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单选]从数学的起源来看,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由直观感知到结绳记事到集合再到数概念。
[单选]刚出生时,儿童并不具有数学概念。
[单选]2岁左右的儿童一般是通过笼统的感知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单选]3岁以后逐渐形成了对应的逻辑观念,能够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单选]5岁左右,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考。
[单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不是描述事物自身的特性,而是描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位置)[单选]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将具体的事物和问题加以模式化。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单选]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多选]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
[简答]简述数学的特点。
答: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抽象性(2)逻辑性(包括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等)(3)精确性(4)应用性[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原则[单选]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单选]在1岁半左右,出现“表象性功能”,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
整个幼儿期,形象思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单选]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动作开始的[单选]让儿童充分地操作、摆弄具体实物,有助于他们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是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根本途径。
[多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2)在1岁半左右,出现“表象性功能”,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理论讲述法、案例引导法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分享案例
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应用本章节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3-6岁幼儿发展指南》
作业
课后反思
注:本页为每次课导教案首页
(三)分类与统计
分类(一类特征、一维以上的特征)
统计(在分类的基础上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对资料做出分析,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
(四)几何形体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形体之间的关系与等分。
(五)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差异
感知量的守恒;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自然测量
(六)空间与时间
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等
认识时钟
结合课本P27页具体讲解。
附导学案
设计的问题链:
1.分析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和因素。
2.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进行分班叙述并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与设计过程
备注与后记
一、复习导入数学知识的本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进行了一个介绍,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上节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的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教育的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的认识、比较、排序、分类等。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在实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时,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02 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期望,也就是说教育目标 是一种对教育结果的规定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指明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 方向,是制定计划和教育评价的依据。它关系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全面实施, 制约着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安排、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同时也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开展儿 童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
2 社会要求
社会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一。不同的社会、不同的 时代,对于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现 状和趋势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影响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经历了十年动乱,经济等各方面有待恢复和建设, 急需掌握丰富知识的人才。当时幼儿园各学科的教育目标都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 同时重视发展幼儿的智力。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草案)》,数学教育的目标由知识、兴趣、思维能力3方面构成:教幼儿掌握10 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习一些有关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的知识; 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 灵活性、敏捷性。上述目标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偏重数学知识的学习, 偏重智力的开发。当前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知识 的激增,尽管人们的知识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相对于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速度仍 会感到应接不暇。因此,当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 趣,激发儿童主动求知的欲望,这才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动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数、计数、比较、分类、形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数数,认识数字1-10。
教学难点:掌握数的顺序,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2.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大小关系。
3. 第三课时:分类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4. 第四课时:形状认知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指出和命名形状。
5.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3.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具,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或作业,检验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幼儿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具:数字卡片、大小比较教具、分类教具、形状卡片、加减法教具等。
2. 教学素材:数学游戏、故事、视频等。
3. 环境资源:创设宽敞、明亮、安全的课堂环境,让幼儿舒适地学习。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认识数字1-10:通过数字卡片,让幼儿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指出相应的数字。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1)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 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 (2)量的正,逆排序 (3)量的守恒 (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5)自然测量
6、空间与时间概念 (1)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 外、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 向下等。 (3)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夜,今天,明天, 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4)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
据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领域中 • 认知: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 情感与态度: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 的参与活动的态度、习惯及健康的人格等等。 • 操作技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的能力及习惯。
• • • • • • •
•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 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所有儿 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
• 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 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 2、中班
•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 的数量; •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 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 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 等差关系。 •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教师资格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考试试卷 (847)

教师资格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5分,每题5分)1. 鱼肝油是补品,多多益善。
()答案:错误解析:2. 矫治肥胖时仍须满足小儿的食欲。
()答案:正确解析:3. 鼻出血时,要仰头,不让血流出。
()。
答案:错误2、单项选择题(27分,每题1分)1. 滴鼻药水后应让小儿保持原姿势()。
A. 7~8分钟B. 5~7分钟C. 10分钟左右D. 3~5分钟答案:D解析:2. 下列哪项是语言活动过程的骨架()。
A.教育内容B.教育目标C.教育模式D.教育方法答案:D3. 下列食品中含铁最多的是()。
A.紫菜B.发菜C.黑木耳D.海带答案:C解析:4. 儿童绘画心理发展中的图式初期大约在5到7岁左右,这是儿童()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
A.抽象B.形象C.逻辑D.空间答案:B解析:5. 小儿刚吃奶、吃饭以后,不宜马上测体温,应在饭后()以后测体温。
A. 30分钟B. 10分钟C. 40分钟D. 20分钟答案:A解析:6. “穿衣服、系鞋带”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的基本内容。
A.动作方面B.待人接物C.生活方面D.关注环境答案:C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威慑性以及学习的自主性。
其中,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习扣纽扣、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自己洗手、洗澡、刷牙、剪指甲等。
7. 小儿拉稀时应()。
A.尽量不喝水B.不要经常喂水C.不喝水D.勤喂水答案:D解析:8. 化脓性中耳炎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区别为()。
A.前者表现为听力障碍;后者则无听力障碍B.前者需要尽早就医;后者则没必要C.前者有耳痛感觉;后者没有,而表现为听力障碍D.前者没有耳痛感觉,但有耳道流脓的症状答案:C解析:9. 数学教育目标可从教育内容的诸多方面提出,如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提出要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分析
(一)分类、排序和对应 (二)数、计数和数的运算 (三)几何图形 (四)量和计量 (五)时间和空间
四 、学前儿童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颜色、 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 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 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目标与内容
电子课件
目录
1 第一节 影响确定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目标的因素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 育目标的划分
3 第三节 制定学前数学教 育目标的原则
目录
4 第四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的表述
5 第五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 育目标的内容
6 第六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 育的内容
过渡页
一 、行为目标表述模式
(三)行为表现标准表述
标准是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 最低要求。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要求 ,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的特点。如 :“能将四根小棒按照长度从短到长 进行排列”。
二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
模式
如“理解数字5的意义”,这是教 学目标的概括表述。但“理解”是一 个内部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 所以需用可以证明“理解”水平的行 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如“能够点数5 个物体”,“能列举2~3个表示数字 ‘5’的实例”等。
5、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6、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 换关系。
7、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8、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 、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中一些简单 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地两种形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幼儿计数能力地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个发展阶段.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地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地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排序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按心理活动地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地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三个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将一定数量地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地图片叫 .
、在等分地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在幼儿学习数学地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地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地一般过程是从到欧式图形.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地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地打“√ ”,错误地打“× ”,每题分,共分)
、感知集合地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地组成及加减运算. ()
、量地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地规则排列成序. ()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地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地发展就可以了. ()
、两个集合之间地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地关系,感知集合地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地观念. ()
、幼儿空间方位认识地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地. ()
、认识与区别“ 和许多”是中班地数学学习内容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量守恒地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地方法进行.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地评价. ()
、认读和书写以内地数字是中班地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三、概念题
、自然测量(分)
、计数(分)
、守恒(分)
四、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何为寻找法?其具体形式有哪些?
、简述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地一般过程.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地发展和研究动向
五、分析设计题:(分)
何谓正式地数学教育活动?试以小班“区分和许多”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正式地数学活动.(写明活动地目标要求、材料及基本过程或玩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同化顺应
、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学科逻辑生活经验
、按次序规则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
、操作技能
、数图
、四等分
、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拓扑图形
、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二、判断题
、√
、×
、×
、√
、×
、√
、×
、×
、×
、√
三、概念题
、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地长短、粗细、高矮等.它是幼儿园大班地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地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开始地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地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地关系,结果用数字来表示.它是一种一切活动都具有地有目地、有手段、有结果地活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守恒:是指个体能够不因物体地外在形状地变化或空间位置地改变而正确地感知物体地数、量、形.
四、简答题
、寻找法是让儿童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者在直接感知地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地实物地一种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具体形式有以下三种: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在已准备好地环境中寻找;运用记忆表象来寻
找.
、由上下——前后——左右地发展顺序;
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地定向过程;
由近及远地区域扩展.
、重视数学学习中地操作和多感官体验;
重视提供基于情境地数学学习和交流;
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地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
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地培养.
五、分析设计题
正式地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地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地一种专项活动.(分)它是经过事先计划地;()内容是专门指向数学地,而不是综合地;(分)是一种集体活动地方式.(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设计基本分:分(其中名称和目标分;材料分;过程分)
设计地合理性:分
设计新颖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