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读后感
《苔丝》读后感精选六篇

《苔丝》读后感《苔丝》读后感「篇一」小时候看的童话,最希望的结局是从此以后王子和魔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惜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版本,伊阿宋背叛了美狄亚,忒修斯丢下了阿里阿德涅,所有的王子总要选择弱不禁风的单纯公主来保护,而那些我所心爱的女子们,连同她们所侍奉的异教女神一起,被葬送在烟波浩渺的传说深处。
总觉得苔丝也是这样一个来自旧世的女子。
那是在基督教文明传来之前,大地母神还主宰着这片土地,凯尔特的牧歌随处飘荡,亚瑟王桀骜不驯的姐妹们扬帆驶出圣岛的时代。
当女神借她的面容在仲夏的迷雾中出现,如王后般威武而庄严的美丽,有沃特豪斯画笔下的夏洛特女子踏上亡灵之舟的悲戚凝肃,是伊索尔德将毒酒奉于特里斯坦唇边的苍白决绝。
这种来自地母深沉而广大的自然力量,正是所有征服者与统治者所害怕的,千方百计企图抹杀的。
千百年来,这力量在女性身上沉睡着,也只有最敏感的人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忆起在遥远传说中,男女曾如神祗般共同生活的时代。
哈代也许也是觉察到女性这种冥冥中的力量,才塑造出苔丝这个形象——纯洁、善良、美丽,却又充满力量的女人。
她是旧世高贵的遗族——真正高贵的,不是让她沦入命运催弄的父系血统,而是源自凯尔特高原的母系血统。
这个女孩拥有她自己都不自知的强大,潜藏在她温顺柔和的外表之下。
正是这样源自自然的力量,使她在受到近乎毁灭的打击后,能一次又一次重生。
她的心灵始终没有被玷污,被征服,因为她的天性是如此强大。
然而这种自然的力却在文明社会中却成了毁灭性的异端,天性的高贵变成无束缚的野蛮,纯洁的少女沦为可怕的魔女。
苔丝的悲剧,说是命运的造弄,其实依然根源于男女的不平等。
所以安吉尔可以轻易忽视自己放纵的过去,却无法原谅苔丝的失足。
他想要一个全身心服从他的妻子,是一个纯洁完美的理想,却不是真实的人。
因为爱情,苔丝错误地以为她可以与爱人平等,同样的错误可以得到同样的谅解。
然而习俗的根深蒂固,远远超出单纯的她的估计。
哈代笔下的英国乡村,前基督时代的异教传统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苔丝读后感

苔丝读后感苔丝读后感400字精选篇1今日,我读了《苔丝》这部小说,使我受益匪浅,教育名著读后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艰苦黯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苔丝的梦想和期望。
十六岁的苔丝,在家人虚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门贵亲。
她跃身成为了幸福的贵妇人,之后从此堕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感人的就是苔丝在忍无可忍的情景下,拿起了刀,将她多年以来所受到的屈辱与艰辛都发泄在刀头,刺向了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
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终一段时间里最终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终一站,是她最终解脱的日子,苔丝在对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或许她的命运本该这样,在所谓贵族家庭后代光环的后面,她那不思进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儿嫁进豪门的妈妈,注定纯洁的苔丝要遭受捉弄。
我同情苔丝,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学会保护自我,世界不是天堂,多一个处处留心的心眼,会让你的人生更加顺利。
懂得爱护自我的人才会去创造财富,美化生活。
苔丝读后感400字精选篇2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英文小说,从来没有一本外国小说像英国十九世纪作家托马斯﹒哈代书写的《苔丝》这本书一样,能让我第一次阅读就完整的读完全书,并且在最终一章,看到苔丝走向绞刑架之后升起黑旗的时候,竟然让我忍不住地掩面流涕。
以至于以往在大学时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手不释卷地反复研读这本书的中文版,由于太喜欢这本书,尝试读完了《苔丝》英文版,最终它成为了我学习英式英语的典范学习教材,时至今日,我还一向反复聆听小说英文版《苔丝》。
苔丝在五月节舞会上系着的红色发带,还在美丽的布莱克摩尔谷熠熠闪光,五月节的舞会上她静静地看着自我钟情的男孩挑选了其他的姑娘作为舞伴,这是一次缘分的错失。
在德伯家的农场她遭受阿莱克的欺凌之后,一个人静静地离开。
在奶牛厂里她静静地爱着安琪儿,又静静地等待安琪儿回来。
就连她的挣扎与反抗,都是那么沉默,悄无声息。
她出身于德伯维尔家族,有着纯正的贵族血统,又生在淳朴的乡村之中,这一切造就了她的纯洁和质朴的优雅。
苔丝读后感

苔丝读后感,这本由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小说,读完后就像在我心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苔丝,一个美丽、善良又纯洁的乡村姑娘。
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她稚嫩的肩膀上。
然而,她身上那种天然的美,就像是春日里绽放的第一朵鲜花,让人无法忽视。
故事开始,苔丝的父亲得知自己可能是古老贵族的后裔,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耀,派苔丝去攀附有钱的亲戚。
这一去,便成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开端。
在那个所谓的亲戚家,苔丝遭遇了纨绔子弟亚历克的纠缠。
亚历克,这个自私、放荡的家伙,用花言巧语和卑劣的手段,玷污了苔丝的清白。
当时的场景,我仿佛能亲眼看到。
苔丝身处那个陌生又奢华的地方,周围的一切都让她感到局促不安。
亚历克那狡猾的眼神,像毒蛇一样盯着苔丝,让她无处可逃。
而单纯的苔丝,就像一只无辜的小羊羔,落入了恶狼的陷阱。
她的反抗是那么无力,她的泪水是那么让人心疼。
被亚历克伤害后的苔丝,回到了家乡。
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外界的流言蜚语,可她依然坚强地活着。
这时候,她遇到了克莱尔,一个她以为能带给她幸福的男人。
克莱尔,他有着高尚的理想和纯洁的心灵。
苔丝深深地爱上了他,并且在新婚之夜,向他坦白了自己曾经的遭遇。
可这个男人,这个口口声声说爱苔丝的男人,却在知道真相后,无情地抛弃了她。
我能想象到那个夜晚,苔丝满心欢喜又满心恐惧地向克莱尔倾诉,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而克莱尔的反应,就像一把冰冷的刀,刺痛了苔丝的心。
苔丝那绝望的眼神,那颤抖的嘴唇,仿佛在质问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被抛弃后的苔丝,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她,可爱情的失落却让她的心千疮百孔。
然而,命运似乎还不想放过苔丝。
亚历克再次出现,对走投无路的苔丝百般纠缠。
这一次,为了家人的生计,苔丝无奈地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当克莱尔最终回心转意,来找苔丝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苔丝在绝望和愤怒中,杀死了亚历克。
最后的结局,苔丝被送上了绞刑架。
苔丝读书笔记

苔丝读书笔记苔丝读书笔记1三国时魏国有一文人叫繁钦,他在《与魏文帝笺》中言:“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脾肝,哀感顽艳。
”指的是歌声的哀婉凄恻,使愚蠢的人和聪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
读了哈代的《苔丝》就是这种感觉。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某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足以“哀感顽艳”。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
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
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
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
丢下《苔丝》一书,眼前那个历经磨难,失身而又杀人的女人,却使我想起它们,想起我喜欢的两件事物:黎明与茶花。
黎明,如处子的皮肤,光洁润滑,在明与未明之际,透着希冀与光亮;有一种茶花,叫“雪塔”,她洁白肥硕,细腻如瓷,在寒冷的季节里,傲然怒放,在出尘与入世间,清丽如水,独自芬芳。
《苔丝》读后感

《苔丝》读后感在读完小说《苔丝》后,我被作者近乎绝望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所震撼。
这部小说以其真实、残酷的写实风格,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贫困、压抑与无助的社会背景中。
通过主人公苔丝的遭遇和人生经历,小说展现了性别歧视、阶级差距和道德困境等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首先,小说以苔丝为中心描写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
苔丝作为曾经的农民女工,她的遭遇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阶级不平等。
在这个以男权至上为准则的时代,苔丝受到了无尽的压迫与伤害。
她力求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始终被社会经济体制和道德伦理所束缚,最终无法逃离悲剧的命运。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社会对于个体的强大压迫力量,以及这种不公平对于个人成长与追求幸福的巨大阻碍。
其次,小说中对于性别问题的揭示令我深思。
在苔丝与女性友人之间的对话中,我看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法公平对待的命运。
她们被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困扰,缺乏独立的思考和选择权。
作者通过苔丝的经历,将我引向了对于性别平等的思考。
我开始意识到,无论是作为一个女性还是一个男性,我们都应该为消除性别歧视而努力。
此外,小说中的道德困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苔丝与不同的男性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她在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同时,也不断遭受道德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她的选择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甚至犯罪,这使得苔丝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这使我思考到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在道德抉择中所面临的困境。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苔丝》,我深深地触动了内心。
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我对性别不平等、阶级矛盾和道德困境的深思。
通过苔丝这个角色,我看到了一个凡人所面临的压力与无助,也更加明白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改变的重要性。
希望这样真实而残酷的作品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苔丝读后感6篇

苔丝读后感6篇在课余阅读了《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在读完这部小说以后有很深的感受为苔丝的遭遇感到同情。
哈代曾经说过:“对一个女人的道德的评判,不应当根据她的过去而应当看她的倾向。
”同情之余,也为她那种为了追求爱情不畏世俗的眼光,不向亚雷德伯屈服的精神感到敬佩。
书中在她从德伯家回来后,“在她母亲知道真象说‘发生这种事,别的女人都这么做’而苔丝果断说出:‘也许所有别的女人都要这样,只有我不’”从此就可以看出苔丝向传统的观念发出了挑战。
书中的开始,苔丝家虽然贫穷但过的还可以,而当苔丝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自己这样一个贫穷小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篇三:[苔丝读后感]中学生读后感【篇一:读《绿野仙踪》有感800字】多萝西经过树林的一片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园。
可惜,恶女巫在花上面撒了一些有毒的花香。
多萝西和他们的伙伴走到那里时第一个受不了的是多萝西,我想这种花粉因该对人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动物只是其中之一一部分。
多萝西和狮子躺在地上,稻草人和铁皮人不是真正的人,所以他们俩人没有被迷倒。
稻草人提出不然我们背着多萝西先走吧,在留在这里恐怕多萝西会醒不来,在走一段路我们会想办法再回来就狮子。
现在他们离那花园不是很近了,铁皮樵夫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吼声,便回头去,看见一只奇怪的动物在草地上跳跃着直奔他们而来。
这是一只黄色的大野猫,铁皮樵夫想,他一定在追什么东西,只见他的耳朵紧贴着脑袋,嘴巴张得很大,露出两排难看的牙齿,红眼睛好像两只燃烧的火球。
等它跑近,樵夫看见在他前面还跑着一只灰色的田鼠,铁皮樵夫看了立刻举起斧头,朝猫砍去,最后这只猫二分五裂了。
田鼠女王为了报答他们,决定召来许许多多的田鼠把漏在花园里的狮子,用自己做的大车拉到这边来……终于他们把狮子拉了过来,不久后,狮子也醒了。
眼前翡翠城就到了,他们个个都十分高兴,来到了翡翠城门口,他们都非常好的款待多萝西和她的朋友。
几天后,他们才发现奥芝并没有什么魔法,还是需要女巫的帮助才能实现他们愿望,奥芝其实也是从堪萨斯的一个地方来的,现在他决定稻草人将成为这里的导致者,多萝西要回女巫那里,让她回到堪萨斯,但是,多萝西的朋友见她孤零零一个人稻草人、铁皮樵夫、狮子也答应跟着多萝西,一起去找女巫,终于那天到了,女巫告诉多萝西一个办法,用她的鞋子轻轻的点两下,加上女巫的魔法就可轻而易举的回到堪萨斯了……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多萝西和她的朋友都非常的友好,遇到事情不是一个人承担,而是4个人努力地去面对,有人遇到危险他们不会见死不救,到晚上的时候,铁皮樵夫和稻草人一点都不困,可以说不用睡觉。
苔丝英文读后感5篇

《苔丝英文读后感》苔丝英文读后感(一):《苔丝》英文读后感She was seduced by a so-called gentleman―Alec, and from then on her life totally changed from this loss of innocence。
People looked down on her and respected her no more。
Actually she did nothing wrong because before she was seduced she knew nothing of men。
She was just a girl when she first met that terrible man。
She was forced by the gossips and the church to blame herselffor this accident, so she thought she deserved nothing good。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past she decided to go to a distant dairy farm but was still saying to herself that she was wrong。
Maybe God didnt agree with that, because the Lord gave her someone she loved with her whole heart and life―Angel Chare。
Angel popped thequestion to her but she refused him without saying why。
She saidshe loved him deeply and perhaps no one in the world could love him more than she did but she could not marry him for some unspoken reason。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勇敢的`,在男权时代,敢于谈论自尊,但面对现实,她无法逃脱命运的道德枷锁,这是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
以下内容是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00字范文,供各位参考。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它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限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央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
她以不同的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老长老长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悲剧的成功成为了很多很多很老的人们心中的疼痛。
苔丝具有纯洁自然的美,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尔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洁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也是坚强的,乐观的,她的生命却是不可逆转。
即使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吗我相信她最终还是会选择老路,除非安玑克莱没有抛弃她。
苔丝的遭遇折射出许多社会的现实。
也许每个读者都能读出这其中深刻的寓意。
但是,在当代的生活中,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苔丝那种保持心灵纯洁,积极面对一切困难的生活态度,即使她绝望过,但是,她最后还是在爱中死去。
当她被亚雷无情地玷污,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亚雷提供的优质生活,回到穷困的家中。
由此,她坚守自己内心的纯洁可见一斑。
当她知道自己有了亚雷的孩子时,她仍然坚持生下了那个小生命。
这是一种源于母性的伟大。
她对孩子也只是爱,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深爱。
那个时代的她,作为未婚妈妈,她无疑是伟大的。
爱是源于内心最深处,这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此书,此人,此事,需要大家去亲自感悟。
以上仅为我的拙见。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
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诱迫而失身怀孕。
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夺了她承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遗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丝》读后感
苔丝在五月节舞会上系着的红色发带,还在美丽的布莱克摩尔谷熠熠闪光。
这个羞涩灵巧的少女,却早已沉入黑暗宁静的命运之海。
可怜的苔丝,为爱而生存,因爱而毁灭.
苔丝的一切都是静静的。
五月节的舞会上她静静地看着自己钟情的男子挑选了另外的姑娘,又静静地哀怨。
在德伯家的农场她静静承受亚雷的玩弄,又静静地离开。
在奶牛厂里她静静地爱着安玑,又静静地等待安玑回来。
就连她的挣扎与反抗,都是那么沉默,悄无声息。
她有着贵族血统,又生在淳朴的乡村之中,这一切造就了她的纯洁和质朴的优雅。
哈代赋予了她至真至美的个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树,虽然有寒冬落叶,但等到春暖时,又是枝叶喧闹。
而命运无情的利锯,让她最终倒下,再也无法站起。
苔丝自始至终都是纯洁美好的,一如她的外表。
女人珍视美丽,而美丽给女人带来的,却往往不是幸运。
世人也珍爱美丽,可是却没有人真正知道怎样去爱。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亚雷不爱苔丝,爱美之心,就算不是对灵魂的欣赏,也无可厚非。
他曾经有一点想要保护她,也想过要柔和地对她好,慢慢地进入她的内心。
他的语言虽然粗鲁俗气,但细细品读,其中也不乏对苔丝温柔的心疼。
但同时亚雷的纨绔习气又让人嗤之以
鼻,他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只知占有,不懂尊重,生活所迫的苔丝,想推开他却不能。
亚雷侮辱苔丝的那个晚上,他本来并没有意要这样做,只是在月光下的苔丝令他不能自禁,半推半就中苔丝被亚雷所践踏和侮辱。
事后亚雷提出可以给予苔丝情妇式的豢养,这个承诺对于一个粗俗的商人,也许已经是很勇敢的担当了吧,但对于苔丝,这个表面沉默而内心倔强的无以复加的女性,这确是不折不扣的侮辱。
安玑走后,亚雷又找到苔丝,再次提出豢养她,这是出于占有的欲望还是内心对苔丝的爱恋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苔丝已经窘迫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丝,给了苔丝一家一条生路。
亚雷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丝推向深渊的直接凶手。
安玑,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与苔丝深深相爱,他的爱的确比亚雷高尚的多,但是他的所做作为,对于苔丝的毁灭,却有着比亚雷更甚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怎么能够忽略哈代对苔丝与安玑恋爱的浪漫描写呢?在涨了水的河道上,安玑一步一步慢慢把苔丝抱过河去的情景,让一代代的读者怦然心动,那种青涩与纯洁,是那样的自然和贴近生活。
安玑对苔丝的爱,是君子之爱,他爱的是苔丝的内心,苔丝内心的纯洁和忧郁的结合,正是吸引安玑之处,这种内心的场域,是亚雷这样的浅薄之人所永远无法达到的,这样的区别,也正是苔丝深爱安玑却从不对亚雷施舍一点温柔的原因。
然而,这个能触及最深刻
爱情的男子,却因为严重的感情上的洁癖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爱人按压在没有空气的深水之境。
可怜的苔丝啊!父母因为生活的重压,可以把自己作为交换物质的筹码;垂涎于自己美貌的亚雷,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伤害苔丝的身体,但苔丝圣母般的灵魂仿佛有着天生的自我净化功能,她没有在这些苦难面前低头。
但安玑,不是苔丝灵魂的伴侣吗?为什么还难以包容一颗被伤害过摧残过的心灵?在我看来,安玑就是苔丝毁灭的最大推手了。
那些所谓的爱,为什么就不能无私和包容呢?
“令人心疼的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膛将变作你的眠床,让你安睡!”——莎士比亚。
有人说,苔丝的悲剧是命运和时代的悲剧,而这种命运和时代的悲剧,外化为爱的残缺。
没有完整的爱的能力的人,又何止亚雷或安玑呢?人类泱泱而存,又有几人能宽阔至此,把最伟大的爱播散于易碎的那些生命呢?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哈代的女性主义情结,在他的笔下,苔丝的几个女性工友,玛丽安、伊兹和莱蒂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她们都深爱着完美的男子安玑,也从来对此毫不掩饰,当她们知道唯一有幸得到安玑的只有苔丝一人时,她们不但没有丝毫的嫉妒,反而深
深地祝福苔丝。
当安玑出走,苔丝被亚雷纠缠,她们化名写信,请求安玑快快回到苔丝身边。
哈代完全把她们神圣化了。
哈代的这种笔触,让我不禁想到曹雪芹:女儿是水做的,干干净净,男人和时代,用他们的肮脏玷污了这圣洁。
托马斯.哈代,“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有着纠结的爱情史:与表妹一见钟情,订婚之后却发现表妹是家庭乱伦的产物。
也许爱情与伦理的挣扎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悲天悯人的文豪气质。
他借苔丝之口,表达了对幻灭的热烈迎接。
那时,苔丝还是纯真的少女,但忧愁已经早早的降临在她的身上。
有一回,她和弟弟谈起了星星。
你不是说每个星星都是一个世界么,苔丝?是的。
跟我们的世界一样么?我不知道。
不过我想是的。
它们有时像我们苹果树上的果子,大多数都是好的,却也有几个是坏的。
我们住的这个星星怎么样,好的,还是坏的?坏的。
真糟糕,天上那么多星星,我们偏偏住在一颗坏星星上么?是的。
“是啊,对与苔丝,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们与她一样,恰巧生在这个被损毁的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