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裁培技术

接 降低 了菇农 的生产 成本 。笔者通过多
年 实践 ,总结 出了废 菌棒再 利用技 术 ,
供大家参考 。 一、灭菌 菌 棒 污染 通 常会 有 绿 霉菌 、木 霉
菌 、黄 曲霉菌等 多种 杂菌 。废 菌棒 必须
经过发酵和高温处理才能完全灭菌 。 1 . 发酵处理 。处理废菌棒要先撕掉
6 . 抑制培 养。完成催蕾 后 ,送 到
抑菌室进 行抑制培 养 ,技术参 数 :温
度3 —5  ̄ C,空气相对湿度 8 0 %~ 8 5 %, 时间 5~ 7 天 ,同时进行 适当通风 ,每
4 小 时通风 1 5 分钟 。5 ~7 小 时后 即可 长 出明显 的菌盖和菌柄 。注意光 线不
原料 8 5 0 克 ,表面压实 ,在瓶 中间打 1
5 . 搔 菌。待菌丝长满后进行 搔菌
接种前 制作 1 个7 0 厘米 x 2 0 厘 米x 3 5 厘
米的木制模框 ,先在框 内铺 1 层发酵好 的麦草粉 ,踩 实后 ,四周撤 1 圈食用菌 菌种和麸皮 ;然后 ,再 铺 1 层 草粉 ,再
大后 即可采收 。一般 可采 3 ~4 茬 食用 菌 ,此后的培养基可作 为优质有机肥施
回农 田。 ( 金 农)
要保持其含水量为 7 0 %左 右 ,p H值在 8
左 右。
2 . 选地 栽培。选地 应免 阳光 直射 。
18 /N O i " , I GC ̄ 』 N X I N j 刚 /袭村新技 拳
为1 0 克, 瓶 ,8 5 0 毫升菌种瓶可接 8 O~
9 0 瓶。
4 . 茵丝培 养。在一 定的温度 、湿
度和培养 时间条件下 ,将接种后 的菌 瓶放在 暗室中培养 。金 针菇对光线要 求较 高 ,很敏感 ,因此必须在 暗室中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8 搔 菌 菌丝 发满 后 就 可 搔 菌 ,搔 菌 由搔 菌 机完 成 ,深度一 般 为 瓶 肩 起 始 位 置 ,搔 菌 有 两 个 作 用 , 是进 行 机械 刺激 ,有利 出菇 :二 是搔 平 培养 料表 面 ,使将 来 出菇整 齐 。 注意 事项 :( ) 以下 两种 未 发满 的情 况 搔 菌后 1 并 不 影 响 出 菇 ,一 是 瓶 中 问 有 1~2 m 未 发 满 ; 另 c 种 是瓶底 中有 1~2 m未 发 满 ,但 前提 是 菌丝 发 c 满的 部分 必须 浓 白 、均匀 ;( )搔菌 机搔 的不 彻底 2
6 接 种 由 自 动 接 种 机 进 行 接 种 ,一 般 80 L的 5m 种 瓶 可 以接种 4 5~5 0瓶 ,( 瓶 接 种 量 为 1g左 右 , 每 0 接 种 块 基 本 覆 盖 整 个 培 养 料 的 表 面 ) 。 注意事 项 :( )接种 室 可用循 环 的无 菌 气 流彻 1 底清 洁 ,使室 内保 持 近乎 无菌 状 态 ;( )接 种 室 温 2 度需 控制 在指 定 温度 ( M一5 如 0为 1 ~l℃ ) 6 8 。 7 培 养 培 养 室 温 度 为 1 4~l ℃ ,湿 度 保 持 在 6 7 % ~8 % ,c) 浓 度 控 制 在 300X1 “ 以 下 , 在 0 0 ( ’ 0 0 此 条 件下 木 屑 的经 2 ~2 d即 可发 满 ,玉 米 芯 的 需 5 6
致。
松 ,只有这 样 才能 使通 气性 好 、发 菌均 一 。 4 灭 菌 常 压 或 高 压灭 菌均 可 。常 压灭 菌 时 ,蒸 汽将 培养 料 加温 到 9 8~10C时 ,至 少保 温 4~5 ; 0o h 高 压灭 菌 时 ,培 养料 在 10 2 ℃保 温 15 ~2 ,具 体 .% h 灭 菌 时间 随灭 菌锅 内 的栽培 瓶数 量 而定 。 5 冷 却 灭菌 的 时间 到达后 ,等压 力下 降 到常 压 , 常压 灭 菌 时 等 温 度 下 降 到 9 ℃ 以 下 时 即 可 开 门 , 5 将框 转 移至 冷却 室 ,启 动 空 凋 使 料 温 下 降 至 l 6~ 1℃ ,以便 接 种 。 8 注 意事 项 :( )灭 菌锅 最 好有 两个 门 ,一 个 门 1 开向工 作室 、一 个 门开 向冷 却室 ,这 样 就能有 效 地 防止 温 度降 低时 外 部 空 气 回流 到 瓶 内而 引 起 污 染 ; ( )冷却 室必 须干 净 ;( )冷 却室 冷 气 必 须排 放 均 2 3 匀 ,以防降 温不 均匀 。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1.背景金针菇是一种高度营养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金针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金针菇种植模式以农家小作坊为主,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化种植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关键技术。
2.土壤条件金针菇的生产需要选用优质耕地,土质疏松肥沃、富有机质、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于土壤深度1.5米以内的土地。
同时,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3.菌种选用选择优质金针菇幼体,经过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通风不宜过大。
更换光照强度适中的光源,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基质制备金针菇的培养基质通常以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为主,再加上适量的蘑菇渣、菜籽饼等有机物质。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杀菌,保证无害菌和病原菌的存在。
另外,基质的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会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过低又会阻碍菌株的生长发育。
5.菌种接种菌株的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接种到基质中。
将培育好的金针菇菌丝均匀地撒到基质上,然后再将基质盖好,处置区域内的温湿度要求如上。
接种后,逐渐增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以刺激金针菇的生长。
6.环境调控金针菇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环境污染等条件。
适宜的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通风量要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和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控制。
同时,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施肥管理金针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整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8.采摘处理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质细嫩,带有星点的时候。
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瓶栽技术要点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255~257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瓶栽技术要点洪金良1黄彤根2黄良水1*金群力3(1.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浙江常山324200;2.常山县金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浙江常山3242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310021)摘要介绍黄色金针菇品种‘黄金102’的摇瓶液体种和发酵罐液体种生产方法;总结工厂化瓶栽技术要点,内容有培养料配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出菇管理、采收、包装、病虫害防控等。
关键词黄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工艺流程中图分类号:S6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255-03近几年,黄色金针菇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销售价格高于白色金针菇。
为提升黄色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展了品种选育、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瓶栽等相关研究。
现以常山县金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金针菇工厂化瓶栽工艺为例,介绍‘黄金102’等黄色金针菇液体菌种工厂化栽培技术。
1液体菌种生产1.1摇瓶液体种(1)培养基配方。
白糖2%、豆粕粉3.5‰(100目)、磷酸二氢钾0.6‰、硫酸镁0.6‰、蛋白胨0.2‰,pH自然。
(2)制作方法。
按配方比例称取配料,倒入1000mL三角瓶中,边加水边搅拌,加水至600mL,搅拌均匀后用棉塞、牛皮纸包口,在121℃灭菌保温30~35min。
(3)接种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针挑取试管种斜面表层约3×3(mm)大小的菌种1块,接入已冷却的三角瓶培养基中,在18℃下培养,摇瓶转速150次/min,培养8~10天,当培养液呈清澈透明状,培养液中充满菌球时,终止摇瓶。
经显微镜检查无杂菌,作为发酵罐用菌种。
1.2发酵罐液体种(1)培养基配方。
与摇瓶相同。
(2)制作方法。
每500L发酵罐培养液体360 L。
按配方比例称取配料,倒入塑料桶中,边加水边搅拌,加水至15L,搅拌均匀后倒入发酵罐,用水冲洗塑料桶内壁,冲洗液再倒入发酵罐,加水至360L,和固体培养料同锅灭菌。
怎样工厂化生产金针菇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怎样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是根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局部或整体地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了手工劳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是:(1)配料主要是木屑和米糠。
木屑是要使用堆积2-3年的,米糠是尽量选用新鲜的。
木屑与米糠的混合比例,我国台湾是5:1,日本是3:1。
原料加水至含水量58-60%时,分装于600毫升的塑料瓶中。
每瓶装480克,使用自动天平与自动装瓶机联合作业。
装好后,加上纸盖即由传送带送进灭菌锅中灭菌。
(2)灭菌用高压灭菌锅时,在120℃压力下维持30-50分钟。
用低压灭菌锅时,在100 ℃下维持4小时。
灭菌后,待瓶内温度下降到20℃时趁热接种。
(3)接种在消毒彻底的接种车间进行。
接种量是1瓶菌种接同样容量的栽培瓶50-60瓶。
(4)菌丝培养在培养车间进行。
培养车间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50-60%之间。
培养20-25天,菌丝即可长满全瓶。
(5)开盖和去皮菌丝长满全瓶,呈白色时,就应该将瓶盖去掉。
同时,用去皮刀或去皮机除去呈皮状的部分,以防止菌丝体自溶或杂菌滋生。
(6)催菇菌丝长满全瓶后,即将种植瓶移至催菇车间。
催菇车间温度10-12℃,相对湿度80-85%,黑暗。
此时,湿度条件很重要。
湿度过低,培养料表面会出现气生菌丝,使出菇不整齐;湿度过高,培养料表面会出现褐色水滴,影响子实体品质。
在催菇车间培养10-14天,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整齐的菇蕾,再继续培养2-3天,即可移入驯养车间。
(7)驯养把出齐菇蕾的瓶匣移至温度3-5℃,相对湿度70-80%的驯养车间,通入3-5米/秒的微风,以减缓其生长,促菌柄质地坚实。
经过5- 7天,当菌柄高2厘米左右时,就应移入生长车间。
(8)生长和套纸筒生长车间要保持温度5-8 ℃,相对湿度75-80%。
在进入生长车间前,要把每个瓶口围上高约12厘米的硬纸做的圆筒,以使菇丛笔直向上伸长。
金针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实践

江 苏 江 南 生 物 科 技 有 限公 司 是 丹 阳市 皇 塘 镇
用砖 铺平 后再 浇一 层混 凝 土 。墙 近 地平 处 和离檐 口
省 级 农 业 产 业 化龙 头 企 业 , 司 建 有 可人 工 调 控 温 公 湿 度 的金 针 菇 生产 车 间 2 0 2杏 鲍 菇 生产 车 间 000m . 55 0m2 菇 菇房 4 0 0 、草 00 0间 ,简易 食 用 菌 生产 棚
第 3 第 6期 7卷
21年 1 01 2月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Ag iulu a uim e t& Te hnoo y rc t r lEq p n c lg
Vo .7 13 No6 . De .2011 e
坌 针 菇 工 厂 化 周 年 高 产 栽 培 技市 的 初 步 实 践
方。
() 培架 : 4栽 菇房 可搭 制 两排 7m ×13 各 5层 .m,
的栽 培架 , 长 3m 的立柱 4 需 2根 , 隔 1 每 . m设 1 5 根
主柱作 为 支撑 。栽培 床首 层离 地面 6 m, 0e 总高 度为 3m。主柱 顶端 需用 横梁 将 两段 栽 培架 固定 , 以增 加
撑 , 早 换人 低 速 挡 ; 速挡 不 硬 冲 , 提 低 防止 发 动机 超
速。
6 行 车 前 做 好 行 车 准 备
行 车 前要 做 到 线路 清 楚 , 免 少走 弯 路 、 路 、 避 远 避 免停 车 问路 , 车 中要 正确 判断 路况 、 行 车况 。选择 最 佳 车 速 ; 生 陷车 事故 , 轮 打滑 空 转 时 , 发 车 不要 盲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
蔬菜 集 约化 嫁 接育 苗 技术 具
有操作简便、 省 工省 力、 节约 种 子 和农 药以及秧 苗 健 壮等 优点. 能够 促 进 蔬 菜 提 早 成 熟, 实 现 优 质 和 高产 , 且 有 利于新 品种和 新技 术 的 大面 积推 广 普及 , 经 济、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显著 。 1 . 育苗设 施。 利用连 栋温 室、 日 光 温室 或拱 圆大 棚等 进 行 育苗, 要 求 设施 坚固, 抗灾 能力强, 能够调 节 温度 、 湿度、 光照以及 防虫、 防雨等。 2 . 穴盘 规 格。 根 据 蔬 菜 种 子 大 小 和成 苗 标 准 的不 同选 择 适 宜 大小 的穴 盘 , 一 般使 用能与 精 量播 好的水 、 肥、 气、 热、 p H 等条 件 。 4 . 种 子质 量。 适 合目标 市场消 费 习惯 和当地 气 候、 土壤 条件, 品质 优 良, 丰 产 性好 的品种: 发芽 率 高且 格 室 清 晰 可 见, 避 免 串根 。 种 子 盖 好后 喷透 水 , 以穴盘 底 部渗 出水 为 宜, 然后 再 进 行 催 芽 。 也 可 根 据 情
况, 先 进 行 种 子 集 中催 芽 , 种 子 露 具有较强的发芽势: 品种纯度9 8 % 以 白后 播 种 。 ⑤ 适 时嫁 接 。 根 据 育苗 上; 抗 病性强; 出苗整齐, 生长健壮。 蔬 菜 种 类不 同, 采 用 插 接、 靠 接 等 5 . 操 作 技 术。 ①消毒。 分 别对 嫁 接 方式 , 适时 进行 嫁 接。 育苗 设施、 穴 盘 和基 质 进 行 消毒 6 . 分 期 管 理。 ① 子 苗 期 的 管 处理。 ② 基 质 装 盘。 将 预湿 好的基 理 。 适 当控 制水 分 , 降 低 夜 温, 充 分 质 装 入 穴 盘 中, 使 每 个 孔 穴 都 装 见 光, 防 止徒 长 。 ② 成苗 期 管理。 降 满基质, 表面平整, 装 盘 后 各 个 格 低 基 质 湿 度 和 空 气 温 度 . 适 当提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育菇期控温试验

1 菌 株 选 择
优 质单 片黑木耳栽 培应选择 出耳齐 , 片黑 、 、 边 、 耳 厚 圈 根 小 、 高 温 、 湿 、 易 烂 耳 的 中早 熟 或 中熟 品种 。 耐 高 不
面应 压紧 、 实 、 平 , 上 少量石 灰 , 与床 之间 留出 3~ 压 压 撒 床 O 5 m工 作 道 。摆 袋 前 床 面 上 喷 施 除 草 剂 , 后 再 铺 上 稻 草 、 0c 然 地 膜 ( 孔 ) 红 松 针 叶 或 编 织 袋 ( 选 一 种 ) 以 防 止 菌 袋 和 带 、 任 , 地 面 直 接 接 触 , 成 耳 片粘 上 泥 砂 , 响 黑 木 耳 产 品 质 量 。 造 影
为 1. C3在 8 45 1;  ̄ 各 个 测 试 阶 段 菌 柄 生 长 1 1 C时 5d为 45c . m, 2 0d为 9 m,5d 1 . c 2 为 1 . C . c 2 为 31 m,7d 3 55 m。 8 恒 温 时 , ℃ 金针 菇菌柄 生长 的最长 , 长速 度也最 快 , 长效果 明显 , 生 生
龟 阎萄
2 1( ) 0 2 5
工 厂 化 栽 培 金 针 菇 育 菇 期 控 温 试 验
培 沁
技 一
术
陶 军 袁 斌 雷 小 刚 张 文 武
( 天水 众 兴 菌业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肃 天水 7 10 ) 甘 4 0 0
摘 要 工 厂化 金 针菇 生 产育 菇 阶 段 温度 操 控技 术 十 分关 键 , 对 金 针 菇 的生 长 发 育有 直 接 关 系 , 完 全 掌握 了育 菇 期 间各 个 阶段 在
水 众 兴 菌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对 产 品 质 量 分 级 的 具 体 要 求 : 级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
菇那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本人把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一介绍。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
1 、接种室:30 ㎡,3P空调一台
2 、培养室:90 ㎡,10P制泠机组一台
3 、催蕾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4 、抑制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5 、出菇室:100 ㎡,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
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_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二、常规设备
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
三、原材料
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7 石膏粉1 白糖1 石灰2-3 玉米粉18 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石
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1000袋计算)
称取(公斤)棉籽壳640 石膏粉18 白糖18 石灰54 玉米粉125 菜籽饼45 水1 080 将原料拌均匀及
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 0度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
料温度降至30度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16—18度,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
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
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5、搔菌催蕾
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
毒,控制温度10—12度,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 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6、抑制
抑制室温度3—5度,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7、出菇室管理
出菇室温度5—7度,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
及时套袋(23*43筒膜)将筒膜套在颈圈上再挽下低于子实体,待菌盖0.6—1cm时提起筒膜,再套一个橡筋圈并留一通气孔,根据市场需求,柄长15—20cm(大约7—10天)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鲜嫩,头潮菇平均重500g左右,用双层草纸和双层塑料袋定量密闭包装及时上市销售,抑制室可储藏10—15天不降低质量。
一般头潮菇平均每袋可产500g左右,只采一潮菇淘汰,其菌料可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留二潮菇不利于泠库利用且子实体商品价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