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光电隔离

合集下载

485光耦隔离

485光耦隔离

485光耦隔离485光耦隔离是一种常用于数据传输的隔离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输信号中的干扰和波动问题,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85光耦隔离是一种基于光电转换原理的隔离技术。

在485通信中,数据通过两根线(A、B)进行传输,其中A线为正极,B线为负极。

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和波动的影响,信号可能会出现变形、失真或丢失等问题,从而影响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485光耦隔离技术可以将A、B线与隔离器隔离开来,通过光电转换器将传输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传输,从而有效地隔离了传输信号和干扰信号,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485光耦隔离的优点1. 隔离性能好:485光耦隔离器可以有效地隔离传输信号和干扰信号,从而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2. 信号传输距离远:485光耦隔离器可以将信号传输距离延长到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范围和可靠性。

3. 传输速度快:485光耦隔离器可以支持高速传输,最高速度可达115.2Kbps,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4. 适应性强:485光耦隔离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业环境和应用场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 安全可靠:485光耦隔离器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具有高耐压、高绝缘等特点,能够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

应用场景485光耦隔离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通讯、电力等领域,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485光耦隔离器可以用于隔离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通讯:在通讯系统中,485光耦隔离器可以用于隔离调制解调器、接口转换器等设备,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

3. 电力:在电力系统中,485光耦隔离器可以用于隔离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1. 485光耦隔离器应该选择品质好、性能稳定的产品,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在使用485光耦隔离器时,应该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接线不良而影响数据传输。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 MWE485-CAN 半双工隔离转换器 说明书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 MWE485-CAN 半双工隔离转换器 说明书

MWE485-CAN半双工隔离转换器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一、功能简介感谢您购买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WE485-CAN半双工隔离转换器。

通过将RS-485电平转换成CanBus总线电平传输,达到延长RS-485通信距离的目的。

二、独特技术及工艺1、两线制通信,半双工;2、独有的串口保护电路,具有抗静电、抗雷击、突波抑制功能,可带电热插拔;3、+5V供电,内有电源隔离模块,隔离电压3000 VDC;4、CanBus数据线上瞬态干扰抑制,抗静电、防雷击;5、通信距离9.6Kbps时可达3公里,600bps时可达5公里;6、内置智能模块,自动识别CanBus信号流向,无延时透明传输,通信速率0~19.2Kbps自适应;7、工业级设计,工作温度范围:-45℃~85℃,优选进口元器件,全部表面贴装工艺;三、使用方法1、接口说明:MWE485-CAN为超小型结构,RS-485接口为DB9针配接线端子,1脚为A+,3脚为B-,5脚为地。

CanBus总线信号输出为一体化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正对着自己,从左到右为CanH+、CanL-、GND、+5V。

2、接线方法:MWE485-CAN使用时接线简单,RS-485口A+与其他RS-485口A+相连,B-与B-相连。

将CanBus总线信号的H+端与其他CanBus的H+端相连,L-端与L-端相连,以下是两只转换器组成点对点通信时的接线示意图:3、电源:MWE485-CAN半双工隔离转换器需外供+5V电源,可在接线端子上直接引,请注意电源的极性,不得接反。

四、质量保证1、我公司的产品实行一年包换,五年免费保修。

2、技术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欢迎拨打24小时技术热线:(0)136****1723更多资讯请登陆:。

BN-485C光电隔离型通讯转换器使用说明书

BN-485C光电隔离型通讯转换器使用说明书

BERNEE®光隔离型接口转换器说明书BN-485C注意:在给隔离器加电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概述:BN-485C光隔离型接口转换器、兼容RS-232C、RS-422、RS-485标准,能够将单端的RS-232信号转换为平衡差分的RS-422或RS-485信号,内置的光电隔离器及DC/DC直流变换器,能够提供3500V的隔离电压,快速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可以有效地抑制闪电(Lightning)和ESD,提供每线600W 的雷击浪涌保护功率,可以有效的防止雷击和共地干扰。

RS-232接口端通过一个DB9母头的连接器与PC、IPC、或手提电脑相连,RS-422、RS-485端通过方便的带插拔的七位接线端子连接。

由于RS-485支持两线半双工,也就是说RS-485仅有的两条线路即要发送数据也要接收数据,握手信号(如RTS,Request To Send)通常去控制数据发送的方向,BN-485C光隔离型接口转换内部电路能够自动感知数据流方向,并且自动的切换使能控制,可以方便的组成一个RS-485网络而不需任何握手信号,这种RS-485使能控制是完全透明的,不需要对以前的基于RS-232的工作方式作任何软件的修改。

BN-485C光隔离型接口转换器可以为点到点、点到多点的通信提供可靠的连接,点到多点可以允许连接32个RS-422或RS-485接口设备,数据通讯速率从0-115.2KBPS,三个电源及数据流量指示灯可指示故障情况、支持的通讯方式有RS-232C到RS-422、RS-232到RS-485转换。

性能参数:1、接口特性:接口兼容EIA/TIA的RS-232C、RS-485/RS-422标准2、电气接口:RS-232C接口DB9孔型连接器RS-422/RS-485接口孔型连接器3、传输介质:双绞线或屏蔽线4、工作方式:异步半双工或异步全双工5、信号指示:三个信号指示灯TXD、RXD、PWR6、隔离度:隔离电压3500VRMS 500VDC连续BERNEE®7、传输速率:115.2K BPS到1.2KM38.4KBPS到2.4KM600BPS到5KM8、保护等级:RS-232接口±15KV ESD保护,RS-422、RS-485接口每线1000W雷击浪涌保护9、传输距离:0-5公里(115200-9600BPS)10、尺寸:125mm×54mm×25mm11、使用环境:-25℃到70℃,相对湿度为5%到95%连接器及信号定义:RS-232接口在DB9孔的引脚定义DB9孔RS-232C定义PIN2 TXDPIN3 RXDPIN5 GNDRS-422/RS-485在DB9针的引脚定义安装设备及应用:安装BN-485C光隔离接口转换器前请先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将产品所配的通信电缆接入RS232C接口端,电源交换器接入+9V插口,RS-422/485端按DB9针引脚定义说明连接RS-422或RS-485设备。

485 光电隔离

485 光电隔离

485 光电隔离
光电隔离是一种用于隔离电流、电压或信号的技术。

它通过光电转换将电力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再将光信号转换回电力信号,实现电气信号的隔离和传递。

光电隔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电隔离器将光信号隔离传递到目标设备,最后再通过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光电隔离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供高速、高精度、高隔离性能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它可以有效地隔离高电压、高频率和大电流的信号,同时可以提供地电势隔离,避免电气设备之间的电耦合和相互影响。

光电隔离在工业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医疗设备和电力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隔离测量和控制信号、实现远距离传输和抗干扰传输、提供信号隔离和地电势隔离等功能。

总结起来,光电隔离是一种重要的电气隔离技术,它通过光电转换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实现信号的隔离传递和地电势隔离,具有高速、高精度、高隔离性能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一、RS485总线介绍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

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RS485电路总体上可以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

隔离型比非隔离型在抗干扰、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有一些场合也可以用非隔离型。

我们就先讲一下非隔离型的典型电路,非隔离型的电路非常简单,只需一个RS485芯片直接与MCU的串行通讯口和一个I/O控制口连接就可以。

如图1所示:图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非隔离型)当然,上图并不是完整的485通信电路图,我们还需要在A线上加一个的上拉偏置电阻;在B 线上加一个的下拉偏置电阻。

中间的R16是匹配电阻,一般是120Ω,当然这个具体要看你传输用的线缆。

(匹配电阻:485整个通讯系统中,为了系统的传输稳定性,我们一般会在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加匹配电阻。

所以我们一般在设计的时候,会在每个节点都电阻,至于用还是不用,由现场人员来设定。

当然,具体怎么区分120Ω设置一个可跳线的.第一个节点还是最后一个节点,还得有待现场的专家们来解答呵。

)TVS我们一般选用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的讲解。

RS-485标准定义信号阈值的上下限为±200mV。

即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1”;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0”。

但当A-B在±200mV之间时,则总线状态为不确定,所以我们会在A、B线上面设上、下拉电阻,以尽量避免这种不确定状态。

三、隔离型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

虽然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RS-485接收器的极限接收电压,即大于+12V或小于-7V时,接收器就再也无**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485 光电隔离

485 光电隔离

485 光电隔离光电隔离技术是一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

它通常由发光器件(如LED)和光敏器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组成。

光电隔离器件可以在不同电路之间实现电气隔离,有效地阻止了干扰信号的传递,保证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来谈一下光电隔离技术的原理。

在光电隔离器件中,发光器件会通过电流或电压输入,产生光信号。

这些光信号会经过一个光引导路径,然后被光敏器件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信号被从一个电路隔离到另一个电路,实现了电气隔离。

光电隔离技术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在电力系统中,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非常重要。

光电隔离器件可以帮助防止高压电流通过到低压电路,从而保护低压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光电隔离器件还可以用于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之间的隔离,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和模拟信号的干扰。

另外,光电隔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信号传输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如电磁干扰、感应干扰等。

光电隔离器件可以帮助将被干扰的信号从受干扰的电路隔离出来,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光电隔离技术还可以增加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还不止于此。

它还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在医疗设备中,光电隔离器件可以帮助将高压电流和低压电流之间实现隔离,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通信设备中,光电隔离器件可以帮助防止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自动化设备中,光电隔离器件还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光电隔离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不同电路之间实现电气隔离,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它在电力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医疗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隔离技术在未来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485光耦隔离电路

485光耦隔离电路

485光耦隔离电路
485光耦隔离电路是一种网络通信电路,用于解决485总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

它采用光耦隔离技术,将发送和接收电路隔离开,从而防止信号间的干扰。

光耦隔离电路通过光耦件实现发送和接收电路之间的隔离,即用光电转换器将发送端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将光信号传输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光耦隔离电路可分为单向光耦隔离电路和双向光耦隔离电路。

单向光耦隔离电路只能实现单向传输,即只能从发送端向接收端传输数据,不能反向传输数据。

而双向光耦隔离电路则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即可以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双向通信。

在485总线通信中,485光耦隔离电路可用于解决信号干扰和信号传输距离过远的问题,从而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485光耦隔离电路还具有电磁抗干扰能力强、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485中继器 485信号放大器 485隔离器消除共模干扰

485中继器 485信号放大器 485隔离器消除共模干扰

485中继器是光隔离的RS-485/422的数据中继通信产品,可以中继延长RS-485/422总线网络的通信距离,增强RS-485/422总线网络设备的数目。

可以将485总线进行光电隔离,防止共模电压干扰。

可以支持RS-485总线与RS-422总线的自动切换。

产品特点:485总线中如果485传输线达到一定的距离,而且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从而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电磁感应等外部干扰。

中继器中的高效的防雷管可以有效地抑制闪电(Lightning)和ESD,并且提供每线600W的雷击浪涌保护功率。

可以吸收外部环境的电磁感应等外部干扰。

从而保护485总线的稳定性。

由于485总线传输距离的延长,或者485总线中的485设备的增多,会使得485信号不断的衰减,最后可能导致485总线不稳定甚至不能使用,485总线中继器可以对已有的485信号进行增强和放大,增加RS-422/RS-485总线网络中485设备的数目。

在现场施工当中,由于485总线的距离比较远,在其中形成了电位差,从而产生了共模干扰,导致稳定性降低。

485总线中继器的光电隔离器能够提供3000V的隔离电压,可以有效的将485总线相互隔离,防止共地干扰。

其中的DC/DC 模块,可以将两端的电源完全隔离。

从而实现完全隔离。

485中继器采用专业的I/O电路,使用数据流向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判别和控制数据传输方向,无需更改软硬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RS-485总线与RS-422总线之间的切换。

采取零延时设计,传输速度快。

自动侦测串口信号速率,无需设置串口波特率。

485总线要求485设备要离总线主干尽可能的近,使用485总线中继器,可以将总线拓扑结构改成"T"型拓扑结构,方便现场施工。

485光隔离中继器采用全金属外壳,防静电,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参数:引脚定义:连接示意图:应用领域:用于点对点、点对多点通讯、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交通控制自动化、智能卡、考勤、门禁、售饭系统、工业集散分布系统、闭路监控、安防系统、PO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自助银行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接口电路图磁耦隔离iCoupler技术,是由ADI公司设计开发的一项适合高压环境的隔离电路的专利技术,而非传统的基于光电耦合器所采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光敏三极管结合,因采用了高速的iCOMS工艺,因此在功耗、体积、集成度、速度等各方面都优于光耦。

同时能满足医用设备高电压工业应用、电源以及其它高隔离度环境的严格隔离要求,非常适合在各种工业上的应用,包括数据通信、数据转换器接口、各种总线隔离以及其它多通道隔离应用。

图1 ADM2483功能内部框图ADM2483是带隔离的增强型RS-485 收发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三通道隔离器、一个带三态输出的差分驱动器和一个带三态输入的差分接收器。

1/8 单位负载的接收器输入阻抗可允许多达256 个收发器接入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00Kbps。

逻辑端兼容3V/5V 工作电源,总线端5V 供电。

图2 ADM2483BRW典型应用电路ADM2483与其它RS-485 接口芯片相比,集成了磁隔离技术,仅需要一个外部的DC/DC电源即可。

ADM2483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仅供参考,若遇特殊应用,为了设备及系统安全,可以选择相应的其它保护措施,如TVS 等等。

89c51单片机采用光耦隔离485电路原理图--------以上部分请勿修改!-------------提高485总线的可靠性摘要:就485总线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软硬件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RS-485总线、串行异步通信--------------------------------------------------------------------------------1 问题的提出在应用系统中,RS-485半双工异步通信总线是被各个研发机构广泛使用的数据通信总线,它往往应用在集中控制枢纽与分散控制单元之间。

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RS-485系统示意图由于实际应用系统中,往往分散控制单元数量较多,分布较远,现场存在各种干扰,所以通信的可靠性不高,再加上软硬件设计的不完善,使得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保障RS-485总线的通信的可靠性成为各研发机构的一块心病。

在使用RS-485总线时,如果简单地按常规方式设计电路,在实际工程中可能有以下两个问题出现。

一是通信数据收发的可靠性问题;二是在多机通信方式下,一个节点的故障(如死机),往往会使得整个系统的通信框架崩溃,而且给故障的排查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485总线的软硬件采取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 硬件电路的设计现以8031单片机自带的异步通信口,外接75176芯片转换成485总线为例。

其中为了实现总线与单片机系统的隔离,在8031的异步通信口与75176之间采用光耦隔离。

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 2 改进后的485通信口原理图充分考虑现场的复杂环境,在电路设计中注意了以下三个问题。

2.1 SN75176 485芯片DE控制端的设计由于应用系统中,主机与分机相隔较远,通信线路的总长度往往超过400米,而分机系统上电或复位又常常不在同一个时刻完成。

如果在此时某个75176的DE端电位为“1”,那么它的485总线输出将会处于发送状态,也就是占用了通信总线,这样其它的分机就无法与主机进行通信。

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某个分机出现异常情况下(死机),会使整个系统通信崩溃。

因此在电路设计时,应保证系统上电复位时75176的DE端电位为“0”。

由于8031在复位期间,I/O口输出高电平,故图2电路的接法有效地解决复位期间分机“咬”总线的问题。

2.2 隔离光耦电路的参数选取在应用系统中,由于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响应,通信数据的波特率往往做得较高(通常都在4800波特以上)。

限制通信波特率提高的“瓶颈”,并不是现场的导线(现场施工一般使用5类非屏蔽的双绞线),而是在与单片机系统进行信号隔离的光耦电路上。

此处采用TIL117。

电路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高速光耦,如6N137、6N136等芯片,也可以优化普通光耦电路参数的设计,使之能工作在最佳状态。

例如:电阻R2、R3如果选取得较大,将会使光耦的发光管由截止进入饱和变得较慢;如果选取得过小,退出饱和也会很慢,所以这两只电阻的数值要精心选取,不同型号的光耦及驱动电路使得这两个电阻的数值略有差异,这一点在电路设计中要特别慎重,不能随意,通常可以由实验来定。

2.3 485总线输出电路部分的设计输出电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线路上的各种干扰及线路特性阻抗的匹配。

由于工程环境比较复杂,现场常有各种形式的干扰源,所以485总线的传输端一定要加有保护措施。

在电路设计中采用稳压管D1、D2组成的吸收回路,也可以选用能够抗浪涌的TVS 瞬态杂波抑制器件,或者直接选用能抗雷击的485芯片(如SN75LBC184等)。

考虑到线路的特殊情况(如某一台分机的485芯片被击穿短路),为防止总线中其它分机的通信受到影响,在75176的485信号输出端串联了两个20Ω的电阻R10、R11。

这样本机的硬件故障就不会使整个总线的通信受到影响。

在应用系统工程的现场施工中,由于通信载体是双绞线,它的特性阻抗为120Ω左右,所以线路设计时,在RS-485网络传输线的始端和末端各应接1只120Ω的匹配电阻(如图2中R8),以减少线路上传输信号的反射。

由于RS-485芯片的特性,接收器的检测灵敏度为± 200mV,即差分输入端VA -VB ≥+200mV,输出逻辑1,VA-VB ≤-200mV,输出逻辑0;而A、B端电位差的绝对值小于200mV时,输出为不确定。

如果在总线上所有发送器被禁止时,接收器输出逻辑0,这会误认为通信帧的起始引起工作不正常。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人为地使A端电位高于B 两端电位,这样RXD的电平在485总线不发送期间(总线悬浮时)呈现唯一的高电平,8031单片机就不会被误中断而收到乱字符。

通过在485电路的A、B输出端加接上拉、下拉电阻R7、R9,即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 软件的编程485芯片的软件编程对产品的可靠性也有很大影响。

由于485总线是异步半双工的通信总线,在某一个时刻,总线只可能呈现一种状态,所以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主机对分机的查询方式通信,总线上必然有一台始终处于主机地位的设备在巡检其它的分机,所以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通信协议来协调总线的分时共用。

这里采用的是数据包通信方式。

通信数据是成帧成包发送的,每包数据都有引导码、长度码、地址码、命令码、内容、校验码等部分组成。

其中引导码是用于同步每一包数据的引导头;长度码是这一包数据的总长度;命令码是主机对分机(或分机应答主机)的控制命令;地址码是分机的本机地址号;“内容”是这一包数据里的各种信息;校验码是这一包数据的校验标志,可以采用奇偶校验、和校验等不同的方式。

在485芯片的通信中,尤其要注意对485控制端DE的软件编程。

为了可靠的工作,在485总线状态切换时需要做适当延时,再进行数据的收发。

具体的做法是在数据发送状态下,先将控制端置“1”,延时1ms左右的时间,再发送有效的数据,一包数据发送结束后再延时1ms后,将控制端置“0”。

这样的处理会使总线在状态切换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过程。

4 结论经过以上的软硬件共同处理,RS-485总线在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在通常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连续开机,系统的通信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整机性能满足了现场工程的需要。

但是RS-485总线仍然只是一种常规的通信总线,它不能够做总线的自动仲裁,也就是不能够同时发送数据以避免总线竞争,所以整个系统的通信效率必然较低,数据的冗余量较大,对于速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所不适宜用RS-485总线。

同时由于RS-485总线上通常只有一台主机,所以这种总线方式是典型的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

一旦主机出现故障,会使整个系统的通信陷于瘫痪状态,因此做好主机的在线热备份是一个重要措施。

尽管RS-485总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它的线路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控制方便,只要合理的使用在某些场所仍然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RS-232/RS-485无源转换电路设计RS-232、RS-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

由于它们的接口电路简单,通用性比较好,所以在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RS-232和RS-485有着各自的优缺点:RS-232是低速率串行单端标准,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的电平而言,其共模抑制能力差,传送距离短,其为点对点的通信方式;RS-485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可以实现多点通信,由于采用了有别于RS-232电平方式的差分方式,使得在通信速率、抗干扰和传输距离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但由于现用的工控PC机大多都只直接提供RS-232接口,所以为了实现RS-485与监控系统的接口,往往需要另加转换接口,从而使得网络构成相对比较复杂,使用也不方便。

为了克服使用上的不便,本文设计了一种RS-232/RS-485通用接口。

为了克服以往在单端情况下只能232或485不能同时接口的局限,本文利用Maxim公司的ICL7662芯片设计一种通用接口。

下面就ICL7662芯片及电路原理作全面地介绍。

1 ICL7662电压转换器ICL7662是由美国Maxim 公司提供的一种CMOS电压转换器,主要特性为:◆转换电压为4.5V~20V到-4.5V~-20V;◆转换效率高达99.7%;◆外围电路简单,最小只需两个储能电容。

引脚说明如表1所列。

2 ICL7662电压转换器工作原理ICL7662原理性图解如图1所示。

在ICL7662工作周期的前半个周期,S1和S3闭合,S2和S4断开,C1由输入电压充电到VIN。

在接下来的后半个周期, S1和S3断开,S2和S4闭合。

在电路电阻非常小的情况下,就会由C1放电在C2上,在C2两端形成-VIN。

根据该芯片的工作原理,本文做了大量的试验,如果在C2两端加上-VIN,根据同样的原理,会在C1上形成相当于VIN的电压。

根据此特性非常有利于从信号端“窃取”电源,即不管是在正电源端还是负电源端,只要某一端有足够的电平,芯片就会高效地完成“窃电”。

本文就针对这一特性设计了无源的RS-232/RS-485转换电路,如图2所示。

注:①本原理图为通用方式的RS485接口原理,2个TVP用于ESD防护,外加2个自复位保险丝PCT;②下半部分用于无源RS232→RS485的转换电路,保证两端同时可用,但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端为主,且RS232应为标准232口,232口发送数据在485口可见。

3 通用硬件设计说明本文设计的接口电路主要是针对工业现场控制终端,由于各种控制要求不同,所以对控制终端的配置各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