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试卷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3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物理命题人::经孝南审题人:欧阳建平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或多选均得零分。
)1.弹簧振子在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中,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A.速度值最大B.回复力的值最大C.加速度值最大D.位移最大2.下列关于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B.周期和频率的乘积不一定等于1C.振幅增加,周期必然增加,而频率减小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3.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振幅为4cmB.这列波的周期为1sC.此时x=4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D.此时x=4m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4.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B.离波源较近的质点总比离波源较远的质点振动得早一些C.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D.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子随波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5. 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下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周期B.波速C.波长D.频率6 .在飞机的发展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翅膀)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A .加大飞机的惯性B .使机体更加平衡C .使机翼更加牢固D .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7.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时波形如右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s.则t =0.1 s 时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 )8.在水中的潜水员斜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 )A .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高B .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C .跟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一样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一束光从介质A 进入介质B ,方向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 两种介质相比( )A .A 是光疏介质B .A 的折射率大C .光在A 中传播的速度大D .光在A 中的频率大10.在O 点有一波源,t =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 1=4 s 时,距离O 点为3 m 的A 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 2=7 s 时,距离O 点为4 m 的B 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横波的波长为4 mB .该横波的周期为4 sC .该横波的波速为1 m/sD .距离O 点为5 m 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 s 末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_201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开学试卷理(含解析) (1)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5分)函数的定义域是()A.B.(﹣∞,1]∪(1)证明:CM∥平面DFB(2)求异面直线AM与D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20.(12分)已知函数.(Ⅰ)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Ⅱ)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成等差数列,且=9,求a的值.21.(12分)已知数列{a n},{c n}满足条件:a1=1,a n+1=2a n+1,.(1)求证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并求使得对任意n∈N*都成立的正整数m的最小值.22.(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的方程;(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5分)函数的定义域是()A.B.(﹣∞,1]∪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负数没有平方根,得到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再根据两数相乘,同号得正的取符号法则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求出两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解答:解:∵函数有意义,∴x2﹣3x+2≥0,即(x﹣1)(x﹣2)≥0,可化为:或,解得:x≥2或x≤1,则函数的定义域为(﹣∞,1]∪专题:计算题.分析:比较大小一般利用作差的方法,进而得到f(x)﹣g(x)=x2﹣2x+2,然后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f(x)=3x2﹣x+1,g(x)=2x2+x﹣1所以f(x)﹣g(x)=x2﹣2x+2=(x﹣1)2+1≥1,所以f(x)>g(x).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且结合正确的运算.8.(5分)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则a+b的值是()A.10 B.﹣10 C.14 D.﹣14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说明方程ax2+bx+2=0的解为,把解代入方程求出a、b即可.解答:解: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即方程ax2+bx+2=0的解为故a=﹣12b=﹣2∴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题.9.(5分)己知,是夹角为60°的两个单位向量,则=2+模是()A.3 B.C.D.7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利用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属于基础题.10.(5分)若tanθ+=4,则sin2θ=()A.B.C.D.考点:二倍角的正弦;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先利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变形,然后除以1,将1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代换,利用齐次式的方法化简,可求出所求.解答:解:sin2θ=2sinθcos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倍角公式,以及齐次式的应用,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1.(5分)数列1,(1+2),(1+2+22),…,(1+2+22+…+2n﹣1)…的前n项和为()A.2n﹣1 B.n•2n﹣n C.2n+1﹣n D.2n+1﹣2﹣n考点:数列的求和.专题:计算题.分析:由1+2+22+…+2n﹣1==2n﹣1可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21﹣1)+(22﹣1)+(23﹣1)+…+(2n﹣1)=21+22+23+…+2n﹣n==2n+1﹣2﹣n解答:解:∵1+2+22+…+2n﹣1==2n﹣1∴数列的前n项和为:1+(1+2)+(1+2+22)+…+(1+2+22+…+2n﹣1)=(21﹣1)+(22﹣1)+(23﹣1)+…+(2n﹣1)=21+22+23+…+2n﹣n==2n+1﹣2﹣n故选D点评:本题为数列的求和问题,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应用到数列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12.(5分)在等差数列{a n}中,其前n项和是S n,若S15>0,S16<0,则在,,…,中最大的是()A.B.C.D.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知a8>0,a9<0.由此可知>0,>0,…,>0,<0,<0,,<0,所以在,,…,中最大的是.解答:解:由于S15==15a8>0,S16==8(a8+a9)<0,所以可得a8>0,a9<0.这样>0,>0,…,>0,<0,<0,…,<0,而S1<S2<<S8,a1>a2>>a8,所以在,,…,中最大的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直线2x﹣y+1=0与直线ax+y+2=0垂直,则a等于.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即可得出.解答:解:∵直线2x﹣y+1=0与直线ax+y+2=0垂直,∴斜率满足2×(﹣a)=﹣1,解得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属于基础题.14.(5分)函数f(x)=Asin(ωx+φ)+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解析式为.考点: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由函数图象得到,解方程组得到A,b的值,再由图象得到周期,代入周期公式求得ω,再由f(0)=1求得φ的值.解答:解:由图可知,,解得A=,b=1.T=4,即,则ω=.∴.由,得sinφ=0,φ=0.∴.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求函数解析式,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是基础题.15.(5分)若f(x)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f(1)=1,f(2)=2,则f(3)﹣f(4)=﹣1.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的周期性.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函数奇偶性以及周期性,将3或4的函数值问题转化为1或2的函数值问题求解即可.解答:解:∵若f(x)是R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f(﹣x)=﹣f(x),f(x+5)=f(x),∴f(3)=f(﹣2)=﹣f(2)=﹣2,f(4)=f(﹣1)=﹣f(1)=﹣1,∴f(3)﹣f(4)=﹣2﹣(﹣1)=﹣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奇(偶)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偶)函数.16.(5分)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 n+,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2)n﹣1.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把n=1代入已知式子可得数列的首项,由n≥2时,a n=S n﹣S n﹣1,可得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2,代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段可得答案.解答:解:当n=1时,a1=S1=,解得a1=1当n≥2时,a n=S n﹣S n﹣1=()﹣()=,整理可得,即=﹣2,故数列{a n}从第二项开始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当n≥2时,a n=(﹣2)n﹣1=(﹣2)n﹣1经验证当n=1时,上式也适合,故答案为:(﹣2)n﹣1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涉及等比数列的判定,属基础题.三、解答题(17小题10分,其余各12分,共70分)17.(10分)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1)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a3=5,a10=﹣9,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2)由上面得到的首项和公差,写出数列{a n}的前n项和,整理成关于n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为负数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a n=a1+(n﹣1)d及a3=5,a10=﹣9得a1+9d=﹣9,a1+2d=5解得d=﹣2,a1=9,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2n(2)由(1)知S n=na1+d=10n﹣n2.因为S n=﹣(n﹣5)2+25.所以n=5时,S n取得最大值.点评: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它具备函数的特性.18.(12分)“你低碳了吗?”这是某市为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发布的公益广告里的一句话.活动组织者为了了解这则广告的宣传效果,随机抽取了120名年龄在分组频数频率30+=30+≈33;(3)由,解得n=40.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分层抽样方法等基础知识.在解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问题时,要注意直方图中的纵坐标,直方图中求频率等于纵坐标乘以组距.19.(12分)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是线段EF的中点.(1)证明:CM∥平面DFB(2)求异面直线AM与D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设正方形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由条件证明MF和CO平行且相等,四边形COFM为平行四边形,故CM∥OF,再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CM∥平面DFB.(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点C、点A、点E、,点D、点M的坐标,可得和的坐标,以及||、||和的值.再利用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的夹角θ的余弦值,再取绝对值,即得所求.解答:解:(1)设正方形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M为的中点,ACEF为矩形,故MF和CO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COFM为平行四边形,故CM∥OF,而OF⊂平面DFB,CM不在平面DFB内,∴CM∥平面DFB.(2)以点C为原点,CD为x轴,CB为y轴,CE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C(0,0),点A(,,0),点E(0,0,1),点D(,0,0),点M(,,1),∴=(﹣,﹣,1),=(﹣,0,1),||=,||=,=1+0+1=2.设、的夹角为θ,cosθ===,故异面直线AM与DE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的应用,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0.(12分)已知函数.(Ⅰ)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Ⅱ)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成等差数列,且=9,求a的值.考点: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I)利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化简f(x)的解析式,得到sin(2x+),由2kπ﹣≤(2x+)≤2kπ+,解出x的范围,即得f(x)的单调递增区间.(II)在△ABC中,由,求得A的值;根据b,a,c成等差数列以及=9,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值.解答:解:(I)f(x)==sin2x+cos2x=sin(2x+).令 2kπ﹣≤(2x+)≤2kπ+,可得 kπ﹣≤x≤kπ+,k∈z.即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II)在△ABC中,由,可得sin(2A+)=,∵<2A+<2π+,∴2A+=或,∴A=(或A=0 舍去).∵b,a,c成等差数列可得 2a=b+c,∵=9,∴bccosA=9,即bc=18.由余弦定理可得 a2=b2+c2﹣2bc•cosA=(b+c)2﹣3bc=4a2﹣54,求得a2=18,∴a=3.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余弦定理的应用,化简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突破口,属于中档题.21.(12分)已知数列{a n},{c n}满足条件:a1=1,a n+1=2a n+1,.(1)求证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并求使得对任意n∈N*都成立的正整数m的最小值.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Ⅰ)由a n+1=2a n+1,知a n+1+1=2(a n+1),由此能证明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Ⅱ)由,用裂项求和法求出T n=,由此能求出使得对任意n∈N*都成立的正整数m的最小值.解答:(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a n+1=2a n+1∴a n+1+1=2(a n+1),∵a1=1,a1+1=2≠0…(2分)∴数列{a n+1}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4分)(Ⅱ)∵,…(6分)∴=.…(8分)∵,又T n>0,∴T n<T n+1,n∈N*,即数列{T n}是递增数列.∴当n=1时,T n取得最小值.…(10分)要使得对任意n∈N*都成立,结合(Ⅰ)的结果,只需,由此得m>4.∴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5.…(12分)点评:本题考查数列是等比数列的证明,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考查满足条件的正整数的最小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构造法和裂项求和法的合理运用.22.(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的方程;(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直线与圆.分析:(1)直线l过点A(4,0),故可以设出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又由直线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根据半弦长、半径、弦心距满足勾股定理,求出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得到一个关于直线斜率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值,可求直线l的方程.(2)与(1)相同,设出过P点的直线l1与l2的点斜式方程,由于两直线斜率为1,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得到一个关于直线斜率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值,代入即得直线l1与l2的方程.解答:解:(1)由于直线x=4与圆C1不相交;∴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方程为:y=k(x﹣4)(1分)圆C1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l被⊙C1截得的弦长为2∴d==1(2分)d=从而k(24k+7)=0即k=0或k=﹣∴直线l的方程为:y=0或7x+24y﹣28=0(5分)(2)设点P(a,b)满足条件,不妨设直线l1的方程为y﹣b=k(x﹣a),k≠0则直线l2方程为:y﹣b=﹣(x﹣a)(6分)∵⊙C1和⊙C2的半径相等,及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C1的圆心到直线l1的距离和圆C2的圆心到直线l2的距离相等即=(8分)整理得|1+3k+ak﹣b|=|5k+4﹣a﹣bk|∴1+3k+ak﹣b=±(5k+4﹣a﹣bk)即(a+b﹣2)k=b﹣a+3或(a﹣b+8)k=a+b﹣5因k 的取值有无穷多个,所以或(10分)解得或这样的点只可能是点P1(,﹣)或点P2(﹣,)经检验点P1和P2满足题目条件(12分)点评:在解决与圆相关的弦长问题时,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求出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二是不求交点坐标,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即设直线的斜率为k,直线与圆联立消去y后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弦长公式求解,三是利用圆中半弦长、弦心距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求.对于圆中的弦长问题,一般利用第三种方法比较简捷.本题所用方法就是第三种方法.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精选试卷检测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精选试卷检测题一、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y轴上固定有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带正电的点电荷,且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
某同学利用电场的叠加原理分析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x轴)上必定有两个场强最强的点A、'A,该同学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又在此基础上作了下面的推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若两个点电荷的位置不变,但电荷量加倍,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B.如图(1),若保持两个点电荷的距离不变、并绕原点O旋转90°后对称的固定在z轴上,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C.如图(2),若在yoz平面内固定一个均匀带正电圆环,圆环的圆心在原点O。
直径与(1)图两点电荷距离相等,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D.如图(3),若在yoz平面内固定一个均匀带正电薄圆板,圆板的圆心在原点O,直径与(1)图两点电荷距离相等,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可以将每个点电荷(2q)看作放在同一位置的两个相同的点电荷(q),既然上下两个点电荷(q)的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两组点电荷叠加起来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还是在A、A'两位置,选项A正确;B.由对称性可知,保持两个点电荷的距离不变、并绕原点O旋转90°后对称的固定在z轴上,则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在A、'A两位置,选项B正确;C.由AB可知,在yOz平面内将两点电荷绕O点旋转到任意位置,或者将两点电荷电荷量任意增加同等倍数,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都在A、A'两位置,那么把带电圆环等分成一些小段,则关于O点对称的任意两小段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仍然还在A、A'两位置,所有这些小段对称叠加的结果,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还在A、A'两位置,选项C正确;D.如同C选项,将薄圆板相对O点对称的分割成一些小块,除了最外一圈上关于O点对称的小段间距还是和原来一样外,靠内的对称小块间距都小于原来的值,这些对称小块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就不再在A、A'两位置,则整个圆板的合电场在x轴上场强最大的点当然也就不再在A、A'两位置,选项D错误。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4届高三第十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度方向范围是与+y方向成30°~150°,且在xOy平面内。结果所有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都垂直打到x轴上,然后进入第
四象限。已知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求:
(1)垂直y轴方向射入磁场粒子运动的速度大小v1;
(2)粒子在第Ⅰ象限的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以及对应的射入方向;
(3)从x轴上-1)a点射人第四象限的粒子穿过电磁场后经过y轴上的点,求该粒子经过点的速度大小
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 )
A.a光较b光
B.a光较b光的
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
D.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所在直线传播,图示为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A处到O的距离为0.5 m,此时A处的质点沿y轴负
止状态.当在细绳套上轻轻挂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B后,物体A将沿平台向右运动,若弹簧的形变量是x 时弹簧的弹性
势能Ep=kx2,弹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A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xm=B. 物体A的最大速度值vm=
C.当A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
D.细绳拉力对A的功等于A机械能的变化
S0
3t0
2t0
t0
O
S
t
A
接计算机
位移传感器
第4页(共12页)
3V
1V
B
A
5V
第3页(共12页)
A
A
第5页(共12页)
0
0.050
I/A
U/V
0.100
0.150
0.200
0.50
1.00
U/V0.000.200.501.001.502.002.503.00I/A0.0000.0500.1000.1500.1800.1950.2050.215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文科)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文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如图所示,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答案】D【解析】解: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起点和终点的位置都相同,则位移一定相同.故选D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决定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位移是描述运动常用物理量,抓住概念和方向性.比较简单.2.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请问诗句中的“云与我俱东”所对应的参考系是()A.两岸B.船C.云D.诗人【答案】A【解析】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所选择的参考系是地球和地球上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不动的物体,故A正确.故选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真正理解了参考系的概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而要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需多看课本,多认真处理此类题目.3.下列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A.N、m、kgB.J、m、sC.P a、kg、sD.m、kg、s【答案】D【解析】解:A、力的单位N是导出单位,故A错误;B、能量单位J是导出单位,故B错误;C、压强单位P a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D、长度单位m,质量单位kg,时间单位s都是基本单位,故D正确.故选:D.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4.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m/s2比+2m/s2小B.速度不断增大时,加速度可能不断减小C.速度均匀增大时,加速度也均匀增大D.加速度不断增大时,速度也一定不断增大【答案】B【解析】解:A、加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所以-10m/s2比+2m/s2大,故A错误;B、加速度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就增加,但加速度的大小可以减小,故B正确;C、速度均匀增大时,加速度不变,故C错误;D、当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B.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两个因素相关,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不一定变小,相反,加速度变大,速度也不一定变大.物体速度的增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不决定于加速度的正负,加速度的大小就是速度的变化率.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却与速度方向无关.同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可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增加与否.5.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自动扶梯上,随自动扶梯匀速斜向上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外力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解: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和扶梯的支持力.由于人随扶梯一起匀速运动,合力为零,若扶梯对人有摩擦力,摩擦力一定沿水平方向,则人受到三个力,合力不为零,人将不做匀速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则人不受摩擦力.所以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选B.首先分析人受到的重力,再分析弹力和摩擦力.人站在扶梯上,扶梯对人有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扶梯对人有无静摩擦力.本题考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对于弹力或摩擦力,常常采用假设法判断是否存在.6.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B.书的重力的平衡力作用在桌面上C.书所受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D.书所受支持力的平衡力作用在桌面上【答案】C【解析】解:A 、书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故A 错误;B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所受的重力是平衡力,书的重力的平衡力作用在书上,故B 错误;C 、书所受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桌面上,故C 正确;D 、书所受支持力的平衡力作用在书上,故D 错误;故选:C .根据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进行判断.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注意两者的异同点: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作用,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7.我们乘电梯上高层楼房时,从起动到停下来,我们分别所处的状态是( )A.先失重,正常,后超重B.先超重,正常,后失重C.先超重,失重,后正常D.先正常,超重,失重【答案】B【解析】解:乘电梯上高层楼房时,从起动到停下来,具体的运动过程是:开始时先向上加速,加速度向上,超重;稳定后匀速直线,加速度为零,正常;停止时,向上减速,加速度向下,失重.所以整个过程是:先超重,正常,后失重.故选B超重:即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失重:即物体的加速度向下.分析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向上还是向下进行判断.判断物体超重还是失重,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是向上还是向下,不用看物体向那个方向运动.8.一质点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从A 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 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 A.3πR 2、3πR 2 B.3πR 2、√2R C.√2R 、√2R D.√2R 、3πR2【答案】B【解析】解:从A 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 处时,质点经过了34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34×2πR=32πR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从A到B的位移为AB之间的直线的距离,大小为√2R.所以B正确.故选B.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9.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3N,F2=9N,则它们的合力F的数值范围是()A.3N≤F≤9NB.6N≤F≤12NC.3N≤F≤6ND.3N≤F≤12N【答案】B【解析】解: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3N+9N=12N;当夹角180°时合力最小,最小值为9N-3N=6N;故合力的范围为6N≤F≤12N;故选:B.两力合成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夹角180°时合力最小,合力范围为:|F1+F2|≥F≥|F1-F2|.本题关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合力的范围:|F1+F2|≥F≥|F1-F2|.10.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两个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A.F1B.√2F1C.2F1D.0【答案】B【解析】解: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除F1外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反向,故等效成物体受两个互成90°的大小等于F1的力作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大小相等且互成90°的力合成时,合力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故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2F1;故选B.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先求出除F1外的两个力的合力,然后将转向后的力F1与除F1外的两个力的合力合成.本题关键在于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当用到两个大小相等且互成120°的力合成时,合力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大小等于两分力.11.关于力和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瞬时速度可能为零B.撤去外力作用后,运动物体由于惯性最终总要停下来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它的速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答案】A【解析】解:A、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瞬时速度可能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初位置,故A正确;B、撤去外力作用后,运动物体由于受到阻力作用,最终停止运动,故B错误;C、物体受恒力作用,若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一定变化,故C错误;D、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与速度方向无关,如平抛运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同,故D错误;故选: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但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当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速度,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发生改变,也包括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当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12.甲、乙、丙三个物体,甲放在云浮,乙放在上海,丙放在北京.当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则()A.甲的角速度最大、乙的线速度最小B.丙的角速度最小、甲的线速度最大C.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和线速度都相等D.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相等,丙的线速度最小【答案】D【解析】解:甲、乙、丙三个物体,甲放在云南,乙放在上海,丙放在北京,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它们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甲的半径最大,由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知甲的线速度最大,故D正确故选D随地球一起转动的物体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由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比较线速度的大小.解答本题要明确同轴转动的圆周运动周期相同,知道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还要会判断半径大小关系.13.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物块和在粗糙水平面上推物块相比较,如果所用的水平推力相同,物块在推力作用下通过的位移相同,则推力对物块所做的功()A.一样大B.在光滑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C.在粗糙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D.要由物块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决定【答案】A【解析】解:在两次的运动过程中,拉力的大小是恒定的,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移的大小也是相同的,根据功的公式W=FL可知,两次拉力做功一样多,所以A正确.故选:A.恒力做功,根据功的公式W=FL直接计算即可,比较简单.第一次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第二次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运动,两次的接触面不一样,第一次没有摩擦力,第二次有摩擦力,这只是影响了物体的总的动能的大小,但两次拉力做功的情况,与有没有摩擦力是无关的,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这一点.14.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A、B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A、E B,则E A、E B的大小关系是()A.E A>E BB.E A<E BC.E A=E B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由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所以E A=E B故选C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据此可正确解答.电场线虽然不存在,但可形象来描述电场的分布,明确电场线分布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15.下列器件,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A.验电器B.电热水器C.电容器D.电感器【答案】B【解析】解: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纯电阻电路,电热水器是纯电阻电路,而验电器、电容器、电感器都不是电阻,不发热,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工作时,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这是判断的关键.16.桂林“飞扬883”调频电台的频率为88.3MH z,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则“飞扬883”在空气中传播时的波长为:()A.0.3mB.3.4mC.3.4×106mD.3×10-7m【答案】B【解析】解:频率f=98.1MH z=9.81×107H z,电磁波的波长:λ=cf =3×10888.3×106=3.4m;故选:B.电磁波的波速c=3×108m/s,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c=λf.根据公式即可求出电磁波的波长.本题应记住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其波速在空气中保持不变,熟练运用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公式c=λf.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7.下列各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做花样滑冰动作的运动员B.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C.被运动员切削后旋转过网的乒乓球D.沿索道上行的观光吊车【答案】BD【解析】解:A、研究运动员的动作,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因为质点没有形状也就无所谓“动作”,故A错误B、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卫星的尺寸相对轨道半径能忽略,故能看做质点,故B正确C、被运动员切削后旋转过网的乒乓球,不能看做质点,否则无法研究其旋转,故C错误D、沿索道上行的观光吊车,车的尺寸和大小能忽略,故车能看做质点,故D正确故选:BD质点是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的理想化物理模型,能不能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可据此对应做出判断必须掌握质点的条件,明确能不能看成质点不是由物体决定,而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18.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D.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答案】BCD【解析】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可见,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错误BC正确,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其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或相同,当相同时做正功,相反时做负功,D正确.故选:BCD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方向.知道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19.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A.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B.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C.沿光滑曲面自由下滑的物体D.起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答案】AC【解析】解: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物体受力平衡,摩擦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C、沿光滑曲面自由下滑的物体,曲面对物体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AC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机械能的概念分析答题.本题关键要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机械能的概念,正确分析做功情况和受力情况,即可正确解题.20.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是(图中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A. B. C. D.【答案】BD【解析】解:A、x-t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正确.C、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该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D、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说明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BDx-t图象中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位置,斜率表示速度,而v-t图象中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要注意图象的坐标的意义再进行判断.图象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研究图象时应首先注意图象的坐标的意义,同时还要图象的数学意义如斜率,来理解图象.2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合外力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的大小是不变的D.向心力要改变物体做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答案】BC【解析】解:A、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向心力由其它力来提供,不是物体做圆周运动产生向心力.故A错误.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提供向心力.故B正确.C、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F n=m v2,大小不变.故C正确.rD 、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故D 错误. 故选:B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外力,此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因此向心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由于始终指向圆心,故方向不断变化;因为向心力方向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作用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改变线速度大小.向心力是曲线运动这一章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常常以为向心力是物体所受的某一力,所以解题关键是搞清向心力的来源.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B.奥斯特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答案】ACD【解析】解:A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了放电现象,发明了避雷针.故A 正确.B 、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故B 错误.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 正确.D 、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 正确. 故选ACD本题应根据富兰克林、奥斯特、库仑、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科学家的成就进行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一些电学上的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3.(单选)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物拖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时,下列器材不必要的是( )A.重物B.秒表C.纸带D.刻度尺【答案】B【解析】解: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机械能守恒,需要验证:mgh =12mv 2,需要验证gh =12v 2,实验需要有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重物,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物体的速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代入gh =12v 2,即可完成实验,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重物、纸带、刻度尺,不需要秒表;故选B .根据对实验原理与实验器材的掌握分析答题,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验证重物动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本题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器材,知道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即可正确解题.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4.如图是某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则此正弦式电流的周期为______ s,电流的峰值为______ A.【答案】0.02;0.5【解析】解:根据图象可知该交流电的电流最大值是I m=0.5A,周期T=0.02s,故答案为:0.02;0.5由交流电的图象的纵坐标的最大值读出电流的最大值,由横坐标读出周期.根据交流电i-t图象读出交流电的最大值、周期及任意时刻电流的大小是基本能力.比较简单.五、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5.在应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按时间顺序取O、A、B、C、D、E、F七个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实验中测得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为______ m/s(此处保留3位有效数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答案】0.1;0.265;0.5【解析】解: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0.265m/sv C=x BDt B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0.5m/s2.a=△xt2故答案为:(1)0.1(2)0.265,0.5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26.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6s速度变为v=12m/s.求:(1)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2)物体在这6s内的为移的大小;(3)水平拉力F的大小.【答案】解:(1)由运动学规律可知v=at则a=vt =126m/s2=2m/s2(2)由运动学规律可知x=12at2则x=12×2×62m=36m(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得F=2×2N=4N答:(1)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2m/s2;(2)物体在这6s内的为移的大小为36m;(3)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4N.【解析】(1)由运动学方程直接求解加速度.(2)由位移公式求6s内的位移.(3)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解决的简单问题,较容易.27.如图所示,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有一段长L=0.1m的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置,当导线中通以I=0.5A的水平向右的电流时,(1)判断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是垂直导线向上还是向下;(2)求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F的大小.【答案】解:(1)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导线向上.(2)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BIL=1×0.5×0.1N=0.05N答:(1)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是垂直导线向上;(2)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F的大小为0.05N.【解析】(1)由左手定则可判定安培力(2)由于磁场和导体棒垂直,由F=BIL可得安培力本题重点是掌握好左手定则,记住“左力右电”.高中物理试卷第11页,共11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2015年某某桂林十八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根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就是根本单位 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D.牛顿在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给出了引力常量2.如下列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inl00πtV.如下说法中正确的〔〕A. t=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B. t=s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3.如图a所示,小物体从竖直弹簧上方离地高h1处由静止释放,其动能E 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其余局部为曲线,h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小物体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物体下降至高度h3时,弹簧形变量为0B.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加速度为0C.小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D.小物体从高度h1下降到h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1﹣h5〕4.如下列图,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现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P′位置〕,两次金属块Q都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点,如此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拟,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A.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 B.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小C. 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 D. 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5.〔6分〕〔2015•漳州三模〕我国“玉兔号〞月球车被顺利送抵月球外表,并发回大量图片和信息.假设该月球车在地球外表的重力为G1,在月球外表的重力为G2.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如此〔〕A.“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外表与月球外表质量之比为B.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C.地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6.如图是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示意图.油滴从喷雾器的喷嘴喷出,落到图中的匀强电场中,调节两板间的电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某一油滴静止在电场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油滴带正电B.油滴带负电C.只要测出两板间的距离和电压就能求出油滴的电量D.该实验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7.如下列图,I为电流表示数,U为电压表示数,P为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Q为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W为电源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如下图象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关系的是〔〕A. B. C. D.8.如图xoy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d宽为L的线框MNPQ在外力F作用下,沿正x 轴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B0cos x〔式中B0为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为R,t=0时刻MN边恰好在y轴处,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外力F为恒力B. t=0时,外力大小F=C.通过线圈的瞬时电流I=D.经过t=,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1〕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2〕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 k=,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 p=,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假设△E k=△E p如此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3〕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v2﹣d图象如图2所示,并测得M=m,如此重力加速度g=m/s2.10.某同学要测量一个由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局部步骤如下:〔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长度为mm,直径为mm.〔2〕选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如此该电阻的阻值约为Ω;〔3〕为更准确地测量其电阻,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l50mA,内阻约为10Ω〕;电压表V1量程lV,内阻r=1000Ω〕;电压表V2〔量程l5V,内阻约为3000Ω〕;定值电阻R0=1000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l000Ω〕;电源E〔电动势约为4V,内阻r约为1Ω〕;开关,导线假设干.为了使测量尽量准确,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电压表应选,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均填器材代号〕根据你选择的器材,请在图丙所示的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11.如下列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距L=10m的A、B两个小球均以v0=10m/s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10m/s2.求: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12.在如下列图的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区域oabc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5.0×10﹣2T;第一象限内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1.0×105N/C.矩形区域oa边长为0.60m,ab边长为0.20m.在bc边中点N处有一放射源,某时刻,放射源沿纸面向磁场中各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υ=2.0×106m/s的某种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质量m=1.6×10﹣27kg,电荷量为q=+3.2×10﹣19kg,不计粒子重力,求:〔计算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2〕从x轴上射出的粒子中,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路程为多少?〔3〕放射源沿﹣x方向射出的粒子,从射出到从y轴离开所用的时间.〔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如此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B.扩散现象明确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分子热运动加剧,如此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D.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E.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如此热运动14.如下列图,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局部.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处于平衡,Ⅰ、Ⅱ两局部气体的长度均为l0,温度为T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mg=P0S,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①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B下降的高度.②现只对Ⅱ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A回到初始位置,此时Ⅱ气体的温度.[物理--选修3-4]〔15分〕15.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一样.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下列图区域相遇,如此〔〕A.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预现象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C.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此刻速度为零D.平衡位置为x=8.5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20cmE.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平衡位置为x=5m处的质点的位移y<016.如下列图,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n=,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束a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光斑①画出光路图;②求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物理--选修3-5]〔15分〕17.在物理学的开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如下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E.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18.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并留在其中,A与木块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开始弹簧处于原长,如下列图.弹簧被压缩瞬间A的速度为,木块A、B的质量均为M.求:〔Ⅰ〕子弹射入木块A时的速度;〔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015年某某桂林十八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根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就是根本单位 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D.牛顿在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给出了引力常量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力学中的根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牛顿用“月﹣地“检验法验证了牛顿定律的正确性.再结合法拉第和牛顿的贡献进展答题.解答:解:A、“力〞不是根本物理量,“牛顿〞也不是力学中的根本单位,故A错误;B、牛顿用“月﹣地“检验法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B错误;C、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故C正确;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给出引力常量,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2.如下列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inl00πtV.如下说法中正确的〔〕A. t=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B. t=s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由时间求出瞬时电压的有效值,再根据匝数比等于电压之比求电压,结合电路动态分析判断电阻增大时电流的变化.解答:解:A、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0V,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V,电表测量的是有效值,故A正确;B、t=s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故B错误;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电阻变大,副线圈的电压由匝数和输入电压决定,伏特表的示数不变,安培表示数减小,C错误;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匝数比变小,匝数与电压成正比,所以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数均变大,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变压器的特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D两选项,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这是高考中的热点.3.如图a所示,小物体从竖直弹簧上方离地高h1处由静止释放,其动能E 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其余局部为曲线,h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小物体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物体下降至高度h3时,弹簧形变量为0B.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加速度为0C.小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D.小物体从高度h1下降到h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1﹣h5〕考点:功能关系.分析: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该过程是自由落体,h1﹣h2的坐标就是自由下落的高度,此时的加速度也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h3点是速度最大的地方,此时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零,加速度也就为零,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加速度最大;h4点与h2点物体的动能一样,根据功能关系即可得出h4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与h2点的弹性势能的变化量.由机械能守恒即可求出小物体从高度h1下降到h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答:解:A、高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该过程是自由落体,h1﹣h2的坐标就是自由下落的高度,所以小物体下降至高度h2时,弹簧形变量为0.故A错误;B、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4时,物体的动能与h2时的动能一样,由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在h4时弹簧的弹力一定是重力的2倍;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动能又回到0,说明h5是最低点,弹簧的弹力到达最大值,一定大于重力的2倍,所以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C、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4时,物体的动能与h2时的动能一样,由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在h4时弹簧的弹力一定是重力的2倍;此时弹簧的压缩量:,小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重力做功:.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重力做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所以小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故C错误;D、小物体从高度h1下降到h5,重力做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大,所以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1﹣h5〕.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知道物体压缩弹簧的过程,就可以逐个分析位移和加速度.要注意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加速度是变化的,当速度等于零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4.如下列图,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现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P′位置〕,两次金属块Q都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点,如此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拟,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A.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 B.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小C. 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 D. 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考点:向心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金属块Q保持在桌面上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所受桌面的支持力是否变化.以P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细线的拉力的变化,判断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的变化.由向心力知识得出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周期与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关系,再判断其变化.解答:解:A、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细线的拉力大小为T,细线的长度为L.P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如此有:T=,mgtanθ=mω2Lsinθ,得角速度ω=,周期T=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时,θ增大,cosθ减小,如此得到细线拉力T增大,角速度增大,周期T减小.对Q球,由平衡条件得知,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故AB错误,C正确;D、金属块Q保持在桌面上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得知,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保持不变.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中一个物体静止,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分别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分析受力情况是关键.5.〔6分〕〔2015•漳州三模〕我国“玉兔号〞月球车被顺利送抵月球外表,并发回大量图片和信息.假设该月球车在地球外表的重力为G1,在月球外表的重力为G2.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如此〔〕A.“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外表与月球外表质量之比为B.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C.地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质量是不变的,重力是改变的,根据重力表达式G重=mg表示出g进展比拟;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比拟地球和月球的质量;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解答:解:A、质量是表示物体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与引力无关,故“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外表与月球外表质量之比为1:1,故A错误.B、根据g=,有:M=,故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故B错误.C、重力加速度:g=,故地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外表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1:G2,故C错误.D、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v=,故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明确重力和质量的区别,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6.如图是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示意图.油滴从喷雾器的喷嘴喷出,落到图中的匀强电场中,调节两板间的电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某一油滴静止在电场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油滴带正电B.油滴带负电C.只要测出两板间的距离和电压就能求出油滴的电量D.该实验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析:根据油滴受力平衡,判断其电性;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油滴的质量,并确定出油滴的电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实验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解答:解:A、由图知,电容器板间电场方向向下,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向上,如此知油滴带负电,故A 错误,B正确.C、根据油滴受力平衡得:mg=qE=q,得 q=,所以要测出两板间的距离、电压和油滴的质量才能求出油滴的电量,故C错误.D、根据密立根油滴实验研究知:该实验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关键要抓住油滴受力平衡,从力学的角度进展分析,并要掌握板间场强与电压的关系:E=.7.如下列图,I为电流表示数,U为电压表示数,P为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Q为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W为电源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如下图象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关系的是〔〕A. B. C. D.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分别得到各个量的表达式,再进展分析.解答:解:A、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R2消耗的功率为P=I2R,P∝I2,故A正确.B、电容器C的电压U C=E﹣I〔R2+r〕,电荷量Q=CU C=C[E﹣I〔R2+r〕],如此=﹣C〔R2+r〕,保持不变,如此Q﹣I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B正确.C、电压表示数 U=E﹣Ir,U﹣I图象应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D、电源通过电荷量q时电源做的功 W=qE,E是电源的电动势,如此W﹣I是过原点的直线,故D错误.应当选:AB.点评:根据物理规律得到解析式,再分析图象的形状和物理意义是常用的方法.8.如图xoy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d宽为L的线框MNPQ在外力F作用下,沿正x 轴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B0cos x〔式中B0为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为R,t=0时刻MN边恰好在y轴处,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外力F为恒力B. t=0时,外力大小F=C.通过线圈的瞬时电流I=D.经过t=,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安培力.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题意明确感应电动势的规律,根据导体切割磁感线规律和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方法可求得电流与热量.解答:解:A、由于磁场是变化的,故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为变值,安培力也会变力;故要保持其匀速运动,外力F不能为恒力;故A错误;B、t=0时,左右两边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0,方向相反,如此感应电动势E=2B0LV;拉力等于安培力即F=2B0IL=;故B错误;C、由于两边正好相隔半个周期,故产生的电动势方向一样,经过的位移为vt;瞬时电动势E=2B0Lvcos;瞬时电流I=;故C正确;D、由于瞬时电流成余弦规律变化,故可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故产生的电热Q=I2Rt=;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考查电磁感应与交流电规律,要注意交流电有效值定义在此题中的迁移应用;此题选题新颖,是道好题.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1〕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2〕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 k=,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 p=,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假设△E k=△E p如此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3〕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v2﹣d图象如图2所示,并测得M=m,如此重力加速度g=9.6 m/s2.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由于光电门的宽度d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2〕根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起末点的速度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做功的数值等于重力势能减小量.〔3〕根据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解答:解:〔1〕由于光电门的宽度b很小,所以我们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滑块通过光电门B速度为:v B=;〔2〕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为:△E=〔M+m〕〔〕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 p=mgd﹣Mgdsin30°=〔m﹣〕gd;比拟△E p和△E k,假设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即可认为机械能是守恒的.。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415学年度高二12月月考——物理物理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6分)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并用画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方法来描述电场和磁场,为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和电荷、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B.磁场和磁极、磁极和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C.电场线和电场线不可能相交,磁感线和磁感线可能相交D.通过实验可发现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存在2、如图所示,三条虚线表示某电场的三个等势面,其中φ1=10V,φ2=20V,φ3=30V一个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按图中实线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由此可知A.粒子带正电B.粒子的加速度变大C.粒子的电势能变大D.粒子的速度变大3、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4、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动跳闸的闸刀开关,O是转动轴,A是绝缘手柄,C是闸刀卡口,M、N接电源线,闸刀处于垂直纸面向里、B=1 T的匀强磁场中,CO间距离为10 cm,当磁场力为0.2 N时,闸刀开关会自动跳开.则要使闸刀开关能跳开,CO中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为A.电流方向O→C B.电流方向C→O C.电流大小为1 A D.电流大小为0.5 A5、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安培B.特斯拉C.奥斯特D.阿斯顿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量很少,可被忽略。
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将变大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7、如图所示,若一束电子沿y轴正方向移动,则在z轴上某点A的磁场方应该A.沿x轴的正向B.沿x轴的负向C.沿z轴的正向D.沿z轴的负向8、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上,电动势E=30 V,内阻r=1 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10 V,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 M=1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B.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小于10 A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大于16 W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小于16 W9、两个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一负电荷在P点处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处的电势能B.P点处的电场强度小于Q点处的电场强度C.P点处的电势小于Q点处的电势D.图中正电荷的电量小于负电荷的电量10、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打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或多选均得零分.)1.(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每个点电荷的带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同时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保持点电荷的带电荷量不变,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分析:判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k分析即可.解答:解: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k,则有:A、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则F′==4F,故A正确;B、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点电荷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力变为原来的,故B错误;C、使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2倍,同时使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则有F′=k=16F,故C错误;D、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则有F′=k=16F,故D错误;故选:A.2.(3分)(2012秋•金家庄区校级期末)在电场中某点放人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时,测得该点的场强为E,若在同一点放入电荷量q′=﹣2q的负电荷时,测得场强为E′,则有()3.(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正电荷的电场,两虚线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心圆,A、B两点的电势差为4V.有一个q=﹣1.0×10﹣8C的点电荷,从A点沿不规则曲线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4.(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在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75V,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BC=﹣200V,则A、B、C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5.(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如图,实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以某一速度射入匀强电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若a、b两点速度大小分别为v a和v b,则()6.(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保持开关S闭合,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电容C、两极板间电势差U、电容器两极板间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分析: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电压保持不变,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根据C=,判断电容的变化,根据Q=CU判断电量的变化,根据E=,判断电场强度的变化.解答:解: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电压U保持不变;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根据C=,电容C减小;当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根据E=,电场强度减小;根据Q=CU,电量减小;故选:B.7.(3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有相距为L的点电荷A、B,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Q,今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荷量和放置的位置是()所以A对C的电场力大小等于B对C的电场力大小,设C的电量为q.则有:=k代入数据解得:r=L.对点电荷B,其受力也平衡,则=k解得:q=4Q.为负电则C正确故选:C8.(3分)(2013秋•七星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A、B、C三灯亮度相同,若继续将P向下移动,则三灯亮度变化情况为()9.(3分)(2007•新洲区校级模拟)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①该星球带负电,而且带电均匀;②该星球表面没有大气;③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个带电小球(其带电量远远小于星球电量)置于离星球表面某一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果选距星球表面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10.(3分)(2014秋•潍坊期中)如图所示,R1和R2都是4W、100Ω的电阻,R3是1W、100Ω的电阻,A,B两端允许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W解答:解:电阻R1的额定电压为 U1=,额定电流为;电阻R2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与电阻R1相同;R1和R2串联部分的额定电流均为0.2A,故串联电路的额定电流为0.2A,而额定电压为2倍的20V,即40V;电阻R3的额定电压为 U3=,额定电流为;故总的额定电压取并联电路额定电压的较小值,为10V;总电阻为:R=Ω故最大功率为:P=UI=U=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得零分.)11.(4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析:电路中每通过2C的电荷量,电池提供的电能是4J,根据电动势的定义式E=求出电动势.电动势表征电源本身的特性,与外电路无关,对于给定的电源,电动势一定.电动势越大,电源将单位正电荷负极移到正极提供的电能越多.解答:解:A、电动势表征电源本身的特性,与外电路无关,当电源的路端电压增大时,其电源电动势不变.故A正确.B、电路中通过q=2C的电荷量,电池提供的电能W=4J,根据电动势的定义式E=得电动势E=2V.故B正确.C、电动势由电源本身决定,当内电压和外电压变化时,电源电动势保持不变.故C错误.D、电动势越大,电源将单位正电荷负极移到正极提供的电能越多.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对电动势的理解能力,关键抓住定义式E=和电动势的物理意义.12.(4分)(2014秋•景洪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4分)(2014•安阳一模)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14.(4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粗糙绝缘水平面上O点.另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速度减小到最小值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0,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B间的距离为.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B点的场强大小为.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A、B间的电势差U AB=解答:解:A、设OB=x.当速度最小时有:qE=μmg,又E=k,联立得:x=,故A 正确.B、当速度最小时有:qE=μmg,故可得点电荷甲在B点处的场强为:E=,故B正确;C、由于电场力做正功,电荷乙的电势能减小,则点电荷乙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D、点电荷从A运动B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U AB q﹣mgμL=mv2﹣m,故AB两点的电势差为:U AB=(mgμL+mv2﹣m),故D错误.故选:ABC.三、填空题:(每空2分,作图题4分,共18分)(6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有一电流表的内阻r g=10Ω,从刻度盘上读出I g=“3“mA,15.则该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为0.03V.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3.0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阻值为990Ω的电阻.解答:解: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g=I g R g=0.003×10=0.03V,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分压电阻,串联电阻阻值:R=﹣R g=﹣10=990Ω;故答案为:0.03;串;990.16.(12分)(2014秋•大邑县校级期中)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3V 0.2A”字样,现要测量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A.电压表(0﹣3V,内阻1kΩ)B.电压表(0﹣15V,内阻5kΩ)C.电流表(0﹣0.3A,内阻2Ω)D.电流表(0﹣0.6A,内阻0.5Ω)E.滑动变阻器(10Ω,1A) F.滑动变阻器(1000Ω,0.5A)G.直流电源(6V,内阻不计)另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A,电流表应选C,滑动变阻器应选E.(只填器材的字母代号).(2)在答卷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流、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3)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实验操作前根据他们的猜想分别做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草图,其中最接近事实的是C(填选项字母)分析:本题(1)的关键是根据小灯泡的规格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根据实验要求电流从零调可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以方便调节;题(2)的关键是根据小灯泡电阻较小,满足,可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即电路应是“分压外接”电路;题(3)的关键是根据欧姆定律写出I与U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斜率的含义即可求解.解答:解:(1):根据小灯泡的规格“3V,0.2A”可知,电压表应选A,电流表应选C,由于测定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要求电流从零调,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E以方便调节;(2):小灯泡的电阻较小,满足,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又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3):根据I=,变形为I=,可知电阻的倒数等于I﹣U图象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由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I﹣U图象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应逐渐减小,所以最接近事实的是C;故答案为:(1)A,C,E;(2)如图;(3)C点评:应明确:①应根据小灯泡的规格选择电表的量程;②当实验要求电流从零调或变阻器的全电阻远小于待测电阻时,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以方便调节;③当待测电阻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满足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四、计算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36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给0分)17.(10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一个匀强电场的场强为1.0×104V/m,在平行于电场的平面上画半径为10cm的圆,圆周上取三点A、B、C.求:(1)A、B间的电势差.(2)将一个电子从B点沿圆弧移到C点处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解答:解:(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U AB=Ed=1.0×104×10×10﹣2=1000V (2)=500V由电场力做功公式知:W=eU=﹣1.6×10﹣19×500J=﹣8×10﹣17J答:(1)A、B间的电势差为2000V18.(12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A 和2.0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24.0V.求:(1)电动机线圈的电阻;(2)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消耗的热功率;(3)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解答:解:电动机停止转动时,其电路是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动机的电阻为R线==4Ω;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入的电功率为P电=U2I2=48W,发热功率P热=I22R=22×4W=16W,所以输出功率为P出=P电﹣P热=32W.答:(1)电动机线圈的电阻4Ω;(2)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消耗的热功率16W;(3)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32W.19.(14分)(2014秋•七星区校级月考)有一长度和间距均可调节的金属板A、B,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速度v o从两板中央射入.已知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粒子的重力.(1)当金属板长度为l,两板间距为d时,给A、B加上如图甲所示的恒定电压U,粒子能从金属板间飞出,求:①粒子飞出电场所用的时间t.②粒子飞出电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偏移量y.③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v.(2)改变金属板的长度和间距,给A、B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U0,其周期是T,求:若粒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粒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板间距至少多大?分析:(1)粒子在板间沿x轴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则L=v0t,可计算出时间t,由求出偏移量,结合v y=at和计算出电场时的速度.(2)若电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竖直方向的位移为零,第二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则电子竖直方向只能先加速到某一速度v y再减速到零,然后反方向加速度到v y再减速到零.解答:解:(1)①粒子在板间沿x轴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L=v0t,t=,②带电粒子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为,,可得③由v y=at得:,再利用,代入得:(2)若电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竖直方向的位移为零,第二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则电子竖直方向只能先加速到某一速度v y再减速到零,然后反方向加速度到v y再减速到零.由于电子穿过电场的时间为T,所以竖直方向每段加速、减速的时间只能为,即电子竖直方向只能先加速时间到达某一速度v y再减速时间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方向加速时间到达某一速度v y,再减速时间速度减小到零,电子回到原高度.根据以上描述电子可以从t时刻进入:t=(k=0,1,2,3…)设两板间距至为d,而电子加速时间的竖直位移为:h=而电子减速时间的竖直位移也为:h所以电子在竖直方向的最大位移为:y=2h①,而:y≤②由①②解得:d≥所以d的最小值:d=答:(1)①粒子飞出电场所用的时间t为,②粒子飞出电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偏移量y为.③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v为.(2)粒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粒子应从时刻射入,两板间距至少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