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实习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掌握现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数控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熟悉现代数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数控编程。

–能够分析数控系统的工作过程,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能够运用现代数控系统进行零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培养学生遵守生产纪律,注重安全生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数控系统概述–数控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第二节:现代数控系统类型–常见数控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现代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3.第三节: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第四节:现代数控系统应用案例–典型现代数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现代数控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讨论数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数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数控机床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现代数控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数控系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学习中的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比20%。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轴类零件的基本知识,包括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应用范围。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数控编程语言进行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3. 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轴类零件的设计与模拟加工。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轴类零件的数控编程,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够分析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安全生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机床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但对实际操作经验尚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轴类零件概述:介绍轴类零件的概念、分类及应用,使学生了解轴类零件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轴类零件概述2.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讲解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轴类零件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3. 数控编程基础:教授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和编程技巧,为学生编写轴类零件数控程序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编程基础4.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刀具选择、加工参数设置等,提高学生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力。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数控加工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编程和加工,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应用四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第二章:数控编程基础,讲解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指令系统、编程规则等。

3.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

4.第四章:数控机床操作,教授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5.第五章:数控技术应用案例,介绍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数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数控编程铣课程设计

数控编程铣课程设计
七、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实践操作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对于学习风格偏向理论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机会。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编程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合作等情况,占总成绩的30%。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十、跨学科整合
本课程注重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在教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坐标计算和轨迹规划;利用物理知识分析铣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通过跨学科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十一、社会实践和应用
数控编程铣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铣的基本原理、程序结构和编程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零件编程和铣削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将设计与社会实践和应用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参观数控加工企业,了解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开展实际零件编程和铣削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车床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车床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车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编程方法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车床,进行零件加工和设备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现代制造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现代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能够解释相关概念和术语。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编程和加工。

最后,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现代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其次,讲解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包括机床本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辅助设备等。

然后,教授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包括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控车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整个课程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包含两个章节。

第一部分是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是数控车床的结构组成,包括机床本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辅助设备等。

第三部分是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包括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

第四部分是数控车床的应用和操作,包括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车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车床,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对数控工具机刀具路径规划与数控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设计目标1.掌握工具路径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

3.实现针对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

3. 设计内容3.1 实验环境1.本实验使用的数控工具机为CNC3020雕刻机。

2.软件环境:Mach 3 CNC控制软件以及AutoCAD 2014(或以上版本)。

3.2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标准工件进行零件图的准备和3D模型的建立。

在AutoCAD中完成设计,并将模型导出为STL文件。

2.在Mach 3中完成设备的配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程序、设备密码和连接方式等。

3.设计并编写相应的G代码程序,其中包括垂直下刀和水平下刀两个方向的切削程序。

完成程序后,使用Mach 3进行验证。

4.使用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

3.3 实验要求1.设计完成后,请按照设计格式和标准进行文档输出。

2.实验结果包括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和相应的G代码程序。

3.实验时间为1周。

4.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AutoCAD及Mach 3的使用技能。

C3020雕刻机工作时请注意安全,切勿将人体及其他物品靠近刀具区域。

3.加工完成后,请不要关闭设备电源及软件。

5. 评分细则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完整性等均需要考虑,满分为100分。

2.设计内容的完成度,评分范围为0-30分。

3.代码和文档的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评分范围为0-20分。

6. 实验成果提交打包需要提交的实验内容,包括文档、G代码程序以及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将其压缩成一个文件。

最后将文件提交到指定邮箱中。

7. 实验总结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到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对机床、测量仪器等进行控制的技术。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一、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和测量仪器的工艺过程。

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二、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由数控装置、机床、工作台、测量仪器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控软件和接口电路等。

机床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件,它包括主轴、进给系统、定位系统和夹具等。

工作台是机床的工作平台,它可以进行定位、固定和移动等操作。

测量仪器是用来检测加工精度的设备,它可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

电气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机床和工作台的电气设备,它包括电机、开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在数控系统中,控制指令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的,然后通过接口电路传输到机床和工作台上。

机床和工作台上的电气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动作,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三、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设计数控加工程序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编写数控程序,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

完成实验操作是通过机床和工作台进行加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检验加工精度和效率。

多轴数控加工课程设计

多轴数控加工课程设计

多轴数控加工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加工原理及加工流程;2. 学生能掌握多轴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3. 学生能了解多轴数控加工中的切削参数选择、刀具选用及工艺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多轴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操作,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合理设置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3. 学生能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产品质量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结合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为我国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多轴数控加工概述- 数控加工基本概念- 多轴数控加工原理与特点- 多轴数控机床的分类及结构2. 多轴数控编程技术- 编程基本指令与格式- 编程软件操作与使用- 编程实例分析与操作3. 切削参数与刀具选用- 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刀具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切削液的选用与应用4. 多轴数控加工工艺- 工艺规划与流程设计- 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 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典型案例分析及讨论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以教材章节为依据,涵盖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编程技术、切削参数与刀具选用、加工工艺及实践操作等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080
G00 X60 Z2;
N090
G90 X30.4 Z-30 F0.3;
N100
G00 Z30;
N110
G90 X45.4 Z-90 F0.3;
N120
G00 X41.4;
N130
G02 X56.4 Z-75 R60 F0.3;
N140
G00 Z-30;
N150
X37.4;
N160
G02 X52.4 Z-75 R60 F0.3;
1.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一壳体类零件,主要加工部位为凹槽、螺栓孔和顶面,其中凹槽的 轮廓由圆弧 ab、cd、ef、gh、和直线 bc、de、fg、ha 组成,槽组成几何元素之间 关系清楚,条件充分,编程时,所需基点坐标很容易求得。尺寸标注完整,轮廓 描述清楚。 零件毛坯材料为铸铁,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2.确定装夹方案 该零件以零件底面孔和圆孔为主定位面,侧面则采用定位螺钉为辅助定位, 圆孔止口面为夹紧面。一次装夹后完成所有的加工内容。 3.确定加工顺序 1 精铣顶面 2 钻 4*M10 螺纹中心孔 3 钻螺纹底孔 4 螺纹孔倒角 5 铣槽 6 攻螺纹孔 4.数值计算 为方便编程,可利用 AutoCAD 画出零件图形,然后取出必要的基点坐标值。 工件坐标系设在工件中心,且离工件底面上方 70.1mm 处,内轮廓各点的坐标 分 别 为 : a ( 60,87 )、 b(102.77,20.52) 、 c(63.67,-65.34) 、 d(30,-87) 、 e(-30,-87) 、 f(-63.67,-65.34)、g(-102.77,20.52)、h(-60,70) 5.选择刀具 铣顶面时选用直径为 80 的面铣刀,螺纹孔加工时所需刀具种类较多,首先采 用直径为φ5 的中心钻钻中心孔,然后用直径为φ8.5 的钻头钻螺纹底孔,随后用 直径为φ10 的孔倒角刀倒角,攻丝时采用 M10 的丝锥。铣槽时采用直径为φ10 的立铣刀。 6.选择切削用量 1).背吃刀量 精铣顶面时,确定其背吃刀量为 ap=0.2mm,铣槽时,确定其背吃刀量为 ap=6mm。 2).主轴转速 精铣顶面时,切削速度为 v=75m/min,主轴转速为 n=300r/min;钻中心孔时, 切削速度为 v=20m/min,主轴转速为 n=1200r/min;攻螺纹底孔时,切削速度为 v=16m/min,主轴转速为 n=600r/min;倒角时切削速度为 v=18m/min,主轴转速为 n=600r/min;铣槽时切削速度为 v=13m/min,主轴转速为 n=400r/min;攻螺纹时, 切削速度为 v=2m/min,主轴转速为 n=60r/min。 3).进给速度 精 铣 顶 面时 ,进 给速 度为 f = 60mm/min ; 钻中 心 孔 时 , 进给 速度 为 f = 100mm/min;攻螺纹底孔时,进给速度为 f = 60mm/min;倒角时进给速度为 f = 60mm/min;铣槽时进给速度为 f = 40mm/min;攻螺纹时,进给速度为 f = 90mm/min。
填入表 2 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
2
(单位)
表 1 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数控加工工序卡
产品名称
产品代号
工序号
(工序图略)
夹具编号
材料名称 45 号钢 程序编号
零件名称 轴
工序名称
夹具名称 三爪卡盘 材料牌号
45# 工时
零件图号
设备名称 数控车床 设备型号
MJ460 切削液 乳化液 车间
工步Biblioteka 工步内容号刀 具 号
刀具 名称
刀杆 规格
刀尖半径 (mm)
刀尖位置
刀片
牌号
型号
备注
1
T0101
35°菱形可转 位车刀
20×20
0.4
3
YB415 VBMT160404
2
T0202
35°菱形可转 位车刀
20×20
0.4
3
YB415 VBMT160404
3
T0303
螺纹车刀 20×20
0.2
8
YB415 RT16.01W
设计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4
建立工件坐标系 启动主轴,换 01 号刀 快速接近工件,打开切削液 建立刀尖圆弧半径右补偿 切端面
粗车外圆
循环粗车外圆φ30
循环粗车外圆φ45
粗车圆弧第一刀
粗车圆弧第二刀
粗车圆弧第三刀
粗车圆弧第四刀
粗车锥面 取消刀尖圆弧半径右补偿 返回参考点 换 02 号刀准备精车 快速接近工件 建立刀尖圆弧半径右补偿 倒角 车螺纹外表面 29.567 倒角 车 26 槽
6
7.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 1)按加工顺序将各工步的加工内容、所用刀具及其切削用量等填入表 1 数控 加工工序卡片中。 2)将选定的各工步所用刀具的型号、刀片型号、刀片牌号及刀尖圆弧半径等 填入表 2 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
1
速 n=320r/min。 3).进给速度 粗车时,选取进给量 f = 0.3 mm/r,精车时选取 f = 0.05 mm / r。车螺纹的进给
量等于螺纹导程,即 f = 2mm/r。 7.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 1).按加工顺序将各工步的加工内容、所用刀具及其切削用量等填入表 1 数控
加工工序卡片中。 2).将选定的各工步所用刀具的型号、刀片型号、刀片牌号及刀尖圆弧半径等
日期 共 1 页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期
第1页
3
程序清单:
O3000;
N010
G50 X200 Z300;
N020
M04 S500 T0100;
N030
G00 X60 Z3 M08;
N040
G42 G01 Z0 F0.05
N050
X0 ;
N060
G00 X55.4 Z2;
N070
G01 Z-135 F0.3;
G00 X30;
N360
G02 X45 Z-75 R60 F0.05;
N370
G01 Z-90 F0.05;
N380
G00 X50;
N390
G01 X55 Z130 F0.05;
N400
G40 G00 U10 T0200 M05 M09;
N410
G28 U2 W2;
N420
M04 S320 T0300;
刀具 规格
主轴 转速
切削 速度
进给速度
(mm·min-1)
或进给量
背吃 刀量
备 注
(mm) (r·min-1) (m·min-1) (mm·r-1) (mm)
1
粗车轴表面,留精车余量 0.2mm
T0101 35°菱形
500
90
0.3
2
2
精车轴表面至尺寸
T0202 35°菱形 1200
120
0.05
0.2
目录
一、 轴类零件······································································· 1 二、 端盖类零件···································································· 5 三、 利用宇龙软件进行模拟加工············································· 10 四、 轴类零件的实际加工······················································ 19 五、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2 六、 参考文献······································································23
1.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零件表面有圆柱、圆锥、顺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尺寸有 较严格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尺寸标注完整,轮廓描述清楚。零件材 料为 45 号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采取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1).对图样上给定的几个精度(IT7~IT8)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 故编程时不必取平均值,而全部取其基本尺寸即可。 2).为便于装夹,毛坯件左端应预先车出夹持部分(双点划线部分),右端面 也应先车出并钻好中心孔。毛坯选φ60mm 棒料。 2.确定装夹方案 确定毛坯件轴线和左端大端面(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左端采用三爪自定 心卡盘定心夹紧、右端采用活动顶尖支承的装夹方式。 3.确定加工顺序 加工顺序按由粗到精的原则确定。即先从右到左进行粗车(留 0.20mm 精车余 量),然后从右到左进行精车,最后车削螺纹。 MJ460 数控车床具有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功能,只要正确使用编程指令, 机床数控系统就会自行确定其加工路线,因此,该零件的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 不需要人为确定其加工路线。但精车的加工路线需要人为确定,该零件是从右到 左沿零件表面轮廓进给加工。 4.数值计算 为方便编程,可利用 AutoCAD 画出零件图形,然后取出必要的基点坐标值; 利用公式对螺纹大径、小径进行计算。 螺纹牙顶尺寸 d′、 牙底 d1 计算 d′= d -0.2165P=(30-0.2165×2)mm=29.567 mm; d1= d′-1.299P=(29.567-1.299×2)mm=26.969mm。 5.选择刀具 粗车、精车均选用 35°菱形涂层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副偏角 48°,刀尖半径 0.4mm,为防与工件轮廓发生干涉,必要时应用 AutoCAD 作图检验。 车螺纹选用硬质合金 60°外螺纹车刀,取刀尖圆弧半径 0.2mm。 6.选择切削用量 1).背吃刀量 粗车循环时,确定其背吃刀量 ap=2mm;精车时,确定其背吃刀量 ap=0.2mm。 M30 螺纹共分 5 次车削,但每次背吃刀量不同,查表 3-7 确定为(直径量):0.9、 0.6、0.6、0.4、0.1(mm)。 2).主轴转速 车直线和圆弧轮廓时的主轴转速:查表取粗车时的切削速度 v=90m/min ,精车 时的切削速度 v=120m/min,根据坯件直径(精车时取平均直径),利用式 n=1000v/πd 计算,并结合机床说明书选取:粗车时,主轴转速 n=500r/min;精车时,主轴转 速 n=1200r/min。 车螺纹时的主轴转速:按公式 np≤1200(n 为主轴转速,p 为螺距)。取主轴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