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走近京剧》课堂片段实录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
教案主题:走近京剧
教案目标:
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走近京剧》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京剧表演的录像或录音;
3. 京剧服饰、道具等相关文化实物。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用京剧的音乐或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背景知识(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京剧的地位、剧目、表演形式等。
第三步:基本动作与造型(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京剧的基本动作和造型,如扇子、拐子、坐步、挑脚等,学生跟随模仿。
第四步:角色扮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角色,分别表演一段经典的京剧台词或乐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表演指导和技巧。
第五步:作品欣赏(15分钟)
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或录音,让学生欣赏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以及表演中所
体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谈谈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作品。
教学延伸:
1. 借助相关文化实物,向学生展示京剧的服饰、道具等,深化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豫剧、越剧等。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教案: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艺术特点。
3.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2.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京剧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京剧剧目是什么?为什么?2.了解京剧(20分钟)a.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四大宗师”的传统,以及现代京剧的发展。
b.介绍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脸谱和服饰的意义。
3.学习京剧基本动作(30分钟)a.示范和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跌倒、扭转身体等。
b.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练习基本动作。
4.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b.老师教授一段京剧唱腔的歌词和发音,让学生跟着唱。
c.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互相演唱一段京剧唱腔。
5.观看京剧表演(2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
b.学生观看京剧表演,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
c.讨论学生对于京剧表演的理解和感受。
6.表演京剧小片段(30分钟)a.学生自由选择一段京剧剧目,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b.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练习:1.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一个京剧剧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京剧起源和发展的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京剧进行深入学习和表演。
九、课后作业:1.回家观看一段京剧表演,写下你的观感和感受。
2.自选一段京剧唱腔进行练习,下节课准备进行展示。
教案结束。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年级小学生及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高中音乐京剧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长子三中王婷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们看一段视频。
生:这是于魁志的《打虎上山》。
师:这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于魁智的演唱,在课前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京剧一无所知,所以我们这节课初步认识一下京剧。
过程:课前我让同学们分小组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多媒体等形式收集关于京剧乐器和行当的一些资料,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好,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资料。
第一小组的展示:生:我们小组收集的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大锣、小锣、镲等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乐器的材料以供参考。
刚劲嘹亮的京胡声,再配上金属质般的鼓点,让我们沉醉其中。
师生交流得出:●京剧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在保留原有京剧韵味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洋管弦乐师:我们看一下第二小组的展示。
生:我们收集的是十二女子乐坊的《打虎上山》。
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这段视频得出了什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交流时间●生:京剧的伴奏称作“场面,场面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为管弦乐部分,主要为唱腔伴奏,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主要用于配合身段表演,人物思想情绪等。
整理得出结论:师:京剧的伴奏称作“场面,场面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为管弦乐部分,主要为唱腔伴奏,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主要用于配合身段表演,人物思想情绪等。
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京剧的行当。
首先看一下第一小组的展示。
生: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内行术语是“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老生:又称“须生”,一般是指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小生:扮演青少年男人,扮相清秀俊美。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年壮男子。
●娃娃生: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
师:第二小组的展示生:旦:扮演各种不同年龄、的女性格、身份性角色●青衣:又叫“正旦”,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女子。
表演特点: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
性格活泼开朗,动作敏捷。
●刀马旦:大多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女性。
国之精粹:《京剧》欣赏教学实录

国之精粹:《京剧》欣赏教学设计与实录浙江省湖州中学刘鸿教材: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课本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从音乐性的角度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感情。
3.通过欣赏、学唱使学生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选段。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表演形式及其特点2.京剧人物行当的划分及其特点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设问题,启发思维;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听唱做结合,体会特点。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播放儿童表演京剧录象片断)师:请同学分辩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一戏曲剧种?(注:同学们非常惊叹地观看儿童的表演)生:京剧师:那我们同学会唱一些京剧唱段吗?生:……(简单表演)师:刚才同学回忆演唱并观看了儿童表演的京剧,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京剧世界。
说明:课始创设的观看儿童表演京剧录象及同学们自身参与表演的情境,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探知京剧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体验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㈡巧设问题,启发思维2.京剧音乐概述:师:同学们是否知道京剧音乐由哪两种唱腔组成?生:一片茫然……师:那好,我这有两段音乐,请同学们仔细听,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生:一段快,一段慢;前段粗犷,后段委婉……师:很好,同学们刚才感知出的音乐特点非常准确,这就是京剧音乐的两大声腔西皮和二黄的音乐特点。
师:为检验我们同学对两大声腔音乐特点的掌握,请同学们再听两段音乐分辨哪段是西皮,哪段是二黄音乐?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听”和“对比”,主动感知并掌握京剧中西皮与二黄的一般音乐特点。
同时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㈢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听唱做结合,体会特点3.京剧的表演形式:师:初中阶段我们知道京剧有四大表演形式:板书归纳唱(唱腔)念(道白)表演形式分为做(表演)打(武打)师: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何音乐特点吗?生:……(注:学生感到疑惑)⑴“唱”师:“唱”在京剧中占重要地位,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今日痛饮庆功酒》唱段,来初步感知京剧的唱腔韵味,唱腔特点我们在下一环节行当划分中具体进行分析。
《走近北京“opera”》教学实录

《走近北京“opera”》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
教师指导学生初步练唱歌曲《说唱脸谱》。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戏歌《说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
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生:老师好。
二、观看微课视频《走近北京“opera”》。
1.通过一段微课来认识脸谱。
(1)教师播放脸谱课件初步认识脸谱脸。
师:有一个英语单词叫opera,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歌剧。
师:那么我们中国的歌剧叫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
(2)巩固练习,听歌曲分辨脸谱。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音乐分辨脸谱。
生:。
(3)指名回答,学生评价。
2.再次欣赏,学唱《说唱脸谱》。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赏并轻声学唱。
师:会唱的同学可以大声唱,不会唱的同学小声跟唱。
(2)师介绍什么叫戏歌。
师: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既像戏又像歌的唱段一经推出,立刻风靡全国。
随着这类作品的日益增多,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它就是戏歌。
(3)师:请同学再听一遍说一说哪一段是“戏”,哪一段是“歌”?生:第一段是歌,第二段是戏。
3.学唱歌词。
(1)师范唱,生感受情绪和内容,找出其中最难唱最好听的一句。
(2)介绍拖腔定义。
师: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叫做拖腔。
(3)解决最后一句难点“叫喳喳”的拖腔。
(4)解决突破,前半拍休止。
(5)师生共同随着伴奏演唱4.组织学生结合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形式分成几小组,组与组之间互相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三.课堂小结。
师:京剧是我国艺术大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京剧另一特色——脸谱。
小小的脸谱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学习,了解它、喜爱它、发扬它!生:唱《说唱脸谱》结束本课。
京剧趣谈 课堂实录

以下是一份京剧趣谈的课堂实录,供您参考: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国粹是什么吗?学生:京剧!老师:对,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京剧的趣事,一起探索它的魅力。
二、新课导入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起源。
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朝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脸谱介绍老师:京剧的脸谱是它的特色之一。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和性格。
比如,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阴险狡诈。
你们能猜出下面这张脸谱代表的角色吗?(展示脸谱图片)学生:这是关公!老师:对了,这是关公的脸谱。
他的红脸代表着忠诚和勇猛。
四、表演欣赏老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京剧的表演。
这段表演是《穆桂英挂帅》中的一段,表现了穆桂英的英勇气概。
(播放表演视频)学生:哇,太精彩了!老师:是的,京剧的表演非常精彩。
它的唱腔和动作都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五、互动环节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我会给出一些关键词,你们用这些关键词来描述一下你们心目中的京剧。
学生1:京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2:京剧的表演非常独特,它的唱腔和动作都有很高的技巧要求。
学生3:我喜欢京剧的脸谱,它们非常有特色,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
六、课堂小结老师:今天的课堂我们了解了京剧的起源、脸谱和表演欣赏。
通过互动环节,大家也分享了自己对京剧的看法和感受。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和喜爱我们的国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近国粹——京剧

走近国粹——京剧作者:邱彦红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2期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京剧鉴赏能力。
2.欣赏并学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3.通过《唱脸谱》等戏歌,让学生通过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及京剧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甘洒热血写春秋》最后一句唱腔。
二、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苏三起解》伴奏(准备:各种乐器图片)师:请大家仔细听有哪些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板、大锣、铙、钹)。
生:区分京胡与京二胡、铙与钹的不同。
提问:你对京剧还有哪些认识(教师补充讲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三四百种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一门把高度艺术化的声音、动作、脸谱、服饰和音乐融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被称作“东方歌剧”,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所以它是中国的国粹。
提问:你们知道京剧的源头在哪吗?为什么叫京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80大寿。
后又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因为最后在北京形成所以称为京剧。
2.京剧行当与表演形式(准备:课件)(1)京剧行当师: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格、性别、年龄及身份的人物划分成四大行当,你们知道是那四大行当吗?生:生、旦、净、丑(原来有末,后来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师: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课件——京剧人物行当,教师随课件作口头讲解)。
①生(男性正面人物):老生戴胡须,小生清秀,武生等。
分别介绍各种角色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许仙、林冲等人)。
师:一般判断老生的标志是什么(胡须,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表演体会:学生一起学捋胡子的动作。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艺术。
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脸谱、相关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交流二、导入激趣1、游戏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那我们就做一个“鹦鹉学舌”的游戏,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的最后两句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段?师:同学们,请听我说!【师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2、设问:谁知道老师唱的这一段是哪一种戏曲?——京剧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京剧,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引出课题——走近京剧】4、设问:通过在课下搜集资料,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生回答。
三、欣赏《铡美案》选段,了解京剧四大行当1、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了解脸谱,介绍“净”行当。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的人物。
如:包拯;或者有些鲁莽的如张飞。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的人物。
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
如:曹操。
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如:窦尔敦。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指神、妖一类。
如:孙悟空、二郎神。
【学生答出代表人物奖励脸谱】师介绍:这些色彩夸张的脸谱,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京剧中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称为“净”,是京剧行当的一种。
3、揭示“四大行当”,模仿丑的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走近京剧》片段
教学目标:
1、欣赏《唱脸谱》,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京剧知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3、感受京剧的艺术美,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通俗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感。
4、激发学生探究地方戏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艺术图片,初步进行热爱民族艺术即爱国的思想教育,自然导入课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设计都巧妙的融入了京剧脸谱艺术。
二、欣赏戏歌:《唱脸谱》
(一)、完整聆听感受,了解戏歌体裁和相关的京剧知识。
这是一种新的体裁,叫戏歌,在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京剧的元素,这样大家听起来比较容易接受!现在的电视剧主题歌经常用到,比如《中华功夫》《包青天》《康熙》等。
(二)、欣赏第一段,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了解相关的京剧知识并感受其表现的赞美之情!
1、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北京Opera和四击头。
有一句也表达了对中国京剧的赞美!北京OPERA,看一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歌词,把它找出来。
何谓四击头,请看图片!用大锣小锣钹单皮鼓这四种乐器一起演奏的锣鼓谱就叫四击头!主要用于主角如大将的出场亮相,请看录象认真听!它的背景音乐就叫四击头。
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大将的出场亮相!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重新欣赏第一段,会唱的跟着唱一唱!
(三)、欣赏第二段,通过听、看、讲、演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关于脸谱的相关知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充分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1、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3、帮助学生感受净行的阳刚之美。
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节奏比较慢,表现深沉、悲伤、忧郁情绪的唱腔就叫二黄。
它给人一种非常凄凉忧郁的美!
何谓西皮呢?节奏比较快,表现高亢激昂、明朗欢快情绪的唱腔就叫西皮。
小结:京剧里面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花脸俗称净行,主要表现比较威猛的男性!在京剧里面不同的花脸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蓝脸的红脸(请学生读)黄脸白脸黑脸的张飞……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不同的花脸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五彩缤纷的脸谱漂亮吗?中国的京剧不仅旋律美、唱腔美,
脸谱美,连动作也很有象征性,引导学生模仿净行的基本动作!你们开心的时候都是怎样笑的?(微笑大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我们看京剧里面是怎样表现笑的?和我们平常一样吗?节奏由慢到快,速度由松到紧,比较夸张!了解了京剧里面净行的脸谱、动作、唱腔还有笑。
师生总结:净行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粗犷、夸张、阳刚的美!
三、拓展活动,小结,引发学生探究地方戏曲的兴趣。
我们全国还有360多种地方戏曲,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除了京剧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剧种呢?豫剧、黄梅戏、评剧、吕剧、山东梆子等,让我们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弘扬民族音乐、传承历史文化,登上世界的台,唱响中国的戏!让中国戏曲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