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工作的几个原则围绕损耗问题

合集下载

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原则

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原则

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原则一、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

组织应该确保绩效评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员工。

评估员工绩效时,必须根据客观的标准和数据,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透明的评估机制,让员工了解评估的标准和过程,保证员工对绩效评估的公正性有信心。

二、目标导向原则绩效管理的核心是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组织应该与员工一起制定具体、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确保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

目标导向原则要求组织将绩效评估和激励与员工的目标和战略目标对齐,确保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从而推动整体绩效的提升。

三、持续反馈原则持续反馈是绩效管理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组织应该建立定期的绩效反馈机制,及时提供员工的表现、进展和改进方向的反馈,帮助员工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方法。

持续反馈可以提高员工对自己表现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自我评估,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成长。

四、绩效激励原则绩效激励是推动员工发挥最大潜力的关键因素。

组织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基于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激励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措施可以是薪酬奖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或其他形式的奖励,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和贡献来确定,并与目标导向原则相一致。

五、持续改进原则绩效管理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组织应该定期审查和评估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原则要求组织在实践中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确保其与组织目标和员工需求保持一致。

总之,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目标导向、持续反馈、绩效激励和持续改进的原则之上。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组织确立合理的目标、评估绩效、激励员工以及持续改进制度,帮助组织实现持续发展和成功。

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组织需要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些原则,确保绩效管理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整体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的六项原则

绩效管理的六项原则

绩效管理的六项原则绩效管理是组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在绩效管理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组织的整体发展。

以下是绩效管理的六项原则:1. 目标导向性(Goal-Orientation):绩效管理应该以明确的目标为基础。

组织应该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是可衡量和可达到的。

目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相一致,同时也应该考虑员工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并实现预期的绩效水平。

3. 公平性和公正性(Fairness and Equity):绩效管理应该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确保对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评估标准和方法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并且应该基于可量化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

同时,绩效管理应该关注员工的整体表现,而不仅仅是个别绩效。

公平和公正的绩效管理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4. 发展和学习(Development and Learning):绩效管理应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学习。

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绩效评估应该被视为一个机会,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空间,并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

发展和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同时也是组织建设高绩效团队的重要手段。

5. 制度化和持续性(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ntinuity):绩效管理应该成为组织的制度化和持续的过程。

绩效评估应该定期进行,而不是偶尔的一次性活动。

绩效管理制度应该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同时,绩效管理应该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衔接,如招聘、培训和激励等。

制度化和持续性可以确保绩效管理在组织中发挥长期的作用,并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6. 个性化和多样性(Individualization and Diversity):绩效管理应该与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相结合。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绩效管理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提高员工绩效的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制定目标和标准,进行评估和度量,以及为员工提供反馈和奖励的过程。

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存在一些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确保绩效管理成功的基础。

下面是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1.清晰明确的目标清晰明确的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目标应该具体,可度量和可实现的,同时也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励员工的努力,并提供一个衡量绩效的标准。

同时,目标应该与员工的职责和能力水平相匹配,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2.公平和公正性公平和公正性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则。

评估和奖励应该基于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而不是主观偏见或个人喜好。

管理者应该使用客观的标准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并确保评估过程具有透明度和公正性。

此外,组织应该建立公平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相信他们会根据工作绩效而获得公正的奖励。

3.持续的反馈和沟通持续的反馈和沟通对于绩效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

员工应该定期地收到关于他们的绩效的反馈,包括他们的优势和改进的领域。

管理者应该积极地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此外,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应该建立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渠道,以便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4.培训和发展培训和发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员工应该获得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

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组织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投入,同时也能够保持员工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此外,组织还应该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和职业成长。

5.反馈和奖励反馈和奖励是激励员工的关键措施。

员工应该得到及时和具体的反馈,以了解他们的表现如何,并识别改进的机会。

此外,组织应该采用适当的奖励机制,以表彰和激励高绩效员工。

奖励可以是经济奖励(如奖金和加薪),也可以是非经济奖励(如赞扬和晋升)。

通过有效的反馈和奖励机制,组织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绩效文化,鼓励员工尽力而为。

绩效管理原则

绩效管理原则

绩效管理原则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和反馈,以及对其激励和发展的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管理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绩效管理的原则,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绩效管理。

一、目标明确性原则在绩效管理中,目标明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企业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员工。

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和可达性,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同时,目标也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贡献能够对企业整体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二、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估过程公正无私、透明公开。

评估标准应该公正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评估结果也应该公开透明,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评估有清晰的了解,以便进行改进和提升。

三、持续改进原则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评估和反馈,更重要的是持续改进。

企业应该不断优化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员工也应该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能力。

四、沟通与反馈原则绩效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员工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绩效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而管理者也应该向员工明确表达期望和要求。

同时,反馈也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和改进方向。

五、激励与奖励原则绩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表扬、晋升、培训等形式,以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六、培养与发展原则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评估和激励,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制定相应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六大原则

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六大原则

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六大原则绩效管理是一个组织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和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遵循以下六大原则:1.基于目标的原则:绩效管理应该以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为基础。

这意味着绩效管理的过程应该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标准应该与组织目标的达成度相一致,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2.公平公正的原则:绩效管理应该公平、公正、透明,确保员工在绩效评估和奖惩决策中都能获得公正对待。

评估标准应该明确、具体,并且公开透明,避免评估结果受到个人偏见或歧视因素的影响。

3.可度量的原则:绩效管理应该具备可度量的特性。

这意味着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标准应该是可以量化和衡量的,以便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绩效水平。

同时,在设定指标和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员工工作的特性和行业特点,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双向反馈的原则: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和反馈过程,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评估和反馈,也包括下级对上级的评估和反馈。

这可以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改善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5.持续改进的原则: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

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应该不断收集并分析绩效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6.以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绩效管理应该以员工的发展为导向,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和奖惩决策,激励员工的学习和成长。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总之,绩效管理应该遵循以上六大原则,并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科学、公正、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绩效管理体系的十大原则

绩效管理体系的十大原则

绩效管理体系的十大原则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定期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以便激励和改善员工的表现。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和效果,提供员工发展的机会,并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以下是绩效管理体系的十大原则:1.目标一致性:绩效管理体系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

所有的目标和标准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与组织的目标相关联,以确保一致性和协同效应。

2.公正性:绩效评估应该公正、客观、透明,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感受。

评估标准应该明确,并且对所有员工都应用相同的标准,以确保公平性。

3.参与性:员工应该有机会参与绩效管理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包括员工进行自我评估,和领导进行讨论,以确保员工参与并了解他们的表现如何被评估。

4.反馈和支持: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提供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员工理解他们的表现优势和改进空间。

同时,组织和领导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并实现他们的目标。

5.奖励和认可: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提供明确的奖励和认可机制,以激励和鼓励员工为组织做出卓越贡献。

奖励可以是薪资增长、晋升机会、奖金、奖励差旅或培训机会等形式。

6.持续性:绩效管理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评估和反馈应该是定期的,以确保员工的绩效和发展进程得到持续跟踪和改进。

7.发展导向: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发展导向的,旨在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它不仅要评估目前的绩效,还要识别员工的发展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8.和谐一致性:绩效管理体系应该与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它应该强调团队合作、互助和相互支持,而不是竞争和对抗。

9.可衡量性: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标准应该是可衡量的。

它们应该能够清晰地说明员工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期望,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估和量化。

10.持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组织和领导应该定期评估和分析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和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行相应的改进。

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绩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一、绩效管理的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企业的目标和活动必须有效地衔接起来,以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2、尊重员工的原则。

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员工的权利,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尊重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尊重员工的选择权,以确保员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参与感。

3、公平公正原则。

绩效管理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歧视任何员工,更不能以任何不公平的方式对待员工。

4、规范化原则。

绩效管理必须以规范化的方式进行,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二、绩效管理的方法1、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管理者对员工绩效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部分。

绩效考核应采用客观、公正、准确的方法,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2、绩效激励。

绩效激励是指为了激励员工做出良好的绩效,企业采取的激励措施。

绩效激励应符合企业的绩效管理方针,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3、绩效管理培训。

绩效管理培训是指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管理能力,企业采取的培训措施。

绩效管理培训应符合企业的绩效管理方针,以达到培训的目的。

4、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是管理者建立的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它包括各种管理措施,如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计划安排、信息系统等,以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尊重员工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并采取绩效考核、激励、培训和绩效管理系统等方法,以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绩效。

绩效管理的四个原则

绩效管理的四个原则

绩效管理的四个原则绩效管理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评估员工绩效、给予奖惩措施以及提供反馈来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个人发展。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有四个原则是需要遵循的,它们分别是公正性、透明性、可衡量性和持续性。

公正性是绩效管理的首要原则之一,它要求对所有员工的绩效评估进行公平和公正的处理。

公正性是指绩效管理过程中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和员工之间的平等对待。

评估标准需要明确、准确且公开透明,避免评估标准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此外,评估过程中也需要避免个人偏见和歧视,确保评估结果是客观和公正的。

公正性的实现需要绩效管理者具备专业知识、公正的判断力和谨慎的态度。

透明性是绩效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它要求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程序和规则需要公开透明。

透明性是指对员工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公开和清晰的解释和沟通。

通过透明的绩效管理过程,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标准的达成要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和配合绩效管理的过程。

透明性可以建立员工对绩效管理过程的信任,并增加绩效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可衡量性是绩效管理的第三个原则,它要求绩效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绩效的评估能够量化,即可衡量的。

可衡量性是指绩效评估过程需要采用可以量化的指标和数据,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准确的测量。

可衡量性有助于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可以使用的量化指标包括工作产出、工作质量、工作准时性、客户满意度等等。

可衡量性不仅能够为绩效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标准,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明确和专注。

持续性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原则,它要求绩效管理过程是持续地进行和改进的。

持续性是指绩效管理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持续性要求绩效管理者和员工持之以恒地进行绩效评估、反馈和提高。

绩效管理不是只在一定的时间点或者特定的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而是需要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流程,保持持续地对员工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管理工作的几个原则围绕损耗问题
大家都知道,绩效管理工作当中最纠结的工作之一就是指标落实问题。

从董事会初始开始、到管理层,千辛万苦定下KPI,下达各部门、各员工一一对号入座的时候,照理说应该是绩效管理指标实施的开始,然而事实当中并非如此,反而大多是矛盾的开始、对抗的开始。

部门主管对上级的抱怨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任务太重,不可能完成;部门再向下传达时,员工的理解是,领导不把我们当人看!不把我们考到不会罢休!爱咋的咋的!大不了走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对抗情绪?员工有这样的对抗情绪绩效管理能好吗?就像一个就要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如果他对将军不爽,上了战场他的第一枪要干掉的也许不是敌人,而是将军,将军都被干掉了还能打胜仗吗?绩效管理也是如此!组织绩效管理工作目标的最终达成,都要通过所有员工的绩效管理目标来达成,没有差绩效管理员工哪来差绩效管理工作企业?问题出在哪呢?
众所周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之说,为何不受军令?因为亲临战场的战友,无法理解也无法亲眼目睹自己的兄弟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政治的决策上,他无法看到牺牲自己兄弟后组织的巨大利益在哪里?所以当然不受。

这个政治决策就好比是我们绩效管理当中的绩效管理指标决策啊!设身处地的想想,管理当中,“将”就是我们的主管、我们的员工,军令就是上级下达的绩效管理工作指标,董事会要达成的绩效管理指标,绩效管理指标分解到员工时,员工能够理解的往往已经所剩无几。

常国辉(常常想着让祖国更加辉煌)
世界脑力锦标赛华中区总冠军
“世界记忆大师”证书获得者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记忆力学院院长
1分钟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
5分钟记忆310位随机数字;
40秒记忆一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
1小时记忆17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
四天熟记《道德经》;
一周熟记《考研单词》红宝书……
曾在武汉青少年宫、武汉洪山礼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西永福一中、永福二中、山西河津二中、沈阳新华书店等讲授全脑快速记忆法。

几乎所有学生在4次课(累计12小时)以内记住一整学期单词!几乎所有学生在10小时内记住一整学期要求背诵的语文课文,超过一半的学生顺便把英语课文也背了。

90%以上的学生记忆力显著提升。

70%以上的学生考试成绩或名次取得进步。

为什么会这样?
绩效管理工作能量损耗塔能告诉我们这个原因。

人们在接受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能理解的最多是传达者所传达的80%,信息会损耗至少20%。

而绩效管理工作指标在董事会制定后,往往会传达给总经理,总经理最多能理解80%,总经理再传递给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只能理解总经理理解的80%,副总经理再传递给部长,部长再传递给员工,最后员工能理解的只有部长理解的80%。

你会发现员工的理解信息,已经在传递的过程,丢掉了绝大
多数信息,因而形成了一个漏斗式的绩效管理工作能量损耗塔。

如此员工当然无法理解组织定下的绩效管理工作指标,不理解就不会有认同,没有认同就不会全力以赴,不全力以赴就一定不会拿出最好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跟你对着干就不错了!
信息大量损耗、没有高度认同,这就是无法落实指标的根源所在。

如何确保解决这个问题呢?
必须从减少绩效管理能量的损耗着手,即必须通过以下五步流程落实绩效管理指标:
一、高层协商。

高层在战略指引下,首先要商定出考核公司的KPI,高层认可考核组织的关键KPI后,接下来才会主动认领指标。

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绩效管理考核首先要考的就是公司、考核高管。

在一次100多家企业的公开课堂上,问了在场的各位人力资源管理精英,他们的反馈是公司对高管是没有考核的,只知道公司今年“好像”要做多少亿、多少万,然后高管就开始往下压指标了,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也歪呀”,领头老总们的都没有具体KPI,凭什么往下压呢?会反弹的嘛。

因此,高层一定要先协商为了达成多少万、多少亿,公司的KPI是什么?是利润、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成本、商业模式还是什么?搞清楚公司的KPI并研讨一致后,得让各个高管“认领”回去。

二、中层参议。

在落实指标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推动落实的主要桥梁中层。

中层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脊梁,上面接着脑袋瓜子,下接身体的各个部位,脊梁出了问题,脑袋就会供血不足,容易的失眠、头痛、颈椎痛啊;下面各部位也会血脉不通,脾虚肝虚还会坐骨神经痛。

因此,在落实指标的过程中,适当的让中曾参与协商,“列席”不就是少数做得好的企业常用的办法吗?这样避免了高层传达过程信息的丢失。

而且,让中层参议,能让其切身地体验到高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决策过程和决策的意义,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啊,他认同了,才会主动回部门给员工“吹风”啊!
三、目标说明。

对于我们确定的目标,不可以让大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应让大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提高共识和认同度。

因此,针对各项关键KPI应有具体的说明。

四、异议检讨。

不同的绩效管理目标,针对不同角度理解也有所不同,落实绩效管理指标的过程当中,难免有争议和不同的理解程度,有异议的部分,我们要做检讨。

很多制造业最大的矛盾就是市场部和生产部的矛盾。

例如说产量决定销量还是销量决定产量?很多公司就因为这个绩效管理扯皮搞不下去。

指标应如何进一步明确?某些异议较大或是涉及跨部门因素较大的指标,是否需要界定前提假设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研讨的问题。

五、确认承诺。

当大家对定下的绩效管理工作指标都达到高度认同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确认承诺,即层层分解、签订绩效管理工作合同。

而在确认承诺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米诺效应”,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带动性。

通过以上五步流程落实指标,我们不但最大程度减少了绩效管理工作能量损耗,同时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参与度和认同度。

绩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承诺管理,而最有效的承诺管
理就是在高度认同前提下的承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