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

这种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科学技术服务。

也就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人的需求和增进人们的福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遵循人的需求,积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政治或技术上的进步,而忽略了人的需求和人类的长远利益。

因此,以人为本的精神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的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技,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个思想要求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人的发展,关注人民的教育、文化、健康和精神等各个方面。

此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是为人类服务,如果没有人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毫无意义。

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科学技术必须积极地解决人类所肆虐的问题和难题。

因此,科技进步的实际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健康、富裕和和睦。

而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需要从科技研发、实践、政策体系等方面倡导和引导。

例如,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健康、全民教育、全民文化发展等,让人民真正成为科技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二、创新机制,为人民创造利益人民是科技的主要受益者和服务对象,科技发展需要设立创新的机制,来切实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应用领域创新,不断推出有益于人民的发展成果。

例如,加大社会公共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培养等等,这样才能够逐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的实际应用和扎实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推动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的协同发展科技进展需要着重改革机制,推动科技的应用与创新机制的完善。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在新世纪背景下,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将人民放在中心地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包括以下方面:1. 保障人权“以人为本”要求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个性差异和多元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2. 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要求关注民生问题,通过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条件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精神文明则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国家凝聚力“以人为本”能够增强国家凝聚力,因为它强调国家必须关注民生问题,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样可以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2. 促进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它要求把经济建设放在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位置上。

只有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3.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人为本”能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因为它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只有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素质,才能够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科学发展观中其他重要理念除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理念: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目标,既要注重经济增长,又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一种发展思想,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之一。

以人为本的理解就是把人民的利益、需求和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通过科学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自由和发展。

首先,以人为本意味着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根本目标,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的真实需求,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发展,即既要关注经济发展,也要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注重人的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还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推动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

再次,以人为本需要建立人民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求建立和完善能够确保人民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事务的体制机制,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这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最后,以人为本需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认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公平、医疗资源公平等问题,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这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在发展中关注人民群众利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思想。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平衡和协调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_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_1

---------------------------------------------------------------范文最新推荐------------------------------------------------------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以1 / 4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真理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观,是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这种特征、科学发展观的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中。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都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和人本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根据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理论与人本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人本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与人本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为本要贯穿和体现在“五个统筹”之中,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整体结构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内容、手段和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围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展开的。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不可能使经济社会切实转向科学发展的轨迹。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等。

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坚持人的利益至上。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利益,增进人民福祉。

这不仅是在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时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更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地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相反,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百年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创新。

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让人民群众分享科技创新的果实。

在社会建设中,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要点,指导我们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利益至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科学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发展策略,具有以下科学内涵: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只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是科学发展的宗旨。

2. 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

3. 以创新为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学发展观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整体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局观念和整体推进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协调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5. 优化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强调优化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认为,中国正面临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效、公正、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创新为动力、整体推进发展和优化发展方式等。

这些内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的科学发展路径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

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义利观

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义利观
21 0 0年 1 2月
延边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Ya b a ie st ( o ilS in e o r a n in Un v r iy S ca c e c ) o
De . 1 c 20 0
第4 3卷 第 6期
Vo. NO 1 43 .6
思想 ” 不意 在改 变“ 的被统 治 地位 , 在一定 程 并 民” 其
度 上重 视人 民 的地 位和 作用 , 注意 减轻 剥 削和压 迫 , 从根 本 上说 , 维 护 “ ” “ ” 治 的 一 种 政 治 策 是 国 、君 统
最 广大 人 民的根 本利 益” 的思想 , 是分 别 以马克 思主 义 生产 关 系学说 和建 党学 说对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初
的” [ 也 就是 说 , 论 产生 和 发 展 的根 据 源 于它 的 。1 理 时代 , 理论 的地 位 和作 用则 取决 于 它在多 大程 度 、 而 多深层 次上反 映 了 时代 的 本 质 特征 和 发 展 规律 , 及
其解决 时代课 题 的维度 。从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到
级 阶段 义利关 系 进行 的全 面 阐述 , 么胡 锦涛“ 那 以人
为本” 的科学 发 展观 , 则是 以马 克思 主义人 的全 面发 展 学说 对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初级 阶段 义利 关系进 行 的全面 阐述 。这 三 者 都 是 在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主义 初级 阶段 义利 关 系所 进 行 的 阐释 , 从 不 同维 并
度 深刻 阐 明了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的伦理 活
协 调可持 续 , 本 方 法 是统 筹 兼 顾 。它 不 仅 进 一 步 根 回答 了什么是 发展 、 为什 么发 展 、 靠谁 发展 以及 怎 依 样 发展 的重大 问题 , 而且 全 面 、 科学 地分 析 了全球化 时代 的特 点 , 握 和反 映了这个 时代 的精 神 与要求 ; 把 不仅 把历史 唯物 主义“ 以人为本 ” 的思想 和党 执政为 民的宗 旨有机地 统 一起 来 , 而且 将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的义 利 关 系 进行 了现 时 代 的 辩证 统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姓名:成慧萍
班级:2009级法律
学号:00969007
【摘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在对过去经济建设中遇到问题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且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改变,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物质文化追求到精神文化追求的变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另外,在国际的竞争和面临的国际压力,要求我国重新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个长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逐步推进现代化,促进我国向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那就是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和根本要求,十七大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以人为本”内在地规定着为谁发展的问题即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目的。

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统筹”都在说明“如何发展的问题”,即说明发展的方法、手
段、途径等问题。

正是因为“以人为本”规定着“发展”的目的,所以“以人为本”在整个科学发展观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由此,可以看出,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加强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是以人的根本利益为最终服务目标,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党对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生存论哲学的内在契合点。


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从七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这一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的当代意义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观批判了传统的超验生存观与自然主义生存观,提出要立足于人本身去理解生存活动,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⑤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关怀。

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观的科学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是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本,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多种价值追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生态需求
①2003年12月15日《学习时报》
②《科学发展观的生存解读》高彩霞四川教育学报2005年5月第5期
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
等的实现,以及人生价值的提高,强调了人民群众能实现的多种价值需求。

社会发展的本质上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对人的本质的不断追求、不断创造、不断实现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

人的本质是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位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这些人是怎样的,这种社会联系本身就是怎样的。

①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却始终未能正视经济活动中人的存在,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导致了经济与社会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划分。

经过坎坷与曲折后,我国终于树立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把人放在基础位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化做实现的动力,发动更多的社会成员支持和参与改革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人们从不断得到实惠中体验发展进步的乐趣,激发自身的才智和潜能,是社会主义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只有充分认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彻底转换发展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只有充分重视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有效增强人的创造力、发展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为动力,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文明、新时代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冯伟福南方论刊2005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