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论文
舞蹈表演论文(最新范文8篇)

舞蹈表演论文(最新范文8篇)舞蹈表演论文主要是探讨如何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舞蹈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几篇舞蹈表演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舞蹈表演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一篇: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策略探讨摘要: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与其领域内技巧的丰富与革新息息相关,舞蹈艺术自然也无法例外。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其后,围绕明确分类特点、注重情感投入、夯实基本功、发挥艺术想象四个角度,提出了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舞蹈表演;花鼓灯舞;艺术想象;舞蹈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强的综合性,对表演者肢体、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很高要求。
此时,将适合的舞蹈技巧加入到表演当中,能有效提升舞者肢体、情感与思维的协调性,继而对作品整体的艺术质量作出强化。
一、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价值意义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与其领域内技巧的丰富与革新息息相关,舞蹈艺术自然也无法例外。
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优化舞蹈技巧,有助于不断提升舞蹈作品的质量水平,实现舞蹈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舞蹈技巧作为强化舞者肢体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有助于实现舞蹈艺术作品中角色情感、音乐语言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外化延伸,进而帮助舞者更好地营造艺术氛围,刺激观众的感官体验。
例如,在舞蹈作品《山鹰之邦》的演绎当中,塔吉克族的鹰舞舞者往往会引入"展翅"、"大跳"、"错步转"等夸张的舞蹈技巧,以此表现出自然界中鹰的盘旋、振翅等飞行状态,提升作品整体的观众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二、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可行策略1. 明确舞蹈表演中舞蹈技巧的分类及特点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形态、作者理念、情感基调等多种因素影响,舞蹈这种源于生活、表现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
舞蹈论文赏析

舞蹈论文赏析舞蹈论文赏析舞蹈既是身体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舞蹈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视觉和听觉上,还涵盖了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舞者通过运用身体语言,将情感、思想、文化和理念等表达出来。
舞蹈论文是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理性分析,并对舞蹈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
本文将从几篇舞蹈论文中进行赏析,了解其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等方面。
论文一:《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该论文作者以网络科技为背景,研究了比较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和通过网络形式进行的舞蹈教学模式的效果,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科技来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
作者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比较,并给出了其结论。
该论文特别强调了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如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更好的利用时间和资源进行学习。
同时,网络教学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使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者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掌握程度仅有30%左右,而在网络教学中则可以提高到70%以上,因此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通过该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舞蹈教学方法,可以为舞蹈教育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网络教学模式不能取代传统的舞蹈教学,二者最好能进行相互补充。
论文二:《当代芭蕾舞角色的性别特征分析》该论文作者从舞蹈角色的性别特征入手,分析了在芭蕾舞中不同角色的表现性别差异,旨在研究当代芭蕾舞作品中的性别关系,探讨芭蕾舞中的性别特征如何与当代社会的性别认知相匹配。
该论文通过对3个代表作品中Male Solo、Female Solo 和Pas de deux等不同角色的分析,发现角色的性别特征和表现方式在芭蕾舞中有很大的不同。
如在“Swan Lake”中,黑天鹅的形象是妖媚的、叛逆的,而白天鹅则体现了温柔、纯洁的形象。
通过该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芭蕾舞作品中各种角色的性别特征是受到当代社会性别认知和话语体系的影响的,同时也反映了舞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艺术,为八大艺术之一。
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道具,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舞蹈鉴赏论文【四篇】,欢迎品鉴!第1篇: 舞蹈鉴赏论文一、心理发展特点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是人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既独立又依赖、既自觉又叛逆,各种矛盾在他们身上交错。
特别是步入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才开始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社会性:心理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
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他们对社会信息的接收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广泛,反映到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对父母、老师不再是迷信、依赖甚至是依恋,他们开始独立思索,用自己独特的的见解和行为方式传达自己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不再像高中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青年时期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若冰霜,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处在身体、视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
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智力发展高峰:与生理发展,特别是与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相适应,逐渐达到智力发展的高峰。
据研究,若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的知觉能力即可达到100;初中到高中,记忆能力从95逐渐达到100;比较、判断能力,初中时为80左右,到高中时达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也从初中时的90左右发展到高中的100。
社会需求高峰:青年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
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各种情感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 舞蹈从人类发源起,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它就担负起了传意、说明、抒发还有表达自我等功能,以期达到和神明交流,和自然沟通,和他人互动的目的。
下面是舞蹈鉴赏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来源和流派探析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 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
不同的学术思想, 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 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 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 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 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 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
为此, 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 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 即“body language”, 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 它既是古代之经典, 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 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
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 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 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 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 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 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 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 掀起了“胡风”之热潮, 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
额尔古纳河群舞赏析论文

额尔古纳河群舞赏析论文
额尔古纳河群舞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
这种舞蹈结合了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和满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和东乡族等民族的传统舞蹈元素。
额尔古纳河群舞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舞蹈。
额尔古纳河群舞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互相搀扶起跳的柔软舞、单人独舞的刚健舞、七人舞的集体协调性极强的舞等。
舞蹈动作大多源于草原上的牧民生产生活,像是走马观花、绕羊圈、牛羊相挤等,但也有一些动作是更加神秘和凝重的,如龙凤呈祥、磨刀石碾、鹤翼飞扬等。
这些动作富有象征意义,表现出少数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化智慧。
额尔古纳河群舞的舞蹈服装也是其特色之一。
舞者的服装和头饰通常是由鸟羽、毛皮、绒毛、壳子等自然材料制成,颜色鲜艳、形态各异,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
同时,服装的面料和颜色也体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总之,额尔古纳河群舞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文化魅力的舞蹈,它将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糅合在一起,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让它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篇最新的舞蹈论文,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以及其演变过程。
1. 《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舞者的姿势、动作以及舞蹈技巧对古典舞艺术的重要性。
论文提出了通过塑造舞者身体图像,达到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2. 《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该论文通过对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了古典舞在大唐时期的盛行情况以及其在现代的发展和变化。
论文指出,古典舞在传承中保留了古代的经典元素,同时注入了现代化的舞蹈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 《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中服饰和化妆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
论文指出,服饰和化妆在古典舞中起到了突出舞者形象、凸显角色性格以及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艺术画面。
4. 《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以及音乐在古典舞中的独特表现方式。
论文指出,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情感的融合,为古典舞注入了生命力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古典舞的同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5. 《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剧中故事情节的构建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论文指出,中国古典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观众在观看舞剧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增强了舞剧的艺术感染力。
6. 《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敦煌飞天舞蹈赏析论文

敦煌飞天舞蹈赏析论文敦煌飞天舞蹈赏析。
引言。
敦煌飞天舞蹈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作为敦煌壁画中的一部分,飞天舞蹈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的想象,同时也传达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文将对敦煌飞天舞蹈进行深入的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艺术珍品。
一、敦煌飞天舞蹈的历史背景。
敦煌飞天舞蹈是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蹈形式,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们大多出现在敦煌莫高窟中。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壁画、雕塑和经卷,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
敦煌飞天舞蹈作为敦煌壁画中的一种题材,主要出现在佛教壁画中,它是古代中国人对佛教故事和宇宙神话的艺术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敦煌飞天舞蹈的艺术特点。
1. 舞姿优美。
敦煌飞天舞蹈的舞姿非常优美,舞者身姿挺拔,双臂自然舒展,整个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充满了美的张力和韵律感。
舞者的服饰也是十分华丽,头戴华冠,身穿华丽的长袍,手持飞天仙器,整个形象充满了神秘和神圣感。
这种舞姿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的想象,同时也传达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 艺术风格独特。
敦煌飞天舞蹈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和宗教舞蹈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印度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舞者的舞姿和服饰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优雅和华丽,而舞蹈的主题和内容则反映了佛教故事和宇宙神话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敦煌飞天舞蹈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的想象。
三、敦煌飞天舞蹈的文化内涵。
1. 对宇宙的想象。
敦煌飞天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舞者手持飞天仙器,舞姿轻盈飘逸,仿佛在天空中翱翔,这种舞蹈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无限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无限想象。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舞蹈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妙的技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许多学者、艺术家和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介绍6篇最新的舞蹈论文,旨在展示中国古典舞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第一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这篇论文主要回顾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演变,并探讨了其艺术特点。
该论文指出,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舞蹈动作、舞台设备和音乐伴奏的研究,该论文总结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点,包括优雅、华丽、富有象征意义等。
第二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与艺术表达》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
论文中提到,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包括身体的平衡、协调和柔韧性,以及手势、眼神等细节的处理。
通过对一些经典古典舞剧的分析,该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艺术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例如通过身体语言传达情感和故事。
第三篇论文:《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挑战》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论文指出,尽管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但在现代社会中,它面临着来自其他形式舞蹈的竞争和丧失受众的问题。
该论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推广、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等。
第四篇论文:《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舞蹈的对比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舞蹈,探讨了它们在艺术风格、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该论文发现,中国古典舞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而西方舞蹈注重肢体的力量和张力。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该论文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导致了这些差异。
第五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教育价值与培养策略》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培养策略。
论文中提到,中国古典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师范学院
舞蹈赏析论文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0级工商管理
姓名:冯莉
学号:20105125057
一直以来,对舞蹈我只有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感受,每当看到别人在尽情的舞蹈时,我会那么的渴望,也许是我懦弱,也许是我害怕失败,我从未去学过舞蹈。
但是,心里对那么舞蹈者的欣羡,也促使我通过网络书籍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舞蹈的知识。
这学期,我又选修了舞蹈欣赏这们课程,更是开阔了我的眼界。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与其他艺术相比,舞蹈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她根植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和劳动。
何为舞蹈?简单来说就是手舞足蹈,所以不要把舞蹈想象成一种平常人无法触及的高雅艺术,你可以从舞蹈中找到许多生活的缩影。
当然,如果要想从舞蹈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
所以,我觉得舞蹈鉴赏这门课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她引领我们来到舞蹈殿堂,使我们领略到舞蹈的魅力。
从古典芭蕾的梦幻之旅,到东方舞蹈的神秘之旅,再到中国舞蹈的民族之旅;三大板块,时空穿梭,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我了解到不同的舞蹈风格,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古典芭蕾反映的是欧洲贵族的精神风貌,男性表演者表现绅士风度,女性演员则通过足尖技术展现高挑的身材,总之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在里面。
而东方舞蹈很大程度上受宗教的影响,宗教的烙印给东方舞蹈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中国的民族舞蹈因地域的不同,风格有所差别:北方豪放,南方灵秀。
通过这半个学期舞蹈课学习,我先后欣赏了《大梦敦煌》和《天鹅湖》这两部动人的舞剧。
《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艰难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过的女子月牙所救。
不久,他们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爱情。
却遭月牙之父大将军反对,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
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洞窟相会;大将军率军包围。
在血与火的面前,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枯;艺术、爱情;永远相伴、相守……
故事美——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中国歌舞团团长陈维亚高擎敦煌文化这颗明珠,把其间最负盛名的莫高窟和月牙泉加以人格化,并演绎为一个令人柔肠
百转、令人挥泪的爱情故事,从而将一场远在天边的敦煌大梦,熔铸成中华艺术的奇葩。
舞蹈美——作为舞剧,首先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舞蹈编排也颇有独到之处,群舞表现则体现出更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常常与男女主人公(由国家一级演员刘震和田青扮演)的独舞、双人舞形成鲜明的对照,构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给人以舞蹈美与戏剧美的双重享受。
音乐美——著名作曲家《青藏高原》的作者张千用古朴典雅的西部音乐风格,贯穿作品始终。
筝、琵琶、箫管等传统乐器的加入与烘托,使苍凉、寥廓、雄浑、粗犷的主题音乐得以强化,大大增强了全剧的艺术感染力。
曲作者巧用静场手法,可谓“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情节陡转间,鼓乐激昂,一如“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与震撼力,以致人散场归来,仍有余音绕梁之感。
舞美——绚丽多姿的莫高窟壁画,栩栩如生的飞天壁画,大气磅礴的千佛壁画,顶天立地的佛头巨塑,都被设计者——舞美设计师高广健巧妙地纳入舞台的布景及天幕之中,其构图之精巧,布局之美妙,加之灯光设计的别具匠心、服装道具的独特新颖,与全剧形成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
《天鹅湖》的剧本取材于世界流行的许多民间神话,这种主题是恶魔把姑娘变成飞禽(或走兽),然后是忠实的爱情力量,英勇的行为或法术战胜妖法。
《天鹅湖》的故事情节很符合古典芭蕾舞剧的规律:单线发展,没有错综复杂的插叙和倒叙;人物性格鲜明,感情强烈,它为利用舞蹈作为主要手段表达戏剧冲突,刻画性格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首先,“修长舒展的动作线条”。
每位芭蕾舞者都应以肢体线条的修长和舒展为美。
因为芭蕾本是线条的艺术,贵族的艺术,所以,只有修长而舒展的肢体动作,才能充分地展示线条的流动,充分地占有舞台空间,完美地体现出贵族的气派。
第二,“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
芭蕾的本质是诗,是画,长于传达某种朦胧的诗情,某种淡雅的画意。
因此,在芭蕾美学的殿堂中,像巴芙洛娃、乌兰诺娃和马卡洛娃这种善于表演《白天鹅双人舞》的抒情明星,永远高居榜首,而那种只能完成《黑天鹅双人舞》的技巧明星,则只能屈居第二,即使其32个“挥
鞭转”引来雷鸣般的掌声也不能提高其审美品位。
第三,“洁白神圣的天鹅短裙”。
芭蕾女明星的短裙是《天鹅湖》中是最典型的舞蹈服装,其洁白的颜色代表着天鹅形象的纯洁无瑕,而其超短的尺寸则对舞者腿部线条超凡脱俗地修长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苛求。
第四,“对比鲜明的仙凡场面”。
《天鹅湖》在故事发生的地点,服装和布景的色彩,不同幕次间的基调和节奏诸方面,均富于鲜明的对比。
其中的一、三幕都是宫廷场面,前者是花园,后者是舞会,都是火红热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现实世界,戏剧性占据主导地位;二、四幕都是天鹅湖畔,都是朦胧月色下扑朔迷离的虚幻世界,抒情性占据主导地位;如此鲜明的视觉节奏,不仅给了舞者以足够的喘息之机,而且也让观众能够尽享好戏的乐趣。
第五,“沁人肺腑的音乐旋律”。
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在听觉上具有感人至深的神功,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正因为如此,《天鹅湖》的音乐常常作为独立的曲目,在音乐会上得到演奏,同样深受欢迎。
文化影响舞蹈,舞蹈体现文化。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舞蹈风格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舞蹈讲究“扭、曲、倾”而西方舞蹈讲究“开、绷、直”;中国舞蹈中女性表演时要有三道弯,而西方的芭蕾舞的女演员则通过立脚尖来表现高挑的身材;中国舞蹈有向地性(演员有时有蹲坐的姿势),西方舞蹈则有种脱离地球引力的感觉(芭蕾舞中的立脚尖);中国舞蹈更多的是追求意境,西方舞蹈有许多炫技性的表演;中国道教的太极图案体现了中国舞蹈的和谐、柔美、圆润,西方基督教的十字架图案展现了西方舞蹈的高雅、浪漫、伸展。
通过本学期的舞蹈鉴赏,我觉得自己对于舞蹈再也不是不知所云的喜欢,而拥有了自己的想法。
舞由心生,蹈由心起;当我用心去感受舞者用他唯美的曲线,流动的曲体创造的意境时,我发现已经融入其中。
感谢这学期的舞蹈鉴赏课,它是我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