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水浒传
水浒传名著考点

水浒传名著考点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故事的长篇小说。
以下是《水浒传》的一些考点:
1. 小说的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一说吴承恩),成书于明代。
2. 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悲壮人生和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斗争。
3.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如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等,每位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如宋江的忠诚正直,卢俊义的勇猛豪爽等。
4. 人物关系及群雄争霸: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合纵连横,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抗争势力,最终形成了以梁山泊为中心的势力。
5. 描写社会现象和人性黑暗面:小说不仅描写了108位好汉的英雄事迹,还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面和社会的腐败现象,如官员的贪污腐败,封建礼教的束缚等。
6. 反映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小说背景设定在北宋末年,通过描述人物的遭遇和抗争,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7. 描写艺术和修辞手法:小说采用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手法,兼具叙事和抒情,形象生动,文字优美。
以上是《水浒传》的一些考点,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名著阅读——《水浒传》

名著阅读——《水浒传》1、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2、《水浒传》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3、《水浒传》内容:讲述了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对抗官军,杀富济贫的故事,揭露当时封建统制的黑暗和“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4、《水浒传》内容划分: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为两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过程,揭示了“官逼民反”的起义根源;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揭示了农民革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必然失败的命运。
5、《水浒传》结构特点: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前40回讲单个英雄的故事,然后百川归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70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6、名家谈《水浒传》结构:郑振铎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
这条弧线以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到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洼降至终点。
7、《水浒传》在思想上进步意义:将封建统制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大臣,下至大小官吏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8、明代李贽评《水浒传》人物:“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他们忠义的准则。
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被称为“活佛”“上上人物”9、毛泽东评《水浒传》:“《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且毛泽东认为《水浒传》一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10、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人民提出:“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11、《水浒传》的译本:最早德文译名《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其译成英文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12、《水浒传》人物:36天罡,72地煞,108条好汉(晁盖不在其中)。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知识点整理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知识点整理1、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2、《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3、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朱武,出自名著《水浒传》。
4、《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一是的开酒铺蒋门神,被武松所杀。
5、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吴用、萧让、蒋敬。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3)(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3、补全回目:(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1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1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四大名著介绍

四大名著介绍中国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1、《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主要影响:《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主要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九年级名著阅读——《水浒传》

《水浒传》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是罗贯中(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的老师。
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人)。
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
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重要情节解读
艺术特色
(1)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
①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经历来刻画典型性格。
共性中写出个性来。
②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个性。
④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抓住人物身份和经历来刻画人物性格。
(2)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3)我国白话文学上的一座丰碑,标志着我国传统白话文学的成熟。
水浒传 概括赏析

水浒传概括赏析《水浒传》概括赏析。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起义军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忠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对《水浒传》进行概括赏析,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从情节上看,《水浒传》以108位英雄好汉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的战斗和冒险,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其中,梁山泊起义、晁盖、宋江等人的传奇经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也让我们对正义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从人物塑造上看,《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晁盖、宋江、吴用、林冲等人物形象都是鲜活而丰满的。
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形象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读者对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次,从主题上看,《水浒传》主要表现了对正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英雄好汉们的奋斗和牺牲,表现了他们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他们不满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决心起义反抗,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读者传达了对正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让我们对这些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通过对《水浒传》的概括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部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相信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命运,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正义和自由这些宝贵的价值。
四大名著:《水浒传》简介

四大名著:《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
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
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
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
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
与他们相比,鲁达的反叛更具主动性,这与他酷爱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与现实社会根本对立有直接关系。
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达。
他天生的疾恶如仇,任侠尚义,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除强扶弱,并不像宋江等人是为了要提高自己在江湖中的声望,带有某种刻意的追求。
他做事,完全是出于自发的本性,完全没有其它刻意的用心。
他为了一对素昧平生的卖唱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才觉得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因此丢官潜逃。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
作者简介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他出 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 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 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 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红楼 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包括施耐庵的《水 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水浒传》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 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 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与罗 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 创作,并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 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撰 写了《水浒传》。
《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志》的中国第一 部长篇回体小说。书中描写了魏、蜀、吴三个政 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波澜壮阔 的历史场景。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农民起义。 在平定祸乱的战争中,群雄并起。曹操在官渡之 战中统一了北方。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巩 固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 局面。 曹操、刘备相继逝世后,诸葛亮平定南方, 然而六出祁山未果,姜维北伐也徒劳无功。司马 氏夺取了曹氏政权,并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 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 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 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 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 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