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沿着线走、跑
第9课时(反思)

第9课时:教学内容:1, 原地摆臂2, 曲线跑3, 人、枪、虎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坚持锻炼的重要性;2, 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摆臂和奔跑能力,促进学生上、下肢韧带、关节的发展;4,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原地摆臂和曲线跑技术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原地摆臂姿势地把握;(课前准备)场地:两个排球场地;器材:标志物若干;预计练习密度:30%;预计最高心率:140次/分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学的内容中,把重点放在教学生进行原地摆臂和曲线跑,由于跑步随便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跑,所以在教原地摆臂时学生一般凭借自己原有的方式进行练习,正确的动作好纠正,错误的动作:比如摆臂手过高;手脚协调不上;这些都是由于形成不良的习惯所造成的,在纠正错误动作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曲线跑时学生只注重跑,而忽略了老师讲解的要点,曲线跑时要注意身体的倾斜,所以有些学生跑起来后身体失去平衡,而且追求快,使得个别学生摔倒在地。
后来在我及时的纠正后,进行的很顺心。
在人枪虎的游戏中,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还比较差,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为我下节课所要注意的埋下了伏笔。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
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01我会认缩suō(收缩、缩衣节食、缩成一团)努nǔ(努力、努劲儿、张眉努目)茎jīng(茎叶、长茎、地下茎)推tuī(推倒、手推车、推陈出新)吱zhī(吱吱、咯吱、吱吱呜呜)拆chāi(拆开、拆房子、拆东补西)旧jiù(旧物、旧车、喜旧厌新)02多音字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调tiáo(调皮)diào(调查)背bēi (背包)bèi (背影)03近义词难受一一难过拂动一一抖动调皮一一顽皮休息一一歇息舒展一一伸展04反义词难受一一舒服努力一一懒情高大一一矮小调皮一一乘巧休息一一忙碌05理解词语包裹:包;包扎。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调皮:顽皮。
摇晃:摇摆。
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
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06句子解析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07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2.种子在追逐梦想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变成了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想一想:舒服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意思?作者把一颗种子到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变化生动有趣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即神奇又有趣,写出了种子追逐梦想的历程。
可文字背后却是种子那颗无私奉献,不甘平庸的奉献精神。
第9课时 《平行线及其判定》复习学案

第9课时《平行线及其判定》复习学案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关系: .3、判断正误并改错:①、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不平行就相交;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就平行;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有且只有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简写为:5、同位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内错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可用字母“”来体现;指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有:内错角有:同旁内角有:6、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1),两直线平行;格式:(2),两直线平行;格式:(3),两直线平行;格式:(4),两直线平行;格式:(5),两直线平行;格式:解题指导第2、3题,要想到“在同一平面内”与“空间内”两种情况下直线的位置关系图形特征必须熟记,在复杂图形中时要学会分离出题中涉及到的角、直线等,从而得到最基本的简单图形格式要与公理或定理相一致。
AB C DE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7、如图,判断DE ∥AC 的条件有哪些?依据是什么?解:由 = ,可得DE ∥AC ,理由是: 由 = ,可得DE ∥AC ,理由是:由 + =1800,可得DE ∥AC , 理由是:由 + =1800,可得DE ∥AC , 理由是:8、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① ∵∠1=∠2,∴BC ∥AD ;② ∵∠2=∠3,∴AB ∥CD ;③ ∵∠BCD+∠ADC=1800,∴BC ∥AD ;④∵∠BCD+∠ADC=1800,∴A B ∥CD.9、如图,已知AC ⊥AE,BD ⊥BF, ∠1=∠2,AE 与BF 平行吗?为什么?首先分解出DE 、AC ,这是两条平行线,要判定两线平行,再分解出一条与它们相交的线,从而找出相对应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四年级上第9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四年级上第9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四年级上第 9 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路程、时间和速度有关的问题。
比如,我们坐汽车去旅行,会关心车开得多快,多久能到达目的地;我们跑步比赛,会比较谁跑得更快。
这些都涉及到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个重要的概念。
那什么是路程呢?路程就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的长度。
比如说,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是 2 千米,这 2 千米就是路程。
时间呢,很好理解,就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长。
比如,我们从学校走到家花了 30 分钟,这 30 分钟就是时间。
而速度呢,它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如果一个人 1 小时走了 5 千米,那他的速度就是 5 千米/小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2 小时骑行了 20 千米。
那我们来算一下他的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也就是 20÷2 = 10(千米/小时),这说明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10 千米每小时。
再比如,一辆汽车 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那它的速度是多少呢?同样,速度=路程÷时间,即 180÷3 = 60(千米/小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60 千米每小时。
那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能算出路程吗?当然可以!路程=速度×时间。
比如,一辆摩托车的速度是40 千米/小时,行驶了5 小时,那它行驶的路程就是 40×5 = 200(千米)。
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路程和速度,也能求出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假如一个人要走 10 千米,他的速度是 2 千米/小时,那他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时间就是 10÷2 = 5(小时)。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知道路程和汽车的速度,就能算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到达,这样可以提前做好规划。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案与反思

第6课时角的度量(二)第7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第8课时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9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画角。
2.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4.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体验到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等。
一、导入新课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出示角的图(图略)。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二、新课学习(一)明确画角的工具。
师:画线段用什么工具?画一个指定的角(如60°的角)用什么工具呢?(二)估一估,并量出下面两个角(角略)的度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先让每个学生估一估两个角的度数并交流估计的方法。
学生可能要与量角器上的某部分进行比较,也可能用上一节课体会到的45°,90°角为标准进行估计,也可能根据锐角和钝角的特性进行估计,这些方法都可以。
目的是发展估计意识和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对角大小的直觉。
接着提出进一步独立探索的任务:用量角器画出这两个角,你觉得哪一步很关键,要提醒同伴注意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先梳理量角的方法,再全班交流,归纳概括方法,并追问这个角究竟是70°还是110°,明晰把角的一条边与哪个方向的零刻度线重合,就沿着这个方向从0开始找到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
这个地方学生往往出错,建议教师制作课件演示,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鲜明。
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提升,如量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使要测量的角与量角器的某个角重合的过程。
(三)(1)让优秀学生到黑板来画角,并一边画一边讲解。
必修教材1第二章第9课时教案:综合问题练习

§2-9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2、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会解答实际生活中相关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难点:综合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学过程:一、图象法专题题1、两辆汽车以相同速度v 0匀速行驶,若前一辆车突然以某一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刹车的位移为S ,为避免两车相撞,当前一车刹住的同时,后一辆车司机反应过来并立即以与前一辆车相同的加速度刹车,结果恰好没有相撞。
试求两车匀速行驶时的距离。
分析:如图所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辆汽车的v-t 图线。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后一辆车的位移为3S ,又因为最终停在同一点,故原来匀速行驶时两者间的距离为2S 。
题2、一汽车从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汽车3s 后以3m/s 2的加速度追赶,求赶上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分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车的v-t 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两者相等时距离最大。
故有: 2t=3(t-3),得t=9s再由“面积的数值=位移大小”得:S max =3×(2×9)2=27m 题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从张家站出发开往刘家站,三者初速度相同,已知乙车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先匀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但最后都达到相同的末速度运动到达刘家站。
则三辆车是否同时到达?如果不是,哪辆车最先到?分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车的v-t 图线,如图所示。
因为三者的位移相等,故三者面积相等,可得t 甲<t 乙<t 丙★小结:图象法解题要点:①一般利用v-t 图线解题;②抓住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③抓住图线面积的物理意义解题;④抓住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解题;⑤抓住两图线及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解题。
等等。
二、追赶问题专题1、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km /h 的速度驶人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m 处一辆卡车正以72km /h 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m /s 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 。
第五单元 第09课时 确定起跑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探求新知
计算各跑道的长度,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2
3
4
5
6
7
8
直径(m) 72.6
周长(m) 228.08
全长(m) 400
相差(m) /
探求新知
1.25m 1.25m 85.96m
72.6m
全长(m) 400 407.85 415.71 423.56 431.42 439.27 447.12 454.98
相差(m)
/
7.85 7.86 7.85
7.86 7.85
7.85
7.86
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1.25m
72.6m
探求新知
我不用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 ,也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
第一跑道
直径: 72.6m
周长: 228.08m 全长: 400m
第二跑道
直径:72.6+1.25+1.25=75.1(m) 周长:75.1×3.14159≈235.93(m) 全长:
85.96×2+235.93 =171.92+235.93 =407.85(m)
探求新知
计算各跑道的长度,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0米
3米 10米
3×2×3.14=18.84(米) 答:跑道外圈和内圈相差18.84米。
达标练习
2.校园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400米的跑步比赛, 跑道宽为1米,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依次提前 多少米吗?如果跑道宽是1.25米呢?(圆周率取3.14)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竹节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节⼈》是⼀篇记叙⽂,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制作⽵节⼈、⽃⽵节⼈,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节⼈,⽵节⼈被⽼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师也和“我们”⼀样喜爱⽵节⼈的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9课《⽵节⼈》课⽂原⽂ 我们⼩时候的玩具,都是⾃⼰做的,也只能⾃⼰做。
只要有⼀个⼈做了⼀件新鲜玩意⼉,⼤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全校。
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节⼈。
把⽑笔杆锯成⼨把长的截,这就是⽵节⼈的脑袋连同⾝躯了,在上⾯钻⼀-对⼩眼,供装⼿臂⽤。
再锯⼋截短的,分别做四肢,⽤⼀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弄不好⼀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那⼀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笔弄丢,⽽校门⼝卖⽑笔的⽼头则⽣意特别好。
教室⾥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上是⼀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不⼩⼼,铅笔就从裂缝⾥掉下去了。
⽽现在,这些裂缝正好⽤来玩⽵节⼈。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节⼈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的。
把穿着九个⽵节的鞋线嵌⼊课桌裂缝⾥,在下⾯⼀拉紧,那⽴在裂缝上的⽵节们就站成⼀个壮⼠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赛中那脖⼦⽼粗、浑⾝疙瘩⾁的⼩伙⼦差不多。
将鞋线⼀松⼀紧,那⽵节⼈就⼿舞之、⾝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节⼈放在⼀起,那就是搏⽃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个的线卡住了,那“⽃⼠”便显出⼀副呆头呆脑的傻样⼦,挺着肚⼦净挨揍。
⽵节⼈⼿上系上⼀根冰棍棒⼉,就成了⼿握⾦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节⼈背上,神⽓!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节⼈⼿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钩⼤王”刻在⽵节⼈的胸⼝,神⽓! ⽤铅⽪剪⼀把偃⽉⼑,⽤铁丝系⼀绺红丝线做⼀柄蛇⽭,给那⽵节⼈装上,再挖空⼼思取⼀个更威风、更吓⼈、叫得更响的名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线走、跑
第9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0月9日学习内容:沿着线走、跑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体会沿直线走、跑的正确姿势,做到用前脚掌着地快跑;乐于反复练习,有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用前脚掌着地跑成直线。
教学难点: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跑。
场地器材:校操场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集体练习后,一组组轮流做。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集合队伍,队伍整齐,动作规范,反应迅速。
2.明白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能快速做出反应。
3.相互交流。
组织:四列横队
oooooooooo
oooooooooo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p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前脚掌走,边做边提示动作要领。
2.利用“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跑”,的口诀,提示学生用前
脚掌着地跑成直线。
3.组织学生分组沿线直线跑,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跑得直,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比。
6.及时总结学生的游戏情况,并提出要求。
学生活动:
1.在教师提示下练习,体会、改进前脚掌着地的要领。
2.分组由小组长带领,边念口诀边练习直线跑,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
3.积极参与练习,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4.根据老师的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5.在“开火车”游戏中,遵守比赛规则,相互鼓励。
6.乐于反复游戏,掌握方法。
组织:散点四组
ooooo
ooooo
xxxxx
xxxxx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听指挥“进圈”放松练习,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
2.分成八个小组,安排各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3.点评各组情况。
学生活动:
1.明白方法及要求,放松练习中,相互尊重,积极配合,顺利完成。
2.队员之间相互指导帮助,积极与组长配合。
3.相互交流评价。
组织:八路纵队
ooooo ooooo
ooooo ooooo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教师活动: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相互交流评价。
2.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