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一、引言西方经济学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在当代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之中。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基础之上。
市场经济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自由竞争则是指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市场份额。
三、主权与市场失灵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管理体系对于主权和市场失灵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应对方案。
主权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干预的权利,它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
市场失灵则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的情况,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
四、信息不对称与机构建设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中,信息不对称和机构建设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不同参与者的信息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机构建设则是指通过制度设计和监管机制来改善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五、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旨在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金融市场作为实现资金配置和价值创造的场所,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六、创新与竞争优势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中,创新和竞争优势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则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获得的优势地位,它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来实现。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被重视并纳入考虑范畴。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xīfāng)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jīngjì)学派:主要研究(yánjiū)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xīfāng)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xīfāng)经济学称作“古典(g ǔdiǎn)经济学”;(2)西方(xīfāng)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biānjì)革命”开始(kāishǐ)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其中,,但是。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劳动需求(xūqiú)满足:边际产出等于(děngyú)实际工资;劳动(láodòng)供给: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biàndòng)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劳动(láodòng)市场均衡:;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
两大经济理论对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无产阶级 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也就是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经济 理论;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指资产 阶级经济学,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 的经济理论。 人们已经习惯把无产阶级经济学称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把资产阶级经济学称为西方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济活动中的物质方面,即人与物的关系和物与 物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着重研究经济发展的客观 因素,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理 论比较重视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 具有主观性。(例如:效用和使用价值) 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侧重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矛盾和对立的揭示,西方经济学侧重于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6.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于定性分析,西方经 济学偏重于经济活动的定量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两大部分: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 西方经济学包括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 经济学
两大经济理论总体上的主要区别
1.代表的经济利益不同。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 济理论的代表作<<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 圣经。西方经济学虽然打着种种旗号,但实 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正 如凯恩斯所说:“在阶级斗争中,我是站在 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着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经 济运动的规律;西方经济学不敢深入到经济 事物的本质,只是在经济现象表面联系中兜 圈子,具有很大的表面性。(例如:价值问 题)
7.研究的出发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物质资料的生产;西方经济学---资源稀缺性 8.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看法不同。
第14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上课)

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威廉姆森、诺斯和波斯纳等人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派和法律经济学派。
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除了上述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相关流派,二战后随 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一些非主流经济流派也获得了长足进 步,比如: 瑞典学派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加尔布雷的新制度学派 激进经济学派等 都对当今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 (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 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 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 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一.新古典综合派
用萨缪尔森的话来说就是“星期一、三、五,我可以是一名 萨伊定律的侍从,而星期二、四、六,我却可以是一名凯恩 斯分子。” 萨缪尔森指出,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 经济活动,能够使一国经济趋于稳定的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在此前提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将再度适用。 1960年代后期滞胀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地 位,遭到了新剑桥学派、货币主义的严重抨击。在这种背景 下,萨缪尔森在其第八版《经济学》中,改旗易臶,吸收了 其他学派的观点,加强了对社会总供给的分析,自称“后凯 恩斯主流经济学”。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芝加 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 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加哥大学 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 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走向当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大分支,它始于18世纪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以及19世纪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从那时起,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多种研究方法和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进行浅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说,它以边际主义为核心思想,认为个体在资源分配中会以最大化效用为目标,从而实现经济均衡。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模型和政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尤其是在面对金融危机和城乡差距等问题时。
一些学者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忽略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行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城市化和全球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经济的需求。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行为经济学是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种重要修正和补充,它强调个体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着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
行为经济学尝试使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博弈论等多学科知识,解释和预测个体的经济行为。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行为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中得到了应用。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使得经济学家们必须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因素。
行为经济学也促使政策制定者在实施政策时更加注重个体行为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学科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当代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的特点

当代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的特点货币经济理论还远没有达到完全洞悉货币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但它们所作的有关货币经济分析的种种努力,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货币和进行货币的政策效应分析非常重要。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当代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的特点。
当代西方货币经济理论的特点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均衡分析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起源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在瓦尔拉斯模型中,均衡价格形成的前提是市场出清,市场出清的结果是价格均衡的实现。
也就是说,在一般均衡理论所表述的完善市场中,均衡将形成的是一组组相对价格。
在这里,货币的价值为零,货币在模型分析中得不到研究。
那么,货币对经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早的解释源于货币数量论者,其中以Fisher的交易方程最为著名。
按照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虽然不会对比价体系的形成产生影响,但会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化。
在这里,经济活动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方面: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
瓦尔拉斯均衡模型解决的是实体经济中相对价格的形成,而早期的货币数量论解释的是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并由此形成了“货币中性论”或“货币面纱观”。
根据该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在无货币幻觉的前提下,名义货币量的变动,只会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导致均衡的相对价格的变动。
换言之,在经济分析中,抽象掉货币并不影响分析框架的完整性,货币的变动并不会导致经济变量的实际变化。
如果真如早期货币数量论者所言,货币对经济运行并不起实质性作用,那么,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货币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又作何解释呢?一些经济学家从货币的自然演进历程中,提出了“需求双向吻合”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最初的“物物交换”经济中存在一个极大的缺陷,即只有当交易双方的需求相互“吻合”时,交易才能成功。
这就使得“物物交换”方式在劳动分工较为发达经济中的交易费用昂贵。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间接选择性吻合”取代“双向直接吻合”,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导致了一般等价物的逐步形成和货币的出现。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流派和观点。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二战后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也被称为“正统经济学”。
该学派以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为基础,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既包括古典经济学又包括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均衡的系统,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政府干预来达到最优配置。
该学派注重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主张以数据和统计分析为基础来建立经济模型,并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哈耶克、弗里德曼等。
该学派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这是实现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最好途径。
新自由主义学派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他们也强调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对个人权利的过度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加强市场竞争等。
三、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
该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无法自动恢复经济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等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凯恩斯主义学派注重对总体经济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他们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四、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 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 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 能符合这些标准。
规范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应当如何” 的逻辑结构。 它的两个特点是: ①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它所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 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吴敬链(1930年— )
吴敬链,1930年1月24 日生于南京 ,中国市 场经济的倡导者,人称“吴市场”。吴教授 对中国当代经济的许多观点和分析,在中国 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企业改革,吴教授说过一句话:由于国 有企业改革长时期没有取得突破,从经济资 源配置的角度看,可以说改革的“大关”还 没有过。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课前课后自学
讨论
自我复习
经济学的家谱
2重农学派 魁奈1758
亚当· 斯密1776《国富论》
1重商学派 17、18世纪
大卫· 李嘉图 1817 《赋税原理》
J · .穆勒1848 S 卡尔· 马克思1867《资本论》 列宁 1917 中国 前苏联和东欧
T · .马尔萨斯1798 R 《人口理论》 马歇尔、费雪1880~1910 J · .凯恩斯1936 M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现代主流经济学
(萨缪尔森)
转轨经济
亚当· 斯密(1723—1790)
亚当· 斯密(1723—1790),人类历史上最伟 大的经济学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揭示 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他关于一只“看不见 的手”(价格)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然 是“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
二、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
1、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 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 ①稀缺的概念 稀缺的存在,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是 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 在经济学中,稀缺性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稀缺是经济学的前题;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 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对客观存在的基本概括,是一个最高 的抽象。因为是最高抽象,所以,稀缺的存在性只 能列举而无法证明。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 言,经济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按是否稀缺,可把物品区分为自由物品(或非经济 物品)与经济物品。
这个关于消费者、厂商和市场的模型(理性 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消费者与理性的、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价格 接受者的竞争市场中相互作用)就是基本竞 争模型。 该模型有一个非常强的含义:如果实际市场 可以很好地用竞争市场来描述,那么这个经 济将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没有资源浪费。
五、价格、产权和利润:激励与信息
在经济学中,大部分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 是理性选择假设,即人们对每种可能性的 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就个人的情况来说,理性假设是指他为追 求自身利益而做出选择和决策。 就厂商情况而言,理性假设是指厂商经营 的目标是使利润最大化。
2、竞争市场
为了得到完整的模型,经济学家对追求自 身利益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 相互作用的场所,即市场做出假设。 在完全竞争下,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 它不能影响市场价格,它必须接受这一价 格。消费者也将市场价格当作给定的。
第一讲 序论
学习重点: l、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什么是机会成本? 4、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
第一讲 序论
一、西方经济理论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是指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 接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学界占主流地位或有较大影响的,关于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证的和规范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 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形 成的市场和行业。
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 行为和后果。日益重 视对微观基础的研究。
4、经济学的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用科学的观 点研究选择社会问题,有完整的经济理 论,经济模型,可以用数学进行严格的 推导和证明。
激励可以被视为处于经济学的中心。市场经 济通过价格、利润和产权提供信息和激励。 价格提供关于不同商品相对稀缺性的信息。 价格系统确保商品会被那些最愿意并且支付 得起的个人和厂商所获得。 价格向厂商传递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的信 息。对利润的渴望驱使厂商对价格提供的信 息做出响应。
为了使利益驱动发生作用,必须存在私人产 权和相应的产权。 产权既包括所有者按他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 其财产的权利,也包括出售它的权利。 产权的这两个特征给予个人有效使用他们控 制的财产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激 励是由价格、利润和产权向个人和厂商提供 的。
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供求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
序数效用理论 序数效用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
消 费 理 论
厂 商 理 论 产品市场理论 (交换)
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企业与市场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完全竞争 市场
垄断竞争 市场
寡头垄断 市场
完全垄断 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工资理论 地租理论 利息理论 利润理论
四、基本竞争模型
经济学家的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①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理性的、追 求自身利益的消费者;
②关于厂商行为的假设——理性的、追求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 ③关于这些消费者和厂商相互作用的市场 假设——存在价格接受行为的竞争市场。
1、理性消费者与利润最大化厂 商
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 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 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 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保罗· 萨缪尔森(1915— )
保罗· 萨缪尔森(1915— ),当代最知名的经
济学家,被称为经济学中“最后一个通才”和当代 经济学的“掌门人”,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是经济学中里程碑式著作, 畅销全球的《经济学》(1948年)教科书是许多经 济学家成功的起点。
③混合经济──就是公共(政府)决策与私 人决策混合在一起。任何混合经济的中心问 题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平衡。
2、混合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①市场 指任何可以进行交换的场合。
a. 有形市场:如菜市场,服装市场等; b. 无形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
但是,市场对为谁生产这一问题的回答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所以,在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恰当平衡是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三种经济模式
①中央集权下的计划经济──政府负责几乎 一切方面的经济活动,政府为前面三个问题 提供答案;
②完全市场经济──主要依靠生产者和消费 者之间的自由交换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 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计划经济是讲究依附与服从,而市场经济讲的 是契约与平等。 计划经济是不听话者不得食,市场经济是不成 功者不得食。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 位(厂商、家庭、个人)的行为。它研 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 决策的因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及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 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等。 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 不同的方式。微观经济学是自下而上考察经济, 宏观经济学是自上而下考察经济。
②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 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 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经济学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 效率问题。
广义地说,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 在稀缺条件下的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的 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如何分配社会产品。 更狭义地说,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与消 费中的效率问题。而分配问题就不仅是效率 问题,而且更是公平问题。
经济学的作用是提供一套分析资源配置问题的 工具和方法,借助于这套工具和方法,你可以 分析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得出指导行为 的结论。
5、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 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 律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实证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将会是 什么”的逻辑结构。 它有两个特点:①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②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 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进行检验。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整个经 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提。 本课程具有是逻辑体系十分严密的特 点,前后连贯性很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员形成正确的 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提 高建立和谐社会的能力.
教学计划
㈠教学目的;
㈡教学方法; ㈢教学时间; ㈣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对该学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