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讲义5 组织

合集下载

第6章-领导(管理学第三版讲义)

第6章-领导(管理学第三版讲义)
四、领导职能包含的内容
“通过三个方面,达到一个目的”
广义的领导职能,就是通过建立组织内外通畅的沟通渠道, 采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办法,以及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等方 面的工作,以营造出一个人人愿意作出贡献的工作环境氛围,使 组织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007年8月
版权所有,版未权经所允有许,不未得经翻允版许不得翻版
早期研究领导行为的学者主要是以领导者如何运用其职权 的角度来划分领导方式、风格或形的。
2007年8月
版权所有,版未权经所允有许,不未得经翻允版许不得翻版
王凤彬、李东 编著
第 18 页
管理学(第三版)
第3节 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
1. 最基本的领导风格分类
V X X
2007年8月
X? X
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直线管理者都应该是领导者。
2007年8月
版权所有,版未权经所允有许,不未得经翻允版许不得翻版
王凤彬、李东 编著
第6 页
管理学(第三版)
第1节 领导的本质与内容
三、领导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
-- 职能的内涵和性质不同 领导职能只是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够影响别 人这一事实并不表明他同样也能够计划、组织和控制。
领导特质理论对领导行为和现象的解释显然是不完善的。这 表现在:一是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对重要性的 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二是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这有片 面性。三是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2007年8月
版权所有,版未权经所允有许,不未得经翻允版许不得翻版
王凤彬、李东 编著
第1节 领导的本质与内容
2. 激励 激励与领导是密切相关的。领导者要取得被领导者的追随与 服从,首先必须能够了解被领导者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 愿望。 3. 沟通 沟通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进行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活动。通过 沟通,领导者不仅可以使所发布的命令、指示得到下属准确理解 和贯彻执行,而且还能更好地察觉下属需要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 会如此行事。虽然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沟通,但在

组织管理基本理论讲义

组织管理基本理论讲义

组织管理理论综述1. 我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长期以来,管理理论一直沿用西方特别是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近四百年来,我国国力不张,处处被动挨打、受制于人,"师夷之长技"也是迫不得已的出路。

但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泱泱大国,我国古代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要继承自己优秀的东西,才能赶超列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就组织管理而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已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在《韩非子·王道》中说道:"官有万职,君唯一身。

贤君之用官,如大将之御众。

以一用十,以十用百,以百用千,以千用万,是则君之用者有万,而凭之者唯十。

约而易操,进而能烛"。

意思是说,官职有千千万万种,君主却只有一个。

贤明的君主任用官吏,好比大将驾御军队。

一人指挥十人,十人指挥百人,百人指挥千人,千人指挥万人。

这样君主统辖一万人,而直接管理的只有十人。

管理简单易于操作,朝夕相处易于沟通。

因此,"圣人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只有领导者能够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逐级授权,无论组织规模多大,他都能够掌握应付,而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吕氏春秋·分职》中说道:"君者故无任,而以职授任。

工拙,下也;赏罚,法也。

君奚事哉?"意思是说,君主没有具体事务,而是根据下属的职位分配任务和职责。

事情的好坏,由臣下负责;该赏该罚,由法律规定。

君主不必事必躬亲。

正是这些优秀的组织管理思想,我国才能够在广阔的疆域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封建政权,才能够兴建诸如万里长城、大运河、古驿道之类的浩大工程,才能够进行兴兵数百万、奔袭千万里的大型军事活动。

2. 西方古典组织管理理论2.1. 泰罗的管理职能分工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一部公认的经典著作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距今还不到100年。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原理》讲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1. 定义管理2. 区分效率与效果3. 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 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本章提要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的特点与内容典型案例分析一、管理的概念㈠、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㈡、管理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0001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组织的形态千变万化,协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大,而且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而,管理更显其必要性。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0002 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一、管理的内涵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以一定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性质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也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阶段。

这些阶段涌现出了许多管理学派,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说、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包括管理化的国际视野、科学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实体管理与开放式虚拟管理融合发展、变革和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有儒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和法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以政为德”、“忠恕之道”、“正己正人”等;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强调“无为政治”、“弱者道之用”、“天地相合”等;法家管理思想以“法”为中心,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理论。

这些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有一定的应用。

四、管理者的层次和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交往、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问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包括组织环境、一般管理环境因素和具体环境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一般管理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具体环境因素包括资源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群体。

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组织的经营条件。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与管理学讲义(PPT 58页)

管理与管理学讲义(PPT 58页)

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 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 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 1998年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 居全球股市第二。
比尔 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 界首富的交椅,据《福布斯》统计, 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587亿美元。 他的16000名雇员中,有2000多人是 百万富翁。
第一篇 总论
走进管理
海尔的腾飞
1、崛起与发展:
1985年海尔只是一家600多名员工、亏损 累累的小家电厂,到今天,海尔已成为我国家 电第一品牌,产品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1991年前, 海尔只有一个品种----冰箱,到现在已发展为 58个系列,9200多个品种。而这一切主要归功 于其CEO张瑞敏的管理创新。
《商业周刊》称其为 “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 “大师中的大师”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 (1909年 ---2005年)
“只要西方文明本身还能生存下去,那么管理 人员就始终是基本的和支配性的力量.”
——彼得•德鲁克
开篇案例
例1.微软公司和比尔 盖茨
电脑神童比尔 盖茨创建了微软 公司。
综合各家学说,管理都强调了过程, 过程包括管理者所执行的职能和主要 活动,这些职能可概括为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同时强调了效率 (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一、管理的职能 • 1、计划 • 2、组织 • 3、领导 • 4、控制 • 5、创新
• 为什么人类的管理实践有如此悠久的历史?
• 一、人类的活动特点 • 1、目的性
• 人类是唯一有智慧能思维的动物,活动具有目的 性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