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

合集下载

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文化研究

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文化研究

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文化研究作者:梁莞彤徐文月邓迪张骁鸣来源:《旅游学刊》2024年第05期[摘要]在传统体育赛事的现代转型当中,非正式体育组织及其组织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研究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物质层-价值层-基本假设层”理论视角启发下,针对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体育赛事,采取案例研究进路,分析了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部组织文化的物质层以及价值层内容,并在二者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基本假设层内容,进而讨论了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意义。

研究发现:1)物质层的内容分散在龙舟俱乐部的日常、比赛以及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细琐但又紧密相关;2)从价值层来看,组织以“快乐龙舟”为发展导向,成员内遵循着互助和平等的关系原则,有着企业家精神、奋斗精神与前瞻性思维,秉承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注重仪式化管理;3)非正式组织具有明显的非正式特性,更加关注个体,原本的领导力被每位成员之间的“邻人”关系所替代,资历成为评价标准,而“团结”“互助”“振奋”文化价值层面变得更加突出。

研究揭示了非正式组织之内微观个体之间日常生活活动实践的诸多细节,发现了传统体育赛事和当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支持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龙舟组织;顺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24)05-0131-14DOI: 10.19765/ki.1002-5006.2024.05.0130 引言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各类传统体育赛事迎来了新的转型发展机遇[1]。

传统体育赛事深深嵌入民间、民俗、民族文化,某种程度上表征了一个族群或地区文化的特质,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文化传承断裂、市场秩序混乱、社会影响度不足和发展指向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2]。

虽然解决传统体育赛事问题的路径有很多,但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未有基于组织层面文化实践作用方面的详细探讨。

促进传统体育赛事的规范化、组织化以及规模化发展,需要协会、组织的支持保障和积极推动[3]。

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论文

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论文

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论文体育社团与体育锻炼特征分析论文卢元稹和吕树庭[1]在《体育社会学教程》第一次在体育中运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指的是人们在活动(体育)中自然形成的,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利益、情感的基础上成立的。

刘一民[2]在《关于创建体育行为学的构想》中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描述是:“非正式结构体育群体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稳定和明确的组织形式而自然形成的群体”。

在国际大环境推动的热潮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已成为“群众性”的休闲娱乐健身的主要群体布局,尤其是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中。

张铁明[3]阐述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党准确的领导和安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决定着非正式结构社团的成长,主要体现在群体规模小,单一的人际环境,日常活动场地的匮乏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

刘明生[4]在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增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开设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倡导政府为构建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对体育社团有很大的研究意义,而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锻炼人数规模分析展现了群众参与健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了解人数规模对社团发展的影响,了解各影响因素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和特征,进而为正确认识非正式结构社团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以武汉市洪山区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成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洪山区随机抽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200名,都来自洪山广场、公园以及各个社区等运动场所。

这些对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近几年在体育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资料。

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特别是关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等相关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问卷的设计是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经过效度和信度的检验设计了人数规模分析调查表,并随机发放给武汉市洪山区非正式结构体育成员200名,共回收有效问卷为190份,回收率为95%。

福娃体育社团章程

福娃体育社团章程

福娃体育社团章程一、总则1.1 名称:本社团名称为“福娃体育社团”(以下简称“本社团”)。

1.2 目的:本社团旨在推广体育运动,提高会员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社团会员的全面发展。

1.3 性质:本社团为非营利性组织,不追求经济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组织机构2.1 社长:本社团设立一位社长,负责社团的整体管理和决策,代表社团向外界发表意见和观点。

2.2 副社长:本社团设立一位副社长,协助社长工作,代替社长处理日常事务。

2.3 部门负责人:本社团设立不同的部门,包括活动策划部、宣传推广部、财务部等,每一个部门设立一位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日常运作和管理。

2.4 会员:本社团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和普通会员,正式会员需通过入会考核后方可加入,享有更多的权益和参预社团活动的机会。

三、会员权益和义务3.1 权益:3.1.1 参预社团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3.1.2 参预社团组织的培训课程和讲座;3.1.3 参预社团组织的团队建设和合作项目;3.1.4 参预社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3.1.5 参预社团组织的社交活动和聚会。

3.2 义务:3.2.1 遵守本章程和社团的各项规定;3.2.2 积极参预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3.2.3 维护社团的声誉和形象;3.2.4 守时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3.2.5 遵守社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四、社团活动4.1 活动策划部负责策划和组织社团的各类体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4.2 宣传推广部负责宣传社团的各项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宣传、校园宣传、社交媒体宣传等。

4.3 财务部负责社团的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的合理运作和透明度。

五、经费管理5.1 经费来源:本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的会费、赞助和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筹集的资金。

5.2 经费使用:社团的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各项体育活动、购买器材设备、筹办社团活动等。

5.3 经费监督:财务部门负责对社团的经费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体育社团概念的划分研究

体育社团概念的划分研究
主性 的个 人体 育锻 炼行 为 并不 是体 育社 团 他 认为 体育 团体 是指 “ 以体 育事件 为主 要 与右等 。
目的或 自发 组织 起来 的具 有共 同行 为规 范 2 . 1 社 会 组 织 的划 分
组织 的体 育 团体 的活动 ,那 么 可 以说他 们 和 情感 的人 群集 合 ” 。 参加 了体 育社 团 活动 ,但还 不 能说 参加 了
集 合成 类 的思 维过 程和 方法 。
1 体 育社 团的概念
现 ,将 社会 组 织 分 为 政 治 组 织 、经 济 组
划 分 是 指 :“ 把整 体分成若干 部分, 织 、文化 教育 科研 组织和 宗教 组织 等几 种
与 体 育社 团有 关的概 念众 多 ,主要 有 传 统逻 辑把 概 念外 延 即一个 类分 为若干 子 类型 。 因此 ,可 以认 为社 会组 织 的概念 大 非政 府 组织 、非 营利 组织 、第 三部 门、社 类 的 思 维过 程 。 ” 因 此 ,分 类 是 从 种 到 于社 会 团体 ,社会 团体是 社会 组织 的一 个 会组 织 、民间 组织 、社会 团体 、 运动 协会 、 属 ,而 划 分 则 是 从 属 到 种 , 二 者 方 向相 体 育社 团 。应 该 来说 ,社会 团体是 体育 社 反 。要 正确 地 对 事物 进 行 “ 划分 ” ,就 应 内容 。 根据 两分 法原 理 ,我 们把 以上 各种概
关 键 词 : 体 育社 团;概 念 :类 ;划 分
中图 分 类号 :G8 1 2 .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1 5 1 X( 2 0 1 3 )0 6 . 0 0 1 0 3
从 社 会 学 角 度 而 言 , 体 育 社 团是 一 体 育科 学类 社 团、体 育观 众类 社 团、社 会 项 要 穷尽 母项 。严格 地说 ,不满 足这 两规 种 具有 共 同 目的而 聚集 起来 的 并具有 较强 体 育类社 团、体 育经济 型 社 团、体 育享 受 则就不 是划 分 。 ”因此 ,从 划分 角度来 看 ,

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

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

第22卷第3期南京体育学院学报Vol.22.No.32008年6月 J our nal of Nanjing Inst it ut e of Physical Ed ucat ion J un.2008●体育社会学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3谭延敏1,张铁明1,刘志红2,王淑英2(1.邯郸学院体育系,河北邯郸056005;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 要:农村客观存在的许多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对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产生着重大影响。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点、产生原因及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多渠道了解信息、完善管理体制、组织各种合理的体育社团以及村领导积极参与等管理启示,旨在为农村管理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作用;管理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09(2008)03-0053-05The Study of the Role and Management of Infor mal Spor tsAssociations Among Rural Spor ts DevelopmentTAN Yan -min 1,ZHANG Tie -ming 1,L IU Zhi -hong 2,WAN G Shu -ying 2(1.Depart 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ndan C ollege ,Handan 056005,China ;2.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 :In f ormal spo rts a ssocia tions existing in r ural areas ha 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 of r uralsport s orga nization.Adopting lite rature review a 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a nd roles of infor mal sport s associations in rural a reas and the n put s f orwa rd some implications for mana gement s :getting in fo rmation from multi -c hannels ;improving mana gement systems ;orga nizing va rious systematic sport s associations a nd village lea der s ’active pa rticipation in spor ts a ssociations.Finally this pape r aims to provide refe rences for rural manager s who can co rrectly under sta nd the informal spo rts associations in r ural area s and mobilize all positive f actor s for the sport s constr uction in new socialist rural a reas.K ey w ords :r ural ;infor mal spor ts a ss ociations ;role ;mana gement 2006年我国重点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ve ,i i b n f i1t h a a e n fr r ls o t. Aco dn o t et e r fGr u — iw t s e ei a O tem n g me to u a p rs c c r ig t h h o yo o p Dy
n mis p l i g t e Fie P i tLik e c l s t e q e t n a r t o a c 。a p y n h v — o n c t rS a e a h u s i n ie me h d。t kn p n a e u o a ig s o tno s
a tv t fe t o m unia i o i a i c iiy e f c 。c m c ton m tv ton,e oton m o i a i m i tv ton,va u sm otv in nd pr a n le iato a op ga da
mo i a in,t v l a e t e f r t n o h p n a e u p r sg o p’ y a c e f c .Th e t t v o o e a u t h o ma i f t e s o o t n o ss o t r u Sd n mi fe t er— s l i t a l o h i e c a a t rs i a ib e r e a l. Ac o d n O t e a a y i fsn l u t s h tal ft e f h r ce it v ra ls a e t n b e v c c r i g t h n l ss o i g e f co fv ra c ,a o c i i fe t h r r a i n f a c h g a ito a t ro a in e sf ra t t e f c 。t e e i g e t g i c n e i t e a ev ra i n。t eed r v y s s i n h le 。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Group Cohesion of Spontaneous SportsGroups’ Members作者: 谭延敏[1];张铁明[1];金宁[1];陆盛华[2]作者机构: [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出版物刊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页码: 109-119页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主题词: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社会资本;群体凝聚力;社会治理;体育组织摘要:目的:社会治理视角下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建设。

方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和群体凝聚力的修订问卷,对武陵山民族地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成员进行了访谈。

结果:1)社会资本量表(5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网络关系、社会支持)和群体凝聚力量表(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的信效度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

2) 5个社会资本维度、打包社会资本都和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呈正向相关关系,且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 01)。

结论: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网络关系、社会支持对社交吸引均有正向影响,打包后的社会资本稍弱于分维度对社交吸引的解释力;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对健身吸引的正向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打包社会资本和职业变量对健身吸引的影响力不及分维度的影响力大。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的识别、开发与管理,使群体凝聚力能够通过其成员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和积累得到提升,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分析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分析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分析作者:李先雄成铁桥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该文主要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进行分析,以武汉市200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从年龄、运动项目、空间距离等因素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从而得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这三因素有相关性,并提出在发展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过程中要加强非正式社团的技术指导,增强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建议。

这样才有利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的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c)-0181-03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ber of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in Informal Structure Taking Hongshan District of Wuhan as an ExampleLi Xianxiong Cheng Tieqiao(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06,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embers'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scale number of members of the 200 Wuhan city 'spor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From the age,sports, space members' sports participation factors the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xercise number, so that members of informal sports associ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three factors have a correlation, and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guidance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l communities' Sports Development in enhancing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mber of the members of the informal sports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Key Words: Informal structure of sports associations; Physical exercise; Scale characteristics; Wuhan卢元稹和吕树庭[1]在《体育社会学教程》第一次在体育中运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 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作者:金宁等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摘要:为透视和分析散杂居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活动现状,有利于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促进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促进我省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作此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两种类型,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湖北省7个城市)强度抽样(以方便调查为前提抽取样本)的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表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中76.04%的人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38.96%的人择在早上进行锻炼;38.14%的人选择离家距离在5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27.77%的人选择在公园进行锻炼;20.03%的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

关键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体育锻炼;现状中图分类号: C91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4)010045040 引言形成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纽带可以是性格和兴趣等个体人格性因素,也可以是血缘、地缘等传统性因素,甚至于利益、文化等现代性因素,这些散杂居活动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飘忽不定,忽起忽落,没有一定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定的固定路径选择,但却在散杂居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涉及散杂居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没有正式组织与制度)的研究较少[1,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是我国散杂居体育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也是推进散杂居体育更加深入发展的突破口。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湖北省内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居民,样本的选取采用分层(湖北省7个城市)强度抽样(以方便调查为前提抽取样本)的方法。

其中男性229人(占总数的40.2%),女性340人(占总数的59.8%);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1.9±14.5岁,其中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84岁,年龄特征中10—19岁17人(占3%),20—29岁126人(占22.1%),30—39岁79人(占13.9%),40—49岁161人(占28.3%),50—59岁119人(占20.9%),60岁以上67人(占11.8%)。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参阅了《“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2011—2015)》(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鄂政办发〔2011〕11号)、《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鄂政发〔2011〕75号)等20余个有关体育社团的文件。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有关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有关研究文献117篇,有关专著10余册。

1.2.2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两种类型。

本次统计问卷的发放范围:湖北省17个城市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每个城市40份,共发放680份,回收614份,回收率为90.3%;有效问卷569份,有效回收率为83.7%。

1.2.3 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并进行数据处理。

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从表2可以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人次呈反比,其具体比例为:次数不固定的社团占65.73%,1-2次的占14.24%,3-4次的占12.65%,5次以上的占7.38%,故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大于3次(包含3次)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20.03%。

访谈记录(1):你们这个群体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如何确定?W:我们这些人(登山群体)是网上论坛发起的,通过QQ群和发帖进行交流,市区周边(武汉)可以攀爬的山也不是很多,决定爬哪个(山),拐子(武汉话,兄弟的意思)他们几个(登山群的领袖)还要提前去考察,符合我们的攀爬条件的(距离不太远、海拔不太高、地势不太险),在网上一说,时间一定,有时间的人就一起去了。

L:城市这么大,又不在一个单位上班,大家的空余时间都不一样,我们约好的一般都是每周六下午三点的场(足球五人制小场),当然对手要提前约好,一般都是朋友的朋友他们单位的也是像我们这样三、四十岁,年龄相仿、水平也差不多的足球爱好者组的队,如果有对手,周三晚上也会踢。

Z:我们每周一、三、五都在这跳(大众广场舞),别的时间是另外一帮子(其他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他们跳的是交谊舞。

2.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2.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低于30分钟以下的占24.96%,持续时间在31-45分钟的占36.03%,持续时间在46-60分钟的占16.52,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22.50%。

不难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76.04%。

访谈记录(2):你们这个群体每次活动多长时间?L:我们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六点到八点,周六、周日下午跳,常老师在网上学到了新的曲子,就教我们跳。

我们这十来个姐妹都是同学或是熟人,在一起跳舞很长时间了,很有默契,四分钟新曲子一般两天就学会了。

M:我们每次活动的时间也是就是场地的场次安排,两个小时一场,来了做做热身,踢累了下来抽根烟,真正在场上踢的时间也就个把小时吧。

2.2.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选择早晨锻炼的占大多数,达到了38.96%,晚上的占28.16%,下午的占23.30%,上午的占9.59%。

在一天之中,清晨和晚上常被人们视为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这与人们的空闲时间和工作时间大有关系,一般人们的工作时间往往为上午和下午,而早晨和晚上较为清闲,正好有空进行锻炼。

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期,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发病率占61.3%。

日本山口大学的体育生理学教授盐田的研究表明,清晨慢跑的人的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比在午后或傍晚慢跑的激素分泌量高出2-4倍[3]。

访谈记录(3):如何选择锻炼时间段?F:我们这辈人不像你们年轻人,睡得晚起得也晚,我们有早起的习惯,再一个年龄大了,也睡不着,锻炼不都是应该早起的嘛。

T:我这退休了也没别的什么事情,特别是晚上,社区里组织老年人在场子上跳舞,我也就去了,人多,有人教,挺热闹的,还能锻炼身体。

2.3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2.3.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距离选择在距离选择上选择锻炼场所离家距离在500米以内的占38.14%,离家距离在501-1000米的占34.97%,离家距离在1001-1500米的占18.45%,离家距离在1500米以上的占8.44%。

绝大多数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选在就近的位置,近距离锻炼与时间和交通有很大的关系[4]。

访谈记录(4):锻炼场所离家的距离远不远?为什么要到那儿?Z:儿子在这里买了套新房子,我过来给他们带伢(武汉话,小孩的意思)。

锻炼的地方就在我们小区门口啊,离家近,附近的人都在这里跳,家里有什么事,回去也方便。

L:我每次来都要骑电动车,有两、三公里吧,我家住的位置比较偏,大家都来这个广场跳,氛围好。

2.3.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依次为:公园(27.77%)、广场(22.14%)、俱乐部(20.21%)、居委会(14.94%)、学校(12.48%)、其他(2.46%)。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2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纲要提出,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限时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5]。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公园得到免费开放,免费的场地、优美的环境成为了众多健身锻炼的首选场所。

近两年来,各个城市“广场舞”如雨后春笋在城区,乃至近郊兴旺起来,在一些空闲广场、单位门前空地和一些小区空地都会有“广场舞”的身影,在广场上跳舞成为当今的一种健身时尚。

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1)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中76.04%的人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

(2)38.96%的人择在早上进行锻炼。

(3)38.14%的人选择离家距离在5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

(4)27.77%的人选择在公园进行锻炼。

(5)20.03%的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

3.2 建议(1)参照中国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且每次运动在30min 以上,并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

在本次被调查对象属于体育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20.03%,低于2007年全国体育人口平均数28.2%[6]。

我省应严格贯彻《“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2011—2015)》、《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的精神,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如发挥企事业单位场馆的优势,协调“广场舞”与周边居民的作息时间安排等,努力使我省体育人口比例稳步提升。

(2)据本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健身群体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清晨或晚上。

近日全国多地PM2.5指数“爆表”,在一天当中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早晨,另一个在晚上[7]。

而且污染物质还直接作用于人体,诱发各种疾病。

故锻炼时应尽量避开这两个时段。

[参考文献][1] 张铁明,谭延敏.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11):2341.[2] 张铁明,谭延敏.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因的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54.[3] 肖祥云.运动保健新说[N].中国体育报,2003:1022.[4] 张铁明,谭延敏等.以农村为中心的小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锻炼方式的特征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5):31.[5] 中国要求改善国民休闲环境免费开放博物馆及公园[EB/OL].http:///txt/2013-02/18/content_27985396.htm.[6] 陈林祥,湖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J].世纪行,2010(04).[7] 杭城什么时间段PM2.5最高?每天8点至9点及20点前后[EB/OL].http:///12/0301/06/7RG8VSNS00014AED.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