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敏修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
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
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吹角连营:各个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
②:“八百里”句:广布八百里范围的将士分熟肉吃。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③:“五十弦”句:各种乐器齐奏军歌。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④:“沙场”句: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⑤:“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
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⑥:“弓如”句:弓弦像惊雷那样响。
⑦:“了却”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复中原)。
⑧:“赢得”句:获得了不朽的荣誉。
翻译: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赏析】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首句叙写了现实,“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

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参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参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及答案参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9.(3分)C(不应批判。
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豪放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从历史背景来看,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期,金朝的侵略使得中原地区沦陷,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有效抵抗。
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将领,一直致力于抗金事业,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
这首词通过追忆自己的沙场生涯和表达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不满。
从作者当时的境遇来看,辛弃疾一生都致力于抗金事业,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
他的理想和抱负一直未能实现,这使得他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
这首词中,他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不满。
整首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同时,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总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豪放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同时,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题】
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参考答案】
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评分标准: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修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
醉眼朦胧,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 仿佛回到了连接的军营,听到了响亮的号 角声。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 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3.试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运用对偶修辞,描写了士兵们分吃酒食,军中奏乐 的热闹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 斗情绪。
“分”“翻”极力渲染军营生活中士兵们分吃酒食, 奏乐的热闹场面。
3.“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 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上有什 么特点?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 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 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 饶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 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 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其豪放作品为 后世广为传诵,与苏轼并称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上阕着重描绘幻想中的豪迈 的军营生活,表达作者杀敌报国 的雄心壮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奔 驰,利箭射出,弓弦就像 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 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 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可 惜呀,现在已满头白发丛 生!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朝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
下片首先描写战斗场面,继而直抒胸臆,“”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
6.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结合画线句中体现“壮”的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6.画线句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写出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情感豪迈,风格雄壮。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了词人梦回军营、与部下分食烤肉的场景,也写出了军中奏乐、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
这正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从“看剑”“吹角”“分麾下炙”“塞外声”“秋点兵”可以看出写的是“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意为“可惜我如今白发已生”,一方面表明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此句变雄壮为悲壮,表现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6.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画线句中“的卢马”和“弓”体现了“壮”的形象。
“的卢”为古代名马,跑的飞快,写出了战马之勇猛。
箭发也如霹雳,极言战斗之激烈,从侧面衬托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从而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使诗的风格既有雄壮,又有悲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主题
悲
壮
概括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 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 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 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 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 和愤恨。
艺术特色:这首词格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 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 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 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激 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 战派,又同遭打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 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感慨。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 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 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象 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者 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
“可怜”二字意味深长:1.叹山河破碎,壮志未 酬;2.年已老迈,壮志难酬;3.既是对朝廷苟 且偷安的愤慨,又是对英雄等白了少年头的慨 叹。
上阕:描述军旅生 活,极写抗金部队壮 盛的军容。
下 阙
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 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英雄 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将 士们万箭齐发,声如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 情景,使人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 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 象。多么美好的理想,大功告成的喜悦,词的 感情升至最高点。)
dì
tiǎo
huī
自由读
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 情有味。
用 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八百里:本指牛;语 李商隐《锦瑟》 出《世说新语.汰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诗:“锦瑟无端 “王君夫有牛,名八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十弦,一弦一 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 百里,三 ,常莹其蹿 柱思华年”,这 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 角。”这里语意双关, 里泛指各种乐器。 卢 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
广。熟的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
中回到接连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 出悲壮粗犷的战歌。
沙场秋点兵。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 阅军队,准备出征。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 般使人心惊。
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 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 对辛弃疾说些什么?以此 为主题写一篇300这左右 的文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抒发了被免官闲居的愁懑。 一个“愁”字对比概括了一生体 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完成了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 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只可惜两鬓白发已生。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
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
句中读出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可怜 白发生
赏析
上
阕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 树立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他以酒 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 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宝剑是自 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可见他杀敌报国、 驰骋疆场的 愿望是多么强烈。
赏析 梦回吹角连营
有三种解释:1、梦中醒来还回忆以前 的情景;2、一种说法是回忆年轻时的 经历;3、第三种说法是指梦境中的联 想。 “梦回”写到来日破晓,“吹角连营” 显示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 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 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B、战斗场面 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 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 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 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 前。 C、雄心壮志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 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 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 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 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 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 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 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 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 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风 格。
课堂小结
醉酒
可 怜
悲
壮
梦回
白发生
后世对辛弃疾多有推崇。清代王士禎道: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 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幼安之佳 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新中国的元帅陈毅说:“东坡胸次广,稼轩 气如虎。”将苏、辛相提并论。补充: 问:你认为辛弃疾为何如此受人推崇?
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
轩长短句集》。
题 解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标题
写
豪壮的言语 wu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
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陈亮
力主抗金。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悲壮,笔力雄厚。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曾两次 被诬入狱。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 均未被采纳,并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
古人说: “三分诗, 七分读。” 读是学习 诗歌的最 好途径,读 也能反映 读者是否 真正理解 了诗歌。
读词思考:
用“/”划出诗句 的停顿。
注音:
麾( huī ) 的( dì )卢 炙( zhì ) 霹雳( pī lì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 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他内心想的不是 个人的恩仇,而是国家仇、民族恨。这,也 正是人们景仰他推崇他的原因吧? 尽管已近千年,但每每读到辛弃疾的词,总 不免热血澎湃,恨不能飞越时空,追随辛将 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当堂练习 填写诗句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 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五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拓展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 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含蓄深刻地表现出尝尽辛酸的 玩世 不 恭和孤傲清醒的情感。
拓展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 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握英雄泪。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悲愤心情。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下阕:描写写激烈的战 斗场面,表达爱国热情 和雄心壮志,抒发壮 志难酬的悲愤。
研读赏析: 1、诗人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 愿望
表现在哪些词句上?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2、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 A、军营生活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 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____ _。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 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 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 、
4、文中表明词人与士卒亲密无间感情的语句 是: 。
5、文中表明宏大的阅兵场面的语句是: 。 6、文中表明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句子 是: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牛
军旗下 指军营
烤
奏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 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沙场/秋/点兵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 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 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这 场面何等壮观、热烈。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 得极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