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线间距离计算

合集下载

公式法求解导地线线间距1

公式法求解导地线线间距1

6.0M
覆冰偏移量 10mm 15mm 20mm 20mm↑ 1.00M 1.50M 2.00M 2M↑

导导线间距Dx: 导导线间距Dy: ≥ ≥

5.8M 4.4M 5.3M 4.0M
T接垂距


地线 绝缘子串长度: 年平均弧垂: 绝缘子串长度: 年平均弧垂:

0.2M 28.6M 3.3M 34.4M -1.30M
导地线间距Dy:
与低压之间
无 28.6M 无 34.4M 1.80M
中相挑线 导地线间距 相对高度 Dy:
同回垂直
异回垂直
2.5M
异回垂直 66KV与10KV共 杆
3.0M
异回垂直 66KV与10KV 共杆 覆冰偏移量 10mm 15mm 20mm 20mm↑
间距(X/Y)
35KV与10KV共 杆 线间距离 1.25 1.3 1.35 1.4 1.45 1.5
2.0M
3.5M
覆冰偏移量 10mm 15mm 20mm 20mm↑ 0.2M 0.35M 0.5-0.85M 0.85M↑
公式法求解导地线间距
悬垂杆 电压等级 代表档距: 导线 绝缘子串长度: 最高温弧垂: 110kv 550.0M 2.3M 35.8M 耐张杆 110kv 550.0M 无 35.8M
10KV规程要求
电器线间距: 不同回垂直 悬垂 0.8 悬垂 1.2 悬垂 ≥0.5 悬垂 0.6 0.4M
与低压之间
规程要求
0.4M 耐张 0.6 耐张 1 耐张 ≥0.5 耐张 0.3
35KV规程要求
电器线间距: 同回水平 3.08 2.5M
66KV规程要求
电器线间距: 同回水平 3.18 3.0M

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

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

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对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材料要求、线间距离要求、弧垂要求、对地及交叉跨越要求、导、地线间的连接要求、导线与地线的配合要求等。

总体要求为: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材料,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参数(限距、弧垂等),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

一、对导、地线材料的要求:1、对导线材料的要求:导线的功能和工况一一传输电能,通电、承受机械荷载。

对其材料的基本要求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耐高温和可加工性能,且重量轻、性能稳定,耐磨损,价格低廉等。

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主要为铝和钢,前者导电性能好但机械强度较差;后者则导电性能差而机械性能好。

因此目前大多用这两种材料组合制作导线,如钢芯铝绞线等。

2、对地线材料的要求:架空地线的作用:引雷入地,减少雷击线路而跳闸的机会,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保证线路安全送电。

架空地线的类别:普通架空地线一不与杆塔绝缘,只起引雷入地的作用;绝缘架空地线一与杆塔绝缘,起引雷入地的作用,还可作载波通讯的通道、地线自身的融冰、检修时电动电源及小功率用户的供电等对普通架空地线材料:只要求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一般采用钢绞线。

对绝缘地线材料: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能及良好的导电性。

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铝镁合金绞线和铝包铜绞线等。

以降低通讯衰减,提高通讯质量。

二、导线的线间距离要求:导线的线间距离主要指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水平偏移距离。

确定的依据一一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确保导线之间及导线与杆塔接地。

导线的线路间距离主要取决于以下情况:1)导线风偏后对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应满足规程要求;2)档距中央导线之间不得发生闪络和鞭击现象。

实践证明:对110kV以上的线路:因为其绝缘子串较长,风偏角大,其线间距离一般由第一种情况控制。

对110kV以下的线路:绝缘子串较短,而档距中央弧垂最大,故以第二种情况来限制导线间的距离。

输电线路50045公式整理--注册电气注册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

输电线路50045公式整理--注册电气注册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
5
输电线路公式总结
5.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者垂直具体, 比8.0.1条规定的增加0.5m。(出自8.0.3)
6. 无运行经验,满足表8.0.2(出自规范8.0.2):
1.6 杆塔荷载及材料
1.6.1 导线地线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和基准风压标准值计算(50545,式10.1.181和10.1.18-2,p31)
nH = ne0.1215m1(H−1000)/1000 (50545,式7.0.8,p18) H为 海 拔 高 度, m1为 特 征 指 数, 反 应 气 压 对 污 闪 电 压 的 影 响 程 度。 按50545规范附录c选取。
1.4.3 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Ka = emH/8150 (50545,式7.0.12,p20) H 为海拔高度,m为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海拔修正因子1.0,操作过电压按 下图(图7.0.12修正,p20)。
2. 导、 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 全系数不应小于2.24。 地线设计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 数。(50545,5.0.7)。
3. 双联和多练绝缘子串应该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 应该按照断联情况考虑。
1.2 绝缘子和金具(50545,p15) 1.3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计算
2
1 输电线路公式总结
1.4.2 爬电比距法确定绝缘子片数和型式
n ≥ λU (50545,式7.0.5,p18) KeL01
n海拔1000m时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λ爬电比距(cm/kv),U 系统标称电压, L01为单片绝缘子的几何爬电比距,Ke 绝缘子的距离有效系数,由在试验中和 运行中污秽耐压的有效性确定,并以XP-70、 XP-160型绝缘子为基础,其值取 为1。

导线距离计算

导线距离计算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设计冰厚10mm 0.5 1.0 1.5 1.75
设计冰厚15mm 0.7 1.5 2.0 2.5
opop123456 123456
一、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1、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0.4Lk+U/110+0.65√fc------------------公式1
其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表1):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垂直线间距离(m) 3.5 5.5 7.5 10.0 x=√[Dp*Dp+(4/3Dz)*(4/3Dz)]----------公式2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按照上列表2“设计冰厚15mm”数值上至少增加0.5m。
三、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表1的要求增加0.5m。
其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应小于下列值(表2):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参数计算(第一版)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已知量: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A)。

待计算量: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R=ρ/S (Ω/km)R*=R2BBU S 式中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X=eqm r D +n 0157.0(Ω/km)X*=X 2BBU S式中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R0=R+3R g (Ω/km)R0*=R02BBU S 式中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Ω/km 。

1.3.4零序电抗X0=sg D D (Ω/km)X0*=X02BBU S 式中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r '=~r ;纲芯铝线取r '=r ;若为分裂导线,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参数计算(第一版)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1.1已知量: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 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 B (kV , 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 B (100MV A)。

1.2待计算量: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1.3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R=ρ/S (Ω/km) R*=R2BBU S 式中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 2/km); S ——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 2)。

1.3.2线路的电抗X=0.1445lgeqm r D +n 0157.0(Ω/km)X*=X 2BBU S式中m D ——几何均距,m D =ac bc ab D D D (mm 或cm,其单位应与eq r 的单位相同);eq r ——等值半径, eq r =n n m rD 1(mm,其中r 为导线半径);n ——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R0=R+3R g (Ω/km)R0*=R02BBU S 式中R g ——大地电阻, R g =π2×10-4×f =9.869×10-4×f (Ω/km)。

在f =50Hz 时,R g =0.05Ω/km 。

1.3.4零序电抗X0=0.4335lgsg D D (Ω/km)X0*=X02BBU S 式中g D ——等值深度, g D =γf 660,其中γ为土壤的电导率,S/m 。

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g D =1000m 。

s D ——几何平均半径, s D =32m D r '其中r '为导线的等值半径。

若r 为单根导线的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的圆形实心线,r '=0.779r ;对铜或铝的绞线,r '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r '=0.724~0.771r ;纲芯铝线取r '=0.95r ;若为分裂导线,r '应为导线的相应等值半径。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摘要:建立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方式,运用微积分等数学理论对点与导线、直线与导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的公式求解方法进行了系统推导,所得计算方法与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的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结果精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关键词:架空送电线路;电气距离公式;计算方法1前言在架空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如导线对交叉跨越物或设备的安全距离校核、导线风偏后对危险点的电气距离校核、导线与杆塔和拉线之间的电气间隙计算、导线换相后的线间距离验算等。

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来进行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这些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精度差,而且有时需对某些参数模型作近似处理。

并且对导线与交叉跨越物、危险点、杆塔、拉线等的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需采用不同的作图方法和计算方法。

本文采取建立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方式,运用微积分等数学理论对点与导线、直线与导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公式求解方法进行系统论述。

2导线空间曲线方程的建立首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X轴为横轴,Y轴为纵轴,Z轴为立轴(方向垂直地面向上),坐标原点在以上基础上可以任意确定。

为方便起见,X轴方向可与线路方向一致。

设已知导线2悬点(或起讫点)的坐标为(x1,y1,z1)和(x2,y2,z2),t为参数,则导线2悬点连线的空间曲线参数方程为:设已知导线水平应力为δ0,垂直比载为γ0,水平比载为γ4,则根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可知,导线任一点(x,y,z)的弧垂按斜抛物线公式为:因此有:导线在有风偏情况下的风偏角为: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Z轴方向(垂直地面方向)的变化量为:,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X、l,轴方向(水平面方向)的变化量为:。

设导线悬点连线直线与X轴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仅,则:线风偏有向线路左侧(X轴左侧)或向线路右侧(X轴右侧)风偏的2种不同情况,当导线向线路左侧风偏时,风偏后弧垂对导线悬点连线的空间直线X轴方向的变化量为:,Y轴方向的变化量为:当导线向线路右侧风偏时。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徐海博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   徐海博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方法徐海博摘要:在我国架空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导线对交叉跨越物或设备的安全距离校核、导线风偏后对危险点的电气距离校核、导线与杆塔和拉线之间的电气间隙计算、导线换相后的线间距离验算等。

以往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作图法、解析法及穷举法来进行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这些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精度差,而且有时需对某些参数模型作近似处理。

并且对导线与交叉跨越物、危险点、杆塔、拉线等的电气距离或电气间隙的计算需采用不同的作图方法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架空线路;导线;电气距离现在的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对导线电气距离的公式计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对架空送电线路中导线电气距离的计算过程推导,得出的计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方法更为准确和简单,而且这种计算方式也是现在架空送电线路中导线电气距离计算最常用的一种求解方式。

一、地脚螺栓型式初步选择以本地区实际工程某-西区110kV线路为例,计算其#50-51杆塔之间与建筑物的距离,导线采用LGJ-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80型钢绞线和OPGW-24B1型复合光缆,(1)导地线参数。

为方便计算,地线参数均取值GJ-80型钢绞线。

(2)导地线比载计算比载,表示架空线路单位长度(1m)、单位面积(1mm2)的荷载,一档架空线路的总荷载为:G=q•L=g•A•L式中:A—架空线路的截面积;L—档架空线路的长度在计算中常用到的一般为自荷载P1(0,0),冰荷载P2(10,0)、自荷载加冰荷载P3(10,0),无冰时的风荷载P4(0,10)、无冰时的风荷载P4(0,15)、无冰时的风荷载P4(0,25)、覆冰时的风荷载P5(10,10)、无冰时综合荷载P6(0,10)、无冰时综合荷载P6(0,15)、无冰时综合荷载P6(0,25)、覆冰时综合荷载P7(10,10),括号中的两个数值分别表示冰厚b(mm)和风速(m/s)结合本工程杆塔使用情况,查看杆塔结构图得知:塔头处导地线间的水平距离Ls=2.45m塔头处导地线间的垂直距离Lh=2.638m绝缘子串型式:FXBW4-110/70经配合计算后,得出以下结果:由S≥0.012L+1米配合间距解得Lq=403.682(m)张力计算过程中实际选用的档距值Lx=403.682(m)(3)导线风偏角计算导线风偏角计算公司如下:γ=tg-1[P4(0,25)/P1(0,0)]式中:γ—导线的风偏角;P4(0,25)—无冰时的风荷载;P1(0,0)—自荷载;经计算,导线风偏角γ=40.54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