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如何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真理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观,是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这种特征、科学发展观的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中。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都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和人本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根据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理论与人本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人本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与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为本要贯穿和体现在“五个统筹”之中,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整体结构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内容、手段和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围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展开的。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不可能使经济社会切实转向科学发展的轨迹。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发展观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高度概括。
它明确告诉人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
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既没有意义,又无从谈起。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层含义:其一,【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充分肯定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既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其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
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观念。
塑造人,就是既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又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收 稿 日期 :0 6— 0 20 6—2 6
不难看 出 , 马克思 描述 的人 类社会 发展 的三个 阶段 , 就
是人 的个性 不断获得 解放 的历 史进 程。如果 说马 克思 主义 是关于人 的解放 学说 的话 , 么 , 的解 放必 须落 实到 每一 那 人 个个人 的身上 。 由“ 民” 人人 ” 人 向“ 的转变 , 符合 马克 思主
央领导集体提 出“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表明我们党 随着 。
改革 开放实践 的不断深入 , 对发展 问题的认识 也在不断地 深 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 展观的起点和归宿 , 持 以人为本 的 坚
常所说 的人类 。马克思称 自己是世界公 民 , 身为人类 而工 终
作 。作为人类 , 自己的“ 有 类本质 ” 类利益 ” 这 是不 可否 和“ , 认 的。二是作为 群体 意 义的社会 存在 的人 。其 特征 是具 有 共 同的利益 , 如各 种不 同的社 会 团体 、 民族 、 阶级 、 工人 、 农 民、 军人等。三是具有独立人格 和个性存 在的人 。这三个层
答 。邓小平提出的“ 发展是 硬道理 ” 江泽 民提出 “ , 发展是 党 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 都 包含 了发展 为 了最 广大 人 民的利 , 益这个根本的 问题 。“ 以人 为本 的科学发 展观” 对这一 问题 , 回答得更加鲜明 。胡 锦涛在 解释 以人 为本 的涵 义时明确 指 出: 坚持以人 为本 , 就是要 以实现人 的全 面发展 为 目标 , 人 从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出发谋 发展 、 发展 , 断满足 人 民群 众 促 不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 化需要 , 实保 障人 民群众 的经济 、 治 切 政 和文化权益 , 让发展 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应该说 , 锦涛的 上述论 断 , 胡 明确地 回答 了发展 为 了谁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质内涵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质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实践理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对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做一个具体的阐释,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以人为本”是一个一般性的命题,必须坚持作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理解,把这个命题放在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做多方面的具体考察,最终认识到这个命题在不同的境况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强调要对“以人为本”的命题做具体分析和把握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搞清以“人为本”的“人”之所指。
“人”通常有三种理解,一指“人人、每一个人”;二指“人民”;三指“个体的人”。
在以人为本里的“人”,应该是这三种意思的综合,即是所有现实的人,其主体是人民。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这个“本”,究竟是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上的“本”。
从事实层面上来说,“本”就是“基础”、“主体”之意,从价值层面上来说,“本”就是“目标”、“中心”、“根本”之意。
我以为,在科学发展观里,“以人为本”主要是一个价值的命题,一个用来指导社会实践的实践理念,带有鲜明的价值定向的意义。
也就是说,它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反映了哲学理论的创新成果,更是反映了当代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当作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又要抵制和防止各种“物化”、“异化”现象,即“以物为本”或“以钱为本”等错误思想。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以人为本”,而且坚持要在具体的条件下理解和运用“以人为本”,我们在实践中就不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且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以人为本”的抽象理解上,而应该在具体的领域里灵活运用。
具体说来,如:在经济领域里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宏观上强调社会整体协调的发展。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摘要: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人民利益至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价值评价标准,这不仅将促进人类社会全面综合的发展,而且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一、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其着眼点在于人。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奋斗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不是某个超人主宰的附庸或工具,而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根本、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
人不仅创造了世界和历史,也创造了人本身。
人的创造本质的存在,确立了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明了人的世界和社会要以人为本。
以胡锦涛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
”“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可见,自然运动是没有人参与的,而社会活动则是人自觉参与的活动。
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就在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正如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针对“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扭曲,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发了社会主义的人民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试题:答案: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资料;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持续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关阅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务必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
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
这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
强调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天,经济发展了,如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那么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强调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GDP代替一切。
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GDP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发展观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高度概括。
它明确告诉人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
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既没有意义,又无从谈起。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层含义:其一,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