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科学第一章 激素

合集下载

产科01第一章 家畜生殖内分泌学

产科01第一章 家畜生殖内分泌学

1.基本内容:①内分泌学基本概念及调节;②生殖激素的作用与应用;③细胞因子与繁殖;④生殖激素的作用原理;⑤激素免疫与抗激素。

2.基本要求:①了解细胞因子与繁殖、生殖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免疫与抗激素;②掌握内分泌学基本概念及调节;③熟练掌握生殖激素的作用与应用。

第一节内分泌学概述(记忆)一、内分泌学的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1)内分泌学:研究激素及其受体的生化、生理、药理和分子生物学的一门学科。

(2)生殖内分泌学:内分泌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繁殖有关的激素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繁殖机能的内分泌调节规律及其人工调控等等。

(3)激素: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4)生殖激素: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

(5)动物的繁殖活动都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

如♂:精子发生、性行为;♀:卵子发生、卵泡发育、排卵和周期性的发情变化、受精、妊娠、分娩及泌乳等等,这些生理机能必须相互协调并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使有关的器官和组织产生相应的变化。

(6)内分泌(endorcine):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

(7)旁分泌(paracrine):少部分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不进入血液循环,只在器官或组织内调节另一类细胞的功能。

隐分泌(cryptocrine):“围绕”;邻分泌(juxtacrine):“邻近”。

(8)自分泌(autocrine):细胞内(或间)的信息交流(与自身膜受体结合)。

(9)胞内分泌(intracrine):(不释放到细胞间隙)直接在细胞内起作用。

2.两点启示:(1)激素内涵:有的激素有内分泌调节,又具有旁分泌、自分泌或胞内分泌的作用;(2)生殖机能:受内分泌和其他调节,调节物质有激素和其他活性物质。

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一)内分泌系统的生理作用1.保证机休内环境的相对平衡;2.调节机休与外环境的相对平衡;3.调节生殖功能。

兽医产科学复习资料

兽医产科学复习资料

兽医产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激素:由体内某些细胞或器官所产生的某些特殊有机物质,它们被释放到细胞外,通过扩散或者血液循环转送到另一类细胞,与靶细胞或者器官上的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作用,从而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活动,这类物质就成为激素。

神经内分泌:丘脑下部、松果腺及肾上腺髓质中的某些神经细胞接受神经信号之后,能够合成及分泌激素,把神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

我们把这种生理现象称之为神经内分泌,把这类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初情期:初次表现发情现象或排卵的时期,性腺具备生成配子和内分泌功能。

性成熟:母畜生长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具备了正常繁殖能力。

但身体发育尚未完成,若怀孕则妨碍身体继续发育,造成难产,影响幼畜体重,故不宜配种。

体成熟:母畜身体已经发育完全,具有了雌性成年动物的固有外貌。

开始配种时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上。

发情周期:母畜达到初情期后,伴随着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形成,母畜出现周期性的发情行为和生殖道活动变化;从时间上定义为从一次发情至下次发情之间的时间间隔。

卵泡波:指一组有腔卵泡同时生长。

共同进入生长卵泡库,形成一个生长卵泡群体,生长卵泡持续发育2—3天,通过生理选择后,只有优势卵泡才能继续发育为排卵卵泡,其余卵泡则发生退化。

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突出于卵巢表面的卵泡破裂,卵子随同其周围的粒细胞和卵泡液排出的生理现象。

妊娠:从受精开始,经由合子阶段、胚胎阶段、胎儿阶段,直到分娩的整个生理过程。

妊娠识别:母体对妊娠的识别。

孕体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表明自己存在,阻止黄体退化;母体接受这些信号,识别孕体存在,并随之发生相应反应,二者之间由此建立密切联系。

附植:胚胎固定在子宫的一定位置,并与子宫形成组织和机能联系。

卵裂:受精后的第一次分裂,发生于输卵管壶腹和峡交界处,只有细胞分裂而不伴随增长的过程。

桑椹胚:16-32个细胞组成的一个实细胞团,被包围在透明带中。

知识传递:兽医产科学之生殖激素

知识传递:兽医产科学之生殖激素

知识传递:兽医产科学之生殖激素1、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为(生殖激素),性腺激素主要是雌性及雄性性腺产生的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孕酮、黄体酮)、雄激素。

2、垂体后叶激素主要是(丘脑下部)合成而储存于垂体后叶的(催产素)。

3、与生殖密切相关的丘脑下部激素主要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4、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是调节性腺机能的主要激素,和称垂体促性腺激素。

5、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提早性成熟)、(诱导发情)、(诱导排卵)和(超速排卵)、(治疗不育)、(预防流产)。

6、催产素(OT)有刺激输卵管平滑肌收缩,帮助精子和卵子的运送;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催产;溶解黄体;放乳等功能。

临床上主要用于催产、诱发同期分娩,提高配种受胎率、终止妊娠、治疗产科疾病(持久黄体、胎衣不下、产后子宫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

7、性激素是卵巢和睾丸产生的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动情素)、孕酮(黄体酮)和雄激素。

雌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催情、松弛子宫颈、诱导泌乳、化学去势等;黄体酮主要用于保胎安胎、妊娠诊断、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等;雄性激素是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具有维持公畜性行为,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促进精子的生成与成熟等功能。

8、胎盘促性腺激素,也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是由胎盘产生的,主要有两种,一是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亦称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另一种是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临床上主要用于催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

9、前列腺素(PGs)具有溶解黄体、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精子生成、临床上可用于调节发情周期、人工引产、治疗持久黄体、黄体囊肿、慢性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病。

10、猪的性成熟期为6-8月龄。

母畜达到性成熟时还不宜配种,只有达到体成熟时才可以开始配种。

猪是全年多次发情动物,其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左右。

断乳后3-7天发情。

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四个期;也可分为兴奋期、抑制期和均衡期三个期;还可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两个期。

兽医产科学之生殖内分泌

兽医产科学之生殖内分泌

第一节 内分泌学概述
结合形式的激素没有活性,一定要变为游离 形式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妊娠期间与蛋白结合 的甲状腺素或碘增多,但基础代射率并无多大变 化,因为在组织中呈游离状态的甲状腺素仍保持 着常量。某些哺乳动物在妊娠期间结合睾酮的蛋 白显著增加,这可防止大量睾酮对母体和胎儿的 敏感组织发生有害作用。
第一节 内分泌学概述
3 细胞外信息的传递方式
外分泌( ectocrine ):动物的一些分泌腺体
或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皮肤排出 体外,经空气传播,通过其他动物的嗅觉器官 感知这类活性物质的存在而发生相应的反应。 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神经内分泌 细胞产生的神经激素可沿着神经细胞的轴突借 助轴液的流动而运送到神经终末释放的分泌方 式称为神经内分泌。
第三节
生殖激素各论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属于下丘脑激素。简称GnRH,又名促黄体素释放激 素(LHRH或LRH)。 化学性质:所有哺乳动物下丘脑分泌的GnRH 均为十 肽,并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效应。 功能: GnRH 可以促进垂体分泌 LH (促黄体素)和 FSH(促卵泡素),而且 GnRH对LH分泌的促进作用比对 FSH分泌的促进作用更迅速。
第二节 生殖激素
一、生殖激素的分类
1.生殖激素可大致分为: (1)松果体激素 (2)下丘脑激素 (3)促性腺激素 (4)性腺激素 (5)神经垂体激素 (6)前列腺素 (7)内皮素 (8)外皮素 (9)与生殖有关的神经递质
第二节 生殖激素
2.根据: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衍生物和胺类等,垂体分泌的所有生殖激素和脑部 分泌的大部分生殖激素都属此类。此外,胎盘和性 腺以及生殖器官外的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分泌蛋白质 和多肽类激素。

兽医产科学

兽医产科学

兽医产科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雌激素的作用:1.催情 2.治疗子宫内膜炎 3.排除子宫内死胎、子宫积液 4.诱导泌乳 5. 化学去势雄激素的作用:1.母牛用它处理后,可用作试情牛 2.增加绵羊排卵数,增加产羔数多次发情的动物:牛、猪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马、绵羊水牛的最佳配种时间:通过直肠检查触摸卵巢,当感到卵泡明显紧张而有波动时牛配种后5~8 天可以由子宫采到桑椹胚和囊胚精子和卵子相遇并结合的部位:输卵管上的1\3 的壶腹部牛羊属于阴道授精型;猪和马属于子宫授精型直肠检查法:是大家畜最常用的妊娠诊断方法猪在产前约半天前部乳头能挤出1~2 滴白色初乳牛胎衣排出时间:2~8h,,最长不超过12h(羊0.5~4h)孕畜出现腹痛、起卧不安、呼吸和脉搏加快等先兆流产的症状,应使用抑制子宫收缩药安胎(如:硫酸阿托品云铜镇静剂)继发性子宫迟缓:开始时子宫阵缩正常,以后由于子宫肌疲劳导致收缩力变弱子宫捻转的处理方法:1.产道内矫正 2.直肠内矫正 3.反转母体 4.剖腹矫正或剖腹产胎儿过大的处理方法:1..灌入润滑剂 2.外阴切开术 3.剖腹产 4.截胎术 5.注射雌二醇和PGF2d在妊娠末期,马胎儿常呈下位,牛胎儿多为上侧位,在分娩是则要变为上位子宫脱出原因:强烈努责、外力牵引、子宫弛缓产后败血症和脓毒症的防治:处理病灶、消灭病原、增强抵抗力、;但禁止冲洗子宫牛产后截瘫的防治:静注10%的葡萄糖酸钙、肌注V D、针灸疗法卵巢发育不良的病因:染色体异常卵泡萎缩及交替发育的原因:1.气候 2.(气)温度 3.VA 不足卵巢囊肿的特征之一:荐生韧带松弛隐形子宫内膜炎:无临床症状,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睾丸炎治疗:先冷敷厚温敷;局部涂鱼石脂软膏、全身使用抗生素精囊腺炎综合征的病因: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新生仔畜低血糖症的病因:新生仔畜缺乏糖原异生能力、母畜少乳乳房浮肿的治疗: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减少饮水;严重的需口服氢氯嗪,但不得穿刺皮肤放液乳房血肿的治疗方法,可刺穿放血乳房坏疸的治疗:抚菌、解毒、强心、防止和缓解毒血症,但严禁热敷按摩酒精阴性乳的防治:平衡日粮与精粗料比例,调节机体全身代谢解毒保肝、改善乳腺机能。

产科材料01

产科材料01

《名词解释》01.兽医产科学:是人们从母畜的角度去研究动物繁殖的一门科学,是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2.内分泌学:研究激素及其受体的生化、生理、药理和分子生物学的一门学科。

03.生殖内分泌学:内分泌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繁殖有关的激素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繁殖机能的内分泌调节规律及其人工调控等等。

04.激素: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05.生殖激素: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

06.内分泌: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

07.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不进入血液循环,只在器官或组织内调节另一类细胞的功能。

包括“隐分泌-围绕”、“邻分泌-邻近”。

08.自分泌:细胞内(或间)的信息交流(与自身膜受体结合)。

09.胞内分泌:(不释放到细胞间隙)直接在细胞内起作用。

10.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与垂体下动脉在下丘脑漏斗部形成毛细血管丛。

催产素和加压素不经过垂体—门脉系统,它们是在下丘脑,经运输到垂体后叶贮存释放。

11.生殖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母性以及公畜的精子形成、附性腺分泌、性行为等生殖环节。

12.长日照动物:随着日照时间逐渐变长而进入繁殖季节的动物称之。

如马(春)。

13.短日照动物:随着日照时间逐渐变短而进入繁殖季节的动物称之。

如羊(秋)。

14.生殖激素的半衰期:生殖激素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消失一半时所需时间。

15.GnRH的“异相作用”:这种作用与GnRH本来的生理作用相反,故称为GnRH的“异相作用”。

16.初情期:指母畜初次表现发情并发生排卵的时期。

17.性成熟:公母畜生长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

18.体成熟:公母畜的身体已发育完全,并具有了雌(雄)性成年动物固有的外貌特征。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考试考点知识(兽医产科学)【圣才出品】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考试考点知识(兽医产科学)【圣才出品】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考试考点知识第四章兽医产科学第一单元动物生殖激素考点一、松果腺激素1.褪黑素(MLT)的功能:抑制腺垂体LH的分泌;调节发情;催眠;调节免疫。

2.褪黑素的临床应用:(1)皮下埋植使绵羊繁殖季节提早6~7周,并能缩短乏情期;(2)通过MLT主动免疫提高蛋鸡生殖内分泌水平,提高蛋鸡的产蛋量。

考点二、丘脑下部激素1.丘脑下部激素的种类可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乳素释放因子(PRF)和促乳素抑制因子(PIF)三种。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临床应用:诱导母畜产后发情、提高母畜情期受胎率、提高超数排卵效果、治疗公畜不育以及用于抱窝母鸡催醒。

考点三、垂体激素表4-1垂体激素的功能、临床应用以及协同作用考点四、性腺激素表4-2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考点五、胎盘促性腺激素表4-3胎盘促性腺激素的主要作用及临床应用考点六、前列腺素(PGs)1.产生部位:主要是精囊腺,其次是肾髓质、肺和胃肠道。

脑、肾上腺、脂肪组织等多种组织也能产生。

2.主要功能与临床应用(1)主要功能:①溶解黄体;②影响排卵,如PGE1抑制排卵,PGE2α促进排卵;③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④促进垂体LH和FSH的释放;⑤影响睾酮和精子的生成,增加射精量。

(2)临床应用:①调节发情周期;②人工引产;③治疗家畜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子宫复旧不全、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处理干尸化胎儿;④增加公畜精子的排出量;在冷冻精液中加入PGs可以提高妊娠率和产羔数。

第二单元发情与配种考点一、母畜生殖功能的发展阶段1.初情期(1)概念:母畜开始出现发情现象或排卵的时期。

(2)各种动物初情期的年龄:牛6~12月龄,水牛10~15月龄,马12月龄,驴12月龄,绵羊6~8月龄,山羊4~6月龄,猪3~7月龄,兔3~4月龄,犬8~10月龄,猫7~9月龄。

2.性成熟(1)概念:母畜生长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称为性成熟。

2动物繁殖学-生殖激素汇总

2动物繁殖学-生殖激素汇总



三、调节繁殖机能的器官和组织 动物的繁殖以性腺的活动为基础,即两性
的性腺产生雌、雄配子,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继而
发育成新的个体。同时,性腺还产生性激素,引
起一系列有关的形态、行为、生理生化变化。性
腺的活动受垂体、下丘脑以及更高级神经中枢的 调节,从而构成大脑━下丘脑━垂体━性腺相互
调节的复杂系统。此外,繁殖过程还涉及其他外
下丘脑 十肽
1、促进垂体合成、释放LH和FSH,但以LH为主。 2、刺激排卵 3、促进 精子生成 4、抑制生殖系统功能,具有抗生育作用
促进垂体释放LTH 抑制垂体释放LTH 促进垂体释放LTH和促甲状腺素
下丘脑 多肽 下丘脑 多肽 下丘脑 三肽
1、促性腺释放激素

简称GnRH,又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或LRH)
PRL( 垂体前叶 或LTH)
蛋白
生殖激素种类、来源及主要生理功能
雌激素(雌二 醇为主) 孕激素(孕酮 为主) 卵巢、胎盘 促进发情行为,反馈促进 促性腺管道发育,增强子 宫收缩力 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于发情 行为,抑制子宫收缩,刺激 子宫腺体发育、乳腺泡发 育,对促性腺激素抑制作 用 类固醇
卵巢、黄体、胎盘
(二)丘脑下部
室旁核
视 前 核
下丘脑背区
前组:视前核、下丘脑
前区、视上核、室旁核、 视交叉上核
视 交 叉
下前 丘 区 下丘脑背中区 脑
腹中核
结节组:腹中核、 乳头体前核 弓状核、正中隆起
乳头体
视上核
弓状核
后组:乳头体前核
视交叉上核
结节部
正中隆起 神经部
远侧部
垂体前叶
中间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果体是一个实质器官, 松果体是一个实质器官,几乎完全 受来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支配, 支配,将视网膜接受外界光照刺激所产 生的神经信号变成内分泌信号输出。 生的神经信号变成内分泌信号输出。光 照抑制松果体合成MLT,黑暗刺激合成 照抑制松果体合成 , MLT。这种节律具有生物钟作用 。
四、抗激素
定义: 定义:激素的抗体 当被拮抗的激素存在时, 当被拮抗的激素存在时 , 抗激 素才能表现出拮抗作用
1.来源
含氮激素: 注给异种动物而产生, 含氮激素 : 注给异种动物而产生 , 连续注射激素作用减弱或失效, 连续注射激素作用减弱或失效 , 但 不影响被注射动物本身激素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激素: 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激素:连接蛋 白载体后注射动物才能产生
神经内分泌细胞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树突 突触 兴奋 传导动作电位 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发达的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 合成分泌神经激素
三、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
嫌色细胞: 嫌色细胞:50% 无颗粒 非分泌细胞 嗜色细胞: 嗜酸细胞: 嗜色细胞:50% 嗜酸细胞:35% PRL
3. 新概念
激素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 激素→血 (神经)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 神经)内分泌细胞→激素 液循环→受体(靶细胞/ 液循环 受体(靶细胞/器 官) 受体
二、激素作用的特点
1.激素作用的基本特点
特异性 高效性 协同性与颉颃性 复杂性: 复杂性:一种激素多种作用 一种功能多种激素
2.受体的作用
PRL: 3. PRL:促乳素
单链纯蛋白激素 T1/2≈15min
促进PRL释放:PRF,去甲肾上腺素,利血平 抑制PRL释放:PIF,多巴胺
与E2协同促进腺管系统发育 与P4协同促进腺泡系统发育 与皮质醇协同发动和维持泌乳 刺激阴道分泌粘液 松弛子宫颈 维持睾丸分泌T 协同T 维持睾丸分泌T 协同T促进副性腺的分泌 与繁殖行为有关: 与繁殖行为有关:母性 抱窝性 鸟类的反哺行为 兔脱毛造窝
卵泡颗粒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分 泌的多肽, 泌的多肽,由α和β两个亚基所组成 0.5- T1/2=0.5-1h 抑制垂体分泌FSH 抑制垂体分泌FSH
Relaxin: 5. Relaxin:松弛素
妊娠黄体分泌的多肽激素, 妊娠黄体分泌的多肽激素,产量随妊 娠而逐渐增多。参与硫酸粘多糖的解聚, 娠而逐渐增多。参与硫酸粘多糖的解聚, 主要与家畜的分娩有关 松弛骨盆韧带和耻骨联合 松软子宫颈 增加子宫水分含量 促进乳腺发育
识别激素 结合激素 传导信号 产生效应
3.受体的特征
特异性 饱和性 高亲和性 结合可逆性
三、激素的分泌、转运与降解 激素的分泌、
1.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内分泌细胞合成激素代谢的比例:很高 内分泌细胞合成激素代谢的比例: 内分泌细胞占机体的比例: 内分泌细胞占机体的比例:很低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处于动态变化中
激素以固定频率阵发式地分泌出来 含氮激素: 含氮激素:合成后先贮存 需要时再分泌 类固醇和脂肪酸激素: 类固醇和脂肪酸激素: 需要时才合成分泌
2. 激素的转运 所有细胞接受相同浓度的激素信号 含氮激素: 含氮激素:在血浆中以其本身形式存在 类固醇激素:在血浆中与载体蛋白结合 类固醇激素: 以增加水溶性和减缓代谢 脂肪酸激素: 脂肪酸激素:主要在局部发挥作用
刺激垂体前叶分泌PRL 刺激垂体前叶分泌PRL 小剂量对丘脑下部持续中枢产生负 反馈,抑制GnRH释放 反馈,抑制GnRH释放 GnRH 大剂量对丘脑下部周期中枢产生正 反馈,促进GnRH释放,引起LH排卵峰 反馈,促进GnRH释放,引起LH排卵峰 GnRH释放 LH
正常母牛
异性孪生母牛
正常母牛 VS 异性孪生母牛
1. E2:雌二醇
由卵泡颗粒细胞和胎盘合成 T1/2=5-20min
LH FSH
内膜细胞 ATP cAMP ATP cAMP
颗粒细胞
雄烯二酮 胆固醇 睾酮
雄烯二酮 睾酮
雌酮
雌二醇
使母畜发生并维持第二性征 刺激并维持母畜生殖道的发育 增加子宫P OT受体 增加子宫P4、E2、OT受体 刺激乳腺腺管系统的发育 (在少量P4配合下)刺激性中枢,使 在少量P 配合下)刺激性中枢, 母畜产生性欲及性兴奋
六、神经垂体激素
OT: OT:催产素
丘脑下部的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 丘脑下部的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 沿丘脑下部—神经垂体径中的轴突到 沿丘脑下部 神经垂体径中的轴突到 达神经垂体并贮存起来, 达神经垂体并贮存起来,由神经反射 引起分泌 T1/2=1-1.5min 反刍动物黄体细胞、 反刍动物黄体细胞、猪马子宫也 合成和分泌OT 合成和分泌OT
T: 3. T:睾酮
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
LH
FSH
间质细胞 ATP cAMP ATP cAMP
支持细胞
雄烯二酮 胆固醇 睾酮
雄烯二酮 睾酮
雌酮 雌二醇
使公畜发生并维持第二性征 刺激维持雄性器官和副性腺发育 刺激精子发生和成熟 中精子寿命 刺激性欲及性行为 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负反馈 延长附睾
Inhibin: 4. Inhibin:抑制素
产生垂体 后叶激素
神经内分泌
丘脑下部、 丘脑下部、松果腺及肾上腺髓 质中的某些神经细胞接受神经信号 之后,能够合成及分泌激素,把神 之后,能够合成及分泌激素, 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我们把这 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 种生理现象称之为神经内分泌,把 种生理现象称之为神经内分泌, 这类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类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 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子宫:收缩平滑肌, 子宫:收缩平滑肌,有助于精卵运行 和分娩时产出胎儿 分泌PGF2α,引起黄体溶解 分泌PGF2α, 乳腺: 乳腺:收缩腺泡肌上皮 松弛大导管平滑肌
分泌范型
周期性 + 持续性
持续性
LH和FSH的分子结构 LH和FSH的分子结构
条肽链组成, 由2条肽链组成,都有种属特异性
α
S S
β
α 链相同 β 链不同,表现激素特异性 链不同,
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数目在同一种动物
的同一种激素上往往不同。 的同一种激素上往往不同。 糖基在不同动物和不同激素之间的差异 很大,与激素的构效有关, 很大,与激素的构效有关,能延缓激 素的水解速度。 素的水解速度。
对长日照动物,长白昼期间褪黑素 浓度降低,促乳素浓度也降低, GnRH浓度上升,性腺活动增强,进 入繁殖季节。 对于短日照动物,短白昼期间褪黑 素浓度升高,促乳素浓度也降低, GnRH浓度上升,性腺活动增强,进 入繁殖季节。
2. AVT
8—精加催产素 8 精加催产素
肽类
对性腺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二、丘脑下部促垂体激素
第一章 生殖激素
第一节 激素概论
激素概念的建立与发展 激素作用的特点 激素的分泌、 激素的分泌、转运与降解 抗激素
一、激素概念的建立与发展
1. 性腺激素的发现
对激素的认识开始于对性腺作用的 认识 殷商甲骨文记载了家畜阉割
秦始皇铜车马
2. 经典的激素概念
内分泌腺→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 内分泌腺 激素→血液循环 激素 血液循环→靶器官 概念扩展: 概念扩展:外激素为异体激素
四、胎盘促性腺激素
eCG: 1. eCG: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40-120天期间子宫内膜杯( 妊娠40-120天期间子宫内膜杯(由胚 40 天期间子宫内膜杯 胎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构成) 胎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构成)分泌的一种糖 蛋白激素 40- T1/2=40-125h 留10天以上 10天以上 给牛im后可在体内停 给牛im后可在体内停 im
FSH LH
牛 发情时间 排卵时间 安静排卵 17小时 17小时 发情后12 发情后12小时 12小时 较多 35小时 35小时 接近发情结束时 较多 羊 48小时 48小时 发情停止前8 发情停止前8小时 稀少 猪 144小时 144小时 发情停止前26 发情停止前26小时 26小时 稀少 马
雌性和雄性的重要差别
胎盘绒毛膜的滋养层合体细胞分 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附植的第一天出现,60-70天为 附植的第一天出现,60-70天为 高峰期 12- T1/2=12-16h
类似于LH的功能 类似于LH的功能 LH 也有一定FSH的功能 也有一定FSH的功能 FSH
五、性腺激素
E2:雌二醇 P4:孕酮 T:睾酮 : Inhibin: 抑制素 : Relaxin:松弛素 :
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和分泌T 刺激睾丸间SH LH含量比例与发情排卵的关系 垂体FSH和LH含量比例与发情排卵的关系 FSH和
FSH含量在马、 牛逐渐降低, FSH含量在马、猪、羊、牛逐渐降低,发情持续 含量在马 期在马长而在牛短 FSH/LH比例在马高而在牛羊低 比例在马高而在牛羊低, FSH/LH比例在马高而在牛羊低,安静排卵在马 少而在牛羊多
2. P4:孕酮
由黄体和妊娠后期的胎盘产生 20- T1/2=20-30min
促进生殖道充分发育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子宫肌收缩 减少子宫P OT受体 减少子宫P4、E2、OT受体 促进乳腺腺泡系统的发育 抑制性中枢,抑制发情活动; 抑制性中枢,抑制发情活动;少量促 进发情 对丘脑下部的周期中枢产生负反馈, 对丘脑下部的周期中枢产生负反馈, 抑制GnRH GnRH分泌 抑制GnRH分泌
嗜碱细胞: 嗜碱细胞:15% FSH LH
FSH: 1. FSH:促卵泡素
在发情周期中波动不大 T1/2≈4h 刺激有腔卵泡生长发育 内膜细胞分化 颗粒细胞增生
活化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进E 活化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进E2合成 促进生精上皮发育和精子形成
LH: 2. LH:促黄体素
阵发式分泌 T1/2≈21min 形成LH LH排卵峰 形成LH排卵峰 交配可加速排卵 交配刺激引起猫兔等LH LH排卵峰 交配刺激引起猫兔等LH排卵峰 促进卵泡成熟 触发排卵 促进黄体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