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软兵九节鞭
九节鞭古传鞭谱

九节鞭古传鞭谱武谚有云:“杀人刀,打人棍,突围鞭”,这里的鞭,就是九节鞭。
鞭的节数,有七、九、十一、十三之分,通称九节鞭。
作为一种软中带硬的器械,以七节打击力最大,分量以二斤为适中。
既然是“突围鞭”,就说明九节鞭是一种以一对多的群战最佳器械,运用时或贴身短打,或放长击远,或偷袭出人意表,或硬打敌难招架。
此器械传至今日,虽招式众多,很多人已不明其固有的攻防含义,今将先祖父传授的九节鞭攻防含义,略述如下:(01)仙人指路冷不防;----起手招式,鞭团握手中,母、无名、小三指握把,母、食、中三指握节,突然抬手剑鞭,直插敌面。
须速出急收,防敌抓握鞭头。
(02)老嬷拐线左右忙;----左右拐肘,攻击左右及前方之敌。
可定步可活步,此式亦防守之首选。
(03)顺手牵羊打身后;----随鞭势向后撩击身后之敌。
(04)背鞭转身敌命亡;----顺手牵羊后接背鞭转身,前后攻击。
(05)苏秦背剑贴身打;----又名蝎子摆尾,须上步近身,鞭从肩出,艺成后可击敌后背。
(06)古树盘根镇八方;----此式头上平抡接腿下平抡,跳跃而舞,防敌击腿。
(07)顺风摆柳把敌赶;----跑鞭,追击之法。
(08)凤凰点头善撩裆;----缠脖,左右撩击。
(09)张飞片马起腿踹;----攻击前方之敌,同时起腿踢击右前方之敌。
(10)黑狗钻裆回马枪;----此式鞭从两腿之间向后击敌,要直如大枪,淬不及防。
(11)金丝缠臂联三下;----左臂两下,最后右腿上步,右手鞭放长击远,突出一个“快”字。
(12)插步外拐龙翻江;----前后攻击,转身要快。
(13)雪花盖顶攻防艺;----敌击我头部,速低头运用雪花盖顶之艺,防中有攻。
(14)玉带缠腰意气扬;----上式的收鞭之法。
(15)十字披红随身转;----亦近攻之法。
(16)浪子踢球把鞭藏。
----收势。
九节鞭入门

九节鞭入门九节鞭是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欢的软器械,近年来喜爱和习练九节鞭的人越来越多。
为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九节鞭的基本要领,少走弯路,本人总结了前辈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练鞭体会,把习练九节鞭的基本知识集以文字,以供九节鞭爱好者参考。
一、九节鞭的特点与风格九节鞭是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二十一节鞭等等多节鞭的统称,属武术软器械的一种。
九节鞭灵活多变,可收可放、能直能曲、以抡劈、平扫、缠绕、拨挂及舞花为运动形式,以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为打击力量,以身体不同部位做支点,改变鞭的运行方向。
缠绕起来如银龙穿云绕雾、劈打抡扫象钢棍一条。
演练起来快似闪电,既凶猛刚劲又潇洒飘逸。
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自卫,而且携带方便。
由于九节鞭具有很高的武术美学欣赏价值,所以又是很好的艺术表演项目。
习练九节鞭不局限于年轻人,男、女、老、幼皆可习练。
二、九节鞭的型制与结构九节鞭是由鞭头(亦称镖头)、鞭节、鞭把三部分,通过圆环连结而成。
连接环可用两个或三个,有的鞭每个连接点加两个响环。
鞭头后连接环上系着鞭彩,舞起来既好看美观又使鞭运行平稳。
制做九节鞭的材质为铁(钢)、铜,也有木制的和兽骨制的。
年代久远一点的九节鞭是铁匠锻造出来的,现在这种鞭已不多见了,现代的九节鞭基本是车床机加工而成。
三、九节鞭长度和重量的选择九节鞭的长度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根据习练者的要求而定。
一般长度为习练者握鞭把臂平举,鞭头离地1~2厘米或鞭把尾端顶下额,鞭头触及地面为宜。
以缠绕为主要风格的,可选择鞭节短数量多的长鞭使用。
鞭的长短也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和要求而确定。
九节鞭的重量也是根据习练身体素质决定的。
年轻体力好的习练者可以选择重一点的使用,女同志、老年人可选择轻一点的使用。
根据当前流行的重量看,鞭重在400克至600克最为适合。
鞭体过轻,演练时虽然速度快,但显得轻飘,不沉稳厚重,而且直棍式鞭法很难做出来;鞭体过重,演练时影响速度、消耗体力,有些缠绕动作很难完美的展现出来。
九节鞭基本技法小论

九节鞭基本技法小论从网上看了四门拳的九节鞭以及少林奇门九节鞭,其各自套路风格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呼啸而起,动作连续,不愧为前辈!作为套路,可谓眼花缭乱,挥洒自如,但两位对实战技法似乎介绍的不多。
我一直以为,拳法也好,冷兵也罢,其实战技法必定简单,毫不复杂,那些花法更多的是为了表演,同时在工于花法之时,那一瞬间的时间差,很可能牺牲了对敌的最佳时机。
因为九节鞭本属软器,作为软器,其动作在实战中的衔接,必定不如硬兵来的自由,所以很多花法,实在是浪费时间。
但花法却不能不会,至少要会练一些,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不懂九节鞭。
我只练了二十日,尽管以前接触软兵不多,好在有双节棍、绳镖、单刀、双手刀的基础,所以起初练花法,如单拐肘、双拐线、单缠腕拐肘、缠颈甩鞭、十字披红、张飞片马等这些,感觉经过几天与鞭的磨合,轻松就能掌握,当然,要能练出如两位前辈那样的自由度,尚需时日。
同时发现,很多人九节鞭的步法及身法,对实战来讲,并不利,转圆步法、背对敌人,这些很多都是在自练中产生,丝毫没有对敌的压力。
步法,当今功夫界,还能有比拳击的滑步更为先进的步法吗?但九节鞭的步法着实不好练,当前感觉,需要滑步与转圆步、四方步等步法以及身法结合使用,一是为了速度,二是最大可能的降低鞭的惯性。
如此半个多月的练习,终于发现了九节鞭其可能伤敌毙敌的最有效技法,总结如下:1、抡:分平抡和立抡。
平抡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水平旋转,其方位头上、身体中间以及下三路皆可应用。
立抡是指垂直地面正向、反向抡,还可以单手在体前正向、反向或转腕交叉抡。
2、劈:如同刀一样斩击。
3、撩:习惯了一招,名为海底捞月,也可以像刀一样反向划击。
4、砸:主要是对付紧贴地面的敌人,如同挥大锤一般向下砸击。
5、抽:像赶大车的车夫一样扬鞭,突然一甩腕,鞭子的鞭头及鞭头上的钢节、链子在击近目标时,如同画出一个圆月弯刀的轨迹。
6、抖:完全靠抖腕的暴发力将鞭子弹出去,鞭头应是点中目标,即刻回拉,这一技法十分难练。
九节鞭的练法与特点古传鞭谱

九节鞭的练法与特点古传鞭谱九节鞭,顾名思义,连鞭头带把柄,是由九个钢节与组环连接制成,两端系有彩缎的武术软器械。
它既可折叠,又可放抡;既可单练:又能双打。
“收回一团,放出一片;收回如虫,放出如龙;收回如鼠,放出如虎,都是指鞭而言。
九作鞭是以实用和携带方便而深受群众所喜爱,河南汤阴武术界对九节鞭有如下名称:九节鞭、十节龙、十节霹雳、,十三节叫作虎尾神等。
九节鞭的长度:本人站立,垂直以把顶下颜,鞭头触地为适当,鞭的重量:是根据本人力量而定,适量为佳。
平时以重鞭锻炼臂力,以轻鞭练习速度和协调性。
九节鞭不象其它器械那样容易控制,为了避免误伤,初练者可先用一条细绳系一小沙袋,跟教练或师父熟悉鞭的各种运行规律和鞭花。
练熟后才换鞭练习。
但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练多必熟。
九节鞭有正握和反握,即阳把和阴把之分,阳把灵活,阴把有力,各有特长。
它又有平圆和立圆之分。
平圆如桌面,立圆似车轮、无论平圆与立圆,凡鞭头逆时针运行时,为正抡鞭;顺时针运行时,为反抡鞭。
此篇谈的是単鞭,其它也有练双鞭和刀里加鞭等套路的。
九节鞭是以圆的运行为表现方法,把柄就是总大轴。
其它鞭花是以握鞭手臂的摆动,和身体各部位作为支点,结合转带、拨打和另一手的辅助等方法,来增加动力速度,改变圆心及方向。
练习鞭术,最好学会右手、左手都能做动作、双手交待使鞭这样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实际应用和比赛之时就不致一手疲乏无力,另一手则有力使不上。
还可避免失手,发生意外事故。
鞭决讲:“学会鞭换手,遇敌不丢丑。
”颇有道理。
练鞭的步法:有击步、跳步、纵步、追步、进步、插步、盖步等。
鞭法有:抡、绕、撩、挂、缠、甩、解、架、背、拐、弹、压、蹬、抛、盖、打、双打、滚打等,练鞭要求:纵打‘线、横打“片,鞭法清晰,勇猛快速,步法稳健,干净利索,抡、扫,交待明白,。
鞭随身转,亦随步换,收放自如,快而不乱。
九节鞭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中国武技艺术。
归纳起来,它是:花连花,花套花,花花相连;花接花,花串花,变化多端?动动有法,形成套路。
三十六类奇门兵器

三十六类奇门兵器1.橛:武术器械之一,短棍式兵械。
由棒棍演化而来的武术双器械,以坚木制成,长约1.5米。
圆柱形,一端粗、一端细。
粗端为把,直径约5厘米;细端为梢,直径约3厘米。
形似筷子。
粗端有似马鼻子的小孔以穿穗。
演练时,两手各持一械,握粗端。
技法有:刺、劈、杵、截、扫、抖等。
此外,还有“羊角橛”、“拦门橛”,形制同上,略短,全长约1米,是在全长三分之二多点之处的木棒上装有一牛角或羊角或金属尖,另一端系一牛皮索套而成,增加了橛梢的硬度和戳击强度。
一般两手各持一橛演练,称为“双橛”。
近代习练者多在梢端或羊角与棍之连接处钻一小孔,系以红缨或彩穗。
练习时,将牛皮索套在手腕上,再握紧棒端。
2.铁尺(笔架叉)笔架叉,又名“铁尺”最初流传于福建永泰等地,后传入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携带和出击,掰掉了一个齿,起了个名字叫“十手”,克制武士刀很管用。
因其形似笔架而得名。
可作为短兵器,也可作为暗器使用。
其形如圆柱、圆楞、尺,四面不内陷,上粗下细,两侧有向上旁枝或两侧没有向上旁枝,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通常双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称为“双铁尺”。
中柄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圆柱形,头有点穴为主的圆头和刺杀为主的尖头。
可正持或反手持。
旁枝多用于格挡时卡住对方的兵器,因此对付刀剑或更长兵器有较大的优势。
铁尺大约起源于唐宋时期,为中国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
在武侠小说中为普通捕快的标准装备。
3.鸡刀镰鸡刀镰,心意门双器械之一,亦称拥花腰子,流传于山西,相传为心意拳创始人姬龙峰所创。
全长约80厘米,包括镰身、鸡嘴、鸡冠、镰刃、镰脊、镰格、镰柄、镰首。
其特点:小巧轻便,顺形应势,借力里钻,能攻能守,利于近战,既可单练也可和长、短等器械对练。
基本技法有:拉、带、挂、挎、钩、缠、啄等。
4.跨虎拦跨虎拦为鸳鸯拳武术双器械,长3尺4寸,前端似剑成十字交叉有对称两钩,相距6寸。
下端护手处侧出一月牙,月圈口9寸,尾端鐏似矛头。
软鞭杂谈

软鞭杂谈软鞭杂谈(一)起源软鞭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但一般都是作为礼器、劳动工具或刑具,只有九节鞭,链鞭等在少数人手中作为暗器或奇门兵器在使用。
作为“礼器”,在宋史仪卫志中有一段记载:“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条狼执鞭趋辟之遗法也。
内侍二人执之,鞭鞘红丝而渍以蜡。
行幸则前驱而鸣之,大祀礼毕还宫亦用焉,视朝、宴会则用于殿庭”。
这段记载中,“条狼”是周朝礼记那本书中记载的专管执鞭的官名。
说明从周朝开始,就有专门的内侍在天子行幸、出游或大礼中甩鞭子,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唐五代。
可以想象,在这些大礼中,这些内侍不断甩鞭子,啪啪地响一阵。
宋以后,火药发明了,才有了爆竹,一些小的爆竹的响声与鞭子的响声相象,用燃放鞭炮取代“鸣鞭”,所以称为鞭炮。
现代世界各国举行盛典时,鸣礼炮,追本溯源,怕得从“鸣鞭”开始吧。
@H作为“劳动工具”,明人王祯在他著的农器图谱中画有一根鞭子,称为“呼鞭”,并注解说:“驱牛具也,字从革从便。
曰策、曰鞓、曰鞘,备则成之。
春秋传云:鞭长不及马腹,此御车鞭也。
今牛鞭犁后,用亦如之。
农家纫麻合鞭。
鞭有鞘,人则以声相之,用惊牛行,不专于挞,世云呼鞭即其义也。
诗云:何物耕牛服并驱,长鞭轻袅配歌乎,寄声莫作鸣鞘急,饲养曾添宿料无?”从这段注解中看出,在周代的春秋传中已有鞭的记载,而且鞭由策(鞭杆)、鞓(ting鞭绳)和鞘(shao鞭绳末端的皮条)三部分构成。
鞭子的主要用途是驱赶,并不是挞(即用鞭子抽打),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鞭子的威力,象牛马这样的大牲口,也容易在鞭子下受伤,影响生产。
用鞭子驱赶牲口,主要是由于扬鞭动作以及产生的声音效果,久而久之,使牲口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鞭响,便加快步伐。
而作为“刑具”,大家都知道了,“皮鞭沾凉水”是最常见的刑讯描述,新加坡的“鞭刑”更是赫赫有名。
那软鞭为什么一直没有成为主要兵器呢?是威力不够么?应该不是,欧洲人称蒙古人为上帝的鞭子。
十一世纪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凭借强大的武力,一次次的西征,横扫欧亚大陆,使俄罗斯的历史整整倒退了两百年,创建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国家,成吉思汗被欧洲人称为“上帝的鞭子”。
中华传统绝技_九节鞭(附:视频)-

中华传统绝技_九节鞭(附:视频)-九节鞭武术软器械之一,在现代武术比赛中属其他器械组的第三类:软器械类。
在古代用作暗器,可缠在腰间或折叠藏身,携带使用方便。
除九节鞭外,还有七节、十三节鞭之分。
九节鞭由鞭把、鞭头和中间8个钢节组成,每节用3个圆环连接起来,故称:"九节鞭"。
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把"顶触下颏,"镖头"触地为宜。
九节鞭具有上下翻飞、灵活多变、可收可放、鞭法以圆周运动为主的特点,多以抡扫、缠绕、撩挂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
人们常以"抡起似车轮,舞起似钢棍","收回一团,放击一片,收回如虫,放击如龙"来形容九节鞭的运动风格。
鞭的招式有:"里外拐肘"、"左右骗马"。
"金丝缠葫芦"、"白蛇吐信"、"扫地龙"、"左右披红"等。
九节鞭还可左右手分持练习,称为"双鞭"。
也可一手持鞭,一手持其他器械组成套路进行练习,如"刀里加鞭"等。
关于步法和身法是:首先是各种绕鞭的鞭花要非常纯熟,去掉怕鞭打的“心理障碍”;然后是绕鞭时不想着摇鞭,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身形的转动上,这时手要回收得离身体非常近,不要把臂伸得溜直,保持一种鞭随身转的感觉来。
步法是为身法服务的,不要刻意去练步法,确切地说是练步时也要把意念放在身段的转动上,步就自然走动了。
九节鞭练习,传统的方法是演练套路。
笔者不练套路,但笔者可以十分熟练地、随心所欲地舞花,或是狂抽乱舞。
练习九节鞭的核心要领是:1 确保九节鞭在飞舞过程中,不会打到自己。
2 确保九节鞭在飞舞过程中,能完全保护自己,使对方无法攻入。
3 苦练飞转速度,转速的快慢是衡量持鞭者技术高低的惟一标准。
奇门九节鞭

奇门九节鞭-----释德镖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软兵暗器源远流长。
中国.奇门兵器系列之二---九节鞭九节鞭结构:由鞭头、鞭把、鞭节组成。
鞭彩起到一种顺风的作用,鞭彩于鞭的大小相协调。
如鞭小鞭彩大它就会飘,太小了就顺风也不好用。
鞭一般分成三种鞭:小表演鞭、实用鞭、练功鞭是最大的一种。
拿法:正手、反手(阴手、阳手)鞭的长度:与肩同平、同时垂地,这是以身材的高矮所定,没有统一的规格。
练鞭:比如单鞭、双鞭、刀里加鞭,阴手鞭、阳手鞭。
节数不同:连鞭头、鞭把共九节,也有十一节、十三节。
羊鞭:打出迅速下拉惯性爆发力弹抖之力,弹出去抽回这惯性非常大。
鞭头要小不能太大。
---打飞。
携带方法:携带方便,带法:突发事件。
实战演练方法:1、顺时针正抡(砸鞭)、2、反抡挑鞭、3、扫鞭、末稍最有力(打人部位)。
折叠打发(增强粗度)。
熟话:收如虫、放如龙;收如鼠、放如虎。
收回一条线、打出一大片。
靠身法和步法:鞭随身转,也随步换。
主要靠身法步法的协调上,巧打流星顺打鞭也就是这个道理。
鞭换手—学会鞭换手遇敌不丢丑。
要经常双手轮换练。
靠身体各个部位都能打鞭:1、手腕打、2、肘部打发、3、脖子打、4、胯打5、脚打。
招式讲解:第一节:起势:01、上步亮鞭 02、单手拍脚 03、二起拍脚 04、旋风脚 05、跃起放鞭注意要领:速度要协调、配合要一致,配合身法达到速度和谐、要快速,落地紧接正抡鞭。
鞭不能停。
第二节:01、里外拐肘 02、张飞片马 03、关羽扛刀 04、旋风加鞭 05、二郎担山(收鞭架势)讲解:04:肩打鞭;第三节:01、苏秦背剑 02、十字披红 03、金丝缠喉 04、缠喉四步 05、脱脖拐肘06、歇步架鞭(收鞭架势)讲解:01:从后左掖下打到右肩上,打肩转身要快;02:从前左掖下打过去放在右肩上,转身完成动作。
04:步法走动打鞭,从右脖右肩上打过去;05:从右脖右肩下打过去;06:鞭缠在肘上下蹲架鞭。
第四节:01、风摆杨柳 02、霸王脱鞋 03、二起加鞭 04、野马分鬃 05、左右拐肘06、仆步架鞭(收鞭架势)讲解:01:左手辅助;02:用脚配合加快打鞭;04:左右腋下打鞭,两手抱一起;05:与04反向相反,与之配合做;第五节:01、乌龙盖顶 02、藏头露面 03、拦腰斩蛇 04、乌龙入洞 05、怪蟒翻身;06、金鸡独立(收鞭架式)讲解:01:主要辅助下一动作;02:从右肩下过,把头迅低于肩下,再反向从左肩下过,头低于肩下;03:要用转身泄力量;04:要双脚跳一下;为下一动作而准备;05:跳转身打鞭;第六节:(滚膛鞭)01、侧翻下叉 02、铁磨盘花 03、王小卧水 04、鲤鱼打挺 05、鱼跃龙门;06、缠身鞭(收鞭架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门软兵九节鞭
作者:武兵武喆彧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10期
鞭,是武术兵器之一,有硬鞭和软鞭之分。
硬鞭一端粗,一端细,一般以钢、铜、铁或坚木制成,鞭头、鞭尾两头皆可使用,鞭长为1.0~1.4米。
软鞭泛指以环串连数节鞭体制成的一类软器械,由鞭头、握把、中间若干铁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用圆环相连。
软鞭按鞭节可分为三节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一节鞭、十三节鞭和双鞭等,且以九节鞭为代表而多练常见。
通常把鞭头、鞭把处加上彩绸的鞭称为“彩鞭”,而鞭身通体不加装饰的鞭称为“秃鞭”。
彩鞭运动时速度较慢,易于掌握,主要用于锻炼身体、表演和竞赛。
秃鞭运动时速度较快,劲力遒厚,主要用于实战防卫。
鞭彩的作用有二:一是美观,增加观赏性;二是增强鞭头的定向性和稳定性。
初学鞭时鞭彩可大些,以减缓鞭头的运转速度,并用软物包好鞭头,以减少自伤。
随着功力的提升,鞭彩可逐渐变小,并去掉鞭头包裹物,以提高鞭头的运动速度。
鞭的重量因人而异,过重抡转速度太慢,过轻则打击力度不够。
九节鞭有三种运行轨迹,即立圆、平圆和斜圆。
鞭无论是顺时针运转,还是逆时针运转,演练时均以手臂的摇动为施力点,运用手指、腕、肘、肩、颈、腰、腿、脚等部位加速或改变鞭的运动方向,即“贴身即出,着点即变”。
演练时,鞭要尽力贴身,翻转要快速,步法要稳健,这样才能做到身械高度协调。
“一步一动,一动一变,动中有花,花花相连”,“鞭是一根绳,技在缠得精,用时先缠己,尔后打人羸”等都是九节鞭技法之所求。
拳语讲:“抡鞭似钢棍,舞鞭如车轮。
”鞭的拿法有阴、阳把之分。
以右手为例,握鞭手的虎口与节与把相串处为“阳把”鞭,反之为“阴把”鞭。
“长使阳把短用阴,出手使鞭准赢人”,可见鞭的握法与换手在实战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凡鞭头逆时针运行时,均为正抡鞭;鞭顺时针运动时,均为反抡鞭。
非持鞭手在做动作时,应随动而变,协调配合。
九节鞭软硬兼施,可长可短,携带方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被列为暗器的一种。
素有“鞭舞一堵墙,鞭扫一大片”之说。
练鞭切忌偏技。
演练时左、右手,左、右腿,都应交换练习。
这样对锻炼身体、实战应用都会有百利而无一害。
正如:“学会双手鞭,遇敌不犯难。
”
九节鞭有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的特点。
多以抡、扫、缠、绕、拔、挂以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
在练习九节鞭的同时,还要练习基本动作和基本功,以发展柔韧、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
九节鞭是以圆的运行为表现方法的。
演练时,以手臂的摇动和身体各部位为支点的转带、拔打等方法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
所以,掌握鞭的运行规律是很重要的。
练习者一定要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反复练习一些简单易做的抡绕动作,使中枢神经的调节机能逐步得到改善,身体的感觉能力和协调性逐步得到提高,然后过渡到复杂多变的技术动作。
九节鞭不像其他器械那样容易控制,为了安全,初练者可先用一条绳子系一沙袋来熟悉鞭的运动性能和特点。
待各种缠绕动作掌握后,再换九节鞭练习。
藏鞭:先将鞭的正中一节提起,由下而上插挂在后腰裤带上,继而,右手握鞭头,右手握鞭把,分别使两端弯捏一鞭节,接着将鞭头和鞭把放入两边的裤子口袋里,再穿上外衣,鞭就可隐蔽地携带在腰间了。
出鞭:两手先插入口袋把鞭掏出,接着只需向身体两侧分拉,鞭即刻就会离开裤带被拉直,这时,左手释放鞭头,右手挥鞭,突然出击,或使撩击或使抡劈,就可迅速投入战斗。
切记,鞭插挂在裤带上时,不可成交叉状,否则不利出鞭。
右侧为鞭把,左侧为鞭头,不可置反。
练鞭要点:
1?郾手腕灵动
不论是发鞭、收鞭、背鞭、拔鞭等,都需要手腕的灵活转动,使九节鞭顺畅、连贯,否则,不能发挥器械本身的技法特点,也容易误伤自己。
例如出鞭甩腕、收鞭扣腕等。
2?郾借势顺力
借势顺力是九节鞭的技法原理。
因其多是缠、抡、扫、挂、抛等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速度快、惯性大,所以,九节鞭动作的起动、制动、转动均不如轻小器械灵便。
因此,借势顺力为驾驭九节鞭的惯性力、重力、离心力等外力,同时也是动作之间衔接连贯的关键所在。
3?郾柔刚皆重
九节鞭演练具有快慢相兼、刚柔相寓等技法特点。
柔如一条绳,硬如一根棍。
软可折变方向、缠锁对手及器械,硬可抡击、抽扫对手通身要害。
4?郾身械合一
九节鞭讲究人和器械两者要互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器械的优势。
总之,演练九节鞭必须做到通其理、练其身、体其用,从而使练习者更好地体会和发挥九节鞭技术特点及演练风格。
可从下述两方面评定鞭技高低:一是控鞭能力,二是抡鞭速度。
1?郾要掌控鞭劲
必须使鞭身与手臂形合一体,特别要意注鞭头,不论横鞭、竖鞭都要顺势而走。
学鞭之初,先要慢练,严格遵从鞭的运行规律。
否则,极易自伤。
2?郾要提高鞭速
挥鞭过程中要意到、鞭到、力到、身到,这样才能达到鞭人合一。
唯有快鞭,才能借助于鞭身巨大的离心力和坚硬的鞭头,体现出惊人的杀伤力。
轻者能使对手骨断筋折,重者可使其命丧鞭下。
练鞭重点:
手:在练鞭时手腕要转动灵活有力,内外运用巧妙,不论是发鞭、扫鞭、劈鞭、背鞭、接鞭和收鞭等,都要求手腕旋转有力。
眼:做动作时,每一鞭招的变化和眼神,都要跟上鞭梢,鞭到眼到,才能越练越有神。
步:步要稳,轻巧有力,前上和后退要相呼应。
身法:鞭招练熟以后,身形需缩小,闪展灵活,以免鞭碰身体。
鞭的路线应是前后都在一条线上。
抡鞭时光注意贴身走圆还不够,还要留意鞭在左右画立圆的交叉线上,刻意缩小其剪刀差,两个立圆的剪刀差缩小了,才能达到“鞭舞成墙,豆泼不入”的效果。
九节鞭是奇门软兵,使用起来威力无比,实战时瞬间就可打得歹徒头面开花,肢骨断裂,如土委地。
实战时,有“鞭是一根绳,全在缠得精”之说。
缠,不仅是演练者缠绕动作要精确,更重要的是指用法上可缠对方的头颈、手臂、腿脚等部位,一旦得手,立即回拽,随快速进身实施二次打击,因此又有“九节鞭,软带硬,克敌制胜很管用”之说。
鞭身软时犹如绳索,可钩可缚对方的器械,硬时犹如铁棍,鞭头可击可笞对方的要害。
九节鞭既可放长击远,也可抽带近打。
鞭头尤具有突发性杀伤力,常会在对方招架时过头或拦腰屈折打来,使对方防不胜防。
九节鞭站立鞭招有:老嬷纺线、铜钩挂帘、十字披红、金丝缠腕、张飞骗马、苏秦背剑、凤凰点头、顺风摆柳、浪子踢球、霸王摘盔、里外拐肘、白蛇吐芯、狂龙扫尾、狮子摇头等。
地躺鞭招有:乌龙绞柱、狮子滚球、鱼跳龙门、王小卧冰、霸王卸甲、鲤鱼打挺等。
凌空鞭招有:燕子钻天、鲲鹏展翅、猛虎跳涧等。
全套九节鞭演练,起式要突然奇特、引人入胜,收式要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九节鞭被誉为“软兵之母”,如能掌握好九节鞭技法,其他软兵器如皮鞭、皮带、绳索等,习练起来便会“轻车熟路”。
练鞭通过拧腰松胯、屈膝合裆、五趾抓地来稳定重心,将腰劲经手传导到鞭头,可更加有效地把全身之整劲送到劲点上去,达到“鞭裹人外,人舞鞭中,鞭人合一,神形皆备”的一种物我两相忘之境界。
九节鞭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软兵器,同时又是一种较难驾驭的兵器,演练时只有做到人与鞭高度协调,意念高度集中,才能发挥出鞭的最佳威力。
鞭演练起来凶猛无比,但一定要掌握好,这样演练时就不会伤己。
九节鞭除有单鞭外,还有双鞭、集体鞭以及与其他器械配合的“刀里加鞭”和“九节鞭对棍”、“九节鞭进枪”等对练套路。
切记:练鞭一定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