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我们的国粹--京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 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 (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 “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 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 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 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 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 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 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 几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 查点票数 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 《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 《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 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 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 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 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 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 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 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 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 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老三派”: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他还有: 汪笑侬(满族)、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 奎、言菊朋、杨宝森。现代生行演员有:周信芳、 马连良(回族)、谭富英、奚啸伯(满族),以上 四人号称“四大须生”;小生:徐小香、程继先、 姜妙香、叶盛兰、俞振飞等;武生: 俞菊笙、黄 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李少春、尚和玉、 厉慧良等;旦角:首推“四大名旦”:梅兰芳、程 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有“四小名旦”:张君 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其他还有:王瑶卿、 李维康、刘长瑜、杜近芳、赵燕侠、李玉茹、吴素 秋、童芷苓等;武旦:张美娟、关肃霜。老旦: 龚云 甫、卧云居士、李多奎、李金泉、高玉倩等; 净 角:袁世海、裘桂仙、裘盛戎、郝寿臣、侯喜瑞等; 丑角:刘赶三、杨鸣玉、王长林、萧长华、马富禄、 刘斌昆等。武丑:刘子云、张春华、叶盛章等。
国粹京剧

俏丽刚健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年),工花 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首次 于天津登台。1910年人京,师从梆 子演员侯俊山。19岁时(公元1918 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 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 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 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 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 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 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 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 格新颖、独树一格的“旬派”艺术。 娇昵柔媚
深沉委婉
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年), 工旦。祖隶汉军旗籍,河北南 宫人。幼为北京三乐科班学生,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 衣戏为主,并取得一些成绩。 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圆、刚劲 高亢,尤其是念白,爽朗明快、 流丽大方、字清音朗、极富感 情色彩。尚小云排演了大量新 戏,创造了众多巾帼英雄、侠 女烈妇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上 独树一帜,形成了“尚派”。
京剧服装按其样式大致可分五种,即:蟒、靠、褶、帔、衣
按其身份、职业、地位可分:
一、帝王后妃――穿蟒、帔、褶; 二、宰相文官――穿蟒、帔、开氅、官衣; 三、元帅武将――穿靠(盔甲)开氅、帔、箭衣; 四、中等阶层人士――穿帔、褶子 五、平民百姓――褶子和茶衣、裤子袄子等五类。
•京剧各类服装色彩丰富,可分红、黄、绿、白、黑上五色 和蓝、紫、粉、湖、湘下五色。
生
旦
净
丑
生——泛指“净”和“丑”以外的男角色,包括“老生”、“小生”和
“武生”等。
老生——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
小生——青年男性;
武生——擅长武艺的生行角色。
彩 旦
俗 称 丑 婆 子 , 实 际 由 丑 角 应 工
京剧

十、京剧的代表
京 剧
谢 谢 欣 赏
四、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 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 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 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 (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 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 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 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 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 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 龙等板式。
六、京剧的曲目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 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 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 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 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 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七、京剧的影响
八、京剧的评价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 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 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 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 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 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 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三、京剧的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 (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职业)外,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 “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 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 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 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 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 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 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 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京剧简介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 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 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 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 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 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 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 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 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 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 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 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 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 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 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 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 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 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京戏”、“国剧”、 “皮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 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和锣 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 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 “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 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 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 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 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介绍

【京剧介绍】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
京剧用歌舞演绎故事,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
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出。
它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
京剧的行当有:“生、旦、净、丑”。
京剧的四功五法分别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京剧历史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
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
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ppt课件

梅兰芳
杰出的旦角演员,以优美 的唱腔和身段,以及刻画 人物的细腻入微而闻名。
程砚秋
著名的老生演员,以独特 的演唱风格和深厚的艺术 造诣广受赞誉。
04
京剧的现代发展与国际影响
京剧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剧目的改编
保留经典剧目的精彩,注入现代 元素,使传统剧目焕发新的活力
。
表演形式的创新
尝试将京剧与歌剧、舞剧等其他 艺术形式结合,创造独特的表演
形式。
音乐与舞美的改革
运用现代音乐和舞美技术,丰富 京剧的音响效果和视觉呈现。
京剧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海外巡回演出
通过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展示京剧的魅力,促 进国际文化交流。
外国演员的参与
邀请外国演员参与京剧演出,拓展京剧的国际影 响力。
外国观众的热爱
京剧在国际上拥有众多观众,外国观众对京剧的 热爱和推崇证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表演艺术与技巧
表演艺术
京剧的表演艺术注重声、色、艺的结合,强调演员的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 全面掌握。
技巧运用
京剧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台步、亮相等,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准确塑 造角色形象。
舞台设计与布景
舞台设计
京剧的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常分为前台和后台两 部分,舞台布景根据剧情需要而变化。
传统服饰及其寓意
01
蟒袍
蟒袍是京剧中重要的服饰之一,寓意着权力和地位。蟒袍上的龙、凤、
鱼、鸟等图案,以及不同的颜色和纹样,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
义。
02
褶子
褶子是京剧中常见的服饰之一,主要分为花褶子和素褶子两种。花褶子
上的花卉、动物等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素褶子则以简洁的线条和纹
国粹京剧

国粹京剧的艺术价值
京剧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枝娇妍的 花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 花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 是传统戏曲中保留剧目最丰富、 是传统戏曲中保留剧目最丰富、表演最 精致、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成普遍、 精致、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成普遍、影 响最深远的剧种, 响最深远的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 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是中华 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而作出的卓越贡献。 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而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大名旦之荀慧生
荀慧生( 荀慧生(1900— 1968),河北人,幼年在 ),河北人 ),河北人, 河北梆子班学艺, 岁改 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 演京剧,扮演花旦、 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 他功底深厚, 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 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 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 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 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 荀派” 称“荀派”。擅长扮演天 活泼、 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 角色,以演《红娘》 角色,以演《红娘》、 金玉奴》 《金玉奴》、《红楼二 钗头凤》 尤》、《钗头凤》、《荀 灌娘》等剧著名。 灌娘》等剧著名。
国粹京剧
摘要幻灯片
京剧的由来 京剧的艺术特色 传 统 剧 目 行 当 分 类 四大名旦
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
国粹京剧的艺术价值
京剧的由来
京剧,又叫“京戏”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 平剧” 国剧” 它是中国传统名剧,已有200多年历史。 200多年历史 它是中国传统名剧,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 55年 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 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 演出,于嘉庆、 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 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 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 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 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 二黄著称, 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 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 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 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 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
京剧简短介绍

京剧简短介绍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国剧”之称。
京剧包括有皮黄、昆、曲三种声腔,也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种板式组成。
西皮属高亢明亮类,二黄属低沉哀婉类。
二者各有特点。
高亢明亮的西皮,节奏比较自由,适合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低回婉转的二黄,节奏较为规整,适合表现祥和安静的场面。
京剧剧目丰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
京剧是在中国明末清初之际,由外地流入北京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曲。
它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京剧的脸谱,也叫“色子”、“谱子”等,它是根据戏曲演员扮演人物角色时所戴的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脸谱而命名的。
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行里又有生、旦、净(丑)三大行之分。
生行里又有花脸和武生之分。
京剧表演以唱为主,唱起来要求字正腔圆、咬字清晰;做起来则要做眼功、身功和手功三功齐上;念起来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唱和做是京剧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京剧表演艺术最显著的特点。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如:《白水滩》 里的徐世英。
谭鑫培:(1847.4.23~1917.5.10) 京剧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 是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影响深远。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 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
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
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
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
演出。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几个徽班也陆续进京。徽班进京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 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 《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 的专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 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 来佛、二郎神。
粉红脸 一般象征年迈的红脸人物, 如《取洛阳》中的苏献,《盘 河战》中的袁绍,《四杰村》 中的花振芳等。
兼具史诗格局与细腻的男性情谊,导演陈凯歌固然表现出色,张国荣、张丰毅、巩俐、
葛优等亦演得精彩。
本片导演是《霸王别姬》之陈凯歌,拍摄于十余年后的2008年。梅兰芳 一生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谊的老艺人“十三燕”。梅兰芳的 出现,动摇了十三燕的地位。决战不可避免,但是梅兰芳第一场就输了,他还 有两天的时间可以挽回败局。不顾众人的反对,梅兰芳改演时装新戏,结果大 获成功。胜负已定,梅兰芳劝十三燕放弃第三天的演出,却遭到十三燕的拒绝。 梅兰芳渐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爱的孩子们,他的事业如日中天。 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国演出的邀请。在京剧舞台上专门扮演男人的女艺人 孟小冬第一次见到梅兰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忧郁,而她开阔爽朗的性格感染了 梅兰芳。他们的爱情最后无奈收场…… 舞台之上的梅兰芳绚烂夺目,舞台之下的人生也是百转千回。《梅兰芳》 以10年为一个段落,书写出京剧大师的辉煌一生。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 “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 的吴汉。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 “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 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 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 风”中的焦赞。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 《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 里的窦尔墩。
老生(须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正旦(青衣)
花旦
闺门旦
老旦
彩旦(摇旦)
刀马旦
大花脸
二花脸
文丑
武丑
褶子丑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 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 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 的“舞”。
本为进皇宫祝寿演出,但他们演罢祝寿戏并未返回家乡,而是留在
北京进行民间演出。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
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
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 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彩旦(揺旦)和刀马 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 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 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 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这是部中国电影之中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 的代表作,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原著小说。 电影描述程蝶衣自少被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对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产生了混淆之 感。师兄段小楼跟他感情甚佳,段唱花脸,程唱青衣。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 名角,在京城红极一时。不料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在先,在文革时期兄弟俩又互相出卖 之后,使蝶衣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终于在再次跟小楼排演首本戏时自刎于台上。 全片气派恢宏,制作精致,将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掺合了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
•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的 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曲调和昆曲曲牌。它 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1930-1950年间。当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然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它的行当 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中国近代戏曲的代表。京剧是 中国的国粹。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文戏
武戏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
“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
“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 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 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扮演戏剧 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谭鑫培在艺 术上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
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
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后又 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 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 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梅派”。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 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