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京剧有感

合集下载

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

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京剧观后感篇1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剧折子戏,叫做《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

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

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

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

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

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呈祥》一样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剧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戏迷票友中广为流传。

剧中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山上进香还愿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

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

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

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剧情十分的简单可爱。

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拾玉镯。

孙玉娇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看到付鹏已经离开,然后欠身先前观望,十分欣喜的发现地上有一个漂亮的玉镯。

这时候,演员走小碎步倒退并双手做成圆形,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这只镯子。

兴冲冲地向前去捡,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转转眼珠想了一个计策,神不自知鬼不觉的把这只玉镯拾起。

孙玉娇一会儿兴奋先前跑,一会儿佯装淡定,手绢一甩,指着玉镯虽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

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来。

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还为那个小姑娘着急,她怎么还是不捡起来啊。

演员翻起手腕,兰花指遮挡脸颊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镯,还是因为怕丢脸而向后退缩。

只见她手指自己的脸颊,向我们表达她自己真是不害臊。

本想关门再也不见玉镯,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回头。

她两只手搓着自己的身体,着急,羞涩,好奇等等复杂的情绪,被演员极其到位的表达出来。

京剧不愧是艺术的瑰宝,能够用手眼身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京剧读后感(共14篇)

京剧读后感(共14篇)

京剧读后感(共14篇)第1篇:京剧读后感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

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

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

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

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

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第2篇:京剧《京剧》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歌曲《唱脸谱》。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京剧观后感篇15.31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三部京剧。

分别是《天女散花》《卖水》《闹龙宫》。

这三部京剧可谓各有各的特点。

《天女散花》这部戏开始放了很多的云雾,让我们如同在天上一般。

接着一位仙女出场,看她的穿着行当应为青衣,穿着十分漂亮。

然后,她开始唱起来,唱戏人的声音十分尖,有着一副好嗓子,让我们台下的人不由得惊讶,连声喝彩起来。

接着,仙女做出了漂亮的动作,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再加上表演者的好嗓子,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如同深入其境,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

最后,这出戏快完了,表演者以一个舞蹈动作谢幕。

场下连连鼓掌,都被这部戏深深地吸引着。

正当我还沉浸在上一部戏中,下一部戏《卖水》又开始了。

一位小丫鬟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她的行当是花旦,虽然她的穿着不算特别华丽,样子却显得很机灵。

她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原来一位小姐的丈夫被人诬陷,小姐因见不到丈夫十分忧愁,小丫鬟小姐的丈夫在卖水,希望小姐能和卖水人见面。

这是,小姐出场了,她的行当是青衣。

丫鬟希望为小姐解愁,又想让小姐见到卖水人,于是就让小姐去出门散步。

却看到卖水人还没有来,只好为小姐报花名。

她开始唱了起来,表演的活灵活现,唱的也是十分动听。

让观众与戏似乎融为了一体。

最后有以一个情节谢幕。

又引来观众一声声喝彩。

下一部戏可谓精彩,是《闹龙宫》,孙悟空上场,正和牛魔王结拜兄弟。

需要一件兵器,便去东海龙宫去借,前几件兵器都不趁手,拿走了东海的定海神针。

龙王舍不得,两边开始了争斗。

其中武打场面十分精彩,演员表演了各个武打动作,杂技手法,翻跟头等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精彩的京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那武打动作真让人惊心动魄。

让我们大饱眼福。

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

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通用28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篇1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

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

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

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

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

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

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

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

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

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

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

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

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

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篇2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京剧心得体会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京剧心得体会篇1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男女老少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

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京剧欣赏”应该作为必选课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出现外国友人组团研究“生、旦、净、丑”,而中国学子却分不清梅兰芳是男是女这类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问题。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

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逢戏必看、逢曲必听,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

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

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

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

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

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2024年高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高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高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悟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迄今为止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众多京剧艺术大师中,叶盛兰、谭鑫培、言菊朋等均为一时之选,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梅兰芳。

梅兰芳,原名梅澜,别号梅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显赫的京剧世家。

他于____年诞生于北京,自幼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____岁便开始学习京剧,____岁首次登台献艺,____年便以其卓越才华在北京戏曲界崭露头角,名列第三名探花。

随后,梅兰芳赴上海演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江南地区,民间流传着“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的佳话。

返回北京后,他不断创作新戏,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被尊称为梅派大师,并于____年被推崇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移居上海,他积极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京剧艺术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推向世界舞台,成为上世纪我国京剧艺术的杰出文化使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诱惑,梅兰芳坚决拒绝出场演出,以示抗议。

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人大代表,并担任京剧院院长、戏曲研究院院长等重要职务。

他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____年____月____日,梅兰芳在北京逝世。

他的一生,是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光辉篇章。

2024年高中生鉴赏京剧心得感悟(二)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艺术形式,犹如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过往岁月中,我对京剧的了解颇为浅薄,仅限于其特有的唱腔,曾觉得其声音难以入耳。

我的祖父对京剧情有独钟,无论是逛超市还是散步,总随身携带播放京剧的设备,全神贯注地享受京剧的魅力。

在我年幼时,也常伴随祖父观看京剧节目,但由于年幼无知,对京剧的内涵和美感尚未能领略,甚至觉得它单调乏味。

转变发生在二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京剧《三岔口》的现场演出。

该剧讲述了将军焦赞与任堂惠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最终焦赞揭示真相,化解误会的精彩故事。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瑰宝,各具特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跨越时空,引人入胜。

我曾年少轻狂,误以为戏曲是过时的,对父母的热爱嗤之以鼻。

然而,古人云:“欲知梨味,须亲口尝。

”当我真正沉浸于戏曲的博大精深中,我深感震撼,始知中华戏曲的非凡魅力。

我承认,我曾是那只井底之蛙,忽视了我们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

戏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精髓,其艺术价值无法估量,远非外族所能比拟。

难怪,老一辈的人对戏曲抱有炽热的热爱,对戏曲充满敬仰。

如今,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多地被流行文化所吸引,戏曲等传统艺术似乎被淡忘。

然而,戏曲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历史,只有深入欣赏,才能领略其中蕴含的历史深度,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历史长河之中,让人深感敬畏。

我们决不能忽视戏曲的艺术魅力,而应积极地去欣赏、去关注、去挖掘这份民族的遗产。

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国剧,我们有责任让它永远闪耀,让它代代相传。

因此,让我们重拾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戏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它的魅力在世世代代中永续流传。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范文(二)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其频道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艺术,传播深厚悠久的国粹文化。

在周日,我有幸在母亲的引导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十一频道的戏曲节目。

电视屏幕开启,恰好播放的是京剧《赵氏孤儿》。

剧中人物均以独特的花脸妆容呈现,使我初时感到惊讶。

“大花脸”中最为凶悍的当属屠岸贾,他瞪着如牛般的眼睛,恶狠狠地质问程婴关于赵氏孤儿的下落。

扮演程婴的演员则冷静回应,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从谈起婴儿之事……尽管演员们的表演生动逼真,唱腔准确饱满,但我却无法投入,心中满是对动画片的期待。

瞥了一眼时间,仅仅过去了__分钟。

我突然疑惑,为何观看动画时时间飞逝,而欣赏戏曲时却显得漫长?我几乎是在数着分针度过了前十个分钟,甚至幻想能在分针上安装火箭推进器。

“呵欠”!我打了个哈欠,眼皮仿佛变得沉重,不断与下眼皮抗争。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4篇)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4篇)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蓝面的窦尔敦,红面的关公在长沙激战。

黄面的典韦,白面的曹操,黑面的张飞声震四野……”每当吟诵这段《唱脸谱》的选段,一股自豪之情自然流露。

京剧,这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戏剧形式,历经数代大师的精研、革新,被誉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它包含了“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以及“生、旦、净、丑”的角色分类,和“皮、黄、锣、鼓”的伴奏体系,实乃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在国际视野中,京剧被视为中国悠久文明的象征。

人们常赞叹其服饰的华美、身段的优雅、伴奏的和谐以及唱腔的动人,其魅力无法用言语尽述。

回溯至我五、六岁初识世事的时光,晚饭后祖父常带我到村中欣赏京剧。

那时的我,被舞台上绚丽的服饰、头戴的头饰以及五彩斑斓的饰品深深迷醉。

尽管无法理解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但我却被那悠扬的音乐和演员高亢激昂的嗓音所打动,对他们能拥有如此嗓音深感敬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京剧如影随形,我时常去佛国商城门口,聆听那位远方亲戚大奶奶的演唱。

大奶奶见我对京剧产生兴趣,平日里也会教我几句。

京剧已成为我生活中一种愉悦和审美的体验,闲暇时我总会不自觉地哼唱几句京剧。

有时,我会拿起画笔描绘京剧脸谱。

通过唱京剧、画脸谱,我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雅趣。

我热爱京剧!我的愿望是将来能深入研习京剧,探索其奥秘,并将这门中国的国粹——京剧,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二)当代的年轻人对京剧的热爱可能并不广泛,但我个人对这一艺术形式抱有深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滋生,源于我深受热爱京剧的爷爷奶奶的影响。

他们对京剧的热爱无以言表,每当电视播出如《九州戏苑》等京剧节目时,他们总会驻足观看。

久而久之,我也被这种艺术魅力所吸引,并逐渐认识到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对于京剧的了解尚浅,只知道其核心在于“唱念做打”的技艺展现,以及“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分类。

我常常混淆“正旦”与“花旦”的角色定位,甚至有时统称为“小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观京剧有感
姓名:学院:学号: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印象中还有和爷爷一起放牛的时候听爷爷讲关于以前旧社会唱戏壮观场面的故事。

在闲下来的时候也常常听到爷爷唱戏,不过我似乎一点也听不懂。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却总能听见爷爷唠叨电视上演的戏没有唱戏精彩。

后来爷爷去世了,可惜的是在我的童年好像没有听过一场戏,主要的原因是在乡下能亲身接触戏曲的机会确实不多。

现在,故乡的人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好像这种唱戏的氛围有慢慢旺了起来。

我去年过年回家,在舅舅的村子上就看了一出戏,那个场面也确实壮观,只不过我觉得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懂戏的人确只有那些年纪大的前辈,这从他们看戏时候的神情中能够看得出来。

从我上中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的文化精华,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以此为自豪。

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或者美国电影的时候,如果有涉及到海外华人过年过节的话题,似乎也经常能看到京剧的影子。

可是,每次我们看电视翻台的时候似乎都会很快的翻过CCTV11,因为我们对京剧看不懂,也不知道应该从哪一个角度来欣赏它。

想看,但是看不懂,这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

2010年,我大三了,也快21岁了,终于有机会通过上易老师的课程接触京剧了,而且幸运的是能有机会真正坐下来,在剧院了静静的欣赏那种真实的京剧。

2010年10月31日,星期天上完课,吃完晚饭我和同学陈宇就直奔省京剧院去了,到了以后忽然发现原来水院去的人还蛮多,有几个是我认识的,打了招呼后我就坐下来了。

我记得那天晚上一共看了四幕戏,分别是:《拾玉镯》、《三岔口》、《卖水》和《赤桑镇》中的节选。

看完后,我和几个同学上厕所,首先我们的一致感受就是,在剧院看京剧和在电视上看那种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电视上看京剧,觉得很死板,觉得冰冷,觉得没有意思。

但是到剧场以后,演员那种活生生的感觉在你们前,让你也觉得很真实、很生动。

通过这次观看小剧场京剧,让我对京剧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也让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京剧。

下面写一点我的感想和感受。

第一、京剧的美。

从第一幕《拾玉镯》那位女主角上场开始,我就能略微体会到那种中国传统的美感。

孙玉娇的娇柔,矜持,可爱,让我看了觉得心里面十分欢喜,所以第一幕剧,我看她看的很认真。

同时,心里面也希望后面的剧目中有更漂亮的角能上场,但好像我们这次的运气不太好,可能是大牌都迎接领导去了的缘故吧。

后面《卖水》中的梅英似乎没有小姐好看,这是一点小小的不足啊。

不过,看了这四个节选,我觉得已经能够领会到京剧的美感了。

她是那种很朴实的美,美的很娴静,跟欧美的明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她的那种美是一种能让你觉得心里很开心,很暖和的一种美,而不是让你觉得诱惑,或是嫉妒。

她的美也是一种从内心中散发出来的美,回来后慢慢品味你会觉得韵味还在,细水流长!
第二、我觉得我自己理解了老师上课讲过的,“京剧演的不是剧情,它表达的是一种美,是感情”这句话的意思。

认认真真地看了一次京剧后,这一点感触是很深的!京剧不像现代电视剧,把剧情搞得峰回路转,让观众晕头转向,最后却什么也没留下。

京剧是通过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来表达丰富的感情或深刻的道理的!《拾玉镯》中孙玉娇的那种矜持可爱,《赤桑镇》中包拯的大公无私,《卖水》中梅英的乖巧活泼。

主人公的感情,通过短短的三十分钟就能表现的很充分,很丰富。

而且,这中感情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在《赤桑镇》中包拯唱的一句话:“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后面的我不太记得了,这一段就让我听后挺感动的,也挺有感触的!京剧就是这样,能在简单的事情中造化出优美的唱词,表现出丰富的感情。

第三、京剧的意境。

由于上课是老师反复提到,所以我在观看表演时我就认真的注意了
一下京剧在表演时候意境的渲染和表达。

首先我注意到京剧中一些场景的表达,比如《拾玉镯》中孙玉娇的绣花,开窗户;《三岔口》中任、刘在黑夜中的争斗,开门,睡觉;以及《赤桑镇》中王朝用马鞭代表骑马等,都有京剧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且很容易把观众带入情境中,带入丰富的想象世界。

我感觉京剧重在演员的表演,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和情态,同时通过舞台上虚设的情境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去。

比如在《拾玉镯》中,通过演员的开门偷窥的表演我可以感受到孙玉娇或者是中国古代年轻女子的那种温婉、矜持而又对爱情充满期待的那种心情。

在《三岔口》中任、刘二人在黑夜中的打斗,任的严肃刚强和刘的机智诙谐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通过他们的一严一机,我们才感受到了戏中充满的乐趣。

在《买水》中,舞台上虽然没有摆放花盆,但是通过梅英的表花我们似乎能领略到满园的芬芳。

在《赤桑镇》中通过包拯对嫂娘的解释,我们也能领会到包拯的大义灭亲时的大公无私和承诺嫂娘百年后亲自戴孝的孝悌之道。

通过第一次观看京剧表演,我对于意境,就这一些肤浅的理解,希望以后能在更多的接触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第四、京剧的声腔。

以前,我对京剧的唱腔不懂,总认为唱京剧唱的很做作,当然也不能领会京剧中声音的美感。

通过这次观看京剧,在这种安静舒适的剧场环境中,静下心来后慢慢的体会,跟上了它的节奏以后,我发现我也能慢慢的体味京剧中的那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特别是到了《赤桑镇》中包拯和他嫂娘对话的那一段,我感觉特备爽,特别好听,回到寝室后我特意搜了《赤桑镇》再看了一遍,在包拯唱“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不分,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这句话,我拉回来听了三遍!首先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的好,讲的很有道理;其次,这句话从包拯的口中唱出来后,我觉得很震撼,很有感觉,我觉得自己很有共鸣。

最后,反复品味后,我觉得宽厚,雄浑的声音越听越好听,特别是在“后正己”中“己”字那拖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有韵味!反复听了以后,我真觉得京剧真的需要多听,你会发现越听越有味道!京剧真的是能通过声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一点我觉得跟流行音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总之,这次观看小剧场京剧,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它从真正意义上让我开始了解京剧,体味京剧的美感。

以前听老师上课,看视频,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真正的走进剧场我才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才感受到了他的生动和美丽!在我的人生中能有这样的机会,能让我在大学这样一个还依然单纯,依然心静的时候和国粹京剧第一次美好的邂逅,真是我的幸运。

我知道易老师为我们中国戏曲事业的发扬光大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您每次为我们安排这样的活动都会耗费很多精力和收入,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激,武汉大学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学生的幸运!您不仅课上的好,而且有一颗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热诚的心!我衷心地祝愿老师在今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春风满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