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一
说明:参考题目与实际测试题目顺序可能有变化.
1、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C)
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
B.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
C.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
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易经》
B. 《诗经》
C. 楚辞
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
3、“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
A. 南亚
B. 印度
C. 中国
D. 西藏
4、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
A. 蜕变时代
B. 鼎盛时代
C. 黄金时代
D. 轴心时代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C)
A. 秦汉之际
B. 西汉时期
C. 两汉之际
D. 先秦时期
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A. 《永乐大典》
B. 《本草纲目》
C. 《康熙字典》。

国开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内蒙古)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内蒙古)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秦代将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在全国推行。
·选项、


【答案】

·题目、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
·选项、


【答案】

·题目、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人的文化水平。
·选项、


【答案】

·题目、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选项、


【答案】
长沙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
·题目、
中国的四大高原指的是()
·选项、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答案】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题目、
下列哪种民间习俗来源于道教()。
·选项、
喝腊八粥
贴春联
送财神
佩戴护身符
【答案】
贴春联
送财神
佩戴护身符
·题目、
文化的核心部分为物态文化层。
·选项、


【答案】

·题目、
元杂剧中的《救风尘》、《东堂老》属于公案剧。
·选项、


【答案】

·题目、
语词汇在语音形式上的发展规律是由以单派生为主,逐渐变为以双音合成为主。
·选项、


【答案】

·题目、
汉语是孤立语。
·选项、


【答案】

·题目、
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
·选项、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形考作业一说明:参考题目与实际测试题目顺序可能有变化.1、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C)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C.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易经》B. 《诗经》C. 楚辞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3、“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 南亚B. 印度C. 中国D. 西藏4、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A. 蜕变时代B. 鼎盛时代C. 黄金时代D. 轴心时代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C)A. 秦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两汉之际D. 先秦时期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A. 《永乐大典》B. 《本草纲目》C. 《康熙字典》D. 《四库全书》7、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 《梦游天姥吟留别》B. 《将进酒》C. 《丽人行》D. 《蜀道难》8、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9、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B)A. 宋诗的浅易B. 宋文纡徐委备C. 宋画的淡远D. 宋词的俚俗10、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C)A.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D.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12、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3、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武器D. 印刷术1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 儒学的繁荣B.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C. 玄学的兴起D.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5、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D)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D.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16、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1.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楚辞B. 《易经》C. 《诗经》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2.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A.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B.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3.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A. 《老子》B. 《庄子》C. 《论语》D. 《周易》4.()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A. 《史通》B. 《通典》C. 《晋书》D. 《隋书》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 西汉时期B. 两汉之际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6.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8.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 《丽人行》B. 《将进酒》C. 《蜀道难》D. 《梦游天姥吟留别》9.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C.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D.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B. 儒学的繁荣C.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D. 玄学的兴起11.“心性本觉”是()佛教的思想A. 中国B. 印度C. 南亚D. 西藏12.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A.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B.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B.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C.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D.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1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 黄金时代B. 鼎盛时代C. 轴心时代D. 蜕变时代16.“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作业1(25分)46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作业1(25分)46参考(含答案)

题目:()是服装功能的实质,或者说是服装美的内容,它是构成服装的基本因素或条件之一,也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原则之一。

选项A:审美功能
选项B:艺术美
选项C:实用美
选项D:美化功能
答案:实用美
题目:()高椅大桌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分餐制的进餐方式,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共餐制。

选项A:宋代
选项B:汉代
选项C:唐代
选项D:明代
答案:唐代
题目:诗僧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选项A:《煎茶水记》
选项B:《十六汤品》
选项C:《茶述》
选项D:《茶经》
答案:《茶经》
题目:()说明人类已经掌握把酒陈化这种优良技术,懂得了酒经过陈化会使其味道越发香醇。

选项A:“琬液”
选项B:“金浆”
选项C:“琼浆玉液”
选项D:“陈年佳酿”
答案:“陈年佳酿”
题目:()以来,楼和阁无论是从建筑方式还是外观造型上,都愈加趋于融合,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选项A:唐宋
选项B:明清
选项C:魏晋
选项D:汉代
答案:唐宋
题目:中华文化的特点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选项A:强调道德的伦理性和民族的凝聚力
选项B: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选项C:内在的包容性和灵活的会通性
选项D:稳定的一统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及3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及3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及3网考题库答案形考任务11 .《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悲剧。

【正确答案】正确2 .唐代教育机构中的“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广文馆。

【正确答案】错误3 .“长幼尊卑、家族传承”等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

【正确答案】错误4 .“三言两拍”中的“两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正确答案】正确5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正确答案】错误6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复礼、举贤,“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7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收录了春秋中叶时期的诗作305篇。

【正确答案】错误8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确答案】正确9 .北朝乐府,多反映人民生活,朴素刚健。

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正确答案】错误10 .以下关于“南北朝乐府”的说法正确的有O?【正确答案】南朝乐府,以情歌为主,清丽婉媚【正确答案】北朝乐府,多反映人民生活,朴素刚健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司马谈“六家”的有()?【正确答案】名【正确答案】法12 .下列符合道家思想的有O?【正确答案】无为【正确答案】顺应自然规律【正确答案】回归朴索纯真【正确答案】注重人的生命价值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文学团体是O?【正确答窠】建安七子【正确答案】竹林七贤14 .“明代四大奇书”包括()?【正确答案】《三国演义》【正确答案】《水浒传》【正确答案】《西游记》【正确答案】《金瓶梅》15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正确答案】稳定性【正确答案】封闭性16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O?【正确答案】陆九渊【正确答案】王阳明17 .被誉为唐代“小李杜”的是?【正确答案】李商隐【正确答案】杜牧18 .以下属于“上古”时期的包括O?【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19 .“乐府双璧”是指?【正确答案】《孔雀东南飞》【正确答案】《木兰诗》20 .礼乐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唯一没有间断
2、中国西汉纹理《易·贲卦·象传》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儒家文化
5、起源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
发展沉暮总结
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8、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周礼”“仁”“仁”五伦四德
10、阴阳五行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人文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纽带
14、多元结构包容性
15、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
16、夏商周春秋战国
17、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实学
18、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
19、如家学说佛道程朱陆王
20、韩愈李翱朱熹
21、先秦天人
二、选择题
1、1.2.3.4
2、1.2
3、1.2.4
4、2.3.4
5、3.4
6、1.3.4
7、2.3
8、1.2.4
9、1.3.4
10、1.2.4
11、1.2
12、1.2.3.4
13、2.3.4
14、2.3.4
15、1.2.3.4
16、1.2.3
17、1.2.4
18、1.2.4
19、1.2.3.4
20、1.2.3
21、1
22、1
23、1.2.3.4
24、1.2
25、1.2
26、1.2.3.4
27、1.2.4
28、1.2
29、1.2
30、1.2
31、1.2.3
32、1.2.3
33、1.2.4
34、1.2.4
35、1.2.3
36、1.2.4
37、1.2.4
38、1.2.4
39、3
40、1.2.4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P2
2、狭义文化P3
3、中国文化P3
4、中国传统文化P3
5、宗法制度P26
6、分封制P26
7、宗庙祭祀制P27
8、家国同构P28
9、君主专制制度P27
10、先秦子学P31
11、玄学P32
12、隋唐佛学P32
13、宋明理学P32
14、明清实学P33
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
17、天道观P43
18、人道观P44
19、古今观P44
20、名实观P44
21、天人合一P50
22、知行合一P5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P3
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P9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P10
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P12
5、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4
6、简述《周易》的辩证法。

P34
7、简述老子的哲学思想。

P34
8、简述孔子的哲学思想。

P36
9、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伦理学说。

P39-40
10、简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

P50-51
11、什么是宋明理学?P41
五、论述题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P4
2、试述秦汉时期战国传统文化成型期的主要标志。

P5
3、试述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

P7
4、什么是“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P28
5、试述孟子的哲学思想P37
6、试述王充的哲学思想P40
7、试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P42
8、根据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借鉴作用。

P4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