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到清代
夏至清朝代更替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魏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907-960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嵩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6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注: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 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国号“元”;1279年统一中国)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注:1616年清太祖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公元前21世纪,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突破“禅让制”的传统,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夏朝——清朝纪年表,看一遍,让你知道华夏5000年的朝代脉络

夏朝——清朝纪年表,看一遍,让你知道华夏5000年的朝代脉络夏朝至清帝王表夏(西元纪年表)前2070-前1600 建都阳城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癸)商前1600-前1046 建都毫,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天乙(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殷,商纣)周西周前1046-前771 建都镐京(追封)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恭王(姬扈) ──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 (共和行政)──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湦)东周前770-前256 建都洛邑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厘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王子(姬朝)──敬王(姬匄)──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春秋时代前770-前476春秋时期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有约一百二十多个。
其中最强有五国,史称五霸。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代前475-前221春秋末年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
其中大国有七个,史称七雄。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前221-前206 建都咸阳秦始皇(嬴政) ──二世(嬴胡亥)──三世(嬴子婴)汉西汉前202-公元8 建都长安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新8-23 建都常安 (王莽)玄汉23-25 建都长安更始帝(刘玄)东汉25-220 建都洛阳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少帝(刘懿)─—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三国魏220-265 建都洛阳(追封)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蜀汉221-263 建都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吴222-280 建都建业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西晋265-316 建都洛阳(追封)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业)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都建康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304-439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第五课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续表 王朝 时间 建立者 东晋的统治 (2)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 上总称南朝 420— 589 年 北朝 / (1)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439 年,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2)6 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东魏、西魏, 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五个 朝代称为北朝 (3)5 世纪初到 6 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 为南北朝 重大事件 (1)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 南朝 南 北 朝 /
第5课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 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考点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 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考点 15 对应课后练习本 P20
一、我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 ( 包括春秋和战国时期 ) →秦朝→汉朝→三国、 两晋、 南北朝→隋朝→唐朝→五 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2. 历史上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重新统一的封建王 朝有: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3. 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国家有:元朝(蒙 古族)、清朝(满族)。
4. 大一统时期: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5. 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②魏、蜀、吴三国鼎立; ③南北朝对峙;④宋、辽、金、西夏分立。
特别注意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禹 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知识拓展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器种类繁多, 司母戊大方鼎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还出现了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夏朝 ① 西周 东周 ② 西汉 东汉 ③(魏蜀吴) 西晋
夏至清朝代更替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 9-23年王莽东汉 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魏 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 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 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 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 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 304-439南朝宋 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 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 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 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 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魏洛阳河南洛阳东魏 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 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 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 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 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 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 907-960后梁 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 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 936-946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 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 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宋北宋 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 1127-1276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辽国 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大理 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金 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注: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国号“元”;1279年统一中国)元朝 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明朝 1368-1644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 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注:1616年清太祖建立后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公元前21世纪,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突破“禅让制”的传统,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中国历史各朝代存续时间

中国历史各朝代存续时间作者:无为而有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共历29朝(必须入主中原,为历史学家公认),各朝存续时间也大不一样,最长的长达800多年,短的仅有二三年,具体排行如下:1.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810年(分西周、东周)2.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554年3.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470年4.宋朝(960--1279年)319年(分北宋、南宋)5.清朝(1616--1912年)296年(含后金)6.明朝(1368--1662年)294年(含南明)7.唐朝(618--907年)290年(含武周)8.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214年(含汉国)9.辽朝(916--1125年)210年10.元朝(1206--1402年)196年(含蒙古汗国、北元)11.东汉(25--220年)195年12.西夏(1038--1227年)190年13.北魏(386--557年)172年(含东魏、西魏)14.晋朝(265--420年)155年(含西晋、东晋)15.金朝(1115--1234年)120年16.刘宋(420--479年)59年17.东吴(222--280年)58年18.南梁(502--557年)55年19.曹魏(220--265年)45年20.蜀汉(221--263年)42年21.隋朝(581--619年)38年22.南陈(557--589年)32年23.北齐(550--577年)27年24.北周(557--581年)24年25 .南齐(479--502年)23年26.后梁(907--923年)16年27.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15年28.新朝(9--23年)14年29.后唐(923--936年)13年30.后周(950--960年)11年31.后晋(936--946年)10年32.西楚(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33.后汉(947--950年)3年34.更始汉(23--25年)2年。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

南 宋 与 金 的 对 峙
1115年,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1127年,北宋皇室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建立
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和西征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 定国号为大明
努 尔 哈 赤 建 后 金 , 满 清 实 力 扩 张
夏 朝 形 势
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桀无道,夏最终灭亡
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前1046年,经商周的牧野之战,纣王战败,自焚而死,商亡
西 周 形 势 图
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开始。在此期间,先后有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阂闾、越王勾践称霸于各诸侯国,史称 “春秋五霸”
7. 隋朝: 581年 - 618年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 :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902年 -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2)辽: 916年 - 1125年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战 国 形 势
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经过长期兼并战争, 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史称“战国七
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夏朝至清朝朝代替换顺序从朝代兴亡更替启示

夏朝至清朝朝代替换顺序从朝代兴亡更替启示中国历代王朝列表奴隶社会三皇五帝:约公元前七千年—公元前2070年传说伏羲氏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斟鄩河南洛阳禹帝姒文命(夏禹)商朝:前1600-前1046年亳河南商丘商太祖子履(商汤)周朝:前1046-前256西周:前1046-前771年镐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封建时代东周:前770-前256年雒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前475年战国:前475-前221年郡县时代秦朝:前221-前207年咸阳陕西咸阳秦始皇赵政楚朝:前206-前202年楚怀王熊心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包括新朝(由新始祖高皇帝王莽所建,公元9年-公元23年)、玄汉(由汉延宗汉更始帝刘玄所建,共传二帝:刘玄、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公元23年-公元27年)、成家(由公孙述所建,公元37年被刘秀所灭)----东汉:25-220年雒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220-280----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东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十六国时期:265-420----晋受禅后吴国:265-280----晋朝:265-420---------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前期、中期、后期(后期囊括崛起的北魏前期)三阶段:304-420南北朝时期:420-589----南朝时期:420-589--------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时期:386-589--------十六国末期:420-439--------北魏中后期:420-557 洛阳河南洛阳北魏道武帝拓跋圭--------西魏:532-556 长安陕西西安孝武帝元修--------东魏:534-550 邺城河北邺镇孝静帝元善见--------北齐:550-577 邺城河北邺镇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孝闵帝宇文觉--------隋国统一前:581-589十六国春秋【前、中、后、末4期,将十六国时期分别穿插到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时期:304-439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包括武周时期:690-705 神都河南洛阳周圣皇帝武则天五代十国:907-979--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吴:908-937 吴宣帝杨隆演--南唐:937-975 南唐烈祖李昪--前蜀:907-925 前蜀高祖王建--后蜀:934-965 后蜀高祖孟知祥--南汉:917-971 南汉高祖刘--楚:927-951 楚武穆王马殷--吴越:907-978 吴越武肃王钱鏐--闽:909-945 闽太祖王审知--北汉:951-979 北汉世祖刘崇荆南:907-963 荆南武兴王高季兴辽朝(契丹):907-1125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宋:960-1279--北宋960-1127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9临安(宋高宗赵构)金朝:1115-1234 汴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朝:1206-1368 元大都北京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明朝:1368-1644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南明:1644-1662南京南京明安宗朱由崧清朝:1636-1911 北京北京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中国朝代更替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国}、{蜀汉}、{吴国}—晋朝{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北宋—南宋{辽}—{ 西夏 }—{金}—元—明—清纵观历史,历次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朝代出现了巨大的不公,而首要的是分配不公。
从夏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表

南宋偏安江南,岳飞抗金,绍兴和议,宋理宗整顿吏治失败,宋度宗沉迷享乐,元朝建立后南宋灭亡
元朝
1271年
1368年
北京(原大都)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推行汉化政策,元朝统一中国,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
明朝
1368年
1644年
(前期)南京,(后期)北京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实行,东厂锦衣卫特务机构设立,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清朝建立
清朝
1644年
1912年
北京
清军入关,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中华民国建立
这个表格已经列出了从夏朝到清朝的主要朝代和重要事件。在每个朝代中都有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塑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李渊建立唐朝,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开元盛世等唐朝中期达到巅峰
五代十国
907年
979年
北京、河南开封、江苏南京等
五代更迭,十国割据,后梁建立,朱温称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北宋建立
北宋
960年
1127年
河南开封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南宋
1127年
1279年
从夏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表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首都
重要事件
夏朝
前2070年
前1600年
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商朝
前1600年
前1046年
河南商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现甲骨文
西周
前104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夏朝到清代: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获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教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
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
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
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
白莲教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
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
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思想的核心。
而他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国号。
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是改汉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罢了。
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笼络汉人,从而为取代明王朝作准备。
从这个共同点上去看,当以第一种说法为是,这从后来清朝统治者始终讳言“女真”和“大金”名称一事上可得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