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第三期)题材

合集下载

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

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

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本文介绍了作者参观中华艺术宫的体验和感受。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篇1今天,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上海的中华艺术宫。

这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由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集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艺术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参观中华艺术宫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国际艺术的魅力。

走进中华艺术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建筑外观。

建筑外观设计独特,呈现出中国传统的红色和金色,寓意着中国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走进展馆,各个楼层展示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我先后参观了“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和“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等多个展厅。

在“海上生明月”展厅,我看到了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等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们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来自世界的祝贺”展厅,我看到了来自大英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国际知名美术馆的美术珍品,包括油画、雕塑、绘画等多种形式,让我感受到了国际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中华艺术宫还设有多个名家艺术陈列专馆和联合馆,展示了程十发、谢稚柳、关良、吴冠中等多位大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参观这些展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参观中华艺术宫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国际艺术的魅力,还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参观中华艺术宫观后感》篇2参观中华艺术宫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在展览“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中,我看到了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等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描绘上海的艺术作品

描绘上海的艺术作品

描绘上海的艺术作品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许多艺术家都以这座城市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以下是一些描绘上海的艺术作品:
1. 《上海印象》系列:该系列由多位艺术家共同创作,以油画、水彩、摄影等多种形式表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

这些作品描绘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街头巷尾的人文景观以及繁华的都市景象,展现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

2. 《上海繁华》系列:该系列以油画的形式表现了上海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上海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这些作品注重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上海的活力和繁华。

3. 《上海女人》系列:该系列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了上海女性的美丽和优雅,作品注重线条和墨色的运用,展现了上海女性的温婉和韵味。

4. 《上海弄堂》系列:该系列以摄影和油画的形式表现了上海的弄堂文化,作品描绘了弄堂里的生活场景、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底蕴和市民文化。

5. 《上海摩登》系列:该系列以油画、水彩、摄影等多种形式表现了上海的摩登景象,展现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风范。

这些作品注重表现都市景观和现代建筑,呈现出一种摩登而时尚的风格。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也呈现了艺术家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创作灵感。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门票:常设展览:免费参不雅特展:人民币20元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每日9:00至18:00(17:00停止入场)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交通概况: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耀华路站、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公交线路:82路、734路、786路、974路、314路、83路、164路、177路、314路、454路、576路、818路、978路、隧道一线、大桥一线、周南线中华艺术宫(中国馆)简介:中华艺术宫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於2012年10月1日迁至现址,及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博物馆以保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为主,藏品超过1.4万件,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

历史中华艺术宫的前身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建成之初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456号。

2000年3月18日迁至南京西路325号,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场总会大厦原址。

展厅面积5800平方米以上,藏品达1.4万件。

但因面积太小,发展受到限制。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别名“东方之冠”,始建于2007年12月18日,于2010年2月8日建成。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被保留。

2011年8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选址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

2011年11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颁布发表将在世博会中国馆原址建设中华艺术宫,并将作为上海美术馆的新址。

一度引发部分上海文化界人士争议,提出新馆址缺乏历史文化底蕴、不够专业、远离文化核心区,搬家过程过于匆忙、缺乏详细论证等质疑。

2012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原址改建而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日开馆。

2012年12月31日,上海美术馆原址正式闭馆。

展览中华艺术宫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展厅27个。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
店上海文物商店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评论》》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西起河南中路,东至江西中路,在毗邻上海威斯汀大饭店、近靠外滩的一段广东路上,坐落着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特色商店。

灰白色的花岗岩和仿青铜浮雕外
立面凸现着古朴大雅的文化气韵,步入陈列琳琅满目、格调古色古香、环境舒适秀
雅的店堂,更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而置身于优美的富涵东方哲理的艺术胜境。

由近现
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亲笔题写的"上海文物商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总页数】1页(P108-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1
【相关文献】
1.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J], ;
2.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J], ;
3.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 [J], ;
4.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 [J],
5.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上海文物商店[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

上海市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

上海市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第三期)申报工作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布部门】上海市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日期】2012.11.19【实施日期】2012.11.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第三期)申报工作通知为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展示上海城市历史文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美术事业发展,打造新的上海文化大都市形象,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实施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

现将第三期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三期)(以下简称“美术创作工程”)以繁荣美术创作为中心,充分调动美术机构和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上海的人文历史为主线,以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为切入点,创作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点、上海特色的美术精品,艺术地展现上海的历史文化脉络。

二、作品范围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43个选题,要求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以上海在五、六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1840年以来,在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创作内容,重点突出上海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在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以及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成就。

三、作品形式与规格作品主要以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包括壁画、浮雕)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一)画种比例中国画28%左右,油画(壁画)62%左右,雕塑10%左右。

(将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调整。

)其中,新创作品的比例不少于80%,移植加工作品的比例不超过20%。

(二)尺幅与规格中国画、油画作品不小于3.5米(长)×2米(高)。

雕塑作品不超过2米(长)×2米(宽)×4米(高)。

四、作品归属1、全部作品完成后,经美术创作工程评委会评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作品,由政府收藏。

“艺术创作”与“艺术育人”交响出建党百年的波澜壮阔

“艺术创作”与“艺术育人”交响出建党百年的波澜壮阔

继“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 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上海再推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以下简称“日出东方”),并作为申城“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旅局、市文联、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

上海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走在全国前列,至今实施了整整十个年头,已有板有眼,日臻完善。

这一次,“日出东方”首次聚焦青年美术创作力量,有创新之意,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期待青春化、多样化的表达,期待“后浪”激荡更多创作潮涌。

另一方面,这是对于“艺术创作”与“艺术育人”同步推进的探索。

以主题性美术创作孵化人才、打磨精品,在业内看来尤为必要。

青年艺术创作者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大画”来锤炼历史视野、思想深度与人文品格。

“日出东方”的不少作品流露出扑面而来的新意,让人们看到青春化、多样化的艺术表达笔者观察到,100件签约作品的确流露出扑面而来的新意。

这种新意首先体现在选题上。

该项目推荐选题串联起与建党百年主线相关的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尤其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事”“大事”,重点发掘新时代的精气神,其中不少与当今上海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例如,《宝钢5G 无人车间》《盾构装备施工》聚焦的是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中的“上海制造”;《一网通办,一网“艺术创作”与“艺术育人”交响出建党百年的波澜壮阔范 昕统管》《马斯克上海“尬舞”》聚焦的是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中的“上海服务”;《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上海郊野公园》聚焦的是上海的生态建设;《诗歌书店》《董家渡旧区改造》聚焦的是城市更新……即便定格建党历史上那些略微久远的决定性瞬间,也有不少作品将视野拓展到以往主题性美术创作未曾涉及的选题,如《〈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翻译出版》《赴法勤工俭学从上海出发》《中共中央文库》。

这些选题都是党史专家们逐一敲定的,进而又经青年艺术创作者们的巧思与匠心得以凝结成视觉化的图像,将填补上海美术收藏展示体系的空白。

以美学方式阐述党的发展历程—谈《上海:红色起源地》创作过程

以美学方式阐述党的发展历程—谈《上海:红色起源地》创作过程

《上海:红色起源地》中国画洪健集思意义。

而这次创作与这幅大场景不同,展现的是几座石库门的局部特写。

《上海·红色起源地》是自选主题。

主要描绘1920—1929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存的革命活动旧址。

通过翻阅资料和深入学习党史,我了解到:1921年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及党成立之后都在上海开展过很多活动,留下了许多红色革命活动旧址,如: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会址,还有《新青年》旧址、共青团成立初期的处所、一大代表开会时所住的宿舍等。

这些线索都具有两个共同点:首先这些革命活动都发生在上海这座城市,其次这些事件都是在富有江南人文气息,且具有上海代表性建筑—石库门里所发生。

因此我将作品题目确定为《上海·红色起源地》。

根据这些特点构思的作品将分布于上海各个区域石库门建筑的革命旧址以大大小小九个局部并置形成一个大画面。

这是一种聚点成面的处理方式。

它们既并列又有主次关系。

这样既能丰富画面,也能完整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筹备到成长的历程,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革命历史。

我认为主题创作要有艺术性,也可以有形式之美。

因此在创作中,我尽可能做到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形式,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不朽功勋,努力将党史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以美学的方式来阐述党的发展历程,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再现党史。

作为画家,在艺术生涯中有机会描绘波澜壮阔的建党伟业,我倍感荣幸。

再次感谢项目主办方的支持和信赖,感谢专家的点拨与指导,之后将继续努力,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中的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精心创作而成。

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领导、各学科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积淀。

2006年由于偶然的因素开始由人物、花鸟题材的创作转至以描绘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风貌为主的建筑主题创作。

中华艺术宫观后感

中华艺术宫观后感

No matter how ingenious calculations are in this world, people are not counted as oneself. In the world, it is impossible to escape the joys and sorrows. I wish to meet such a person, who would only be calculated by him inhis whole lif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中华艺术宫观后感【篇一:中华艺术宫观后感】今天下午我和爱人去了由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的中华艺术宫参观。

由于前一阶段本地媒体对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建而成,位于浦西)的大量宣传,也确实让人对这两个馆很有期待,虽然两馆都从10月1日起正式开馆,但主办方很谨慎,国庆期间是作为试展,而且参观劵都是网上预约或者是通过相关系统发放,国庆后会进入常态,即网上预约和到现场领取,均为免费。

到中华艺术宫的交通非常方便,地铁八号线“中华艺术宫”站出站即到。

我下午一点多到门口,排了几分钟队后即进入展馆。

由于世博会期间对中国馆已经比较熟悉,所以进馆后感觉不陌生,按照志愿者指点,我们先分别上了最高层(49米层)和次高层(41米层),这两层共开设了8个展厅,展示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展出作品600余件,展览分“海上墨林”、“摩登上海”和“激情岁月”三大部分。

前两部分分别表现清末民初和民国时期海上绘画发展的特征;“激情岁月”展示1949年至20世纪末上海美术发展的新成就。

我在这几个展厅看到了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王个簃、靳尚谊、陈逸飞、张乐平、戴敦邦等我有所闻的大画家的作品,我对画基本是外行,所以只是看个大概,但是对这些名闻遐迩的大家的作品还是很景仰。

据《东方早报》介绍,这些展品主要是向上海美术馆、朵云轩和上海画院借的,今后会定期轮换部分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第三期)题材
1、上海的纺织业(1307年、1920年代、2000年)
2、董其昌、陈继儒、徐光启同舟赴京图(1588年)
3、“沪城八景”(1736-1795年)
4、东方海运和贸易巨埠(1832年6月20日)
5、民族英雄陈化成(1842年6月16日)
6、中国近代经济的三次蜕变(1850年代、1890年代、1930年代)
7、上海现代市政的源头(1865年、1881年、1883年)
8、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908年)
9、精武体育会(1910年)
10、全国国民外交联合会成立(1921年11月11日)
11、汇丰银行新厦落成典礼(1923年6月23日)
12、城隍庙风俗(1926年清明节)
13、杨树浦的民族实业(20世纪20-30年代初)
14、宋氏家族(1930年10月23日)
15、“大上海计划”的夭折(1933年10月10日)
16、国际饭店(1934年12月1日)
17、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1934年12月24日)
18、海上先贤(古代、近代、现代)
19、全国工业中心的初成(1949—1965)
20、曹杨新村(1960年代)
21、上海新天地(2001)
22、浦东国际机场
23、上海铁路南站(春运)
24、隧道建设工程
25、上海高速公路网
26、吸引外资卓有成效
27、上海科技成果丰硕(吴孟超)
28、上海文化设施
29、上海文化艺术节
30、上海创意园区
31、上海书展
32、全民健身(广播体操)
33、境外在沪人员
34、友好港口
35、国际友好城市(世博会)
36、上海的会展业
37、上海旅游节
38、苏州河治理
39、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40、新城建设(动迁)
41、钱学森
42、胡锦涛在上海
43、四大会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