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空调蘑菇房的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食用菌厂房设计方案

食用菌厂房设计方案

食用菌厂房设计方案建设一个食用菌工厂化厂房,必须要采用封闭式厂房。

并且附近的环境要求:没有工业废气、畜禽养殖场、垃圾场及其他污染源。

生产水源最好使用管网的自来水。

1.1根据食用菌厂房布局可以大致分为五个区:Ⅰ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Ⅱ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Ⅲ区为搔菌、栽培、包装区,对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Ⅳ区为操作区,包括装瓶和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殊要求;Ⅴ区为挖瓶区和原料堆场,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

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个区域制订不同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2.2、净化2.2.1空气净化新风由高压离心风机送入,经过初、中效过滤后,再由冷却室和接种室的高效过滤风口送入,连续循环,达到室内净化,冷却室和接种室要求达到1万级洁净度,并形成正压,防止外气倒流。

2.2.2风淋对进入冷却和接种区域的人员达到洁净要求,减少外面灰尘和杂菌随着人员进入而带入。

2.2.3层流罩在接种机的上方安装层流罩,使接种局部区域达到100级洁净度,保证接种区域充分洁净,提高接种成品率。

2.2.4自净器在冷却室和接种室安装带高效过滤器的净化设备,室内空气经自净器的高效过滤装置的连续循环,达到室内的净化。

2.3、制冷加热不同食用菌品种有各自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出菇温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培养和出菇需要。

制冷(加热)和通风设备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关键设备,投入大,对技术要求高。

目前许多企业开发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监控培养和栽培期间参数的变化,并及时预警,为食用菌创造优化的生长条件。

2.3.1制冷负荷设计负荷计算=泄漏热+瓶子发热+机械发热+照明发热+换气负荷泄漏热=墙面面积×内外温差×导热系数瓶子发热=瓶子数量×每瓶发热量机械发热=室内冷却器发热+加湿器水温差产生热量+换气扇产生热量照明发热=灯管数量×每台单位时间发热量×开启时间换气负荷=室内容积×每小时换气次数×内外温差×热回收率同时考虑其他热损耗,制冷效率衰减等因数,在选用制冷机时,制冷机负荷=计算负荷×1.2在负荷计算中,瓶子发热和换气所产生的负荷最大;而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导热系数和热回收装置的使用可有效减少负荷,同时根据不同培养阶段呼吸作用的强弱,以CO2浓度为指标,自动启动送排风装置,起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

蘑菇栽培技术蘑菇栽培技术(一)菇房及菇床的设计l. 菇房蘑菇可利用旧房屋、地下室、防空洞及干打垒栽培室、塑料薄膜房和甘蔗田菇棚等举行栽培。

但栽培的菇房应符合如下要求:(1)菇房方向应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室内保温。

(2)菇房结构要坚实,屋顶四壁不漏风,保温保湿性能好,四面墙壁及顶上能粉刷石灰水,以毁灭害虫和防除杂菌。

(3)蘑菇房封闭要严密;门窗关闭后不透光,成为一个暗室,并且没有鼠洞,害虫不易进入。

(4)空气流通,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时,能在短时光内换进新奇空气,排出有害气体,又不使室内温度急剧变化。

最好要设固定通风窗;墙上设上窗,墙脚设地窗,地窗越低,通风状况越好。

因二氧化碳较空气重,常沉积在低层,地窗高了就不易排出。

要求菇房中二氧化碳的堆积浓度不超过0.5%。

(5)逼近洁净水源,周围开阔,有充沛的可供堆制培养料的场所,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并要求周围没有产生毒气的工厂。

菇房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地上式菇房是目前栽培蘑菇最多的一种形式,大部分是利用旧房屋改建。

具有通风良好,操作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没有加温、降温设备时,只能在春、秋两季栽培蘑菇。

上海郊区普遍采纳的地上式菇房,屋脊上装置一排拔风简,位置在走道的顶上。

上窗略低于屋檐,地窗高出地面8~10厘米,窗宽40厘米,高46厘米,门与走道同宽,高度以人可以进出为度,门上也要设有小窗,普通四列床架的菇房要开两道门。

②半地下室菇房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埋在地下。

建筑时先挖22米深,宽27米左右,长任意的坑。

四壁砌砖或涂水泥,地面打土墙或砌砖,高1.5米。

屋面同地面的角度以30℃为宜。

在屋脊,每隔4~5米处,设拔风筒一个。

菇床在菇房内排成2列,分为6层,宽四米,深18厘米,层间距离45 厘米。

菇床间走道宽70厘米。

③地下式菇房在严寒的北方地区,可用地下室菇房栽培蘑菇。

这种菇房普通都深埋在离地面1.65米以下。

不少地区常利用防空洞、地下室、山洞隧道等作为地下式菇房。

蘑菇厂

蘑菇厂

蘑菇厂双孢蘑菇上海生态孟宪明工业栽培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国双孢蘑菇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原有的栽培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工业化栽培是双孢蘑菇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市场容量、产品价格、栽培技术、设备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双孢蘑菇在中国必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产业培育和升级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失误,减少损失,降低产业升级成本。

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组织中,笔者认为应从工厂选址、工艺方案、设施、设备选择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注意以下问题。

一、工厂选址与布局就项目建设的选址与布局而言,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1。

交通必须方便。

运输麦秸和稻草的车辆和运输新鲜蘑菇的冷藏集装箱车辆通常高、宽、重。

在道路狭窄、电线和电话线很少的村庄,或者在很难用大型车辆建造工厂的地方,应该避开工厂。

2种植材料的生产基地应与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室和污染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

发酵培养物的气味不影响附近的人群,蘑菇厂的培养料和栽培的鲜蘑菇不应受到周围企业的污染。

3。

选择一个有足够水电的地方特别是,必须首先分析和测试水质的浊度(沉积物浓度)、酸碱度、硬度、盐度、腐蚀性和其他指标从而根据水质、水资源和电价确定最佳菇房空调系统4。

本项目拟建工厂的平面布局应根据场地形状、地形、主要风向等因素,尽量减少栽培料生产与蘑菇生产间的相互污染。

培养料生产基地与蘑菇生产室之间最好选择一定的距离,或者选择预湿混合物-一次发酵-二次发酵-蘑菇生产室和冷库的路线,以避免蘑菇生产室和一次发酵尽可能靠近,二次发酵隧道与蘑菇生产室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

生产工艺路线的安排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物料运输距离,便于装载机节油。

雨季排水应与泡沫、肥料和水的回流分开。

在浇灌栽培材料的过程中,多余的肥料和水应返回肥料池,以减少泡沫、肥料和水的流出。

二、工艺方案、设施、设备选择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要根据投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也就是说,要考虑到工艺流程的完善,各工序配套设施的完善,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保证质量,以及的经济规模。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技术.

一般工厂化规模生产采用连续性机械打 包装袋,还必须保持栽培包质量的一致性,装 袋高度为18cm,单包重量为1100g~1200g, 为了保证预留的孔洞不被堵塞,插上专用塑料 棒(接种时再拔出来),塑料棒很容易插在正 中间。填料后采用喇叭口塑料套环,套紧,塞 上棉花塞,置入周转筐内,罩上防湿盖。
(二)灭菌、冷却

目前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多采取液体菌种, 因使用液体菌种菌龄短,(一般从母种接入小 摇瓶---大摇瓶---发酵罐总体时间为13~15天。 所以生命力旺盛,纯度高,抗杂能力强,产量 高,品质好。使用液体菌种是工厂化种植杏鲍 菇的最好选择。
(二)接种方法

灭菌后,自然冷却至26℃以下就可以接种。 采用传统接种箱内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按常 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接种量适当加大,可提 高发菌速度和成品率。 采用净化车间接种的,将装有菌包的周转筐 放置在机械流水线上进行接种,接种后的周转 筐陆续输送到培养室进行培养。无论采用哪种 方法,都需每周测定接种环境的无菌程度,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栽培容器选择
用冲压式装袋机、选择 17cm×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做栽培容 器,也可采用18cm×35cm×0.005cm的聚丙 烯袋。
(二)配制方法

先将不同质量的培养料,换算成相应的体 积,采用不同体积容器来来量取培养料各成分。 倒入大型搅拌机,先搅拌5分钟,然后用微电 脑时间控制器和电磁阀及加压水泵连动,根据 需要控制加水量,为了使每次培养基的湿度都 能够达到基本一致,达到所要求的湿度,搅拌 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含水量控制在62%±1, pH7.5~8。
四、栽培袋的制备

无论生产规模大小,搅拌一结束马上就要 装袋。在干燥状态下,附着在原料颗粒表面的 微生物呈休眠状态,一旦吸水,细菌马上大幅 度呈几何级数增值;代谢过程不断释放出能量, 又促使料温升高,导致细菌更大量增值,造成 培养料的酸败。所以搅拌后装袋尽可能在2小 时之内全部结束,进锅灭菌。

建设蘑菇房实施方案

建设蘑菇房实施方案

建设蘑菇房实施方案蘑菇房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设施,能够为蘑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建设蘑菇房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蘑菇的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以及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

下面将从选址、建筑材料、设施配备、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建设蘑菇房的实施方案。

选址。

选址是建设蘑菇房的第一步,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

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确保选址符合蘑菇的生长需求。

建筑材料。

建设蘑菇房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钢架、玻璃或塑料温室膜等。

钢架需要具备抗风、抗震的能力,能够支撑蘑菇房的整体结构。

玻璃或塑料温室膜需要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和保温性能,能够为蘑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设施配备。

蘑菇房内需要配备通风设备、加湿设备、温度控制设备等,以确保蘑菇房内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蘑菇的生长需求。

同时,还需要配备灌溉系统、肥料施用设备等,为蘑菇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

管理维护。

建设蘑菇房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包括定期清洁蘑菇房内的设施设备、检查和维修温室膜、调节蘑菇房内的温湿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蘑菇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

总结。

建设蘑菇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选址、建筑材料、设施配备、管理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以确保蘑菇房能够为蘑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全面考虑和合理安排的基础上,建设蘑菇房的实施方案才能取得成功。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金针菇生态环境条件,实施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控制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其实质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塑料瓶栽培金针菇,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国内始于八十年代,九四年开始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传的工厂化生产栽培工艺。

一、根据场地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生产厂房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

周围要求无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置放场及其它污染源;生产用水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标准。

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一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二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区为搔菌、出菇、包装区,对环境整体要求较高;四区为操作(装料、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别要求;五区为原料堆放场、下脚料处理区域,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

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最主要是出菇房的调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置,保温降温设备,保湿降湿设备,光线的调节设备等,菇房的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洁坚实,地面采用隔热处理,除了通风以外,不留任何缝隙,以方便清扫消毒。

菇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房门开于过道,这样过道便形成缓冲间,减少空气交换时外界与菇房的温度。

中间通道一般为2米以上,以便通行。

根据生产规模、管理技术合理安排。

出菇房一般在60平方米以内。

二、金针菇特性及其生产条件: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适温18-22℃,菇蕾形成时适温10℃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其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出菇温度亦比黄色金针菇低,发菌不充分则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风,抗病能力比较弱。

所以对栽培设施和管理要求比较高。

大棚栽培蘑菇成为趋势,那蘑菇无公害生产场地有什么设计要求呢?

大棚栽培蘑菇成为趋势,那蘑菇无公害生产场地有什么设计要求呢?

大棚栽培蘑菇成为趋势,那蘑菇无公害生产场地有什么设计要求呢?蘑菇生产的规模,有大、中、小型之分。

现仅以中小型蘑菇生产企业为例,简介一下蘑菇无公害生产的场地设计要求,供参考。

1.建筑要求建筑设施包括制种设施、发菌设施、栽培设施、加工设施等。

这些设施中,制种、发菌和加工设施最好采用砖石或钢筋水泥建筑,室内外地面及周围水沟等用水泥或砖石铺设,以便于清洗冲刷和消毒灭菌。

各个房室要求密闭、隔热、保温、保湿,通风及光控条件良好。

2.布局原则根据蘑菇制种、栽培、加工(保鲜)、产品购销等方面的需要,生产场所应包括制种、栽培、加工(保鲜)、办公管理等几大功能区。

在规划、布局时需掌握以下原则。

(1)菌种生产区:包括配料室(车间)、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和菌种培养室(即发菌室)等。

这几个部分必须按顺序衔接起来,形成菌种生产流水作业线,既节约劳力和时间,又可减少杂菌污染。

如果条件简陋,可将配料室与灭菌室合为一室,或将冷却室和接种室合为一室,但仍需按顺序相互衔接。

(2)菌种室(库):专门用来存放蘑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地方,菌种室一般和菌种生产区相邻,可以说是蘑菇生产的核心之一。

(3)原料贮备区: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等,用量大的主料如作物秸秆、干畜禽粪等,既可放在室内,也可搭棚或覆膜存放;麦麸、米糠等用量较少的辅料应放在防鼠性能好的室内。

塑料薄膜、塑料袋及常用器材、工具等,应分类摆放于库房内;玻璃瓶(罐)数量多且易碎,可露天堆放在库房旁边。

由于菌种瓶等不少器具需要洗刷,拌料装瓶(袋)需用机电,所以配料及装瓶(袋)区必须设水源、电源、洗涤池、排水道等。

同时,原料贮备区还应与菌种生产区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有效的防污染隔离措施,以防病虫害侵染菌种。

(4)栽培场:栽培场是供生产栽培以及出菇试验的场所,栽培设施可选用菇房、大棚、地畦等多种形式。

因为栽培过程中子实体散发的孢子及发生的病虫害,可能会影响菌种的纯度和质量,所以栽培场应尽量远离菌种生产区,并在菌种生产区的下风口方向建造。

蘑菇大棚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蘑菇大棚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蘑菇大棚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蘑菇大棚是指专门用于种植蘑菇的一种建筑,它通常是一个密封的空间,可进行温度、湿度和光线的控制,以创造最适宜蘑菇生长的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蘑菇大棚改造工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蘑菇大棚改造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2. 降低生产成本3. 提高生产效益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三、改造内容根据项目目标,我们拟对蘑菇大棚进行以下改造工程:1. 设备更新:更新传统的控温、控湿设备,引入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提升蘑菇生长的温湿度环境。

2. 灯光改造:使用LED光源替代传统的蘑菇生长光源,降低能耗,提升光照效果,增加蘑菇的产量。

3. 通风系统改造:更新通风系统,采用节能通风设备,提高通风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4. 水质管理:引入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优化蘑菇生长用水,减少水污染。

5. 废弃物处理:引入废弃物处理设备,将蘑菇生产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工程方案设计1. 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方案:引入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蘑菇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

并在系统内加装连续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蘑菇大棚内的环境数据,以便及时响应错误并进行调整。

2. 灯光改造技术改造方案:替换传统的蘑菇生长光源为LED光源,并根据蘑菇生长的特点进行照明曲线调整,以提高光照效果和产量。

3. 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改造方案:更新通风系统,采用智能温控通风设备,根据蘑菇大棚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以保证蘑菇大棚内空气的新鲜和湿度的平衡。

4. 水质管理技术改造方案:引入蘑菇生长用水处理设备,对大棚内用水进行监测和调节,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合格。

5. 废弃物处理技术改造方案:将蘑菇生产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
空调蘑菇房的设计要点
上海大生泰保鲜设备有限公司
孟宪明高级工程师
双孢菇的栽培方式正由传统的顺季节栽培向工厂化周年栽培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工厂化栽培双孢菇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全面推广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

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项目设计时,由于对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设施、设备掌握得不够全面,导致项目设计有一定缺陷,特别是空调蘑菇房设计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蘑菇房的结构、空调装置的选型等方面设计的不合理,都较大地影响栽培的效果和产能。

本人结合几年来设计、施工及栽培的经验,对空调蘑菇房设计的基本要点简介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一、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
(一)、空调蘑菇房与传统栽培的蘑菇(棚)房区别比较
1、通风方式和栽培工艺不同。

传统蘑菇房用传统工艺栽培是靠自然通风,料层比较薄,一般在10-15厘米,风量、风温都不能精确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8-15Kg/m2。

空调蘑菇房用现代栽培工艺是控制通风,进入蘑菇房的室外空气都要经过净化过滤,风量、浓度都是根据栽培工艺要求严格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20-30Kg/m2。

风温、湿度及CO
2
2、栽培周期不同。

传统蘑菇房每年只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出菇,空调蘑菇房可以四季出菇,每年可以栽培四到八个周期,其中通过第二次发酵隧道发酵的培养料每年可以栽培六个周期。

传统栽培追求的是每批料的产量,工厂化栽培的空调蘑菇房在追求每批料高产的同时还要追求一个蘑菇房全年的产能。

空调蘑菇房只有在每平方米栽培床架全年产量达到120Kg/m2/年以上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二)、空调蘑菇房与其它菌类空调出菇房区别比较
1、空调蘑菇房要经过高温蒸汽消毒,湿度较大,对蘑菇房的保温材料和空调设备要求较高。

2、空调蘑菇房出菇时CO
浓度不能太高,需要大量通风。

2
二、空调蘑菇房的平面结构设计要点
在确定空调蘑菇房的平面布置及结构形式时,应根据场地的形状、地势、主要风向等因素,尽量减少培养料生产和蘑菇房相互污染,最好选择培养料生产基地和空调蘑菇房有一定距离,尽量避免空调蘑菇房和发酵场地靠在一起。

空调蘑菇房的平面结构一般采用整栋双排结构,整栋单排结构和简易单体大棚式三种结构形式。

(一)、整体双排结构的空调蘑菇房,是采用整体式建筑,一栋菇房内建10-24间空调蘑菇房,分两排布置,中间是公共走廊通道,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可以安装在走廊内,走廊宽度一般在5-6m,每间空调蘑菇房占地在130-260m2,栽培面积为260-600m2,蘑菇房上、卸料门装在两侧外墙上。

采菇门装在走廊侧的内墙上。

主要特点是,①走廊通道内的温度波动较小,可减少开关采菇门时对蘑菇房内温度的影响。

避免采摘的鲜菇直接与室外高温接触,有利于鲜菇保鲜。

②两排空调蘑菇房公用一个走廊,可节省部分建筑费用。

③蘑菇房的设备都集中在公共走廊内,便于管理。

④整体双排空调蘑菇房的平面布置可选择下图形式。

(二)、整体单排结构的空调蘑菇房,也是采用整体式建筑,一栋菇房内建6-12间空调蘑菇房,单排布置,一侧为走廊通道,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可以安装在走廊内,走廊宽度一般在3-4m,每间空调蘑菇房的占地面积和栽培面积与双排空调蘑菇房基本相同,蘑菇房的上、卸料门装在没有走廊侧的外墙上。

采菇门装在走廊侧的内墙上。

主要特点是,①与双排空调蘑菇房一样,走廊通道内的温度波动较小,可减少开关采菇门时对蘑菇房内温度的影响。

避免采摘的鲜菇直接与室外高温接触,有利于鲜菇保鲜。

②单排空调蘑菇房走廊的一侧墙体直接与室外接触,便于引进新风和走廊采光。

③蘑菇房的设备也都集中在走廊内,便于管理。

④整体单排空调蘑菇房平面布置可选择下图形式。

(三)、简易单体大棚式空调蘑菇房,是采用单体式建筑,一间空调蘑菇房为单独一栋(也可在有采菇门一端安装一个公共通道),每间空调蘑菇房占地面积因地而异,栽培面积一般不应小于200m2,主要特点是,①便于项目审批,结构简单,造价低。

②在没有公共采菇通道时,日常管理没有整体菇房方便。

③简易单体大棚式空调蘑菇房的结构可选择下图形式。

空调蘑菇房的墙体结构要做到密封、保温。

基本要达到保鲜库的保温、密封要求。

三、空调蘑菇房进、出料门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进、出料门的设计是空调蘑菇房设计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菇房的保温质量和生产效率及成本。

进、出料门的位置、形式及大小是由进、出料的方式来决定的。

一般有三种情况,①正对出菇床架。

这个位置只适合拉布式机械化上料方式,门的大小要与栽培床架匹配,门的宽度一般在1200-1800mm,高度一般是高于最顶层菇床面300mm,门的安装形式可采用悬挂移动式、铰链侧开式或滑道平移式。

②正对两排菇床架中间的通道。

这个位置适合用传送带上料或人工上料方式,门的尺寸及安装形式与其一相似。

③对应两排菇床架及中间通道安装一个大门。

这种门即可机械化上料,亦可传送带或人工上料,门的宽度一般在3800-4600mm,高度一般是高于最顶层菇床面300mm,门的安装形式一般都是采用悬挂移动式。

下图是悬挂移动式大门的简易安装方式。

四、空调蘑菇房栽培床架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内大多都是采用层架式栽培,栽培床架一般是采用热镀锌型钢或铝合金型材。

每间蘑菇房内安装两排或四排栽培床架,栽培床架每层间距600mm,一般不超过6层。

每层床面的宽度一般在1200-1500mm。

料层厚度180-230mm,栽培床架要有一定承重能力,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培养料重量一般在80-120Kg。

栽培床架的侧面要便于采菇和通风。

下图是整体双排结构空调蘑菇房两排床架的安装形式。

五、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的设计要点
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是一年四季内保证蘑菇房鲜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设施,关系到蘑菇房是否能实现四季出菇,稳产高产。

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包括温度调节、湿度调浓度调节及净化控制系统。

节、CO
2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CO
浓度调节三因素是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制约。

蘑菇房专
2
浓用空调装置要在保证净化控制的前提下,能够有效调节蘑菇房内的温度、湿度、CO
2 度,满足栽培蘑菇的工艺控制要求。

设计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时,主要是根据蘑菇房的大小、保温情况和栽培面积来确定空调装置的制冷量、制热量和通风能力。

其中,栽培面积和单位产量是确定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负荷的重要参数。

一般要求蘑菇房的温度应
浓度在600-5000PPM范围内在15-28℃范围内可调,相对湿度在70%-98%范围内可调,CO
2
可调,培养菌丝阶段一般不用主动控制CO
浓度。

2
净化控制系统包括净化过滤系统和正压控制系统。

空气只能通过装有过滤器的进风口进入蘑菇房内,过滤器的净化等级要保证蘑菇的孢子粉不能通过进风口进入蘑菇房内。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蘑菇房内应始终保持正压。

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选型时,在考虑蘑菇房结构尺寸、栽培面积、净化要求等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地区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海拔高度以及蘑菇的销售方式等因素,如果是以鲜品销售为主,对空调的除湿能力要求高一些。

如果是为罐头、速冻等加工做原料,对空调的除湿能力就要求低一些。

1、对于整体结构有公共走廊的标准空调蘑菇房,蘑菇房较多时可选用单体水源冷(热)空调机组,在北方地区也可考虑集中制冷(制热)分散控制的中央空调装置。

2、对于蘑菇房较少或分散建设的菇房,应考虑单体空调装置。

3、对于以鲜销为主的蘑菇房要选择除湿效果好的空调装置。

4、对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水源热泵机组。

5、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要保证菇房内各部位通风量尽量一致。

特别要提醒的是栽培蘑菇在出菇时要控制CO
浓度,千万不要把冷库或金针菇房的制
2
冷机组或空调装置做为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那样会严重影响鲜菇产量和质量。

六、空调蘑菇房水系统设计要点
空调蘑菇房内的水系统包括菇床面喷水用的净水系统、清洗用水系统、空调用水系统及排水系统。

栽培床架喷水用的水源要达到饮用水标准,每间蘑菇房至少有一个接口。

清洗用水系统主要用于蘑菇房地面、走廊地面清洗,工具、周转箱等清洗。

走廊内要有清洗槽,每间蘑菇房内要有一个接口。

空调用水应按空调装置的要求安装。

排水系统主要是蘑菇房清洗排水和空调冷凝水排水。

蘑菇房的排水系统要保证蘑菇房之间不串气,室外污水及空气不能倒灌进入蘑菇房内。

在设计空调蘑菇房时,除考虑以上设计要点,还要考虑栽培的具体品种,原材料、环保、节能等因素。

总之,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具体项目、具体环境、具体工艺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一个规模、品种相同的项目,在南北方不同的地点建造,设计要求也是不同的,千万不要照搬一个模式,那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