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秋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十月份民俗文化体验

十月份民俗文化体验在中国,每年的十月份是一个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的季节。
无论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还是各地的习俗风情,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浓墨重彩的画卷中。
本文将带您一起体验十月份的民俗文化盛宴,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魅力。
一、古老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举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欣赏美丽的月亮,同时也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品味到月亮的清辉和辽阔,同时也可以与家人朋友一同欣赏,增进感情。
而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月饼,更是人们不容错过的美味。
除了传统的莲蓉、豆沙馅外,如今还有许多新颖的口味和包装出现,为中秋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二、各地特色节庆——重庆火锅节、广东花灯节除了中秋节,十月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节庆活动,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
比如,重庆火锅节是每年的十月份举行,该活动以重庆特色美食——火锅为主题,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品尝。
不仅可以品味到正宗的重庆火锅,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和庆祝活动,感受到火辣热情的重庆风情。
而广东花灯节则是广东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外观而闻名。
每年的十月份,广东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活动,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形状、主题和故事背景的花灯,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民俗风情逛庙会庙会在中国民间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十月份举行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
参观庙会,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演艺表演,还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无论是射箭、投壶,还是踩高跷、舞龙舞狮等,都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和欢乐的节庆气氛。
四、乡村采摘体验十月份正值秋季丰收的季节,这时正是乡村采摘的好时光。
无论是采摘苹果、葡萄还是柿子,都能让人体验到不一样的乡村生活和劳动的快乐。
中秋国庆双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

中秋国庆双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中秋和国庆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九月中旬至十月初,整个国家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
这两个节日不仅代表着人们的团圆和祈福,更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的时刻。
一、中秋节:月圆人团圆,民俗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之一,它源远流长,渊源巨大。
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赏月。
当晚,人们聚集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赏月、猜灯谜,共度团圆的美好时刻。
除了赏月外,中秋节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
比如,祭月是中秋节的重要环节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或院子里摆上一桌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等,拜月祈福,感谢月亮的光明和温暖。
此外,中秋节还有传统的游戏,如击鞠、踩高跷等,让人们在欢笑声中增进友谊,感受传统的乐趣。
二、国庆节:激发民族自豪感,彰显国家繁荣富强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人民群众或观看阅兵式、文艺演出,或组织游园活动,共同庆祝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国庆节期间,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长假,许多人会选择出游。
国内外各个旅游景点都迎来了游客的涌入,人们可在庆典氛围中欣赏到各地的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自己的旅游体验,领略国家的多样魅力。
国庆节也是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时刻。
各大城市会举办各种主题的庆祝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瑰宝,弘扬传统价值观,加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三、中秋国庆双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博大精深之美再现中秋节和国庆节相邻,在同一时间段内庆祝,使得两个节日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交融美感。
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不仅品尝到传统的月饼,还可以尝试各种新颖的创意口味,如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等。
同时,很多地方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民俗表演、文艺演出等,让人们近距离观赏传统艺术的魅力。
另外,中秋国庆期间的放假时间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
欢度中秋国庆用心感受传统文化力

欢度中秋国庆用心感受传统文化力欢度中秋国庆用心感受传统文化力中秋佳节和国庆节相间而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双节之一。
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仅可以享受美味的月饼和欣赏绚丽的焰火,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用心感受其中的力量和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秋国庆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庆祝中重温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一、中秋国庆的传统文化1.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仪式。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观赏月亮、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2. 国庆节的文化意义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庆祝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参观纪念碑、爬山、欣赏焰火和花灯表演。
国庆节不仅是一个庆祝国家独立和繁荣的时刻,也是人们展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好机会。
二、用心感受中秋国庆的传统文化1. 重温传统习俗在中秋节,你可以重温传统习俗,比如与家人朋友一起赏月,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
你还可以参加灯笼展览,欣赏各种各样的精美花灯。
在国庆节,你可以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如庆祝大会、游行和花车巡游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 学习传统技艺在中秋国庆期间,你可以花时间学习传统技艺,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通过学习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
3. 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可以选择参观一些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参观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4. 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你还可以参与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中秋晚会、民俗展览等。
这些活动为你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与人交流,你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力量的意义中秋国庆这两个节日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中秋国庆双节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秋国庆双节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秋国庆双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不仅是欢庆丰收、感恩的时刻,也是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时刻。
这两个节日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传统习俗、节日庆典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都体现出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卓越魅力。
一、中秋节的文化底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始于唐朝,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秋节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1.1 月饼文化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其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古代的月饼种类繁多,如“乌蒙馅”、“盐水馅”等,而现代的月饼则以豆沙、莲蓉、果蓉等为主要馅料。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赠送亲友,月饼都是必不可少的节庆食品。
1.2 赏月文化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以及前后几天纷纷登高临水、赏月品茗,感受月光的魅力。
而中秋节的圆月也常常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这美丽的景色融入到诗词歌赋之中,流传至今。
二、国庆节的文化体现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庆日,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设立的。
在这一天,中国举国上下的人民庆祝国家繁荣昌盛,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2.1 阅兵庆典国庆节期间,中国中央政府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庆典,展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发展成就。
这是对国家实力的一种象征,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崛起的表现。
2.2 文化活动国庆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民俗表演、艺术展览、文化巡游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
三、中秋国庆双节的庆祝方式中秋国庆双节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两个节日期间尽情庆祝和享受幸福时光。
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习俗的延续,又有创新的方式和活动。
3.1 团圆聚餐中秋国庆双节都是家人团圆的时刻,人们会举行家庭聚餐,共享丰盛的美食和温馨的时刻。
亲人相聚,共同庆祝是中秋国庆双节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特质。
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元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衍生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特质的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批判意识。
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为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如何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预习和复习:在上课前,预习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参加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做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将重点内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或总结,方便日后查阅和复习。
4.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著、论文、杂志等,拓宽知识面。
5. 参观实地考察:如果有机会,可以参观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加入相关社团和组织:加入学校的中国传统文化社团或者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与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一起交流学习。
7.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关注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公众号、网站、论坛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
8. 坚持学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
(三)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学习的好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其独特之处,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绪论:一、名词: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狭义文化则排除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2、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3、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选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二、简单:1、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继续发展时期的标志2、人本主义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本主义,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以神为本,也不同于西方近代的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民主价值。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样始终围绕着人,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
第一章: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答:1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①.早期农耕文化的发生和发展;②.农耕文化重心南移;③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2.周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3.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影响。
①中国文化的农耕性.②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3.宗庙祭祀制(二)君主专制制度与君权至上。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守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2.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3.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中国文化概观

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
广义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所有类型的文化。
文明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摆脱动物界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的范畴,人类经过蒙昧、野蛮,才到达文明时代,所以说,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指自古至今在中国疆域内由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又称作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是以国别来区分的文化。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的自然地理系统。
自然环境给人类文化创造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舞台,它是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生、发展的前提之一。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它的根源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
《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年间镌刻的一件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巨作。
从熹平四年开始,到光和六年完成,八年间镌刻了《周易》、《尚经》、《诗经》、《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古代经典。
从此以后经典文字的使用都以《熹平石经》为准。
作为文字规范的《熹平石经》,其传播之广泛是空前的。
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
甲指“龟甲”,骨指“兽骨”。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与图画十分相似,简练线条描摹出的生动形象。
金文金文即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铜器铭文。
商周时代称铜为金,故称为“金文”。
因为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金文使用的时间长,地域广,所以具有多种特点。
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
接近于楷书的叫行楷,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一般说行书多指行草。
行书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简洁连贯,形体活泼,姿态生动,书写便利,易于辨识,因此是日常交际中应用最广、深受人们喜爱的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名词: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文化
二、简单:
1、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继续发展时期的标志
2、人本主义精神
第一章:
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四、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一、1、先秦自学
2、魏晋玄学
3、隋唐佛学
4、宋明理学
5、乾嘉朴学
二、先秦哲学思想:
1、五行说
2、《周易》的辩证法
3、老子的道家思想
4、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
三、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1、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天人感应说;任性说;伦理学说
2、王允的哲学思想
3、宋明理学的概念
四、明末清初王夫子的哲学思想
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简答)
六、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简答)
第三章:
一、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简答)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规范(简答)
三、名词:道德
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1、三纲五常的内容
2、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简答)第四章:
一、中国原始宗教的类型
二、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简答)
三、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谛说
2、八正道
3、缘起论
4、因果报应
5、六道轮回论
6、业力说
四、简答:佛教与中国文学;佛教与民俗
第五章:
一、秦汉至清鸦片战争前的法文化: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秋冬行刑
2、明朝于洪武七年的《大明律》
二、简答: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第八章:
一、夏商及西周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的教育体系
二、汉代教育制度(基本内容)
三、隋唐教育制度(基本内容)
四、唐代教育制度(基本内容)
五、科举制度:1、科举制度(名词);2、科举制度的发展阶段(选择)
六、先秦教育思想:1、《学记》的教育思想(选择)
七、隋唐宋明教育思想:1、论道德教育思想(基本内容);2、论读书法(基本内容)
第七章:
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屈原的代表作
二、“文以载道”与文学的教化、实用功能
三、“诗言志” “诗缘情”与文学的表现特征
四、文学风格的丰富性
五、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六、中国纯铜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
七、中国传统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第八章:
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吴道子的绘画成就和代表作;张择端的绘画成就;郑板桥的绘画成就(填空):欧阳询的书法成就;米蒂的书法成就;
二、音乐艺术成就:
三、戏曲艺术成就:1、京剧的成就(填空)
第九章:
一、魏晋南北朝史学(简答);隋唐五代史学(简答);宋元史学(成就的特征)
二、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1、编年体2、编年体的发源;3、纪传体与史记的关系;
4、纪事本末体;典志体(典制通史)
三、传统史学的社会功能(简答)
第十章:
一、中国传统的五礼(填空)
二、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填空、列举)
第十一章:
一、礼制与服饰花纹(选择)
二、饮料(填空)
三、古代的交通工具(列举)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列举)
第十二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
2、秦汉时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
二、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1、秦汉时期对天象的观测更为准确
2、1280年的《授时历)
3、九章算术
4、医药学(填空)
5、农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6、四大发明
三、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选择)
四、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简答)
第十三章: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东亚的传播:1、鉴真和尚
二、明清禁教与西学东渐: 1、利玛窦(填空)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简答、选择)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