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物理《1.1电荷及其守恒定解读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ppt

22、、元什电么荷:是电元荷电的荷最小?单位。
33、、元元电电荷的荷值的:数e=值1.6是02多177少33?×10它-19的C 数值最早 最早是由美由国哪物位理学物家理密学立家根测测定定。的?
44量、、均电为带子e电的和整质体数子所倍的带。带的电量电均荷为与e,所元有电带荷电体的的关电系荷? 55、、电比子什荷比么:荷带是:电比me体e 荷的01?.电.9610量电11与00子-3其019K的C质g 量比1的.荷76比是1值01多。1C/少Kg?
二、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二、三种起电方式
2、接触起电
++++
+ +
+
+ ++
绝缘棒
+++ ++++ +
+++ + + +
++ ++ ++ + +
绝缘棒
二、三种起电方式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1Q 1Q
再分开
22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实验二 】:验电器实验
仪器:验电器,丝绸,玻璃棒。 用验电器检验与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是否带电。
2、感应除起了摩电擦:起电,还有没有其他
的起把电带方电式体呢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实验三】枕形导体起电实验
仪器:验电器,玻璃棒,枕形导体
高中物理课件-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讨论:
自然界中是否只有 两种电荷?有什么证 据证明你的观点。
一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 荷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的头发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针
对
训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 练 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
是( D)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实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二、电荷间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任何带电体都能吸引不带电的轻质物体。 例1.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
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 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净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
问题讨论:
1、电荷的相互增强、减弱和中和现象,是否 是电荷消失?
2、物体显电中性,是否是物体中没有电荷?
3、各种起电过程是否是创造了电荷?
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 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实质是电子的 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
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②接触起电
不带电与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触,能使不带电 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说明: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接触后,最终它们的电荷量会相等)
③感应起电
验电器(静电计)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甲
乙
图1-1-7
12.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 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 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带__正__电___,B_带__负__电 _;
4、注意: 带电体与金属球不直接接触时。由于静电感应, 箔片也可以张开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作用 规律:
(1)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荷量 不能连续变化。
新课探究:
一、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由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或q表 示,国际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C
叫做感应起电.
(3)感应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思考:如果带负电物体靠近A, 则AB上的电子将如何转移?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三)接触带电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电子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不带电的物 体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接触带电的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
举例: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的分配:
13.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 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
高中物理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优秀课件

练习: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B是D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 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 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 数而显示带正电。
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指
摸甲球。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球不带电。
以下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 A.①→②→③→④→⑥
〕
CD
B.①→②→④→③→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
六、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设计的
+ -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的根本特点是: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任何带电体都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3〕轻质小球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轻质小球相 互吸引两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 不带电。
二、电荷量、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常用 符号Q或q表示,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用符号C表示。〔微库µC、纳库nC〕
+
+ +
++++ ---- - -
++++ --
2
+
++++ ++++
---- - - - -
3
+ +
第1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解读

第1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解读作者: 日期:第1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I ♦♦同少测桶♦♦I1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 .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B .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D .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3.如图1 —1—7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A .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 .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 .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4.如图1 —1—8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r A B© ( )图1—1—8A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5.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图1 —1 —7一、选择题1.关于兀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 1.60 X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19 CD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D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3.(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二检测)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 1.6 >10—16—15 C,丙物体带电8X10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6 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X0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X10C C C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何2.4 X0 --- 15—16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何8X016 C4.如图1 —1 —9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AB S斥i 果时 '2 图 1 — 1 — 10A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图1—1—9A .不带电C .带负电A . 2.4 X0— 19B .带正电D .不能确定B . — 6.4沐0 D . 4.0 X0— 195.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C C CC.— 1.6 X0— 18— 17 C6. 如图1 — 1 —10所示,a 、b 、c 、d 为四个带电小球, 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 吸d , b 斥c , c 斥a , d 吸b ,则() A .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 .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 c 、d 小球带同种电荷D. c 、d 小球带异种电荷7.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和B 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定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 排斥,则A 、B 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B •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8.如图1 —1 —11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有金属验电箔片,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A .只有M端验电箔片张开,且M端带正电B .只有N端验电箔片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 .两端的验电箔片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图1 —1 —11 9.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21荷量为,d夸克带电荷量为一e, 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33A .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二、计算题10.如图1 —1 —12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图1 —1 —1211.如图1 —1 —13所示,A为带负电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处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受向右的作用力偏转0角而静止,小球由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试求金属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多大?图1 —1 —13。
选修3-1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
+
–
【例2】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定会发生带电现象 B.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负电荷同时发生转移
2、接触起电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电子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不带电的物 体带上与带电体同性的电荷。
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的构成)
(正电)
质子(正电)
结构稳定 (不带电) 中子
(核力)
原子
(中性)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负电)
易受外界影响, 容易失去
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 同。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有的物体容易失去 电子,有的物体不容易失去电子。
二、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 不同. 实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19
练习、图7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 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 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正电 ,B______ 负电 ; 则A________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不带电 ,B_______ 不带电 . 则A_______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负电 , 负电 ; 则A________ B_______
摩擦起电
–
+ + + +
+ +
–+ – +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中物理《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一物理第七周第(1)课时学案(13)第一章、静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新课引入:1.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2.复习初中知识:(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异种电荷.【演示】(3)正电荷和负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新课教学:一、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2.摩擦起电的原因:【演示】: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静电感应:叫做感应起电.思考:静电感应的原因?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另一种表述:.○完成书后问题与练习32.元电荷(1). 叫做电荷量.符号:或单位: . 单位符号:.(2).元电荷:,用表示.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1、经典表述: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2、近代表述: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没。
但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两个粒子所带电荷量相同但正、负相反,所以电荷的代数和仍然不变。
因此,电荷守恒定律现在的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3、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相关高中物理知识点:电荷、元电荷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涉及电荷的基本概念(1)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它们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电荷量电荷量是指物体带电的多少。
电荷量是电荷的定量量度。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尽管电荷量有正、负值(正号一般省略),但要知道这里的“+”、“-”号代表电荷的性质(种类),与数学中的正、负号的含义不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3)元电荷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其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无电荷不是电荷,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电荷量1.60×10-19C称为元电荷。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或者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质子、电子都不叫元电荷,它们电荷量的绝对值才叫元电荷。
(4)点电荷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带电体称为点电荷。
①点电荷是无大小、无形状、只有电荷量的一个理想化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才可以被视为点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第七周第(1)课时学案(13)
第一章、静电场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新课引入:
1.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2.复习初中知识: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异种电荷.【演示】
(3)正电荷和负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新课教学:
一、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2.摩擦起电的原因:
【演示】: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静电感应:叫做感应起电.
思考:静电感应的原因?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
另一种表述:.
○完成书后问题与练习3
2.元电荷
(1). 叫做电荷量.符号:或单位: . 单位符号:.
(2).元电荷:,用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电荷量e的值:e= C
(4).比荷:.即
m
e
C/㎏
例题分析:关于教材P3“实验”的理解(参见图13-1-1),正确的是()A.静电感应只有对于导体才能产生
B.枕形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受C上正电荷的吸引而向左移动
C.枕形导体的A端箔片和B端箔片带有同种电荷
D.如果C球是导体,它也会受到枕形导体的感应,致使其电荷分布
发生改变
【小结】
●反馈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最早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其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恰好等于油滴的重力,即qE = mg,测出m和E值后就能计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他测出所有的q值都是e的___________,且e等于 C。
同时,这位科学家还测出了电子电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的,它的值为。
3.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 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高一物理第七周作业(13)
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 端验电箔张开,且M 端带正电
B.只有N 端验电箔张开,且N 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 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 带电,则 ( )
A.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分开
C.b 立即把a 排斥开
D.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4.将不带电的导体A 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 接触后,在导体A 中的质子数 (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5.有A 、B 、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B ,B 和C ,C 和A 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 )
A .
B 、
C 球均带负电 B .B 球带负电,C 球带正电
C .B 、C 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 、C 球都不带电
6.关于电荷量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 .物体带正电荷1.6×10-9C ,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
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
7.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______;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__,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_____;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______.
8.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则绸子所带电荷为_______ 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__ ____,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用两根绝缘丝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不带电的小球A和B,此时,上、下丝线受的力分别为T A、T B;如果使A带正电,B带负电,上、下丝线受力分别为T A′___________ ,T B′____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0.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 Q B=-9.6×10-9C。
让两金属小球接触,金属球A、B电荷量分别是多少?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