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必背古诗 《古朗月行》

合集下载

一年级必背古诗十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十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十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
南。

鱼戏莲叶北。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村居(清)高鼎(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5、春晓(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锄禾(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0、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lù)尖(jiān)尖角,早有蜻(qīng)蜓(tíng)立上头。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课程的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这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

3.通过《古朗月行》这首诗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4.通过诵读和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激发孩子们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课件,同时准备好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2.导入课程老师通过呈现一段月亮升起和落下的视频,引导孩子们由发挥,描述月亮的变化和自然景象。

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读诗歌《古朗月行》,并讨论诗歌中的基本内容。

3.学习音律和韵律老师指导孩子们仔细听诵诗歌,感受音律和韵律。

老师给孩子们对诗歌中的押韵词进行筛选,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老师要求孩子们模仿诗歌的语调、抑扬顿挫,跟着老师一起诵读。

4.理解诗歌内容老师通过呈现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老师带领孩子们深度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诗中的世界。

5.论述诗歌的情感老师要求孩子们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直观化的表述,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对诗歌的情感分析,培养孩子们对诗歌的感性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练习老师要求孩子们在小组中彼此协作,模拟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和语言表达,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评估老师通过对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他们对《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掌握程度和对自然的感悟。

此外,老师还通过对孩子们所做练习的集体展示,检验孩子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通过对《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一年级)1.《古朗月行》(唐)骆宾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 《鹅》(唐)李白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间。

6、《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8、《咏华山》(宋)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年级)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5.《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8、《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年级) 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部编小学一年级古诗词赏析《古朗月行》教学课件2021年精编版

部编小学一年级古诗词赏析《古朗月行》教学课件2021年精编版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xiān rén chuí liǎng zú ,guì shù hé tuán tuán 。bái tù dǎo yào chéng ,wèn yán yǔ shuí cān ?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chán chú shí yuán yǐng ,dà míng yè yǐ cán 。yì xī luò jiǔ wū ,tiān rén qīng qiě ān 。
创设比赛情景。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配合学生发言,激发孩子们对月 亮对夜空的好奇悄悄地指导一个孩子给古诗断句,然后读给大家听,让同学 自己来发现本首诗是二三节奏。学生自己给古诗划分节奏。读完后由大家共 同打分形成竞争氛围。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朗读指导-老师带读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注:红字为韵脚 /为停顿号
细读诗句,感悟理解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yīn jīng cǐ lún huò ,qù qù bú zú guān 。yōu lái qí rú hé ?qī chuàng cuī xīn gān 。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古朗月行》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古朗月行》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古朗月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篇一:《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

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

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

“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

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

如“台、古”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

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

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3.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

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4.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生字的练习。

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组的两个字读音相同,比比它们字形的差别,再通过反复读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第四题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夜空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感受。

古朗月行一年级下古诗二首

古朗月行一年级下古诗二首

深化诗歌内涵理解
绘画可以将诗歌中的抽象 概念和情感具象化,从而 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诗 歌的内涵和意义。
丰富诗歌艺术表现
绘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 以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提供 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诗画相得益彰之美
情感共鸣
诗歌和绘画都具有强烈的 情感表现力,当它们相互 呼应时,可以引发观众的 情感共鸣和共感。
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 等修辞手法
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常 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Biblioteka 押韵、平仄等古诗基本 知识
相关文化常识介绍
01
02
03
04
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及文 化内涵
月饼、赏月等中秋节相关文化 元素
古代诗词中月亮的意象及其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
与月亮相关的神话故事、民间 传说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拓展绘画表现空间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转化为绘画的视觉元素,从而拓展绘画的表 现空间和深度。
强化绘画主题和情感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可以与绘画的主题和情感相互呼应,从而强化绘 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绘画对诗歌诠释
01
02
03
视觉呈现诗歌意境
通过绘画的视觉元素,如 色彩、线条、构图等,可 以直观地呈现诗歌所描述 的意境和场景。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诗歌原文及注释
原文:《古朗月行》(节选)
朝代、作者不详的注释: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 佳作,因此没有特定的朝代、作者不详的注释。
作者:李白
全文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形态和传说中的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读与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整体感受与评价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一去二三里 》 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鹿柴》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咏雪诗》清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画鸡》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