,关于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比较法,它是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经济效果作比较来计算的,用以划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界线,如原矿成本比较法、产品成本比较法、储量盈利比较法、折算费用比较法等;另一是价格法,它是用露天开采成本和矿石价格作比较来计算的,在矿床只宜露天开采的场合,用以划分矿床露天开采部分和暂不宜开采部分的界线,如最低利润比较法、最高成本比较法,回收投资比较法等。
国外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美国采取的计算方法为:b N C a R PA E e v ---=sr式中:E sr ——经济合理剥采比,t/t ;P ——矿石中每1%品位价格,元;Av ——矿石平均品位,1%;Re ——回收率(包括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N ——矿石中每1%品位盈利,元;b ——每吨废石的剥离和运输费,元;C ——其它未摊入a 、b 的费用,元。
前苏联采取的计算方法为:BB n n EKC r r n +-=00333 式中:n 3——极限剥采比(即经济合理剥采比);r 0、r 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实收率,%;30、3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采矿、选矿单位换算费用,卢布/m 3;30=C 0+EK 0+C Φ.0+EK Φ.03n =C n +EK n +C Φ.n +EK Φ.nC 0、C 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矿石成本(露天不包括基建剥离和生产剥离费用),卢布/m 3;E ——投资效果标准系数;K 0、K 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矿山单位基建投资,卢布/m 3;K Φ.0、K Φ.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厂单位基建投资,卢布/m 3;C Φ.0、C Φ.n ——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成本,卢布/m 3;C B ——露天开采剥离成本,卢布/m 3;K B ——用于剥离的单位基建投资,卢布/m 3。
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

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采掘比是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100t矿石所做的掘进工作量,也叫千吨掘进量。
它是反映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
正常的采掘比是保证矿山持续正常生产的重要条件。
其计算公式如下:采掘比(m/kt)=掘进量(m)/采矿量(t)采剥比是露天平均每采1t(或1m3)矿石需要剥离多少表土和岩石量。
因为矿床埋藏条件不同,各矿山的采剥比也不一样。
以我国露天铁矿为例,一般大型露天矿每采1t矿石表土,岩石剥离量不超过5~6t,中型矿不超过4~5t,小型矿不超过3~4t。
如果超过这个比例。
经济上就不合算了,一般就采用地下开采了。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是露天开采设计中确定露天矿最终境界的重要依据。
目前关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两类,即比较法和价格法。
对于那些选用何种开采方式尚不明确的矿床,如矿体延深大、覆盖层不太厚的矿床和赋存于平缓地区的水平或倾角很小、延伸很长、覆盖层较厚的矿床,虽然在技术上可以预计在其上部用露天开采、下部用地下开采,但这种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方式相对于整个矿床用地下开采方式的经济合理性尚难直观判断。
需要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经济效果作比较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以确定在经济上最有利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分界线。
常见的有原矿成本比较法、金属成本比较法和储量盈利比较法。
对那些能明显判定在经济上只宜采取露天开采的矿床和在技术上只能采取露天开采的矿床〈前者如埋藏不深、覆盖层薄或无覆盖层的较厚或厚度大的矿床,以及矿产品现行价格低于地下开采成本的矿床等;后者如各类地表砂矿床,高硫易燃矿床,矿岩松碎破裂、已产生移动和表土含泥过多的矿床,涌水量特别大的矿床,含放射性元素和氡气的矿床,以及对矿石分采、分运和配矿要求严格的矿床等〉,没有必要和地下开采进行比较,而只需要另行选择适当的最低价格或允许的最高成本的矿产品作比较的基础,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如产值法、最低利润法和回收投资法等。
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的分析与计算

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的分析与计算露天开采是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采矿方式。
很多研究表明,露天开采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政府投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然而,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的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断存在的。
什么是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是指在露天采矿技术应用中,在同一项目(包括同一种类型、同一种发现现象、同一形象面积),在同一时期的露天开采,以经济因素为准则,以剥采和帮助两种开采技术之间的比率作为衡量标准,以计算以剥采、帮助两种开采技术产量之比作为评价依据,即为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
首先,在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前,必须了解影响剥采和帮助两种开采技术产量比率的因素。
首先,两种开采技术本身的特性,如技术复杂度和生产设备的质量;其次,地质特性,如金属矿的分布特点、储量和矿化度,以及矿化发生的条件;还有,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受黄金价格、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次,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的先决条件是测量地层,将考察地层分成多层。
测量地层可以用岩心取样、详细钻孔测量、踩踏探地仪或俯视图测量等多种方法来实施,以获得准确的测量成果。
此外,为了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还需要知道矿石储量、开采产量和采洗副产物比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分析储量状况、测量地层、采掘现场观察等方法获得。
最后,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的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考虑,即在矿产资源和地质条件的局限性下,综合考虑各种工程指标,采取合理有效的剥采和帮助开采技术,以确定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
总之,计算和分析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除了要考虑剥采和帮助两种开采技术本身的特性外,还要综合考虑地质特性、金价及其它外部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确定出合理的露天开采端帮境界剥采比,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采矿中的采掘比和采剥比
采掘比是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100t矿石所做的掘进工作量,也叫千吨掘进量。
它是反映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
正常的采掘比是保证矿山持续正常生产的重要条件。
其计算公式如下:
采掘比(m/kt)=掘进量(m)/采矿量(t)
采剥比是露天平均每采1t(或1m3)矿石需要剥离多少表土和岩石量。
因为矿床埋藏条件不同,各矿山的采剥比也不一样。
以我国露天铁矿为例,一般大型露天矿每采1t矿石表土,岩石剥离量不超过5~6t,中型矿不超过4~5t,小型矿不超过3~4t。
如果超过这个比例。
经济上就不合算了,一般就采用地下开采了。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
经济合理剥采比,是露天开采设计中确定露天矿最终境界的重要依据。
目前关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两类,即比较法和价格法。
对于那些选用何种开采方式尚不明确的矿床,如矿体延深大、覆盖层不太厚的矿床和赋存于平缓地区的水平或倾角很小、延伸很长、覆盖层较厚的矿床,虽然在技术上可以预计在其上部用露天开采、下部用地下开采,但这种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方式相对于整个矿床用地下开采方式的经济合理性尚难直观判断。
需要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经济效果作比较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以确定在经济上最有利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分界线。
常见的有原矿成本比较法、金属成本比较法和储量盈利比较法。
对那些能明显判定在经济上只宜采取露天开采的矿床和在技术上只能采取露天开采的矿床〈前者如埋藏不深、覆盖层薄或无覆盖层的较厚或厚度大的矿床,以及矿产品现行价格低于地下开采成本的矿床等;后者如各类地表砂矿床,高硫易燃矿床,矿岩松碎破裂、已产生移动和表土含泥过多的矿床,涌水量特别大的矿床,含放射性元素和氡气的矿床,以及对矿石分采、分运和配矿要求严格的矿床等〉,没有必要和地下开采进行比较,而只需要另行选择适当的最低价格或允许的最高成本的矿产品作比较的基础,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如产值法、最低利润法和回收投资法等。
一)、原矿成本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用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下开采成本。
露天开采的原矿成本由纯采矿成本和剥离成本两部分组成,即
(8-6)
式中
CL——露天开采的原矿成本,元/m3;
a——露天开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n——剥采比,m3/m3。
露天开采的基本要求,是使露天开采的原矿成本不超过地下开采成本,即
(8-7)
式中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满足上式的最大剥采比,就是经济合理剥采比njh,即
(8-8)
公式(8-8)是矿山设计中常用的一个基本计算式。
从该式中可以看出,为了精确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njh,关键是正确选取CD、a和b值。
在矿山设计中,这几个数据一般以邻近地区类似矿山的成本指标为基础。
二)、价格法
价格法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是,露天开采的单位产品成本不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当露天开采的最终产品为原矿时,根据价格法原则
故(8-9)
式中
P0——原矿的价格,元/t。
若按照保证露天开采的产品能获得预定的最低利润的原则来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称最低利润法。
当露天开采最终产品为原矿时
(8-10)
式中δ——利润率;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浅谈剥采比
刘俊海
提要:露天矿山的剥采比它是影响露天矿开采境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建设速度、经济效果、资源利用、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等关键性问题,在经济上,露天开采境界有一个合理的界限问题。
而剥采比是确定这个
界限的控制性指标。
关键词:浅谈,剥采比
剥采比顾名思义就是露天矿开采最终境界内剥离的废石量与采出的矿石量之间的比值。
露天矿的最终境界一经确定,就相应的确定了露天矿的可采矿量和剥岩量。
因此在露天矿的开采设计中,确定剥采比的大小是很重要的。
在露天矿的境界设计中,需要控制的剥采比有平均剥采比、境界剥采比及生产剥采比等,剥采比的单位可用m3/m3、m3/t或t/t表示。
目前,关于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比较法,它是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经济效果作比较来计算的,用以划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界线,如原矿成本比较法、产品成本比较法、储量盈利比较法、折算费用比较法等;另一是价格法,它是用露天开采成本和矿石价格作比较来计算的,在矿床只宜露天开采的场合,用以划分矿床露天开采部分和暂不宜开采部分的界线,如最低利润比较法、最高成本比较法,回收投资比较法等。
国外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美国采取的计算方法为:
E sr=(PAvRe-a-C-N)/b
式中:E sr——经济合理剥采比,t/t;
P——矿石中每1%品位价格,元;
Av——矿石平均品位,1%;
Re——回收率(包括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
N——矿石中每1%品位盈利,元;
b——每吨废石的剥离和运输费,元;
C——其它未摊入a、b的费用,元。
前苏联采取的计算方法为:
n3=(r0/rn(3n-30))/(CB+EKB)
式中:n3——极限剥采比(即经济合理剥采比);
r0、r 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实收率,%;
30、3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采矿、选矿单位换算费用,卢布
/m3;
30=C0+EK0+CΦ.0+EKΦ.0
3n=C n+EK n+CΦ.n+EKΦ.n
C0、C 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矿石成本(露天不包括基建剥离
和生产剥离费用),卢布/m3;
E——投资效果标准系数;
K0、K 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矿山单位基建投资,卢布/m3;
KΦ.0、KΦ.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厂单位基建投资,卢布
/m3;
CΦ.0、CΦ.n——分别为露天和地下开采的选矿成本,卢布/m3;
C B——露天开采剥离成本,卢布/m3;
K B——用于剥离的单位基建投资,卢布/m3。
在我国的矿山设计中,用的最多的是体积比(m3/m3),但现在开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利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单纯的从剥采比来衡量矿山的经济效益已经很能准确的说明问题,举二个我经手设计的实例:
实例一:江西省九江地区的城门山矿区位于九瑞铜矿田的南东端,为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大冶——九江成矿亚带中部,行政区域属江西省九江县城门乡管辖,该矿床是一个以铜为主,兼有大型金、银、硫、锌、钼的综合矿床。
采用露天方式开采,其1#主矿体经设计计算剥采比按体积计算为7.52m3/m3,但该矿体除主产品铜以外,另平均含硫29.2%、含金4.5g/t、含银85g/t,同时剥离的废石中含有大量品位在40%以上的褐铁矿,单剥离废石中的铁矿石就可大部分收回剥
离成本,其它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实例二:江西省瑞昌市芭茅岗矿区熔剂石灰岩矿位于九——瑞凹褶断束邓家山——通江岭向斜的西段。
矿区内地质条件不甚复杂,主要分布碳酸盐岩地层,为向斜南翼的单斜地层,矿区采用露天方式开采,采出的熔剂用石灰岩直销宝钢。
由于矿体倾角为750~850,属急倾斜矿体,剥采比按体积计算为3.27m3/m3,从销售价格和剥离成本来算是处于亏损边缘。
但其剥离的废石中的大部分为CaO含
量在48~54%的灰岩,其中80%可以作为优质的水泥灰岩、建筑石料进行综合利用,CaO含量低于48%的经破碎后可做普通建筑石料和民用石料,不仅解决的废石排放问题,保护了当地的环境,而且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这种多矿种的露天矿山的设计,单纯的剥采比是无法衡量矿山的经济效益的,应该从主产品、付产品及废石的综合利用多方面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