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出菇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合集下载

种植金针菇的管理技术要点

种植金针菇的管理技术要点

一、养料配制1. 选择优质棉籽壳作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麦麸、石膏、木屑、玉米芯等材料。

2. 将菌料加入清水,连续搅拌三天,保证养料无霉变,自身新鲜干净。

3. 将搅拌好的菌料装入菌种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喷洒少量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二、接种处理1. 将处理好的培养料放入接种室,等待接种。

2. 将养料均匀铺在接种床上,厚度为5-8厘米,并进行降温处理,将温度保持在25℃左右。

3. 将菌种均匀放入培养料中,覆盖一层透明的薄膜,全程做好消毒工作。

三、发菌管理1. 接种后,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进行管理,保持菌丝生长适宜的环境。

2. 发菌期间,菌袋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70%-80%。

3. 发菌4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

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10-20分钟。

四、出菇管理1. 出菇期间,室内温度逐渐下降至10-15℃。

2. 当菌柄长到2公分时,将湿度保持在90%左右。

3. 当菌柄长达10公分时,及时控制喷水,避免菇体腐烂。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预防病害发生。

五、适时采收1. 金针菇发育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长到12-15厘米时便可收获。

2. 采收时,握住菇柄中部,轻轻向上拔出,避免损伤菇体。

3. 收获后,将菇体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六、再生高产栽培技术1. 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12-15℃进行催菇。

2. 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2-3厘米时,打开袋口,尽量下卷贴近料面,将子实体下压,使之倒伏。

3.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生长。

4. 当菌柄长高2-3厘米时,高度平整,菌盖大小一致,即可进行采收。

通过以上管理技术,可以确保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调整管理措施。

金针菇生长周期要控水

金针菇生长周期要控水

金针菇生长周期要控水
一.保水: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

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湿,隔离有害病菌,此期每天开窗通风1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5~7天菇蕾便大量发生。

二.降湿: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抑制生长时期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

打开窗户,勤通风,使子实体受抑,生长整齐粗壮。

三.促长:子实体长到3~4厘米、进入伸长期后,每天喷水4~5次,此阶段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而定,防止因用水过量而发生根腐病、褐斑病和菇体含水过多而降低品质。

四.补水:菌袋在头潮菇采收后,含水量下降,因此,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要立即向菌袋里喷水补湿。

其做法是连续2~3天、每天2~3次直接朝袋内喷水,每次以菌柱表面湿润为宜,不可使袋内积水。

为提高产量,喷施蔬菜壮茎灵,使针叶粗壮、茂盛。

五.浸泡:采收三潮菇后,可脱去塑料袋,将菌柱置池水中浸泡,待菌柱吸水恢复到原来开袋时的重量时捞起,稍晾干装入袋中。

- 1 -。

金针菇出菇高效管理要点

金针菇出菇高效管理要点

金针菇出菇高效管理要点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0年第11期一、催蕾1搔菌。

将工作场所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喷洒并沉降后,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

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

所用工具可用8号铁丝做一个3~4个钩齿的小耙子,将基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种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稍整平,有条件的可随即灌入清水,12小时后将多余的水倒出来:为防止杂菌侵染。

手耙在使用前应先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处理。

2降温。

低温是促成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

进入出菇管理后,温度要降到7~13℃,低于7℃,长速太慢,如温度高于13℃,往往会在基料表面出现大量气生菌丝。

影响菇蕾的形成。

3增湿。

出菇场地的相对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0%~85%之间,以诱发菇蕾的形成。

增湿的方法很多,可用地面灌水、墙体及空间喷雾等形式进行。

4诱蕾。

经过上述管理,几天后。

经过搔菌处理的基料表面就会再度长出些许气生菌丝,并随即倒伏,然后会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先兆。

很快,米黄色(或白色)菇营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基料表面。

菇蕾出现的速度因菌株而异。

有的需2~3天,有的需要10~15天才能出现菇蕾。

如迟迟不现菇营,多是基料含水率偏低所致,这时可向基料表面喷20℃的温水,数量不宜过多,喷水标准以不积水为宜。

二、温度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菌。

出菇的理想温度为10℃左右。

适宜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慢,颜色白(浅),整齐,质嫩,产量高。

如果超过15℃,则子实体迅速增长,菌盖很快开伞。

菌柄粗短,很难形成理想的商品菇。

并且,在高温条件下,病虫害易于发生。

影响产量。

出菇温度的调节应掌握解袋现蕾后,降温至5~8℃,维持3~5天,使同批菇的生理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同步,这样出菇整齐、健壮,基料中的营养能得到充分吸收利用。

在降温时应注意两点:一要配合通风透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菇蕾大量生成;二是基料表面不能太湿,应保持相对干燥的湿润状态,以防冻害的发生。

金针菇的出菇期巧管水

金针菇的出菇期巧管水

保持空气湿度在70%-90%之间
出菇期需要适当的湿度来保证金针菇的生长和发育。空气湿度过低会影响出菇数 量和品质,而过高则可能导致菌袋感染和病害发生。
根据菌袋含水量调整湿度
在出菇期,菌袋内的含水量也会影响空气湿度。如果菌袋含水量过高,应适当增 加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如果菌袋含水量过低,则应适当减少通风换气,以增 加湿度。
出菇期的阶段划分
出菇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输标02入题
1. 催蕾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 气等条件,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
01
03
3. 采收期:当子实体成熟后,就可以进行采收。
04
2.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从子实体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 熟,这一阶段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通气和光照等 条件,以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01
消毒杀菌
在出菇期前,需要对菇房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使用漂白粉、石灰粉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或熏蒸。
02
通风换气
为了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需要在出菇期前进行通风换气,以便于菌丝
生长和出菇。
03
调整温度湿度
根据金针菇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对菇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在菌
丝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为20℃-25℃,湿度为70%-75%;在出菇阶
防止菇房过湿
加强通风换气
在出菇期,应加强菇房的通风换气, 以防止菇房过湿。通风换气可以促进 菌袋表面水分的蒸发,同时也有利于 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覆盖吸水材料
在菇房内覆盖吸水材料,如棉布、吸 水纸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保持 菇房干燥。同时,应注意更换吸水材 料,以保持其吸水性能。
04
出菇期的水分管理技巧

金针菇出菇期如何管理

金针菇出菇期如何管理
病毒病 、叶霉病和枯萎病 ,两个 品种于2 1年通过 0 1 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 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定 ,推广 面
积达8公 顷。 0 ( 东 孙俊 ) 山
对 温 度 、湿 度 、 氧 气 、 光 线 等 方 面 的 综 性 菌类 ,不能忽视菇 房的空 气流通 。并
合管理 。以培 育 出产量 高 、质量 优的商 且在光 线方面要进行 弱光管理 。 另外金
后 ,含水量下降2 %~3%,二潮菇 采后 0 0
0 0 气温高于 1 8C,特 别是高于2  ̄ ,子 下 降3 %~5 %。 因此 ,在 第一 、二 潮 0C时 菇 采收后 ,要 立即 向搔 菌后的菌 袋 里喷 实体生 K虽然较快 ,但质量 较差 。 2湿度 管理 主 要是控制 室 内相对 水 补湿。其做法 是 :连 续2 天 ,每 天 ~3 湿度在8 %~9 %,如果湿度 高于9 %则 2 次 直 接 朝 袋 内喷 水 ,每 次 以 菌 柱 表 0 0 2 ~3 会导致 菇盖呈水 渍状 ,甚 至诱发软腐 病 面湿 润为宜 ,不可使袋 内积水 。为提 高 和褐 色斑点病 。具体操作 时可在 出菇初 产 量 ,可 在 水 中加 少 量 的 尿 素 、 白糖 、 期 向地 面和空 间喷水 ,以后根据情 况可 磷酸二氢钾等 ,以补充养分 。
金针 菇是 秋 末春初 寒冷 季 节发
翻折2~3 至近料 面 ,通过对 流 的 次
抑 。同时将 袋 口敞开 拉直 ,将袋 口向外 实 体逐步进入 快速 增长期 ,这时应加 强
番茄黄估卷叶病毒瘸取得研究成果
番茄黄化卷 叶病毒病( YLC D) T V 是番茄 生产 中最严重 的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之 ,加速抗番茄 黄化卷 叶病毒病 的番茄新 品种选 育和加强TYL VI的 防治 ,对保 证番茄 稳产 、高 E l

蘑菇出菇期的管理

蘑菇出菇期的管理

蘑菇出菇期的管理蘑菇从播种到开始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

长江流域各省于9月上旬播种后,从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于12月下旬秋菇期间一般可收5批(潮),第一、二、三批出菇集中,两批菇之间隔期短,为7天左右,第四、五批及春菇出菇不集中,产量减少。

秋菇产量占总产量的70%左右。

出菇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水分管理、通风换气、挑根补土及追肥等。

1.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整个出菇期间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水分过少,不能满足子实体的需要;水分过多,又往往会使菌丝早衰,甚至死亡。

在出菇期间,需要不断适量喷水,同时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满足蘑菇生育需要。

(1)床面喷水覆细土后10天左右,扒开上层细土,看到许多绿豆大小白色小菌蕾时,就要及时喷一次重水,称“结菇水”。

每天喷水一次,每次为喷水为每平方米1千克,连续2~3天,总的用水量为每平方米2.5~3.2千克。

增加细土湿度,同时也使粗土上半部得开水分,促使菌蕾迅速形成和篚,并使粗运动场支的菌丝粗壮有力。

当菌蕾普遍形成并已长到黄豆大小时,需及时喷第二次重水,称为“出菇水”。

用法与第一次重水相同,用量较第一次稍重,总的用水量为每平方米2.7~3.6千克。

再次加大细土的湿度,并使粗土得到水分,促使子实体迅速长大出土。

这样出菇多、均匀,转潮(批)快,菇盖磷片少,空柄白心少,质量高。

以后第二、三批菇长珐黄豆大小时,都要喷一次重水,使细土搓得圆,不粘手,含水量在20%左右;粗土捏得扁,有裂口,含水量在18%左右。

除了喷重水期间外,其余时间喷水,每天1次,气候干燥时可喷2次,以每次每平方米0.25~0.36千克为宜。

前三批菇出菇间陨期间,一般称为“落潮”,此时应减少喷水,每天喷水1次,每次每平方米喷0.2 千克。

前三批菇生育期间气温较高,喷水时间最好在早晚进行。

秋菇后期即第三批采收后,蘑菇不再明显成批生长;春菇出菇也不集中,喷水要采取轻喷、勤喷,减少喷水量,每天每平方米喷水0.15~0.45千克。

浅析设施栽培金针菇出菇管理

浅析设施栽培金针菇出菇管理

浅析设施栽培金针菇出菇管理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园林091 张璐燕 04内容摘要:金针菇属木腐生、低温、恒湿结实性菌类。

金针菇的栽培主要有季节性栽培与设施栽培两种方式;设施栽培即工厂化周年性栽培是通过人为控制和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使之适合金针菇各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要求。

设施栽培金针菇又可分为瓶栽与袋栽两种方式。

通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现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生产因子研究分析设施栽培袋栽金针菇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设施栽培出菇管理湿度管理金针菇属木腐生、低温、恒湿结实性菌类。

金针菇的栽培主要有季节性栽培与设施栽培两种方式;季节性栽培是利用自然气候(低温)条件,以一家一户栽培方式为主,主要产区分布在河北、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设施栽培即工厂化周年性栽培是通过人为控制和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使之适合金针菇各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要求。

近年来,设施栽培金针菇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全国各大城市大部分均有生产厂家,全国日产5 t 以上厂家近30 个。

设施栽培金针菇又可分为瓶栽与袋栽两种方式。

通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现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生产因子研究分析设施栽培袋栽金针菇的管理要点。

一、出菇管理1、温度白色金针菇整个生育期约60 d,而整个冷库栽培一般需65 d。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仅保持恒温(6~9℃),即使其它条件控制很理想,也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金针菇。

因为金针菇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所要求温度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为19~21℃,出菇催蕾阶为13~15℃,再生阶段为9~12℃,抑制阶段为3~5℃,长菇阶段为6~9℃。

设施生产上主要通制冷风机满足金针菇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温度的要求。

出菇阶段温度管理(开袋后)可分为三个阶段:1.1再生阶段再生阶段是指己出菇开袋后的栽培袋放置冷库,使原来尖针菇死亡,新的子实体重新长出阶段。

1.2 抑制阶段抑制阶段是指通过低温、强光、强风因素综合作用,使新长的子实体菌盖达到整齐,时间为5 d,温度控制在3~5℃。

金针菇出菇如何管理

金针菇出菇如何管理

金针菇出菇如何管理1、催蕾1.1搔菌:将工作场所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喷洒并沉降后,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

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

所用工具可用8号铁丝做一个3~4个钩齿的小耙子,将基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种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稍整平,有条件的可随即灌入清水,12小时后将多余的水倒出来;为防止杂菌侵染,手耙在使用前应先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处理。

1.2降温:低温是促成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

进入出菇管理后,温度要降到7℃~13℃之间,低于7℃,长速太慢,如温度高于13℃,往往会在基料表面出现大量气生菌丝,影响菇蕾的形成。

1.3增湿:出菇场地的相对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0%~85%之间,以诱发菇蕾的形成。

增湿的方法很多,可用地面灌水、墙体及空间喷雾等形式进行。

1.4诱蕾:经过上述管理,几天后,经过搔菌处理的基料表面就会再度长出些许气生菌丝,并随即倒伏,然后会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先兆。

很快,米黄色(或白色)菇蕾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基料表面。

菇蕾出现的速度因菌株而异。

有的需2~3天,有的需要10~15天才能出现菇蕾。

如迟迟不现菇蕾,多是基料含水率偏低所致,这时可向基料表面喷20℃的温水,数量不宜过多,喷水标准以不积水为宜。

2、温度管理: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菌,出菇的理想温度为10℃左右。

适宜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慢,颜色白(浅),整齐,质嫩,产量高。

如果超过15℃,则子实体迅速增长,菌盖很快开伞,菌柄粗短,很难形成理想的商品菇。

并且,在高温条件下,病虫害易于发生,影响产量。

出菇温度的调节应掌握解袋现蕾后,降温至5℃~8℃,维持3~5天,使同批菇的生理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同步,这样出菇整齐、健壮,基料中的营养能得到充分吸收利用。

在降温时应注意两点:一要配合通风透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菇蕾大量生成;二是基料表面不能太湿,应保持相对干燥的湿润状态,以防冻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针菇出菇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般情况下,45-55天,白色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时,可转入子实体阶段管理,此期是决定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时期,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精心管理,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这时管理中需要注意六点:1.催菇。

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使其正常出菇达到理想的产量和质量,还要进行催菇。

具体方法是:搔菌、降温和增湿。

所谓搔菌就是将栽培袋口打开伸直,用消过毒的镊子或铁刷将接种块去掉。

经过搔菌,子实体形成多而且整齐。

经过搔菌后,应把温度降到10-12℃促进原基形成,同时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太低不利于大量菇蕾的发生,太高会给后期病害发生带来隐患,湿度不足时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

为了更好的保湿,可在栽培袋口上覆盖一层报纸,每天喷水2-3次。

喷水要细,不能使报纸上积水,保持潮湿即可。

一般经催菇3-5天后,料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米粒状的菇蕾。

2.温度控制。

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耐寒性较强。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18℃,在10-15℃时对于实体形成最为有利,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高于18℃时子实体很难形成。

总之,金针菇适合低温条件,在较低温度下+出菇整齐,菌柄长,产量高。

所以子实体原基形成后,要严格控制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0-12℃。

温度低于8℃时,子实体生长缓慢。

但菇品质较好。

温度高于1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极易开伞形成劣质菇。

控制温度是通过揭盖草苫和通风换气进行的。

冬季温度很低时,可以用增温设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