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合集下载

导线排列

导线排列

一.导线排列\线间距离及档位。

(一)10KV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横担安装距杆顶距离为0、6m,导线最小线间距为1.04,最大允许档位为100m;当直线杆横担安装距杆顶距离为0.8m时,导线最小线距离为 1.167m,直线杆的最大允许档位距为距120m.(二)0.4kv∕0.22kv低压线路导线采用水平排列,导线最小线距离为0.4m,最大允许档位距50m. (三)高,低压同杆架设时,最大允许档距为50m。

(四)对于跨越大的的档距,应符合DL∕T5092的规定,设计人员可采用附录中推荐的大跨越杆型进行验算后使用或直接使用已有运行经验的35kv电压等级的杆型。

二.杆型(一)本图集设计10kv线路基本杆型共20种,0.4kv 低压线路基本杆型共10种,0.22kv低压线路基本杆型共10种,配电变压器杆型共四种,详见杆型一览表。

(二)每种基本杆型均有不同规格的电杆置配和横担配置,供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验算后使用。

三.电杆采用GB∕T4623–1994«环形预算应力混泥土»、GB396–94《环形刚筋混泥土电杆》标准四.杆塔的横担及铁附件(一)横担及铁附件全部采用碳素结构加工制造并采用热度锌防腐措施,钢材符合GB700–88《碳素结构钢》Q235标准钢号,热镀锌工艺执行GB∕T13912―93《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二)横担按使用条件分为直线单横担、直线双横担、耐张双横担、跌开保险横担、变压器台梁横担等。

五.工程地质六.绝缘子﹙一﹚10kv直线杆的边导线支撑采用P–15T型针式绝缘子,中导线采用型针式绝缘子,不分段的5度以内小专角杆可用针式绝缘子。

﹙二﹚ 10kv耐张杆的耐张串采用2片XP型悬式绝缘子组合方式。

﹙三0.4kv∕0.22kv﹚低压线路耐张杆使用ED型碟式瓷瓶或1片XP型悬式绝缘子组合方式。

﹙四﹚0.4kv∕0.22kv低压线路直线杆采用 PD–1T低压针式绝缘子。

导线距离计算

导线距离计算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设计冰厚10mm 0.5 1.0 1.5 1.75
设计冰厚15mm 0.7 1.5 2.0 2.5
opop123456 123456
一、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1、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0.4Lk+U/110+0.65√fc------------------公式1
其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表1):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垂直线间距离(m) 3.5 5.5 7.5 10.0 x=√[Dp*Dp+(4/3Dz)*(4/3Dz)]----------公式2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按照上列表2“设计冰厚15mm”数值上至少增加0.5m。
三、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表1的要求增加0.5m。
其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应小于下列值(表2):

中低压配电网设计准则

中低压配电网设计准则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标准电压等级如下中压10KV低压380/220V10KV系统接地方式:以架空线路为主的10KV中压配电网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10KV系统母线接地电容电流大于等于10 安培时,应采用经消弧线圈、小电阻接地方式或两种并联方式。

380V/220V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和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应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应重复接地。

配电网的保护设置应以能实现上下级保护配合为基本原则。

在客户与变电站之间装设断路器保护时,应能与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相配合。

客户接入公用配电网时在客户侧必须装设一级保护;315KVA以下客户采用高压熔断器保护;315〜1250KVA的客户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或断路器保护;1250KVA及以上客户必须采用断路器保护,断路器保护宜同时具有单相接地跳闸功能。

中压配电网线路的正常供电半径,在满足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的前提下,城区不宜超过3KM,市郊不宜超过5KM。

农村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

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增加电源点。

中压配电网分段原则中压主干线一般应根据负荷大小分为三段。

中压线路的主干线应装设分段开关,相邻变电站及同一变电站馈出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开关,分段点的设置应随网络接线及负荷的变动作相应调整。

较大的支线应装设分支开关。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宜采用以柱上变压器或箱式变压器为中心的树枝放射式结构。

相邻变压器低压干线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各变压器独立运行,事故或检修时经倒闸操作后继续向客户供电。

中压架空线路:城区中压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40〜50m;市区线路禁止采用预应力砼杆,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15m或12m普通砼杆;砼杆应带有3m 线标志;线路的承力杆应采用大弯距砼电杆,特殊情况下采用窄基角钢塔,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设计方案可采用钢管杆(塔)。

架空绝缘线路应在下列地方设置绝缘接地挂环。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知识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知识

绝缘子:是将导线绝缘地固定和悬吊在杆塔上 的物件。送电线路常用绝缘子有:盘形瓷质绝 缘子、盘形玻璃绝缘子、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1)盘形瓷质绝缘子:国产瓷质绝缘子,存 在劣化率很高,需检测零值,维护工作量大。 遇到雷击及污闪容易发生掉串事故,目前已逐 步被淘汰。 (2)盘形玻璃绝缘子:具有零值自爆,但自 爆率很低(一般为万分之几)。维护不需检测, 钢化玻璃件万一发生自爆后其残留机械强度仍 达破坏拉力的80%以上,仍能确保线路的安全 达破坏拉力的80%以上,仍能确保线路的安全 运行。遇到雷击及污闪不会发生掉串事故。在 Ⅰ、Ⅱ级污区已普遍使用。 (3)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具有防污闪性能 好、重量轻、机械强度高、少维护等优点,在 Ⅲ级及以上污区已普遍使用。
导(地)线振动:在线路档距中,当架空 线受到垂直于线路方向的风力作用时,就 会在其背风面形成按一定频率上下交替的 稳定涡流,在涡流升力分量的作用下,使 架空线在其垂直面内产生周期性振荡,称 为架空线振动。 架空线的防振措施,主要是安装防振锤, 用其来吸收振动能量。以达到减轻架空线 振动的效果
三、送电线路过电压保护专业术语: 送电线路过电压保护专业术语:
钢筋混凝土杆型号表示方法 钢筋混凝土电杆型号与铁塔型号的表示方法基本 相同,通常不写出线路电压等级的代号。例: NMeG2—21,表示无拉线耐张门型钢筋混凝土电 NMeG2—21,表示无拉线耐张门型钢筋混凝土电 杆,第二级呼称高为21m 杆,第二级呼称高为21m 基础: 基础的作用主要是稳定杆塔,能承受杆塔、导线、 架空地线的各种荷载所产生的上拔力、下压力和 倾覆力矩。 接地装置: 主要由连接架空地线的接地引下线及埋入杆塔地 里的接地体(极)所组成。接地装置的主要作用 是,能迅速将雷电流在大地中扩散泄导,以保持 线路有一定的耐雷水平。杆塔接地电阻值愈小, 其耐雷水平就愈高。

1-农网配电线路设计要求

1-农网配电线路设计要求

农网配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一、农网10KV主(分支)线路设计要求(一)导线及档距选择10KV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积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并考虑负荷增长需求。

县城电网主干线截面一般不小于120mm2,乡村电网主干线一般不小于95mm2。

平原地区野外线路档距宜为60米-80米,进村和高低压架设档距不大于50米,城镇线路档距宜为50-60米,耐张段长度不大于1km。

山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出线走廊拥挤、线树矛盾突出、城镇宜采用JKLGYJ系列交联架空绝缘导线。

线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交叉处应采用电缆钻越,电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型号应与裸导线相配合,符合电流载荷要求。

(二)导线排列方式选择10KV线路的排列方式根据河北地区地势条件及气象条件,宜采用水平、垂直、三角形共三种方式,本设计考虑单回、双回架设。

1.单回单回架空线采用三角形和水平排列两种方式。

2.双回双回架空线采用左右对称的双三角形、双垂直排列两种布置方式(三)杆塔的选择10KV配电网线路杆塔主干线路应采用12m及以上杆塔,设计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并满足DL/T499对交叉跨越距离的要求。

城镇、村庄路边考虑运行安全宜采用非预应力水泥电杆。

为提高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0kV主干线路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宜采用钢管杆。

(四)横担1.横担型式水泥电杆的横担采用角钢组合结构,钢管杆的横担使用箱形固定横担。

直线杆采用单横担,对于重要的交叉跨越和直线转角杆采用双横担。

45度及以下的转角杆用单排横担, 大于45度的转角杆用双排横担。

2.横担规格的确定原则本着安全、经济,方便加工和施工的原则,直线横担按档距和导线型号分类,耐张横担按档距予以分类。

(五)10KV绝缘子及金具的选择及导线防雷支柱绝缘子宜采用P-20T型针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宜采用XP-10瓷质绝缘子。

高污染区可以考虑选用硅橡胶绝缘子。

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具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等缺陷,热镀锌,镀锌良好,镀锌层无剥落,锈蚀现象。

35kV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改变时的线间距离分析

35kV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改变时的线间距离分析

2 0 年 6月 , 上 海 市 闵 行 区 莘 庄 工 业 区 的 08 在

l 三 相 导 线 排 列 方 式 由下 字 型 向 垂 直 型 过 渡 时 的 线 间 距 离 分 析
假设 当某 一 3 V 架 空 线 路 三 相 导 线 为 下 5k
字 型 排 列 , 接 邻 杆 塔 改 变 为 垂 直 排 列 时 , 证 任 而 验 意 两 相 导 线 线 间 距 离 是 否 满 足 相 间 最 小 安 全 距 离 1 4 1 6I 的 要 求 ( 虑 为 理 想 状 态 下 , 线 没 . - . I T 考 导
摘 要 : 5k 架 空 线 路 三相 导线 不 同 排 列 方 式 之 间 过 渡 存 在 导 线 间 距 离 小 于 安 全 距 离 限值 的 问 题 。主 要 对 3 v
3 v 架 空 电 力 线 路 三 相 导 线 排 列 方 式 改 变 时 , 意 两 相 导 线 的 线 间 距 离 是 否 满 足 最 小 安 全 距 离 要 求 进 行 研 5k 任 究 和探 讨 , 对 现 状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解 决 方 案 。 并
有 弧 垂 ) 。
1 1 .

座 3 V 用 户 变 电 站 架 空 进 线 的 工 程 施 工 中 , 5k
发 现 3 V 架 空 电力 线 路 三相 导 线 排 列 方 式 在 5k
由下 字 型 转 为 垂 直 型 的 情 况 下 , 相 线 之 间 垂 直 两 距 离 没 有 满 足 上 海 市 电 力 公 司 颁 布 的 《 空 电 力 架 线 路 安 装 及 检 修 标 准 》 3 V 架 空 电 力 线 路 导 中 5k 线 的 线 间 垂 直 距 离 1 4 1 6r 最 小 安 全 距 离 . ~ . n的 限值 。 目前 在 上 海 市 电 力 公 司 范 围 内 3 V 架 空 5k

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

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
间距离一 般按
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 离。 【 关键 词】导线; 排列方式; 线间距离 架空 配电线 路在 变电所 出线及 通 道走 廊 紧张 时, 必须 采 取线 路 同
下式计算 D=0 . 4 X +( U/ l l 0 )+ 0 . 6 5 , / f ma x ( 2 ) 式 中D一 一 导 线 水 平 线 间 距 离 , m; ^一 一 一 熬 骥绝绿 f 串毒 乏 艇一 ; U一 一线 路线电压 , k v }  ̄ / f … 一一 导 线最大弧垂 , m。
表1最小垂直线 间距离
线 路 电 压< k V ) 蛰 巍 块 『 辐 墩 辫 ( m ’
3 5 1 l“ 。 ,! , , 2 . o l s; l ¨ l 7 . #

注: 5 0 0 K V 数值 系建议值 2 . 3 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
1 . 导 线在 杆 头 的排 列方 式 导 线 呈三 角排列 时, 先把 其 实际的 线间距 离换 成 等值 水平 线间距 导 线在塔 头上 的布置形式 大体上可以分为 三类 : 水平排 列、 垂直 排 离。 等值水平线 间距离一 般用下式计算

列 和三角形排列 。 后者 实际上是前两种 方式 的结 合。 { . 1 垂直排列方 式 垂直 排列 方式 使用于 双 回路 配 电线路 , 两个 回路的 导线 分 别悬挂 于杆塔两侧 。 这种 排列结 构紧凑 , 节省 投资, 但是杆塔 较高 , 增加 雷击机 会, 而上下 层导线 容易相互接 近而发 生相 间闪落 。 因此 这种 排列 的运行 可靠性较 低 , 根据排 列方式 不 同可分 为: 正 六边形 、 伞形、 倒 伞形、 平行
1 S ( 4 ) t g r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一、导线的排列方式导线和避雷针在杆塔上的位置称为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

导线排列方式没有绝对固定,常见的有三种;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1.垂直排列方式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

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2.水平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

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

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

3.三角形排列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二、线间距离的确定,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1.导线与杆塔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绝缘间距,包括导线应用悬式绝缘子水平排列在最大风偏时于杆塔间的绝缘距离。

导线与杆塔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如下表所示。

2.导线在档距中部的接近程度不至发生相间闪落,对于35KV配电线路,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D=0.4Lk+Un/110+0.65根号下(fmax)式中 D-导线水平距离(m),Lk-悬式绝缘子串长度(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时Lk=0),Un-线路额定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m)35KV配电线路当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0.75D对于10(6)KV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可按下式确定:D=0.16+0.003UN+0.008i式中 D-导线间距(m),l-线路档距(m),Un-线路额定电压(KV)10KV及以下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悬挂点间(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与档距的关系见下表:架空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m)平原地区架设配电线路时档距一般按下表的数值设置架空线路档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一、导线的排列方式
导线和避雷针在杆塔上的位置称为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

导线排列方式没有绝对固定,常见的有三种;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1.垂直排列方式
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

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2.水平排列方式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

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

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

3.三角形排列
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 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
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二、线间距离的确定,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
1. 导线与杆塔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绝缘间距,包括导线应用悬式绝缘子水平排
列在最大风偏时于杆塔间的绝缘距离。

导线与杆塔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如下表所示
2.导线在档距中部的接近程度不至发生相间闪落,对于35KV配电线
路,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
D=+Un/110+艮号下(fmax)
式中D-导线水平距离(m),Lk-悬式绝缘子串长度(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时
Lk=O),Un-线路额定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n) 35KV配电线路当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对于10(6)KV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可按下式确定:
D=++
式中D-导线间距(m, I-线路档距(m), Un-线路额定电压(KV
10KV及以下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悬挂点间(横
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m)
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与档距的关系见下表:
架空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m)
平原地区架设配电线路时档距一般按下表的数值设置
架空线路档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