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孙权劝学》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真题一、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课文诵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重点词句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2.古今异义(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②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3)见往事耳①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②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6)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3.一词多义(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2)当①当涂掌事掌管②但当涉猎应当(3)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事①卿今当涂掌事政事②何见事之晚乎事情4.重点实词与虚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5)及鲁肃过寻阳经过(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7)即更刮目相待擦拭5.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劝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题)

《孙权劝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 见往事耳见:了解C. 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D. 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B. 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D. 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 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 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4. A5. A6. C7. (1)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2)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解析】【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治:研究。
故选A。
【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两人都解释为:用、拿;B.于是、就/表示判断,是;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元方;D.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A。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卖油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卖油翁》含答案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开展了“品读古诗文”主题学习活动。
【晓其义·感受文言之美】43.文章描绘了多个人物,陈尧咨①射箭,并以此自傲;②鲁肃经过寻阳时,为吕蒙的长进而吃惊,当即和他结为好友。
(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44.从文章语言中,可以读出人物心理。
“无他,但手熟尔”的意思是“没有别的(奥妙),①”,卖油翁语气平静,从容自信。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意思是“②”,孙权现身说法,语重心长。
【明其旨·探究精神力量】45.卖油翁与孙权的话都蕴含哲理,《晚春》中的三四两句也富有哲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46.以上两个故事对你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案】43.擅长到,等到44.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我经常读书,自己以为大有益处45.示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纷纷如雪花般尽情飞舞,为晚春添色,这给人以哲理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珍惜光阴,不错失时机。
46.示例:从吕蒙学习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不能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从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在学习上,只要多思勤练,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解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②译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
及,到,等到。
4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①但,只是;熟,熟练;尔,同“耳”,罢了。
②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以为,认为;益,好处,益处。
4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此句赋予杨花榆荚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似乎简单朴素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展现着自己的姿态;同时将杨花榆荚比作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情景,似乎也是在挽留即将逝去的春色;抒发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七下《孙权劝学》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六、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堂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鲁肃来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事情,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多日不见,就应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了。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61~72题。
(40分)第一组题目:6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卿今当.涂掌事/当.窗理云鬓C.但.当涉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见.往事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62.用现代汉语翻译列句子。
(4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通过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B.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本文善用对比,通过吕蒙“蒙辞以军中多务”与“蒙乃始就学”对比,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第二组题目:6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孰若.孤/曾不若.媚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65.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6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权善于劝学,他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七下22孙权劝学含解析

22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脱。
孙权以自身为例告知吕蒙读书的好处。
吕蒙从今用功读书,进步飞速,让人刮目相看。
一、重点字词1. 一词多义(1)当:①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F ______________ (2)见:①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5)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 (6)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F :____________2015(7)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__ 学问梳理故 事 复 述过:____________(8)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9)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___(10)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_____刮:_____________3. 文言虚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1)以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2)为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5)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6)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7)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___(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1)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4年初一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重要考点+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文题解读题中“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是勉励别人学习的意思。
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
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讲述孙权勉励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善于劝学,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孙权劝学》经典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经典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答案】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资治通鉴》的熟悉程度,这是中国史学名著,考生须熟记在心。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答案】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答案】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解析】结合相关文段可以看出鲁肃此时的感情是钦佩的,原文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是名言警句,要牢记。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答案】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 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异: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涉猎: 古今异义,广泛阅读。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了解,知道(2)重新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孙权劝学》
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这本书是由(朝代)家、家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
共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5但当涉猎()
6见往事耳()()
7孰若孤()()
8蒙乃始就学()
9及鲁肃过寻阳()()
10卿今者才略()
11非复吴下阿蒙()
12即更刮目相待()()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肃遂拜蒙母()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
2 刮目相待
五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12 文中的“”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
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对-----说)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 当权、当道) 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事务)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研究)(通耶,语气词)
5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6见往事耳(了解)(指历史)7孰若孤(谁)(像)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到)10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12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14肃遂拜蒙母(于是)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四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
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2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
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
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
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