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采煤底板岩层抗突水能力研究
浅谈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机理与防治措施

浅谈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机理与防治措施摘要:华北地区煤系地层下发育巨厚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该含水层具有溶隙发育、水源补给充沛、赋水性强和水压高等特点,对其上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威胁。
本文通过对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机理研究分析,总结出煤层开采奥灰承压水预防措施,为矿井安全生产以及开采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承压水;突水华北地区煤系地层下发育巨厚奥陶系灰岩地层,其间岩溶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
煤层开采过程中改变了底板隔水层的受力状态,对隔水层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容易出现底板突水事故。
在煤层未开采之前,近水平煤层水平方向上各向同性,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竖直方向上煤层底板受到上部岩层重力产生的压力(F1)、底板自身重力(G)和下部岩层产生的支持力(F2)、承压水压力(P),其中上部岩层重力和底板自身重力方向向下,下部岩层产生的弹力和承压水压力方向向上,在这两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即P+F2=F1+G),底板岩层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此时煤层底板受到压缩作用,岩层中微裂缝和断裂构造处于闭合状态,隔水效果较好。
目前矿井主要采用走向长壁工作面机械化采煤方式,自然垮落法进行顶板管理。
根据底板岩层所受矿山压力性质的不同,将回采工作面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底板受压区,位于工作面开采前方,煤层底板处于超前压力阶段,底板处于被压缩状态,岩层中原有裂缝被挤压密实,不利于承压水上升;第二阶段底板泄压区,工作面支架后方至冒落稳定区,此段存在一定面积的悬顶区域,底板出现自由面,矿山压力开始释放与泄压,底板隆起,裂缝形成与扩张,此阶段最容易出现底板涌水现象;第三阶段底板复压区,该段顶板冒落岩石又重新压在底板之上,底板又重新受压,由于老顶岩层存在压力拱的作用,作用底板上压力小于煤层未开采前,若回采范围增大,容易出现后滞突水现象。
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第三阶段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在煤层开采后底板出现自由面,底板隔水层在开采前后应力变化量最大,若老塘存在大面积悬顶区将大大增加突水几率;第三阶段自由垮落高度约为采高的3~5倍,直接顶以上老顶区域形成一个压力拱形,该拱形以上地层压力由两侧煤柱承担,不会传递到采空区内。
深部采煤底板突水成灾阈值及其研究意义

和导 水 通道控 制 , 两者 出现不 同 的组 合 形式 , 以 可 引 发不 同 的突水 方式 。
21 突水 水 源 .
煤矿 底板 突水 的水 源 主要 为岩 溶承 压水 含水 层 , 我 国煤 炭开 采形 成威 胁 的岩溶 含水 层 , 对 主要
包括 寒武 系 中统 、奥 陶系 中下统 以及 石 炭 系上统
防治水 的重 点体 现在 两 个方 面 ,首先 是对 突发 性
倒转地层或有大断距断层切割时,寒灰也可形成 突水 水源 。奥 灰岩距 离 石炭 系煤 层距 离近 , 本身
厚 度较 大 , 形成 后又 经历 多期 构造 运 动影 响 , 一般 岩 溶 化程度 较 高 ,是 最 主要 的煤 矿底 板 突水 岩溶 含 水 层 ,我 国北 方 存 在 大 量 受 奥 灰 水 威 胁 的矿
大 偏差 , 需结 合 多种 因素 确定试 验 钻孔 位置 , 高 提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年 基 金 ) 深 部 采 煤 底 板 青 “
参数 准 确性 _ 。 1 总体 来讲 , 源含 水层 的单 位 涌水 2 水 量 可 以代 表水 源 的补 给能 力 。
22 导水 通 道 -
1 煤矿底板突水成灾机理
现存应用最广的关于煤矿底板突水的认识理
论 主要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以突 水 系 数 理 论 Ⅲ为 代 即
表 的静 力 学 认 识 、 以下 三 带 理 论 l 代 表 的考 虑 2 为 采 动影 响 的认 识 和 以关键 层 理 论 为代 表 的岩
层 与渗 流过 程耦 合认 识 。现存 理论 对底 板 突水 的 机 理基 本认 清 ,即高 压 承压水 通 过各 种形 式 的导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其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矿井作为地下资源开采的主要场所,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深部裂隙岩溶富水问题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并建立有效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矿井安全、预防突水事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影响深部裂隙岩溶富水的关键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矿井的深入调查和资料收集,揭示了深部裂隙岩溶富水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随后,本文重点研究了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开采扰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底板突水的危险性等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矿井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区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的认识,也为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矿井深部地质环境分析矿井深部的地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应力、地温、水压等多个方面。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这些环境因素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
矿井深部的构造应力环境是影响裂隙发育和岩溶富水规律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深部岩层往往发育有大量的断裂和褶皱,这些构造形态为地下水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研究

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研究永城矿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目前已经建立了9对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2100万吨/年。
矿井内二叠系山西组二2煤赋存稳定,是永城矿区的主采煤层,该层煤平均厚度2.7m,平均开采深度600m,最低开采深度为350m,最高开采深度到910m。
钻孔资料和实际的开采资料表明,井下的主要突水水源为L8灰岩,L8灰岩平均厚度12m,距离主采煤层二2煤80m左右,沉积厚度稳定。
该层灰岩岩溶较发育,富水性强,静水压力传递快。
深部奥陶系灰岩水在特殊导水通道的情况下与L8灰岩联通,奥陶系含水层上距二2煤底板200m左右。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回采工作面的安全水压计算方法为:P?Ts?M,M为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m),P为安全水压(MPa),Ts为突水系数(MPa/m)。
在煤层底板受到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作用区域,突水系数取0.06(MPa/m),隔水层完整未受到明显构造破坏的区域,突水系数取0.1(MPa/m)。
永城矿区采用0.06(MPa/m)作为突水系数,隔水厚度取为80m,那么安全水压为4.8MPa。
在永城地区,大部分矿井的承压水压力为1.6-3MPa。
因此,根据突水系数方法,永城地区的突水危险性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永城矿区的隔水厚度足够、承压水压力较小的原因。
然而,永城矿区多次发生突水事故,经过分析,初步认为这是一种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永城矿区突水案例,研究突水中的关键地质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底板灰岩裂隙型突水的机理、特征,研究煤层底板裂隙分布区的高分辨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建立适合本矿区的防治水工程技术体系,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稳定高产。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裂隙是永城矿区突水的主要通道和研究重点据永城矿区突水资料,自1985年以来至今,研究区内共发生淹井的灰岩突水17次,其中有11次发生在采煤工作面,6次在掘进巷道中。
底板高承压水上开采防突水技术的实践应用

底板高承压水上开采防突水技术的实践应用摘要:超化煤矿随着开采性深部延伸,底板水压增大,底板水害威胁已成为影响安全开采的主要因素。
通过底板注浆加固,将灰岩含水层改造成为隔水层,并通过加固前后的物探对比,检验孔验证,确保注浆改造效果,有效的解除工作面底板水害威胁,为工作面安全回采保证。
关键词: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直流电法物探郑煤集团超化煤矿主采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矿井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上山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尽,现主采工作面转至下山及井田边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开采,水害威胁已成为影响开采的主要因素。
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开采标高降至-200~-497 m,带压最大达5.71 MPa,均为高承压水上采煤。
高承压水上开采时防底板突水已成为威胁超化煤矿安全生产、制约矿井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31001工作面情况1.1 工作面概况31001工作面位于31采区,地面标高为+189.9~+226.5 m,工作面标高为-330~-167 m,设计可采走向长度780 m,切巷长145 m。
本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走向50°~110°,倾向140°~200°,煤层倾角11~38°,平均倾角为18°;煤厚0.3~16 m,平均煤厚7.0m。
1.2 工作面底板主要含水层情况该工作面底板岩溶水含水层赋水性强,水量补给丰富,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含水层。
上部L7-8灰岩,厚度10 m左右,上距二1煤12 m左右,是本区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赋水性不均一,局部裂隙较发育区域,赋水性较强;中部L5-6灰岩,厚约18 m,上距二1煤33.5 m左右,该层灰岩赋水中等;下部L1-4灰岩,厚度17 m左右,上距二1煤约55.5 m左右,该层灰岩赋水性强,多数钻孔出现明显消耗和严重漏水现象;奥陶、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厚度大于300 m,上距二1煤77 m左右,在水力联系上通常连为一体,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裂隙普遍发育,含水丰富,通过构造或其它导水通道,补给上部含水层,是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
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

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矿井突水是影响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煤层顶底板突水理论与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以开滦矿区范各庄矿和东欢坨矿为依托,运用岩石力学、水文地质和模糊数学等多学科理论,结合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顶底板突水的含水层条件、隔水介质条件和构造条件。
论文重点研究了影响煤层顶底板力学性质的岩性、侧压力和水等因素特征,建立了煤层顶底板岩层岩石力学性质与主要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了开滦矿区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突水控制作用,认为地应力实质是通过水压力与岩体破裂压力关系、水压与最小主应力的关系对突水进行控制。
结合特定矿井(范各庄矿)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对12煤层在含导水性不同和导通含水层位不同的断层附近开采时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确定。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开滦矿区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
最后,提出在巨厚松散层水压较大条件下煤层开采的基于“保护层透水系数”的防水煤柱留设方法。
Water inrus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al mine safe exploitation. Therefore, study on water inrush theory and prevention of coal roof and floor had a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Fangezhuang coal mine and Donghuantuo coal mine in Kailuan coal mine area, appli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theory of rock mechanics, hydrogeology, fuzzy mathematic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rock mechanics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factors of coal roof and floor water inrush fundamental geology factors including aquifer condition, aquifuge medium condition and fracture structure condition. The rock mechanics properties of coal roof and floor, such as lithology, lateral pressure and water, were mainly researched. The correlativity had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rock mechanics properties and those parameters. In-situ stress characteristic in Kailuan coal mine area and its controlling of water inrush was researched. The substance of in-situ stress controlling of water inrush was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pressure and rock fracture pressure and between water pressure and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particular coal mine like Fangezhuang, exploited No.12 coal mine nearby fault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ductivity and connectivity of different aquifer waterproof coal pillar reasonable design width was been defined by using theoretic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ater inrush risk evaluation for No.12 coal floor of Fangezhuang coal mine and No.12-2 coal floor of Donghuantuo coal mine were evaluated. Finally, method of coal mine exploitation based on protective layer permeable coefficient under extremely thick unconsolidated strata under higher water pressure was put forward.。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受水害威胁严重,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来自底部灰岩发育的裂隙岩溶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煤层底板在采动的影响下其破坏也日趋加剧,许多矿井突水事故与之密切相关。
矿井突水机制是一个涉及采矿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课题,弄清楚突水理论机制对于防范底板突水以及底板岩层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底板突水理论研究2.1底板相对隔水层[1]早在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学者就注意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隔水层的作用,并从若干次底板突水资料中认识到,只要煤层底板有隔水层,突水次数就少,突水量也小,隔水层越厚则突水次数及突水量越少。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匈牙利韦格弗伦斯第一次提出“底板相对隔水层”的概念。
他指出,煤层底板突水不仅与隔水层厚度有关,而且还与水压力有关。
突水条件受相对隔水层厚度的制约。
相对隔水层厚度是等值隔水层厚度与水压力值之比。
同时提出,在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1.5m/atm的情况下,开采过程中基本不突水,而80%~88%的突水都是相对隔水层厚度小于此值。
由此,许多承压水上采煤的国家引用了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2m/atm就不会引起煤层底板突水的概念。
这期间前苏联学者B.斯列萨列夫将煤层底板视作两端固定的承受均布载荷作用的梁,并结合强度理论,推导出底板理论安全水压值的计算公式。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很多国家的岩石力学工作者在研究矿柱的稳定性时,研究了底板的破坏机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C.F.Santos(桑托斯),Z.T.Bieniawski(宾尼威斯基)。
他们基于改进的Hoek-Brown岩体强度准则,引入临界能量释放点的概念分析了底板的承载能力。
2.2突水系数理论我国的底板突水规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注意到匈牙利底板相对隔水层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大会中,以煤科总院西安勘探分院为代表,提出了采用突水系数作为预测预报底板突水与否的标准。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煤矿开采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经济之一,其开采安 全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及煤矿企业的经济效 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煤炭资源消费的过度依靠, 煤矿开采存在很多粗放不合理的开采,造成很多浅表 煤层的资源浪费[1]。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大多为深部 煤层开采,开采难度主要为复杂恶劣环境影响下的安 全保障,其中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是主要的威胁之一。 虽然煤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旧无法完全抵抗突 水危险[2]。复杂多变的煤层地质条件使得防水工作难 度增加,煤层底板下层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隔水层防 水能力是影响突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开采的深 入,距离含水层越近,危险程度就逐渐增加[3]。井下开 采防水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 的研究,因此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方法就变 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煤矿深部煤层情况,运用突 水系数法、数值模拟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深部煤层的底 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的情况下对煤层 的突水危险作了科学的判断。
煤矿现代化
2018 年第 2 期
总第 143 期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黄忠福
(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公司,山西 轩岗 034114)
摘 要 针对井下煤矿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受到突水危险影响的情况,对突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煤层底板下层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隔水层防水能力是影响突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开采的深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deep water seepag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inrush are studied. The water richness of the aquifer in the bottom of the coal seam and the waterproofing ability of the aquifer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inrush, and the depth of the mining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deep coal seam in a coal mine, the water inrush risk of deep coal seam is evaluated by three methods: water burst coeffici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But also different, water burs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another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deep coal seam water risk risk is greater. Key words: Deep coal seam ; Floor water inrush ; Risk assessment ; MATL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 到利 用 。
从各 种 理论 和 模 型来 看 , 底板 突 水与 否 的判 断 , 际上 是判 断 不 同地 质 条件 下 不 同 实 岩 层对 不 同 压力 承 压 水 的 阻抗 能 力 问题 。
2 地应力对岩层抗水 能力的影响
2. 底板 岩层 受力状 态及 其破坏 1
底 板 岩 层 在 煤 层 未 采 时 , 于 受 力 平 处 衡状 态 , 顶 面 受到 上部 岩 层 自重 的压 力 , 其 底 面 受 到 下部 岩 层 反 力 , 平 方 向 也 受 到 水 平 衡 力 系 的 作 用 。 煤 层 开 采 前 , 常 沉 积 正 地 层 中 , 大 主 应 力 为垂 向 自重应 力 , 平 最 水 方 向为 中 间 主 应 力 和 最 小 主 应 力 , 造 发 构 育 地 区 , 层 中 往 往 残余 较 大 的 水 平应 力 , 地 从 而造 成底 板岩 层 最 大 、最 小 主 应 力 为 水 平 方 向 , 向 自重 应 力 为 中 间主 应 力 ; 层 垂 煤 开 采后 , 板 顶 面 应 力被 解 除 , 底 内部 应 力 重 新 分 布 , 作 面 底 板 前 方 处 于 支 承 压 力作 工 用 下 受 到 压 缩 , 作 面 推 过 后 , 力释 放 , 工 应 底 板 处 于 膨 胀 状 态 , 向 应 力 转 变 为最 小 垂 主应力 。
体 本 身 的 性 质 , 具 体 煤 矿 简 我 国 科 技 人 员基 于 多 年 的 生 产 实 践 , 提 出 了一 系 列适 合我 国煤 矿 生 产 特 点 的 底 板 突 水 理 论 与 模 型 , 突 水 系数 理 论 和 下 如 三 带 理 论 等 。随 着 生 产 和 技 术 的 发 展 , 一 些 较 新 的 理 论 如 : 模 型 理 论 、 关 键 层 理 板 论 、 强 渗 通 道 理 论 等 , 陆 续 在 不 同 矿 井 也
小 , 应力 差 增大 , 过 岩石 材 料 强 度时 产 主 超 生 破 坏l。煤 层开 采 后 , 板 顶面 附 近 垂 向 2 l 底 应 力为 零 , 内部 垂 向 应 力 逐 步 增 大 并 最 向 终 与 原 岩 应 力 一 致 。 因 此 , 板 的 破 坏 主 底 要 发 生 在 底板 上 部 主 应 力差 和 应 变 大 的部 位 , 成底 板 的 采动 裂 隙 带 , 形 向深 部 随 着最 小 主应 力 的 增 大 和 主 应 力 差 的 减 小 , 变 应 减小 , 形成 松 弛 带 , 向深 部 底板 岩 层 成 整 再 体 状 态 , 被破 坏 。 未 工 作 面 条 件 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岩 水 平 原 应 力 的 大 小 , 定 了煤 层 开 采 前 后 底 板 岩 决 层 应 力 状 态 的 变 化 幅 度 , 际上 影 响 了裂 实 隙 带 的 分 布 范 围 , 为 底 板 破 坏 深 度 的 最 成 主 要 因 素 。在 同一 地 区 , 平 地 应 力 总 是 水 随深 度 增 加 而 增加 , 此 , 部 采 煤底 板 破 因 深 坏深 度 要 大 于 浅部 采 煤 , 同深 度 采 煤 , 相 高 构 造 应 力 区 底 板 裂 隙 带 理 论 分 布 范 围 比 正 常 应 力 区大 , 底 板 破 坏深 度 同 时 受 岩 性 但 及其组合特征的影响 。 2 2 地应 力对渗 透性 的影响 底 板 岩 层 的 破 坏 , 不 代 表 底 板 以 下 并 含 水 层 的 承 压 水 就 直 接 涌 入 巷 道 或 工 作 面 , 使底 板 裂 隙带 出现 渗 水 , 不 代表 底 即 也 板 突 水 成 灾 。深 部 采 煤 底板 突 水 成 灾 的必 要 条件 是 : 板 以 下 承 压 水 向巷 道 或 工 作 底 面 的 渗 流量 超 过 矿 井 的 排 水能 力 。受 井 下 空 间 、排水 设施 功 率 以 及投 资 产 出 比 的 影响 , 矿井 排 水 能 力都 是 有 限 的 , 因此 必须 严 格 控 制 工作 面 涌 水量 , 保 障安 全 生 产 。 以 承 压 水 向 工作 面 或 巷 道 渗 流 问 题 是 裂 隙 岩体 结 构 面 及 其 网络 的 渗 流 问题 , 体 总 渗 流方 向 为 自下 向上 , 透 过 程 可 以 概 化 渗 为垂 向 裂 隙 网的 渗 透过 程 , 种情 况下 , 此 水 平 地应 力 成 为 裂 隙 渗 流 的 法 向 应 力 , 裂 对 隙 网 的 渗 透 能 力起 限 制 作 用 , 着 裂 隙 渗 随
维普资讯
Q:
Sc e i nce and Tech noI y n og I nova i n Her l to ad
深 部 采 煤 底板 岩 层 抗 突 水 能 力研 究
王厚柱 ’ 鞠远 江
工业技术
(. 1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 限公司新 集二矿 安徽凤 台 2 2 0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 院 江苏徐 州 2 1 0 ) 31 ; . 0 2 8 0
1 底板突水机理
对 承 压水 上 开 采 煤 层 底板 突 水 问题 的 研 究 , 内 外 学 者 都 进 行 了 一 些 有 益 的摸 国 索 和 尝 试 。 国 际 上 , 板 突 水 问 题 的 理 论 底 发 展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2 0世 纪 四 五 十 年 代 , 以静 力 学 理 论 为 基 础对 煤 层 底 板 在 承 压 水 作用 下 的 破 坏 机 制 进 行研 究 。这 种 模 型 忽 略 的 因素 过 多 , 与实 际 情 况 有 较大 出入 , 自 上世纪 6 0年代 以后 就 很少 使 用 了。2 0世纪 6 0~7 年 代 , 出 了相 对 隔 水 层 厚度 的概 0 提 念 , 即以 泥 岩抗 水压 的 能 力 作 为标 准 , 将其 他 不 同 岩 性 的岩 层 换 算 成 泥岩 的 厚 度 , 并 以 其 作 为承 压 水 上 开 采 煤 层 底板 突水 与 否 的 判断 标 准 。2 世 纪 7 ~8 0 0 0年 代末 期 , 岩 体 强 度 概 念 被 引 入 底 板 破 坏机 理 的 研 究 , 提 出 了综 合考 虑 岩 体 性 质 、 岩 体 结 构 面 发 育 情 况 后 提 出 的 底 板 承 载 能 力 理 论 , 实 但 际 工 程 中 底板 破 坏 与 否 并 不 完 全 决定 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