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地毯式”系列训练-《核舟记》(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核舟记》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 (比较)D.清风徐. (缓缓地)来2.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 舱3.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4.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 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答案1. C (比:靠近)2.D (例句为:是,A. 做,这里指雕刻,B.被,C.雕刻,D.是)3.B (A.绝:极,C.如:好像,D.了了:清清楚楚)4.A (A,诎,通假字,屈,弯曲)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核舟记复习题答案

核舟记复习题答案

核舟记复习题答案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著的一篇散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艘精巧的核舟。

以下是根据核舟记内容制定的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魏学洢2. 核舟的制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王叔远3. 核舟上共有_________个人物。

答案:五4. 核舟上的人物中,有_________个是僧人。

答案:二5. 核舟上的船篷是用_________制成的。

答案:箬叶二、选择题1. 核舟上的船篷有多少扇窗户?A. 四B. 五C. 六D. 八答案:B2. 核舟上的船篷上刻有哪两个字?A. 清风B. 明月C. 静夜D. 闲云答案:A3. 核舟上的船舱内,有谁在读书?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C4. 核舟上的船尾,谁在划船?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D5. 核舟上的船头,谁在吹笛?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舟记》中核舟的尺寸。

答案: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 核舟上的人物表情如何?答案:核舟上的人物表情生动,如苏轼在吹笛,佛印在读书,黄庭坚在倾听,王叔远在划船,均各具神态。

3.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什么?答案: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能在如此微小的物体上刻画出如此生动的场景和人物。

四、论述题1. 请结合《核舟记》的内容,论述作者对核舟的赞美之情。

答案:作者通过对核舟精细的描绘,展现了对核舟制作技艺的极高赞赏。

从尺寸的精确度到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再到船篷、船舱等细节的描述,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核舟的赞美之情。

以上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舟记》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核舟记》中考整理汇编带规范标准答案

《核舟记》中考整理汇编带规范标准答案

《核舟记》复习题一、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

②物色:观察。

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________。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译文:【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答: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l题(一)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8.翻译下面句子(2分)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译文: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4分)《大道之行也》复习题1(义乌市·2011)(二)(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核舟记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专项练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二、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椎髻()壬戌()虞山()篆章()矫()二、写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以径寸之木()()3、为宫室()4、木石()5、.罔不因势象形( )()()6、尝贻余核舟一()()()7、盖大苏泛赤壁云()8、舟首位长约八分有奇()()9、高可二黍许()()()10、中轩敞者为舱()()()11、启窗而观( )12、箬篷覆之( )()()13、雕栏相望焉( ) 1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5、.石青糁之()()16.中峨冠而多髯者()()()17、、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18、鲁直左手执卷末()19、如有所语()20、各微侧()21、.其两膝相比者()()22、佛印绝类弥勒( ) 23、.矫首昂视( )24.神情与苏、黄不属( ) 25、诎右臂支船()26、左臂挂念珠倚之()27、.珠可历历数也( )28、尾横卧一楫()29、楫左右舟子各一人()30、居右者椎髻仰面( )31、左手倚一衡木()32、其人视端容寂()()33、若听茶声然( ) 34、其船背稍夷( )()35、钩画了了,其色墨( )( ) 36.长曾不盈寸(38、技亦灵怪矣哉!(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3、左手倚一衡木( )4、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为人五;为窗八()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X潮编的《》。

《核舟记》历年中考集(附答案)

《核舟记》历年中考集(附答案)

《核舟记》历年xx集(附答案)06xx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8—12题(16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xx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选文前三段按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和船背(3分)11.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4分)(1)苏东坡——(肖像特征)(2)佛印——(神态特征)12.“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3分)(二)翻译下面画线句子(4分)1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1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一)8.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分)9 .(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4分)10.空间船头船尾(3分)11.(1)峨冠多髯(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4分)12.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3分)(二)1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2分)14.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分)xx2019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9.【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参考答案: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 类似,像② 弯曲③ 善于,擅长④ 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xx来宾市2019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2分)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8.翻译下面句子(2分)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译文:___________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 _______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分)参考答案:7.B8.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1分),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1分)9.空间顺序(1分)总——分(1分)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2019年xx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课题:核舟记大道之行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尝贻余核舟一贻:箬篷覆之之:雕栏相望焉焉: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其船背稍夷夷: 钩画了了了了: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石青糁之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奇可许其两膝相比者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修:为:3.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4.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5.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6.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亲:子:子:)⑵女有归(归:)⑶谋闭而不兴(兴:)⑷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⑸故外户而不闭(闭:)⑹大同(同:)9.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10.《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大道的内涵是、、。

1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12.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文言文复习-八.核舟记(复习版)

文言文复习-八.核舟记(复习版)

八.核舟记(答案版)一.150个实词1.为宫室为:雕刻2.各具情态具:具备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给4.盖大苏泛赤壁云云:无实义5.中轩敞者为舱为:是7.启窗而观观:看,仔细看9.船头坐三人坐:坐着11.鲁直居左居:处在13.佛印绝类弥勒绝:极15.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像17.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居:处在19.则题名其上名:名字,名称21.为人五为:雕刻23.为字共三十有四为:雕刻25.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是6.启窗而观启:打开8.水波不兴兴:兴起10.佛印居右居:处在12.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14.佛印绝类弥勒类:类似16.居右者椎髻仰面居:处在18.其船背稍夷夷:平坦20.通计一舟计:计算22.题名并篆文名:名字,名称24.而计其长计:计量2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雕刻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二.其他注释1.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2.奇:奇特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4.径:直径5.器皿:指器具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7.罔不:无不8.尝贻:曾经赠送9.尝:曾经10.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11.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12.有:同“又”13.有奇:还有零数、余数14.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15.奇:零数16.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17.轩敞:宽敞,明亮18.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1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赤壁赋》里的句子2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后赤壁赋》里的句子21.徐:缓缓地22.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23.糁:涂抹24.峨冠:高高的帽子25.髯:两腮的胡须。

这里泛指胡须。

26.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27.卷端:指画幅的右端28.卷末:指画卷的左端2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30.微侧:略微侧转31.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32.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33.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34.矫首昂视:抬头仰望35.矫:举36.不属:不相类似37.卧右膝:卧倒右膝38.诎:同“屈”,弯曲39.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40.楫:船桨41.舟子:撑船的人42.椎髻:(梳着)椎形发髻43.衡:同“横”44.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45.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46.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47.背:脊背48.了了:清清楚楚49.墨:黑50.篆章:篆字图章51.丹:红52.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53.曾:尚,还54.盈:满55.修狭:长而窄56.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三.译文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5.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6.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 文言知识.doc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 文言知识.doc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文言知识-练习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5.全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

A.总分总B.总分C.分总6.课文总体是按( B )顺序说明核舟的。

A.时间B.空间C.逻辑7、阅读下列文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高(可)二黍许①大约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类似③(诎)右臂支船③同“屈”,弯曲④珠可(历历)数也④分明可数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C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_灵活精巧____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核舟记》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代编辑的,本文的作者,字,末嘉善人。

2.本文的“苏”指,字,号,他是
著名的家。

与、
合称为“三苏”均列“”之中。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
2.为宫室、器皿()
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
5.盖大苏泛赤壁云()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高可二黍许()()
8.清风徐来()
9.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诎右臂支船()
18.珠可历历数也()
19.舟尾横卧一楫()
20.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21.左手倚一衡木()
22.其人视端容寂()
23.其船背稍夷()
2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5.钩画了了()
26.曾不盈寸()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指出下列通假字
1.长约八分有奇同解释
2.诎右臂支船同解释
3.左手倚一衡木同解释
四用原文填空
1.哪句话点出了核舟所刻的主要内容
2.第四段暗示船在停泊中的最典型的语句是
3.文中哪句话赞叹雕刻者技术的精湛高超
4.第一段中突出雕刻者技术精湛,手艺卓越,印证“奇巧”二字的语句是5.说明苏轼主人地位的语句是
五问答题
1.文章第二段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目的是什么?2.写三人的神情态度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3.“珠可历历数也”是哪种描写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第四段主要写了舟子的哪几个方面?舟子各有什么特点?
5.第四段中“听”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左手抚鲁直背”“如有所语”等句子中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7.从对佛印的描写刻画中可以看出,佛印是一个怎样的人?
8.第二段介绍所刻对联的目的是什么?
9.从“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中你可以领悟到那些内容?
10.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玩具,或工艺美术品,请你用描写性的语言,将你所喜欢的艺术品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的作
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2.本文的“苏”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是
宋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与苏洵、苏辙
合称为“三苏”均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直径)2.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指雕刻)3.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4尝贻余
核舟一(赠)5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零数)7高可二黍许(大约)(上下)8清风徐
来(缓缓地)9水波不兴(起)10石青糁之(涂)11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高的帽子)(泛指胡须)12如有所语(说话)1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14佛印绝类弥勒(极)(像)15矫首
昂视(举)16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17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18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19舟尾横卧一楫(船桨)20楫左右舟
子各一人(撑船的人)21左手倚一衡木(同横)22其人视端容寂
(平静)23其船背稍夷(平)2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
男子美称)25钩画了了(清楚明白)26曾不盈寸(满)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
三指出下列通假字
1.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解释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诎右臂支船诎同屈解释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解释横着
四用原文填空
1.哪句话点出了核舟所刻的主要内容
盖大苏泛赤壁云
2.第四段暗示船在停泊中的最典型的语句是
舟尾横卧一楫
3.文中哪句话赞叹雕刻者技术的精湛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4.第一段中突出雕刻者技术精湛,手艺卓越,印证“奇巧”二字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说明苏轼主人地位的语句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五问答题
1.文章第二段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目的是什么?
以核舟体积之小衬托核舟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术的精湛。

2.写三人的神情态度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说明雕刻者技术的高超。

3.“珠可历历数也”是哪种描写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细节描写
赞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4.第四段主要写了舟子的哪几个方面?舟子各有什么特点?
发型、动作、神态右边的性格粗犷,闲散
左边的神态平静
5.第四段中“听”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突出舟子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和心理活动。

6.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左手抚鲁直背”“如有所语”等句子中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二人的友好关系,他们也正在探讨学术上的问题。

7.从对佛印的描写刻画中可以看出,佛印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人。

8.第二段介绍所刻对联的目的是什么?
与大苏泛赤壁的情景想结合,暗示核舟的背景和主题,使它增添
了浓厚的艺术情趣。

9.从“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中你可以领悟到那些内容?
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苏黄二人是士大夫、诗人、学者
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而佛印是僧人,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

10.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玩具,或工艺美术品,请你用描写性的语言,将你所喜欢的艺术品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