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走进京剧说课稿(1)

初中音乐走进京剧说课稿(1)

初中音乐走进京剧说课稿(1)初中音乐走进京剧说课稿(1)“初中音乐走进京剧说课稿1”这篇音乐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音乐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的音乐老师李庆华,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校本课《国粹京剧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校本京剧教材和国家音乐课程京剧单元教材的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校本课设计意图: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进行京剧这门综合艺术的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示范激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形声并茂地再现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念”、“做”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既掌握了明晰的京剧知识,并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京剧欣赏能力,增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

本课通过欣赏、模仿、合作、创造来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四功中的“念、做”,结合京剧打击乐的“锣鼓经”尝试为京剧武戏片段配伴奏。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模仿,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性。

学情分析:本课在学生对京剧的形成、行当、唱腔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京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京剧表演形式中的“念和做”为主线,加入京剧打击乐器和锣鼓经的介绍,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的模仿、体验,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并在积极的状态下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共同创设浓郁的京剧氛围,让学生了解和喜欢表演京剧,真正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热爱京剧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合作、体验来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中的“念、做”。

3、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京剧四功中的“念、做”来学习京剧《卖水》片段;辨别念白中的京白和韵白;学习京剧“锣鼓经”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为武戏配伴奏。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师:戏曲剧种?生:(京剧)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新课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3、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1)唱一唱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吊嗓子: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yi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视频《拾玉镯》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

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视频:《卖水》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无实物,虚实结合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4)打一打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总结回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

《走进京剧》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还正处于变声期的阶段,声音不稳定。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进行发声练习,要求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不能轻易的否认他们。

京剧对他们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我要从京剧的基础入手,首先提高他们的兴趣,慢慢的深入京剧的学习,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课堂中去。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及教材分析: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梨园百花(一)》这一课,是为了宏扬中国多姿多彩而又博大精深的戏曲音乐文化。

本单元的选材以以京剧为重点,贯穿着“传统与现代”的发展观点,既有传统唱段又有现代唱段,包括不同时代的京剧作品。

以京剧为主安排了三个内容:京剧名段:京剧常识、锣鼓经演奏,由演唱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欣赏戏歌《唱脸谱》及古典京剧《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的节选唱段构成。

教学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一节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为一体的综合课,是学生平常不很感兴趣的一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们不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京剧那冗长的唱腔和难懂的唱词很难适应精力旺盛、喜欢活动而且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们,很难使学生能静下心来欣赏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所以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京剧,无形中也就远离了京剧,无法形成共鸣。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对我国的“国粹”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呢?我把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仅以京剧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种功夫作为主线,不求面广,只讲实效,形声并茂地展示京剧的行当、脸谱、声腔、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受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融基础知识、比较欣赏、模仿体验、探索创造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增大学生参与活动量,让学生真切地进入京剧,感受京剧,体验京剧。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京剧行当、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感、兴趣感是本课的重难点。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走进京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宏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2、欣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角色分配,了解其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在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2、模仿戏曲的唱腔和动作。

3、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学生聆听《京调》进教室二、聆听四首戏曲片段。

聆听四个戏曲片段,豫剧、京剧、越剧、黄梅戏,并进行辨别。

试试看,你还能说出多少剧种?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京剧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

三、走进京剧1、京剧的起源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

“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2、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常用“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的四大行当:生: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唱工花脸做工花脸丑:小花脸4、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脸谱?请你将自己知道的脸谱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同时加进有关脸谱的课件内容。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是塑造、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在京剧中有其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我们继续看看还有哪些京剧名词。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_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京腔京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我不挂帅谁挂帅一、情景创设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欣赏京剧角色图片2、导入新课:听到这优美的京胡声,看到这些精美的剧照,同学们一定想到,我们这节课讲的是——京剧。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那同学们对京剧了解多少呢?谁能说一说?(师生交流)二、新课学习1、聆听唱腔《我不挂帅谁挂帅》师: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唱腔,猜猜这是谁的代表剧目2、介绍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

原籍江苏泰州。

9岁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登台。

梅兰芳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

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

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断桥》和1959年排演的《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

梅兰芳是京剧走向世界舞台的开拓者,数度去日本、美国、苏联访问演出,扩大了京剧的国际影响。

3、介绍《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

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将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

20年后,又遇战乱。

佘太君忧国心重,差孙儿杨文广及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

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

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

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

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忠良受朝廷中奸佞陷害而十分悲愤,对帅印到来心情十分复杂。

穆桂英当时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

4、再次聆听,感受唱段的节奏、旋律、唱腔有何特点师:京剧的唱腔包括多种声腔,有二黄、西皮、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昆曲等。

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二黄的声腔较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
师:戏曲剧种?生:(京剧)
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
新课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
3、京剧的四大功夫
唱念做打
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1)唱一唱
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吊嗓子:
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
yi
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
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
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
视频《拾玉镯》
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
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

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
视频:《卖水》
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
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
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
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
无实物,虚实结合
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
(4)打一打
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
总结回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

《走进京剧》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还正处于变声期的阶段,声音不稳定。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进行发声练习,要求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不能轻易的否认他们。

京剧对他们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我要从京剧的基础入手,首先提高他们的兴趣,慢慢的深入京剧的学习,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课堂中去。

《走进京剧》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真正的过了一把京剧隐。

现在也成了一个个小戏迷了,大大提高的他们学习的兴趣。

《走进京剧》教材分析
《走进京剧》是“人教版”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京剧的表演实践中,对本课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加入了大量京剧的入门知识,希望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走进京剧》评测练习
课前评测练习:
让学生说说对京剧的了解,学生几乎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课后评测练习:
大部分学生都能哼唱出本节课学习的京剧歌曲,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功夫等相关的京剧知识,感觉京剧的课堂给他们带来了无穷乐趣,还想再学习京剧。

《走进京剧》课后反思
亮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京剧的四大功夫,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亲身体会唱念坐打四大功法的特点。

更进一步了解了京剧。

增强学生对京剧的感受,加深对京剧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不足:教学环节比较简单,总体语言比较口语化、简洁。

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起来,更快更深入的了解内容。

《走进京剧》课标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