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对印象派的影响2

合集下载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历史古代时期。

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技巧深深吸引了西方艺术家和观众,对西方绘画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跨越了多个时期和艺术流派,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都可以看到中国绘画在西方艺术中的痕迹。

首先,中国绘画对西方艺术的最大影响之一是透视法的引入。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开始研究中国绘画中的线性透视法,以及创造深度和空间感的方法。

这对欧洲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画面更加逼真和立体。

其次,中国绘画的一些独特元素也被西方艺术家所吸收和运用。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风格,强调意境表达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不是严格按照现实的细节进行描绘。

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在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如印象派画家们强调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此外,中国绘画中的水墨技巧对西方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水墨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纸张的质感,画家通过墨的深浅、笔触的变化和纸的质感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这种技巧在西方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印象派画家通过点状和线状的笔触来表达光的效果,或者现代主义画家使用墨迹和纸的纹理来创造出抽象的效果和纹样。

此外,中国绘画中的题材和主题也对西方艺术有所影响。

中国绘画着重描绘自然风景、花鸟虫鱼等,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西方艺术家也在中国艺术的影响下开始进行自然之美的描绘,例如印象派画家们着重刻画自然光影的变化,以及后来的中国风格与西方风格的融合。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从技法、主题到艺术观念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传统技巧为西方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创作灵感,促进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绘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也在西方艺术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印象画派,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什么是印象画派,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 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 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 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 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因为一切色彩皆 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 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 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 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 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 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 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 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 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 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3、代表人物

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 阿、文森特· 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4、代表作品



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 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 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 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 《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 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 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 手》、《咖啡馆里》、《弗利· 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 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 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 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 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 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 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 融合中西元素:中国近代美术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思潮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将传统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融合的方式。

这导致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的出现,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艺术运动,以及中国印象派等。

2. 探索个人表达:中国近代美术鼓励艺术家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

这与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客观描绘和传达特定主题的方式形成了对比。

这种个人主义的审美观念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追求个人表达和感受。

3. 绘画的社会功能:中国近代美术强调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反映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种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的倾向,对后世的社会艺术和政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中国近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艺术家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和风格,例如中国画和国画。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试图通过创造性地结合传统与当代元素来创新中国艺术,开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美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融合中西元素、个人表达、绘画的社会功能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等方面。

这使得中国艺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

中国认识印象派之历程1874年,莫奈在巴黎展出他那幅著名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当时中国艺术界对发生在遥远的欧洲的这一艺术事件一无所知。

在京城里,大清王朝的同治皇帝病入膏肓,慈禧皇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开始实施她独揽大权的宫廷阴谋。

在中国南方,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格调清新的作品,得到上层文士和市民阶层的一致好评。

他们被称为“海派”画家——中国的“海派”是与法国的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取得历史性成功之后的1887年,一个日本年轻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并对印象派绘画产生巨大兴趣,他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

黑田清辉于1893年带着印象派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的艺术激情回到日本,立即引发日本艺坛的巨大波澜。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黑田清辉以倾向于印象派的艺术观念改造了东京美术学校的西画教学,并创立了印象派画风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团体“白马会”。

1905年,中国天津的李叔同(1880—1942)去日本留学,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黑田清辉教授的追随者,他的作品从1909年开始,连续两次参加白马会展览。

李叔同就这样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的画家。

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姜丹书记述李叔同的绘画,说他的风格属于印象派:“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现存于东京美术学校的李叔同毕业作品《自画像》让我们看到李叔同确实是当年东京美术学校所流行的“准印象派”(刘晓路语)风格的实践者。

虽然中国青年去欧美留学的不比去日本留学晚,但中国美术家对印象派的了解与接受,主要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

“印象派”这一词语,也间接地来自Impression school的日译,古代汉语中没有“印象”一词,当然更没有“印象派”一说。

由前引姜丹书描述李叔同画风的话里,可以感觉到印象派绘画开始传入中国时,中国艺术界对它缺乏确实的理解。

二十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受到印象派音乐风格影响的状况

二十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受到印象派音乐风格影响的状况
据 自己 的 需要 加 以 选择 吸 收 为 最 具 特 色的 独 创 的 音 乐语 言 , 国人 从 很 早 就 开 始 关 注 德 彪 西 。 中
【 关键词 】 德彪 西; 印象派 ; 中国
T n u i, 0 一 , 1 9 8年创 作 的小 型 克 洛德 ・ 阿希 尔 ・ 彪 西 ( 84 l 1 ) 十 九 世 纪 末 , 十 世 纪 初 ( oyA bn(9 7 )亦 受 到 印 象 派 音 乐 的影 响 。14 德 16一 98是 二 序 是 这 最 有 影 响 的 作 曲 家 之 一 , 印 象 主 义 音 乐 的 最杰 出 的 代 表 人 物 , 彪 钢 琴 套 曲 《 曲 三 首 》 丁 善 德 到 法 国后 的第 一 部 作 品 , 也 是 他 创 作 是 德 他 “ 奥 拉 西 是 在 法 国 印象 派 绘 画 的影 响下 , 接 受 象 征 派 和 唯 美 派 诗 歌 的美 学 风 格 变 化 的 开 始 , 说 :我 到 法 国后 , 班 教 授 介 绍 我 看 德 彪 西 、 威 又 思想 而 形 成 自己独 特 的音 乐 风 格 。 力 求 用 管 弦 乐 或 钢 琴 富于 色 彩性 尔 … … 的 作 品 ,要 我 摆 脱 传 统 的和 声 手 法 ,吸 取 新 的成 份 。 ” 他 于 他
知 识 分 子 , 从 国外 学 习 到 的 西 方 音 乐 理 论 知 识 运 用 到 了 中 国音 乐 的 格 和 技 法 亦 受 到 音 乐 专 业 人 士 和 音 乐 爱 好 者 的喜 爱 。 一个 世 纪德 彪 把 近
创作 其 过 程 中 , 中 、 乐关 西音乐在 中国一直流传不衰 , 对 西 有一些作 曲家研究和借鉴其创 作手法运
兰州
70 31 3 0 0

中国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推崇

中国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推崇
洲 绘 画 流 派是 哪 个 派 别 ? 怕 不 少 人 给 出 的 答 案 是 : 象 恐 印
自然 的理 解 和 认 识 , 达 到 一 种 超 越 现 实 功 利 的境 界 . 要 要 把 艺 术 作 为 自己 人 格 物 化 的 一 种 手 段 。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从 写 意 的 艺 术 家 一 生 都 会 处 于 “ 炼 ” 中 在 语 言 技 巧 上 . 修 之
个 民 族 之 间 的 审 美 标 准 和 欣 赏 趣 味 的 普 遍 性 和 差 异 性 问
题 。 该 说 。 遍 性 、 同 性 是 主 要 的 , 不 能 忽 视 实 际 存 应 普 共 但
在 的 差 异 性 。 于 有 普 遍 性 . 是 好 的 艺 术 品 , 论 产 生 由 凡 不
强 调 即 兴 式 和 自 由 发 挥 、 势 利 导 。 至 “ 错 就 错 ” 因 甚 将 。
浪 漫 主 义 、 实 主 义 和 印象 主 义 与 其 他 各 种 现 代 流 派 , 写 都
各 有 其 文 化 内 涵 和 艺 术 价 值 .它 们 不 会 因 为 时 代 变 迁 所 造 成 的人 们 审 美 趣 味 的 变 化 而 失 去 其 意 义 和 价 值 正 是 这 种 特 异 的 审 美 追 求 使 艺 术 园 地 愈 来 愈 绚 丽 多 彩 .也 使 人 们 的 艺 术 体 验 和享 受 愈 来 愈 多样 . 来 愈 丰 富 。 术 欣 愈 艺 赏 中有 许 多 有 趣 和值 得 人 们 思 考 的 现 象 .其 中之 一 是 各
于 哪 个 民族 、 个 时代 , 能 为 人 们 欣 赏 : 为 有 差 异 性 , 哪 都 因
不 同 的 民 族 因 审 美 习 惯 有 所 不 同 在 选 择 作 品 时 自然 会 有

艺术史: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艺术史: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艺术史: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1. 引言1.1 概述艺术史上最重要且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是印象派。

它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标志着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和革新。

印象派画家们以他们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主要聚焦于三位代表性的画家:莫奈、雷诺阿尔和德加。

通过对其生平、作品以及影响力的介绍,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印象派艺术运动并认识到它对后世艺术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揭示他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叛、光线和色彩追求与表现以及主题选择和描绘方式上的革新。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每位画家对后世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我们将对印象派艺术的评价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在未来的持续影响力。

这篇长文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印象派艺术运动并鉴赏其中每位画家与作品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2. 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可以被概括为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叛、对光线和色彩的追求与表现,以及主题选择和描绘方式的革新。

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些方面。

2.1 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叛印象派画家们反对传统艺术中的规范和约束,他们试图摆脱学院派艺术教育对于技巧和主题选择的限制。

与此相对应,他们开始追求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力求展现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

2.2 对光线和色彩的追求与表现印象派画家非常关注光线在视觉感知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试图通过捕捉真实生活中瞬息万变的光影来展示光线在绘画中所扮演的角色。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们大胆运用鲜明而纯净的颜色,以及明暗对比来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或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色彩变化。

2.3 主题选择和描绘方式的革新传统艺术中,历史、神话和宗教等主题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在印象派的影响下,画家们开始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作为他们的创作对象。

他们注重捕捉瞬间、逐帧描绘事物,并使用粗糙而自由的笔触来达到快速记录和表现感觉的效果。

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下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下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下的相互影响在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下,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在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向来探讨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下的相互影响:中西方艺术背景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各自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中西方艺术在相互接触和交流中的影响和变化。

一、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的特点及作用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的特点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历史、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塑造了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

首先,中方艺术社会背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和传承,这使得中国艺术在表达方式、题材选择和审美追求上具有独特性。

古代中国艺术注重“道法自然”,追求“和谐”与“神秘”,并且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体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理念。

而现代中国艺术则更注重自由思想和表现个性,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和前卫性。

相比之下,西方艺术社会背景的特点则表现为其强烈的个人主义、人权意识和实验精神。

西方社会在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一次浩大的文化革命,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艺术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揭示、批判和反思。

西方艺术强调个体感受和人性体验,强调对现实的直观感知和表达。

关于人权、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也深深地渗透到了西方艺术的方方面面。

艺术社会背景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在塑造和表达艺术家的个人观念和审美情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艺术社会背景的不同特点使得中西方艺术在审美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为两者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能性。

二、中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和变化1. 艺术作品的主题与题材相互借鉴中西方艺术在相互影响和交流中,往往会从对方的艺术作品中借鉴和吸取经验。

西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题材选择对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启发了中国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美术技法对印象派的突破
西方传统画法往往用明暗对比、光影构图来展现对体积感,而印象派画家们开始用色彩画阴影,开始用色调的直接对比反差来暗示立体起伏感和体积感,不少画家还用互补色区营造光线闪烁的效果。

印象派画家马奈的创造性运用中国美术元素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景深感的剔除;2,光源的消失;3,简约化;4,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推重。

例如作品《奥林匹克》,画面在取消外照光源的情况下,将裸体女人置于画面的中心。

这样,几乎没有阴影的肉体便自己作为光源向外发光,画面上无所不在的光不是外照到肌肤上,而是机体自己在发光。

马奈的作品里到处可见的平涂画法和对中间色调的放弃就是中国美术影响的产物。

中国美术的简约画法体现在用色上就是对中间色调的放弃,由不同色调间的跳跃性衔接去引发一种视觉上的动感。

马奈在不少作品中采用了追求此种色调效果的技法,而且还对海上那些帆船采用了类似中国水墨画中的平拉手法。

作品《汽船》直截了当地被科尔纳尔指出,该画“以用笔的平拉、对象构型的彻底平面化,非传统的虚笔,‘书法式’的简约化处理。

”[1]
而莫奈《日出・印象》要是没有了西洋画的介质如色彩等,与中国水墨画已很相近了。

他的“干草堆系列”和“教堂系列”同样在光效应成像中追求者某种类似中国画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效果。

他的作品《泰晤士河与议院大厦》宛如中国水墨画中重墨与淡墨之间的那种韵律。

塞尚作品《从Mas Jolie农庄去Chateau Noir的小道》、《山坡上的屋舍》及《八浴女图》所采用的绘画技法都已经明显趋向中国画的笔触律动。

三、中国美术审美对印象派的发展
梵高也是印象派中对东方艺术极为痴迷的一位画家,他早期作品中便大量出现东方题材的作品,他作品中《杏满枝》无论从构图还是技法,都充满了中国画的情趣,几乎与中国画的特色相融合,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是现场写生作画,与中国古代就已流行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样,在西洋画传入中国初期,曾经被王韬说“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中国画六法说的气韵生动在西方早期的绘画中似乎根本不符,但是到了印象派,他们却理解了这种概括提炼的方法,19世纪法国画家已经向中国艺术汲取营养,所以有很多东方绘画的人文精神和构成方法被印象派画家接受,在审美情趣的变化,也使画面有了明显的东方韵味,这种审美的吸引和接纳也导致了印象派画家后期的分支与发展,惠斯勒在后期的作品中,例如《蓝银色的查尔湖》、《泰晤士河的早晨》、《查尔湖码头》等,画面几乎只有黑白灰色变化,画面简约概括,似水墨画的浓淡相宜,都倾注了他对中国画的热衷,而莫奈的作品更是典型,保罗・史密斯写道:“莫奈的艺术只是要提炼出一瞬间的毫无做作的美。

”而这种画面形式感引发的律动本来就是东亚美术固有的。

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就是这样用西洋美术中的重色和由此对外在视看效果的看重该着了东亚美术的某些
画法,进而展示了西方美术的现代画风。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绘画史上被称为19世纪艺术“第三次革命”林风眠先生说:“法兰西在19世纪里,艺术上发生了三次影响遍及整个世界的大运动,第一次是浪漫派,第二次是写实派,第三次就是印象派。

”他还说:“我们追溯印象派形成的原因,则必须要提到中国和日本。

”[2]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木版画是其联合产物,因此木版画的发展最早出现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