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基础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诵读优秀古诗文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的交流平台对应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从画面中想开去,可从生活经验、其他事物联想等角度进行想象.词句段运用涉及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等实用性知识.日积月累则安排了《过故人庄》
交流平台
教师带领学生,以《草原》《丁香结》为例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是否与教师互动.
5分钟
环节二:
词句段运用1、2题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三句例句,找到相同点,提炼出排比句的特点.并逐句赏析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2、引导分析两句例句中分号的用法,并通过练习单的题目提炼分号的多种用法.
学情分析
1、学生由五年段升入六年段,已有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学会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学生喜欢展示,掌握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的方式,可通过自主展示的学习方式,发展自己对诗歌朗读的感悟和理解.
2、本学段着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高阶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批判性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探讨与交流中更为深刻、敏捷、开阔、更具审辨性和独创性.
学生积极思考并应答,完成对应习题.
课堂的回应程度、习题完成的正确度
10分钟
环节三
词句段运用3题
通过出示路牌图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地名,并通过练习单题目加以巩固.同时,拓展如何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积极应答,并完成对应习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

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

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

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

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一)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我了解阅读文章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预设2: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学习本单元课文《草原》《丁香结》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预设:读到《草原》一文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我能联想到乡下爷爷在山坡放羊时的情景……(三)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预设:会想到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预设:由《草原》中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想到春节时自己家里款待亲人的情景。

(四)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预设1:更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预设2: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五)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技法创造力。

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会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段读、写、说、听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文章意思,感受文学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巧。

4.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阅读拼音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中心,并恰当地表述出来。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掌握“蚕”的相关知识,把握作者通过蚕来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增强对唐诗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预习1.请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预习,掌握第一课的重要句式和生词。

2.帮助学生了解本文中的“蚕”是什么,让学生聚焦“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预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2. 自主阅读1.让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划下来。

3.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注意课文的情感,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让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分享,了解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开展探究课程,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课外拓展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官的刺激,引发思考和表达。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深入体验文学阅读带给人的良好体验和思想启示。

五、教学评价1.通过开展课程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双重评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路牌,查找田园诗等。

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1.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2.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1)引导思考。

①我们回顾一下《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本单元这四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学生交流回顾。

板块二类比联想,引导交流1.质疑:阅读文章时,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聚焦“丁香结”。

(1)引导:“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又代表着哪些人生追求?试着填写下表。

(学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2)小结:我们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3.聚焦“草原”。

(1)引导:读懂了《草原》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如何进行描写?如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欢快场景该如何描写?(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3)根据表格所填内容,交流学习收获。

(4)小结: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旨在具体解读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侧重于“想开去”的策略。

交流平台以《草原》《丁香结》为例,引导学生开发自我的学习经验,交流“想开去”的方法:一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二是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阅读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词句段运用:旨在从例句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形成表达技能。

“词句段运用”由“体会句子的特点”“说说分号的用法”和“借助拼音认识地名”三部分组成。

设计活动时可以联系语段所在的名家名篇,充分朗读,体会排比句的气势之大,体会并列句子之间加分号的语感。

在学习“借助拼音认识地名”部分,要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学习。

日积月累:旨在丰富语言积累。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一首记述乡下做客的诗。

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走进诗歌,体会诗人从应邀而来到准备不邀自来的愉快心情,进而熟读成诵,积淀文化。

教学目标:
1.在经验交流中获得“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策略性知识。

2.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习分号的用法,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3.熟读成诵《过故人庄》。

3.教学过程:
版块一交流平台
1.任务驱动。

同学们,阅读有两个法宝—“读进去”与“想开去”。

首先就是要“读进去”,其次练习“想开去”。

怎样“想开去”呢?
2.交流经验
教师在倾听中启发学生自我的学习经验,如:
要点
(1)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
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2)从课文中的“例子”想开去。

如,阅读《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此还可以联想到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再想到它们的品性和对人生的追求。

3.迁移练习
可以利用“想开去”这一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日积月累”中的《过故人庄》。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使用排比句。

(1)自读自悟。

读一读第一组三个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要点:用三个以上的同一句式来描写事物或抒发感情,显得细腻生动、情感浓厚、气势强烈。

(2)领悟用法。

读一读第二组两个句子,说说分号的用法要点: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3)练习运用。

出示一组词语,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来写一句排比句。

四季山峰小溪母爱爱心友谊时间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目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频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借助拼音认地名。

(1)激活经验。

平时行走或乘车,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路牌,课文中出示的图片就是指路牌,想一想,你分别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路牌?这些路牌上有哪些信息?要点:左图是街道指路牌,蓝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方向;右图是高速公路指路牌,绿底白字,有地名、地名的拼音和千米数。

(2)任务驱动。

看路牌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地名我们怎么办呢?用拼音拼写地名,有什么规则?
要点: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拼音字母都是大写,没有声调,两个字的地名拼音没有间隔,三个字的地名“穆家湖”中“湖”的拼音前有一个空格。

(3)迁移运用。

你会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吗?
要点;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字母一律小写、连写,
复姓或双名字,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不标声调;无缩略形式;必要时用隔音符号。

板块三日积月累
1.走近作者。

我们读过孟浩然的诗,比如《春晓》。

你们把老师当作孟浩然,你知道我的哪些信息?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要点: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等。

2.自读古诗。

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过故人庄》,然后运用猜读、联系上下文语境、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自己读懂。

交流:怎样让老师知道你已经读懂了呢?提示:学生朗读,说说诗句的大意,理解“过”“故人”“具”“鸡黍”“就”等词语的意思。

3.展开联想。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策略。

阅读这首诗可以从哪儿“想开去”呢?
提示1: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近景绿树环抱,远景青山相依。

提示2:联系生活想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扮演孟浩然和他的好朋友,将他们“端着酒,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谈论着农事”的情景表演出来。

提示3:联想以前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等描写田园的诗。

提示4:联想孟浩然其他的诗《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4.背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