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道路规划共24页文档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的通知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0•【字号】泰政办发[2006]102号•【施行日期】200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的通知(泰政办发〔2006〕10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泰州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批后管理是指建设工程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实施情况的规划监督管理。
本规定适用于泰州市城市规划区内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
第三条泰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批后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本规定接受管理,市相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四条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现场放线开始,至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后结束。
第五条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的内容:1.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经规划批准的各类建设工程进行现场放线及验线。
2.对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地下工程、标准层、平面变化层、屋顶、总高度、外墙装饰材料和色彩以及绿化、室外附属设施等环节进行跟踪检查。
3.对经批准的建设工程竣工后的规划验收。
4.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违法建设行为,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和技术认定工作。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根据批准的总平面及施工图制作《规划公示牌》,设立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有保密要求的工程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不予公示)。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泰政办发〔2021〕86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已经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0日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是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推进基础测绘发展,对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推进“一轴三极三城”建设,推动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江苏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及《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覆盖泰州市行政区域。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取得成绩“十三五”期间,紧密围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了基础测绘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础测绘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资源共享立法,发布了《泰州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编制了省级地方行业标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建立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测绘投入、更新与服务机制,出台了基础测绘配套设施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泰州特色的基础测绘管理体系。
泰州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五、本通知书附图一份,图文一体方为有效文件;
六、本通知书有效期一年(自发出之日算起),逾期无效。
备
注
建设强度
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容积率
绿地率
%
绿地位置
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性质
建筑规模
建筑层高
M
建筑层数
地上:
地下:
建筑高度(以室外地坪算起)
M
日照间距系数
建地上:
地下:
南侧:
北侧:
交通出入口方位
景观设计要求
建筑造型
建筑色彩
建筑材料
装饰材料
公用设施(包括市政)配套要求
物业管理
集贸市场
一、本通知书与规划设计蓝线图共同构成规划设计的前置条件;
二、建设单位必须凭此通知书和规划设计蓝线图委托有相应规划设计资质或具有符合本工程设计资格及业务范围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
三、详细规划方案必须符合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的要求,满足《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通知的规划要点,商品房还应遵循《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
社区用房
活动中心
公厕
垃圾点(中转站)
其他
环境保护
综合防灾
其他
年月日(盖章)
主要报审材料一览表
序号
文件、图纸名称
应送份数
实送份数
备注
1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主管部门意见
一份
2
数字化地形图(1:500或1:1000)
一份
3
国土资源局用地预审意见
一份
4
发改委投资预审意见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泰州市城市规划区公路沿线和城市干道两侧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泰州市城市规划区公路沿线和城市干道两侧高立杆T型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告
【法规类别】广告管理
【发文字号】泰政规[2010]8号
【发布部门】泰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7.12
【实施日期】2010.07.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泰州市城市规划区公路沿线和城市干道两侧高立杆T型户外广
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告
(泰政规〔2010〕8号)
为切实加强泰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公路沿线和城市干道两侧高立杆T型户外广告的规划、设置与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认真做好设置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决定由市城管部门牵头,会同市规划、工商、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等部门,组织实施泰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接线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江海高速公路、引江河疏港公路、328国道、231省道等公路和城市干道两侧高立杆T型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
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配合,为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顺利完成规。
泰州交通规划及主要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PPT课件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中长期规划
三纵九横 1018公里
• 纵一:姜八线(编号:S229,名称:盐锡线) • 纵二:泰州中部干线(编号:S232,名称:射宜线) • 纵三:兴泰高路(省网编号:S231,名称:阜高线)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中长期规划
• 横一:大兴金线(编号:S332,名称:大兴金线) • 横二:站前路(编号:S351,名称:麋兴线) • 横三:高兴东线(编号:S333,名称:高兴东线) • 横四:张周线(编号:S352,名称:弶邮线) • 横五:机场路(编号:S353,名称:通滁线) • 横六:宁海线(编号:G328,名称:宁海线) • 横七:江平线(编号:S336,名称:江平线) • 横八:沿江公路(编号:S356,名称:江北沿江) • 横九:泰如线(编号:S334,名称:如过线)
航道
十二五规划
周山河船闸
原周山河套闸需要按五级船闸标准改造,设计 通过最大船舶吨级为500吨,年通过能力1700多 万吨,工程投资约1.3亿元,建设工期为19个月。
目前,完成了上下游闸首及闸室的基础浇筑,完成 上游引航道基础及南护岸施工,主体工程年内完工, 整个工程有望2012年4月提前竣工。
汇报提纲
南环路
高速公路
170m
建设项目
靖江汽车客运站
兴业路
靖江互通改造方案
广靖高速公路靖江互通 目前靖江市区周边唯一的互通,是靖江主城区 对外快速出行的唯一快速通道。目前该互通及周边 地区存在交通量大、过境货车进城混行严重、南环 路经常堵塞、无法适应远期交通发展及城市东扩等 问题。 拟废除原靖江互通,在西北象限布设A+B型 双喇叭互通,近期实施A型单喇叭,主匝道上跨广 靖高速后与城西大道平交,远期改造为双喇叭立交。 收费站设在七圩港西侧。互通改造完成后,区域形 成三条上下高速公路的连接通道,方便城区不同区 域车辆选择合适通道上下高速公路。过境货车可通 过城西大道绕过,避免混行。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抓住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助区域交通等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适应城市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指导泰州“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2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力促进要素集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地位,构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
第3条规划原则1、交通引导。
以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引导市域差别化发展,以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城镇集聚发展,以交通走廊和枢纽体系引导土地高效利用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2、集聚发展。
整合产业园区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泰州区域战略地位,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3、特色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沿江和里下河湿地生态环境,彰显水乡城市特色,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
4、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低碳生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民生,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4条修编重点1、区域协调与联动发展研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符合泰州发展要求的区域合作形式与内容,提升泰州区域地位与综合竞争力,为泰州在新时期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奠定基础。
2、城市化战略与统筹发展制定新时期促进泰州市域集聚发展的城市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形成互补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强泰州中心城区与姜堰、泰兴等邻近县(市)的统筹发展。
3、交通体系构建与空间引导构建畅达、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有效整合、优化与转型,促进新时期泰州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形成与土地开发的集约经营。
4、文化资源保护与特色彰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突出生态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框架,引导泰州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发展。
5、民生改善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住房、公共服务设施、能源与基础设施等事关民生的问题,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泰州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泰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泰州市概况 (4)第二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7)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 (10)第一节区域发展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0)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1)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4)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4)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6)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1)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1)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3)第三节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26)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8)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8)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9)第三节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30)第四节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2)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3)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3)第二节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33)第三节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35)第四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5)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38)第二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第三节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9)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1)第一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41)第二节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 (41)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44)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4)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4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制度 (48)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50)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50)第四节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51)第十二章附则 (5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泰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泰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概况1.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东邻南通市、西连扬州市、北接盐城市、南濒长江与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相望,是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航道交汇处,也是我国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
全市土地总面积5790km2,总人口501.26万人(1999年末统计数,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皆如此),人口密度866人/km2,高于全省721人/km2的平均水平。
在全市面积中,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分别占82.74%和17.26%。
2.泰州市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境内地势低平,地面高度一般为2-5m,南部较高,北部为里下河地区的最低处。
以328国道为界,大致可分为北部的河网圩田平原、南部的通南高沙土平原和沿江圩田三大地貌区,北部四面环水的“垛田”,形成水乡特殊地貌。
3.泰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市区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988.7mm,全年无霜期平均225天。
雨涝、干旱、低温、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间有出现。
4.泰州地处淮河尾闾,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网密布,沿江岸线长98km,新通扬运河贯穿东西,泰州引江河横贯南北。
5.泰州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分布在兴化、姜堰,年产原油4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泰兴黄桥地区,气田面积约52.2km2,属全国首位的大型氧化碳气田)及其伴生的氦气、地热、煤炭、矿泉水以及丰富的粘土矿。
境内广阔的水域盛产鱼、虾、蟹、珍珠、莲藕、芦苇、席草等。
6.泰州市于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扬州市分出设立省辖地级市,现辖海陵、高港二市区和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
1999年末共有76个镇、76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有3630个村民委员会和353个居民委员会。
市区面积428km2,人口59.5万人。
7.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泰州市经济发展较快。
1999年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6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3:46.0:36.7,正在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