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及常见问题

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及常见问题

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及常见问题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及常见问题一、引言核酸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生物体的核酸信息,尤其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核酸检测成为了诊断感染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核酸检测操作的复杂性,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差,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的操作步骤,并探讨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核酸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1. 样本采集核酸检测的第一步是采集待测试的样本,通常采用鼻咽拭子或者咽拭子。

操作者需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采样。

准备好采样棒后,将其插入鼻孔或者咽喉,轻轻旋转数次,以确保充分采集到样本。

注意避免采样过深或过浅,避免损伤黏膜。

完成采样后,将采样棒放入运输介质中,准备送往实验室。

2. 样本保存与运输在样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

将采样棒放入带有采样试剂的管子中,确保采样棒充分浸泡在试剂中,然后将管子密封好,并填写好相关信息。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样本的低温,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3. 样本处理与提取将样本送往实验室后,实验人员将进行样本的处理与提取。

这一步骤包括样本离心、去除冗余物质、萃取核酸等。

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好防护设备,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样本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核酸检测方法选择核酸检测有多种方法,包括PCR、RT-PCR、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等。

在选择适合的核酸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性等因素,并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进行选择。

5. 样本准备与实验操作在进行核酸检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稀释、去除干扰物等。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程序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使用新的、无菌的试剂,并保证试剂的质量。

新冠病毒检测操作流程

新冠病毒检测操作流程

新冠病毒检测操作流程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操作流程:
核酸检测操作流程:
1. 采样:通常是将标本采集到的呼吸道分泌物、口腔分泌物等进行检测,明确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可以通过鼻拭子、咽拭子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咽拭子为例,被检者保持坐位,面对医生,尽量平静心情,消除紧张情绪,取下口罩,并按照医生要求尽量张开嘴,头稍向后仰。

医生在被检者做好准备后,将准备好的棉拭子自被检者口腔向咽部深处插入,此时应配合医生发出“啊”的声音,持续10秒左右,医生在咽部后壁擦拭采集标本。

采集完毕,被检者应佩戴好口罩后离开。

2. 封存送检:医生将标本封存送往实验室,由检验科技师进行样本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操作流程:
1. 检测前:打开包装盒,检查拭子、检测卡、采样盒是否齐全;检查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手部消毒和鼻腔清理。

2. 采样:打开采样管并固定好;采集方式可以使用鼻拭子、鼻咽拭子或咽拭子;(教学视频主要以鼻拭子为例)将拭子头完全伸进一边鼻腔,在鼻腔左右壁各旋转5次,另一边鼻腔重复以上动作。

3. 采样后:采样完成后将拭子紧靠采样管内壁旋转8-10下;在拭子断点处折断拭子,盖上采样管的盖子;将采样管垂直滴入测试卡3-4滴,静待测试卡结果。

4. 静待结果:测试卡字母“C”处显示一条杠,则代表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阴性;测试卡字母“C”“T”处显示两条杠,则代表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阳性,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测试卡显示的颜色深浅,两条杠都表示新冠病毒抗原测试为阳性;若测试卡只有“T”处显示一条杠,或“C”和“T”都无显示的情况,则被视为“无效”。

1。

新冠肺炎核酸监测方法

新冠肺炎核酸监测方法

新冠肺炎核酸监测方法
新冠肺炎核酸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实验室中复制和扩增病毒RNA/DNA的特定段,以便在样本中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2.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T-PCR方法与PCR方法类似,但它首先通过逆转录过程将病毒RNA转化为DNA,然后再进行扩增和检测。

3. 基因测序:该方法通过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序,可以确定新冠病毒的基因型和亚型。

基因测序可以提供关于新冠病毒的更详细的信息,包括突变的存在或出现。

4. 快速核酸检测:这是一种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核酸的方法,通常在15分钟到1小时内提供结果。

该方法通常使用便携式设备,可以在实验室之外的地方进行检测。

5. 粪便核酸检测:新冠病毒在某些个案中可能在粪便中存在,因此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监测。

这些核酸监测方法对新冠病毒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并被广泛应用
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

请注意,这些方法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

新冠核酸检验操作规程

新冠核酸检验操作规程

新冠核酸检验操作规程新冠核酸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是新冠核酸检验的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试剂和耗材,包括核酸提取试剂、PCR试剂盒、纯化试剂盒、标本采集和保存耗材等;2. 检查实验室内的设备完好,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校准;3. 准备好标本接收和处理的工作区域,并保持清洁和消毒。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 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和采集器具,如采用鼻咽拭子或喉拭子;2. 采集标本时,确保操作人员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3. 将采集的标本放入含有病毒保存液的标本管中,并确保标本管密封良好;4. 标本采集完毕后,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三、核酸提取:1. 根据核酸提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准备好提取试剂和相关的试剂盒;2. 根据提取试剂盒的操作规程,将采集的标本转移到提取试剂中,并进行充分混合;3. 按照试剂盒的说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4. 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和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5. 提取完成后,将提取得到的核酸样品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以备后续的PCR扩增。

四、 PCR扩增:1. 准备好PCR试剂盒和PCR扩增仪,并根据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配置;2. 将核酸样品与PCR试剂混合,并进行扩增反应;3. 注意控制扩增反应的条件和时间,以保证扩增效果和准确性;4. 控制反应体系的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5. 扩增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解读结果。

五、结果分析和报告:1. 根据PCR扩增结果,分析是否存在病毒核酸的阳性;2. 结果分析应根据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阳性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根据相关的防控指南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治疗等工作;4. 对于阴性结果,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因素,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存在感染。

六、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1.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2. 实验室应建立和维护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正控和负控样品的使用和管理;3. 定期参加质量评估和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4.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验核酸的方法

验核酸的方法

验核酸的方法一、背景介绍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由30,000个核苷酸组成。

为了诊断新冠病毒感染,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本文将详细介绍验核酸的方法。

二、取样1. 取样时间:在发病初期和早期采样更有利于准确诊断。

2. 取样部位:喉咙拭子和鼻咽拭子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取样方式。

3. 取样方法:(1)喉咙拭子:先让患者张口,用消毒后的棉签沾取患者喉部分泌物,并反复刮拭舌根、扁桃体等部位。

(2)鼻咽拭子:先请患者向后仰头,将消毒后的棉签插入至鼻腔深处,旋转数次后取出。

三、提取RNA1. 样本处理:(1)将采集到的喉咙或鼻咽拭子放入含有病毒保存液的管中,振荡混合。

(2)离心样本,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2. RNA提取:(1)加入裂解缓冲液和蛋白酶K,使细胞和病毒颗粒裂解释放RNA。

(2)加入乙醇沉淀RNA,使RNA与乙醇结合形成沉淀物。

(3)用洗涤缓冲液洗涤RNA沉淀物,去除杂质。

(4)用去离子水溶解RNA沉淀物。

四、核酸检测1. 反转录:将提取的RNA模板反转录成cDNA。

反转录过程需要引物和逆转录酶等试剂。

2. PCR扩增: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扩增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PCR扩增需要引物、Taq聚合酶等试剂。

3. 结果判断:经PCR扩增后,可以通过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是否存在。

若存在,则说明患者体内存在新冠病毒。

五、注意事项1. 取样前要先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取样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伤。

3. RNA提取过程中要保证试剂的无菌性和纯度。

4. PCR扩增过程中要防止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

六、总结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验核酸的方法,包括取样、RNA提取、PCR扩增及结果判断等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消毒、操作规范、试剂纯度和防污染等问题。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
简介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用于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流程概述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本采集:采集呼吸道样本,常见的方法包括咽拭子和鼻拭子采集。

2. 样本保存:将采集的样本置于合适的中,并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

3. 样本运输:样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运输,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或温度变化的影响。

4.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包括提取和纯化病毒核酸。

5. 核酸检测:使用核酸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的检测。

6. 结果分析:对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认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感染。

注意事项
在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采集样本时,要确保使用无菌的采样物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采集。

- 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温度变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核酸检测时,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

- 结果分析时,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指南进行操作。

参考资料
以上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流程的简要介绍,如有任何疑问,请参考上述参考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新冠试剂检测方法

新冠试剂检测方法

新冠试剂检测方法一、前言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经在全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以及其操作步骤。

二、核酸检测1. 核酸检测原理核酸检测是通过提取患者样本中的病毒RNA进行扩增和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具体来说,核酸检测分为提取RNA、逆转录、PCR扩增和结果解读四个步骤。

2. 核酸检测操作步骤(1)样本采集:可以采集咽拭子、口腔拭子、气管插管等样本。

(2)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离心沉淀,去除杂质。

(3)RNA提取:使用RNA提取试剂盒将样本中的RNA提取出来。

(4)逆转录:将提取出来的RNA逆转录成DNA。

(5)PCR扩增:使用PCR试剂盒对DNA进行扩增。

(6)结果解读:通过PCR扩增后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样本是否为新冠病毒阳性。

3. 核酸检测注意事项(1)样本采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误伤。

(2)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时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试剂污染和误差。

(3)PCR扩增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三、抗体检测1. 抗体检测原理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具体来说,抗体检测分为血清分离、ELISA实验和结果解读三个步骤。

2. 抗体检测操作步骤(1)样本采集:可以采集静脉血、指尖血等样本。

(2)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离心沉淀,去除杂质。

(3)血清分离:使用离心管将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清。

(4)ELISA实验:将血清加入ELISA板中,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和底物,通过酶反应来检测抗体的存在。

(5)结果解读:通过ELISA实验后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样本是否为新冠病毒阳性。

3. 抗体检测注意事项(1)样本采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误伤。

(2)血清分离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血液凝固或其他影响因素的出现。

新冠病毒核酸监测工作手册

新冠病毒核酸监测工作手册

新冠病毒核酸监测工作手册一、前言新冠病毒核酸监测是当前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手册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核酸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检测阳性率,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二、核酸监测基本原理新冠病毒核酸监测是通过提取病毒RNA,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从而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核酸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直接影响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核酸监测操作流程1. 样本采集:核酸监测的样本通常为咽拭子或鼻拭子,操作人员需要佩戴防护装备,采集样本时需避免污染。

2. 样本保存和运输:采集样本后,需立即存放在冰箱中,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3. 样本处理: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本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 核酸提取:将样本中的病毒RNA提取出来,是核酸监测的关键步骤,需要使用专门的提取试剂盒和设备进行操作。

5. PCR扩增:提取出的RNA样本通过PCR扩增技术进行检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流程,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6. 结果判读:最终的检测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实验人员进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控措施1. 样本质量控制:在样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样本质量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内的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人员培训和质控: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和质控知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样本污染:在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如发现样本污染,应立即停止操作,更换新的样本。

2. 设备故障:如在PCR扩增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设备,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3. 数据分析:在结果判读过程中,如出现数据分析不确定的情况,应及时与其他实验人员进行讨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
摘要】:目的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展开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7例新冠病毒疑似病例作为研究
对象,均采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临床检验。

结果取咽拭子样本及深部痰样本的病
毒核酸检出率之间有明显差异,咽拭子样品中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低于深部咳痰;普通棉签拭子的核酸检出率明显低于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P<0.05)。

结论核
酸检测对新冠病毒临床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各临床实验室应在现有研究报道及文
件和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
制及合理的优化。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诊断
Novel corona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key points of each link
【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 of novel coronavirus and the key points of each link.Methods 7 suspected cases of novel coronavirus admitted to the fever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nucleic
acid in swab samples and deep sputum sampl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novel coronavirus in swab sampl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eep sputum samples.Th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rate of ordinary cotton swa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locking swab with virus preservation solution
(P<0.05).Conclusion nucleic acid te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testing of novel coronaviru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ports, documents and guidelines, each clinical laboratory should conduct strict quality control and reasonable optim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of novel coronavirus according to its own conditions.
【 key words 】 : novel coronavirusCOVID - 19;Nucleic acid testing;diagnosis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理数快速攀升。

因患者
体内病毒核酸的存在是目前唯一的确诊依据,而目前临床上普遍反应核酸检测阳
性率不满意,故对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要求及检测过程中各个
环节都有较高要求。

本文着重阐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各个环节中的检测要点、最新的行业规及共识内容,同时探讨临床检测中的疑难问题,以期为新型冠状病
毒所致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围绕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关
键环节及其中可能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及时性、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评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3发热门诊收治的7例新冠病毒疑似病例为研究
对象,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2~65岁。

入院的7例新冠病毒疑似病理均进
行核酸检测。

1.2临床表现
潜伏期3~7d,多数不超过14d,但目前发现最长可达24天或许更长。

以发热、
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闭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重型病理躲在
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
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1.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采用RT-PCR检测技术。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需满足同一份标准中新冠病毒的ORF1ab及N基因2个靶标特异性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单靶标阳性患者重新采样/另一类型样品检测仍为单靶标阳性,故实验室针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应至少包含最为保守及特异的ORF1ab区域以及N基因。

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2.1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生物安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医院检验科面对新冠病毒检测量增加、确诊/疑似病例和普通患者的标本不易区分、实验室空间限制、生物安全防护物资不足等各类问题,临床实验室特别是进行新冠病毒核算检验的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为关键。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新冠病毒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根据最新版的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如无法对原始样本进行可靠的灭活,则对其进行的核酸检测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建议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新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鞋、防水靴套),各实验室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进一步的防护;同时标准预防、不定期通风和手卫生等重要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2.2原始样本的灭活及对核酸检测的影响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中未对原始样本的有效灭活条件进行规定或建议,在目前最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专家共识中,建议采用56℃水浴45min,并可根据提取试剂在标本裂解时所采用的温度调整灭活温度,但不低于56℃,此条件是依据以往对MERS等病毒灭活条件的研究。

同时专家共识也建议各实验室对原始样品的灭活条件有预实验结果的支持。

由于目前常见样本类型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仍不高,故任何可能降低病毒核酸提取效果及检出率的因素,如样本灭活条件及灭活时间等均应引起重视。

此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的专家学者对PCR检测病毒核酸(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例)进行了相应的小样本量比对,结果发现未灭活处理、56℃水浴30min,及50℃干预1h的同一样本其PCR检测阳性结果的扩增曲线CT值无明显变化,可作为新冠病毒样本灭活的参考。

根据笔者所在研究团队2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同一样行样本分别进行56℃干浴30min 及65℃干浴30min后,其PCR检测的阳性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尚未发表。

3结果
3.1不同样品类型中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在临床上的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分别采集不同类型呼吸道样品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初步提示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取咽拭子样本及深部痰样本的病毒核酸检出率之间有明显差异,咽拭子样品中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低于深部咳痰。

3.2不同呼吸道样本取样材料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确诊患者中对比了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样本及无病毒保存液的普通棉签拭子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发现普通棉签拭子的核酸检出率明显低于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P<0.05)。

4 讨论
根据目前最新版新冠病毒诊疗指南、防控方案及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对新冠病
毒的核酸检测均应至少检测ORF1ab及N基因(或E基因),检测的通道同时阳性时判定为阳性,并均踢打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应考虑各环节中导致假阴性的原因。

同时在第五版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对于单通道阳性结果,不仅要求重新采样及检测,对结果判定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即重新检测结果仍为单通道阳性时,判定heUS那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增加了2种类型样本均检测得到单靶标阳性结果时,应判定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综上所述,各临床实验室应在现有研究报道及文件和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合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赵明,王可敬,赏金标,郑伟慧.外周血中循环肿瘤核酸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1):1495-1496.
[2]林俊填,刘知华,何其通,杨富燕,余玉婷,伍伟健.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酶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6(13):569-571.
[3]柳宏波,李爱敏.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4(24):15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