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规则钓鱼的启示教案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精品备课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精品备课教案优秀10篇钓鱼的启示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字词: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师总结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是四年级语文一篇讲述钓鱼放鱼最后得到钓鱼启示的文章,老师们要怎么设计这一课的教案呢关于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的启示》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
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学生读文并分段。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的启示》教案1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谈话导入(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觉得哪个词最引起你的兴趣?(启示)“启示”是什么意思?在你的生活中有哪句话或者哪件事对你有过启示的吗?钓鱼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启示呢?现在我们来打开课文,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
2.出示预习提纲出示“考考你”(1)辨一辨抉()涟()践()扭()决()莲()浅()钮()(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爸爸为什么要坚持放掉那条大鱼?二、合作交流1.小组内合作完成预习提纲。
2.师找生汇报预习提纲里的题,集体纠正。
提纲里的(1)(2)题自己解决,师检查。
引导学生思考预习题提纲(3),指生汇报。
三、品读体验(一)1.读了课文后,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2.你从课文中哪句描写父亲的话中知道的?(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3.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能么样的呢?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说明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我”做了什么事情父亲会这样说呢?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父亲(……)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我”听了父亲的话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6.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7.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二)精读描写钓鱼部分内容,体会钓鱼乐趣。
2024年四年级语文北师版《钓鱼的启示》课文及教案

2024年四年级语文北师版《钓鱼的启示》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钓鱼事件中的心情变化。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人物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3.2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在钓鱼事件中的心情变化。
2.2体会文章所传达的道德启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谈论钓鱼的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钓鱼的经历。
1.2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2.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3.对比分析,体会人物心情3.1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作者在钓鱼事件前后的心情。
4.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遵守规则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对比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生字词运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诚信做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道德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2.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钓鱼的启示(北师大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北师大版四年级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到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
从而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二、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而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并联系实际来理解。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通过质疑释疑,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六、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七、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的启示》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钓鱼的启示》教案大写意的语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学设计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深挖洞,而是删繁就简,求一而舍全,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
《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课堂提问杂而碎的现象,以作者多次写到月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难忘的启示?这一问题贯串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感悟。
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开去。
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正确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联系实际,受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4、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环境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意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难点课文中部分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读有关诚信的文章。
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3、回忆或收集生活中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4、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
欣赏美、品味美能净化人的灵魂。
四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钓鱼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钓鱼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鱼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鱼相关的成语或词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钓鱼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课文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钓鱼经历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准确性和感情表达。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的启示和感悟。
5. 学生写作小作文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钓鱼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钓鱼的乐趣和挑战。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钓鱼的启示》的大意。
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流利地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诚实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钓鱼过程中,经历了遵守规则、面对诱惑和成长的过程。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钓鱼、启示、规则、诱惑、成长等。
短语:遵守规则、面对诱惑、诚实守信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口语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通过展示钓鱼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5.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老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3 生词和短语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
5.4 口语表达训练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绘制课文情景的插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的启示》
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
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愉悦――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对于一些规则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
因此,课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反面资料。
通过将近四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能读书、擅长批注、乐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
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
[“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自我。
”设身处地的阅读文章,会更多地涉及读者个人的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越丰富,理解就越丰富、越深刻。
搜集、交流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已知经验,为阅读文本作好了铺垫。
同时强化了学生搜集资料的意识。
]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
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
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自学、做批注和小组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朗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
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第一人称的阅读方法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产生深切的体会。
评价促读使学生的理解与读书浑然一体,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反方: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全班参与辩论,发挥了集体智慧,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体现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新理念。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
”在辩论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
”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你从这篇课文中
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总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交流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交流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