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汇编四篇】观后感,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汇编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我在观看了此电影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被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所感动,眼睛湿润了,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敏感神经,多少次鼻子一酸,忍不住热泪盈眶,耳边反复回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间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是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也是张桂梅的誓词。
张桂梅老师让大山的女孩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读书,是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大山阻断了人们看外面精彩世界的视野,隔绝了与外面丰富世界的联系,将人紧紧囚困在山间沟壑里,让人处于认知的底层和社会的下层,而她用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追梦的路。
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身体力行,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用行动向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本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
她的行为和事迹不仅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辉形象,而更多的是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党员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党员追梦人的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四有党员好老师的标杆和旗帜,她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大山中女孩通向自由的路。
第2篇: 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儒夫。
——题记周末,妈妈带着我去看了一场电影——《我本是高山》。
影片讲的是关于华坪女中的校长张桂梅老师感人的故事。
某年华坪女中迎来了第一个开学季。
因为是在山区,经济条件有限,华坪女中根本不具备开学条件,不仅没有大门和操场,就连教学楼都还没有完全竣工,更不用说校园地面的硬化了。
人无信不立演讲稿(精选6篇)

人无信不立演讲稿(精选6篇)人无信不立演讲稿1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四川彭山市:曾经有一个彩民,她买了彩票。
那天晚上,得知自己中了50万,欣喜若狂。
第二天,她去兑奖公司去领钱,结果自己的彩票是假的,她去找那个卖彩票的老板,那个老板当面否认,但她知道,她的彩票明明就是老板手里的彩票。
最后,一气之下将卖彩票的老板告上了法庭,老板依然否认,他说那彩票是他自己的。
结果,法律是公平的,彩票终于回到了彩民的手里,老板也受到了处罚,但老板不服气,那天夜晚,在彩民回家的路上,杀了彩民……最后,老板被判了死刑。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不能有贪欲,要讲诚信。
说到诚信,又有谁做到了?你能保证朋友委托你的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朋友叫你等他你等了吗?然而,我们这些中学生,谁又讲过诚信吗?你能理直气壮地说:“我讲诚信。
”吗?为了能上,有的同学欺骗父母,欺骗别人;又有的同学,为了考试能够考高分,不择手段,作弊,用手机发短信,抄答案……但,你们想过没有,你有哪次是成功了的?你欺骗了许多人,到头来还不是欺骗自己。
失去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会一片黑暗,人与人之间,就没有道德可言,一个民族就会衰败,一个国家就会灭亡。
后果不堪设想……朋友,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为了你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自觉做一个诚信之人,让诚信的光芒重新照耀民族精神的家园!人无信不立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这天我想要和大家一齐探讨的题目是诚信。
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摧残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
何谓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
人与人相互交往,坦诚相待就是诚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着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向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礼貌的精髓传遍全世界。
《新闻评论》第一章 新闻评论体裁及其特征

案例二
5月20日,全国降半旗为遇难同胞志哀的当天,《人民日报》 更发表了《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的社论,凝练而深刻地体 现了全国人民的真挚感情: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 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 恒见证。残垣断壁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 不管是否创造了生命奇迹,但他们都与死神搏斗过,与命运抗 争过。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 都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生命里。
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 调的是“直接。
案例一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据国务院“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2011年12月25日公布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称,2011年7 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 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 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 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 371 65万元。举国震惊 ,不少媒体都发表了评论,这些评论有的针对高铁的管理漏洞 ,有的质疑对安全性论证的缺失,有的追问高铁迅猛发展背后 是否存在腐败,有的批评救援善后工作等等。《南方日报》在 事故遇难人员名单确定后,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今天,中国应 该坚持什么?》载《南方日报》,20110728。。文章以甬温线 重大事故为由头,除了沉痛地哀悼逝者,从事故发生、事后处 理的角度褒扬国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对于生命的坚持与尊重 ,更围绕“坚持”这个关键词,探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文章 深刻指出:
“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 看法和意见的文章”,虽然在阐述中又指出 它“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 总称”。
美韩黄海军演

题目二:美韩黄海军演对于美韩军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之前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公开表态说,我们非常反对,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为什么美韩在黄海举行联合演习,会触动中国的敏感神经?有以下五点理由:第一,从安全理念来看,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话,叫睡榻之畔,岂容他人鼾声四起,意思就是说,我睡觉床的旁边,不允许别人打呼噜。
打呼噜尚且都不允许,你到我的家门口玩枪舞剑,我能允许吗?中国是一个有历史记忆的民族,她不是一个健忘的民族。
在黄海地区,中国是有历史伤痕的。
多次外敌入侵,都是把黄海作为一个门户进到内陆,直插京津唐心脏地带的。
像1894年的甲午战争就发生在黄海地区,当时北洋水师的总指挥部就设在濒临黄海的威海,甲午战争给中国留下了惨痛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不允许别人来触犯。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与美国的邻国在美国的东海岸、西海岸搞军事演习,美国能允许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感觉不好的,不要强加给他人。
第二,从战略思维上看,我们是要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
战略思维的底线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要有忧患意识;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化解危机、消弭危机、预防危机。
预防危机就要晓以利害,告诉对方哪些是不可触动的红线,一旦触动,将付出代价。
我们现在表示非常强硬的态度,本身就是预防性外交的组成部分。
第三,从地缘战略来讲,黄海地区是我们的京畿门户,是通往京津唐心脏地带的咽喉要道。
韩国媒体前一段透露的演习地域距离北京只有500公里,在这么近的距离内,任何国家在这一地区进行演习,我们都会感到安全上的压力。
美国将「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派到黄海地区,它的作战半径达到600公里,如果加上它的舰载机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能覆盖华北和辽东半岛大部分地区,直接威胁到我们心脏地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安全,不能不防。
第四,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来看也很敏感。
现在朝鲜半岛因为「天安」号事件已危机四伏了,何必再火上添油呢?而且城门失火,不能殃及池鱼呀。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
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
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
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
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
改革是要成本的。
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
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
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
关于诚信的优美语段摘抄大全

关于诚信的优美语段摘抄大全诚信的优美语段摘抄篇11、人生的信条就是诚信。
有了诚信,才会虚心,才肯丢下自己去理解别人,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去接纳别人。
有了诚信,我们的心胸就会像大海一样博大,充实而富有内涵。
有了诚信,当我们在高大的猜疑栅栏面前徘徊时,我们就会相信“诚之所感,触处皆通”的格言。
2、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诚信”是一个人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通行凭证。
3、诚,不欺心;诚;不欺人。
经济市场中,时常有一些不法的贩子,靠断斤缺量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欺骗了自己最真诚的心。
也因此,这些人的做法最终得不到消费者的肯定,生意也少了,这是失信于人的代价。
4、诚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所以,我们一定要讲信用!5、诚信是一种风格,一种形式,一种人品,一种态势;诚信是一种修养,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诚实”是诚信之本,诚时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才能使高贵的头颅真真昂起;“受信”是诚信之则,受信才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6、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如果生命是小鸟,那么诚信是飞翔;如果生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诚信是浇灌大树的甘露;如果说生命是一朵绽放的鲜花,那么诚信是促成花开的激素。
7、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根本,诚信是国与国友好往来的基石,诚信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的一生好比一辆驶向前方的列车,那么诚信,就是列车前行所需的能量。
诚信犹如春天里盛开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诚信犹如通向成功彼岸的风帆,催人奋发前进;诚信犹如修房是所需的泥土,没有它就如一盘散沙。
8、孔子说过:“人无信而不立。
诚信的名言(精选290句)

诚信的名言诚信的名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请记住:诚信无价!(1)不轻易许诺。
做承诺时要慎重,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诚实地回答,礼貌地拒绝。
(2)要说到做到。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别人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
重视自己做过的每一个承诺,即使是一件小事。
(3)坦然地面对,不做作。
做真实的人,少说多做,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4)心诚则灵。
以一片赤诚之心,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理解、支持和合作,这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赤诚都能够得到回报,因为:一是你看错了对象;二是对象虽可信赖,他一时还未能理解你的真心本意,还有疑心、戒备和不安的存在,都难以给出相应的回报。
这就需要知人而交,不可盲目对任何人都一片赤诚。
当别人还不了解你的时候,不要急躁不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证明你的诚意。
名言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诚信的名言(精选290句),希望有所帮助!1、诚信是文明人的良知,温馨而又自然;虚诈是缺德者的枷锁,阴冷而又沉重。
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3、诚实是为人之准则,信用是社会的灵魂。
4、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就像一棵大树的幼芽,直根于每个家庭,生长于每个人的心中。
5、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7、背信弃义,等于刺人致命一刀。
8、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10、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11、说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
12、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13、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14、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
15、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16、付出诚信,收获成功。
17、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传媒推动社会思想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

传媒推动社会思想解放的上世纪 80 年代◇陈力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60 年,中国的大众传媒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解放初期的新闻报道方式,全面继 承和发展了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报刊 工作的经验。
不过,那时新闻报道的风 格还是颇为清新、朴素,没有一定之规, 充满了对生产建设的热情,以及对党、 党的领导人的热爱。
1954 年前后,中国的新华社、各级 党报、广播电台对口对级地全面学习苏 联,走出去或请进来,十分频繁。
苏联当 时公式化的新闻报道方式,甚至包括社 论的版面位置、消息结构和话语、编播 顺序等等,均不走样的学来,中国大学 的新闻学教材即《联共(布)中央直属高 级党校新闻班讲义汇编》(多本)。
1956 年 5 月,刘少奇对这种机械学 习有所批评,但是苏联的报道方式仍然 较长时间影响着中国的新闻报道方式。
1957 年以后,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发生持续 20 年的“左”倾错误。
这种外部环境也影响到中国传媒的新闻报道方式。
在行文上,大批判的话语逐渐升温。
1966-1976 年“文革”期间,中国的 传媒遭受到空前的劫难。
报纸大部分停 刊,1967-1972 年全国报纸持续五年只 有 40 家左右。
全国性报纸《大公报》于 1966 年 9 月停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和北京电视台实行军管。
北京电视台 1967 年一度停播。
1976-1978 年的中国传媒业得到 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传媒的内容与“文 革”期间的内容具有质的变化,但就新 闻报道方式而言,尚没有发生本质性的 变化,同构异质。
例如成为历史转折点 标志的 《人民日报》1978 年 11 月 16 日242 字头条消息《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 命行动》:中共北京市委宣布(肩题)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主 题)【新华社北京 11 月 15 日电】中共 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1976 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 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 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