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六章习题

合集下载

思修题库第六章

思修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生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 D )。

A.职业规范B.职业行为三准则C.职业守则D.职业道德2.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C )。

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爱岗敬业D.奉献社会3.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的“做人准则”、“立人之道”的是 ( B )。

A.爱护公物B.诚实守信C.文明礼貌D.尊老爱幼4.职业道德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是 ( B )。

A.奉献社会B.服务群众C.诚实守信D.爱岗敬业5.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是 ( D )。

A.服务群众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6.从业人员对待职业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是熟人还是生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

这是职业道德建设中 ( A )。

A. 办事公道的要求B. 爱国守法的要求C. 尊老爱幼的要求D. 助人为乐的要求7.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

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从业者的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B )。

A.坚守工作岗位,不怠工,不推诿; B.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D.在职业岗位上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

这是(B )。

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的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要求D.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的要求9.依《公务员法》规定,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是 ( D )。

A.申诉B.调解C.仲裁D. 控告10.下列选项中不是劳动者的权利的是 ( 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7章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7章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7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D)。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D)。

A、改革创新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属于全新国家安全观中的(D)。

A、文化安全B、生态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其后果的行为准则是(A)。

A、法律规范B、道德规范C、政策规范D、纪律规范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其中指引作用是指(A)。

A、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B、法可以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积极影响C、法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的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D、法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可以评判、衡量他人行为的合法性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属于实体法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A)。

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制裁作用当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依人治国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D、以礼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的是(B)。

思修题库第六章

思修题库第六章
A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D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E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ABCDE
16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A科学立法;B公正司法;C全民守法
ABC
ABCD
13.我国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哪些?
A宪法相关法;B民商法;C行政法;D经济法;E社会法;F刑法
ABCDEF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哪些意义?
A是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B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C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ABC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包括哪些?
ABC
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A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则;B是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而确立的。
AB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A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B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AB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了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E强制作用
ABCDE
10.社会主义法律运行包括哪三个方面?
A法律执行;B法律适用;C法律遵守
ABC
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思修2023版电子版第六章课后答案解析

思修2023版电子版第六章课后答案解析

思修2023版电子版第六章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题目:
什么是社会形态?请简述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答案解析: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特定的发展水平和属性。

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以打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社
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部落,存在原始共产主义。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财富私有制和奴隶制度,进入奴隶社会。

2.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奴隶起义的影响,导致奴
隶制度的崩溃。

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3.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经济和资本家阶级
的崛起为特征。

资本主义基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发展迅速,但也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

4.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器为特征。

社会主义旨在消除剥削和不平等,追求共同的福祉。

社会主义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总的来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

不同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20秋[105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答案

20秋[105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严格执法
领导督法
公正司法
科学立法
全民守法
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
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
人权保障原则的要求
3.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

第六章题库

第六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题库(阮李全编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今中国,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A.人治 B.法制C.德治 D.法治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5.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A.服务大局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6.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7.以下不属于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的是A.普遍适用性 B.民主监督性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8.在法治思维方式中,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护 B.行政保护C.司法救济 D.立法保护9.在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 B.参与性C.公开性 D.时限性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做主C.自由平等 D.党的领导11.以下关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决定权利 D.权力须受权利的制约12.根据法治思维的内涵,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的A.权利义务问题 B.责权统一问题C.权力制约问题 D.调整对象问题13.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C.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观念14.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5.以下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C.实体与程序两者可有可无 D.实体与程序两者不可偏废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体法的是A.民法 B.行政诉讼法C.刑法 D.行政法17.以下不属于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正确途径的是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C.尝试违法活动 D.参与法律实践18.以下关于法律权威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B.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C.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D.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内在强制力和外在的说服力19.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A.树立个人权威、推行个人崇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 D.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20.大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不正确的是A.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C.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D.加入犯罪集团充当卧底21.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的是A.法治思维B.法律权威C.法治理念D.法制观念2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3.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4.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5.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27.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8. 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9. 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0. 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1.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法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体现了法律至上的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违法必究3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A.司法独立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D.严格依法办事33.法治的重要原则和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4.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5.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是A.秉公执法B.一切依靠人民C.程序公正D.执法公开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决定的A.根本性质B.强制力C.本质属性D.约束力37.依法治国首先是A.依法治权B.依法治民C.提高全民守法意识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8.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A.领导批示B.文件规定C.法学理论D.法律规定39.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时确保A.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B.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C.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法律中“名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

思修第六章练习题

思修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一、教学目的通过职业生活和家庭婚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以及恋爱观与婚姻观。

二、教学重点1.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教学难点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2. 爱情与人生四、教学内容事业和爱情是人生的两大车轮。

我们也常常祝福朋友事业有成、爱情甜蜜。

而在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1.职业和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职业,是指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专业和专门职责、并以所得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的总和。

职业道德既体现了社会的要求、表现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还体现了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是职业从业人员表现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品质状况。

职业道德是随着职业的发展、分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职业的发展、分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领域越来越多,相应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职业活动的内涵、职责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同一职业领域的道德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职业道德也不是孤立、封闭地存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都会在职业道德中体现出来,阶级性、民族性等因素也会在它们身上打上深深的印记。

2. 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的异同相同点: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节的有限性。

不同点:第一,内涵不同。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的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第二,职业道德的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思修第六章参考题

思修第六章参考题

思修第六章参考题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B )A.保护环境B.爱岗敬业C.尊老爱幼D.勤俭持家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他的意思是,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B )A.人的姿色和容貌B.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风貌C.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需求D.人的金钱、权势和社会地位3、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

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职业道德中 ( C )A.办事公道的要求B.爱岗敬业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服务群众的要求4、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

这是家庭美德中( D )A.尊老爱幼的要求B.男女平等的要求C.夫妻和谐的要求D.勤俭持家的要求5、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等。

这是职业道德中( C )A.爱岗敬业的要求B.诚实守信的要求C.办事公道的要求D.服务群众的要求6、职业品质是一个人在职业行为和作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相对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下列选项中,属于优良职业品质的是( A )A.勤奋认真B.马虎大意C.自卑自贱D.敷衍塞责7、真正的爱情排斥另觅新欢的轻率。

那种只是出于异性吸引的感情冲动不是真正的爱情,那种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情。

这说明,爱情具有( A )A.强烈持久性B.含糊不清性C.生物本能性D.平等互利性8、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

这是职业道德中( C )A.助人为乐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勤俭自强的要求9、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树立为社会、为他人作奉献的职业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是 (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服务领导 D、办事公道 2.带来社会分工大发展,促成职业大分化,使职业从宗法关系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是 ( ) A、机器大工业 B、垄断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发展生产力 C、普及大学 D、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4、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归根到底是以 ( ) 为最高目标 A、奉献社会 B、工人阶级主权 C、为无产阶级追求最大利益 D、奉献与享受并重 5、没有规定职工权利义务的法律是 ( ) A、《教师法》 B、《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C、《安全生产法》 D、《海商法》 6、不属于《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 ) A、公开 B、竞争 C、择优 D、强制 7、《劳动法》未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 ( ) A、完成劳动任务 B、提高职业技能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提高生产技术 8、不是造成我国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基数大 B、外国人才冲击 C、就业机制不健全 D、就业观念落后 9、大学生恋爱应注意 ( ) A、追求外在形象 B、重视经济条件 C、重视结果 D、排遣寂寞 10、邻里之间如何化解纠纷 ( ) A、据理力争 B、起诉 C、武力解决 D、相互谦让 11、下列哪些不属于恋爱中的道德 ( ) A、自觉承担责任 B、相互理解 C、文明相亲相爱 D、尊重人格平等 12、大学生恋爱持慎重态度,下面哪种是把握不对 ( ) A、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B、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C、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D、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13、下面哪个不属于同学们在处理恋爱问题中应注意的关系( ) A、恋爱与集体 B、恋爱与关心集体 C、恋爱与父母 D、恋爱与社会 14、家庭美德不包括 ( ) A、勤俭持家 B、尊老爱幼 C、邻里团结 D、男尊女卑 15、我国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是 A、男22女21 B、男22女19 C、男20女22 D、男22女20 16、不属于男女平等的是 A、夫妻权利义务平等 B、人格地位平等 C、家庭收入平等 D、对待子女平等 17、下面哪些婚姻有效 A、重婚 B、近亲结婚 C、父母不承认 D、医学认定不应结婚的 18、构成爱情的要素不包括 A、责任 B、性爱 C、理想 D、理解 19、下面不属于结婚必备的条件 A、双方自愿 B、达到法定年邻 C、男方有物质基础 D、一夫一妻 20、关于邻里团结美德不正确的是 A、以理相待 相互帮助 B、相互尊重 C、不许到法院诉讼邻居 D、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特征属于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的是 A、制定性 B、规范性 C、有限性 D、强制性 E、职业性 2、下列属于《劳动法》调解的范围是 A、劳动工资 B、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C、 社会保险和福利 D、 大学生暑期打工 E、 员工考核 3、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法》基本原则的是( ) A、公开 B、平等 C、竞争 D、择优 E、法制 4、下列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权利有 ( ) A、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B、非因法定事由,不被免职 C、享受福利 D、参加工会 E、 恪守职业道德 5、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 ) A、申诉 B、控告 C、仲裁 D、诉讼 E、联名检举 6、下列不是结婚必备条件的是 ( ) A、必须男女双方自愿 B、 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C、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D、父母双方同意 E、 订立婚约 7、下列婚姻无效的是( )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亲属关系的 C、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D、未到法定婚龄的 E、因胁迫结婚的 8、下列属于《婚姻法》规定的是 ( )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需争得军人同意. B、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C、等待失业救济 D、继续依靠父母 E、盲目乱创 17、创业包括哪些内容 ( ) A、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 B、拓展职业活动范围 C、创造新的业绩 D、照搬别人经验 E、紧随别人 18、怎样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 A、拘泥于陈式 B、追求时髦 C、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 D、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再创业 E、一切做到切合实际 19、近年来国家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 ) A、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十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E、中部崛起 20、一个人能否成才取决于 ( ) A、一相情愿 B、把个人成才的主观愿望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机结合 C、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D、国家社会保障的救济 E.别人的帮助 三、思考题 1、职业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职业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 4、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5、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成才所面临的障碍有哪些,成才的关键是什么? 6、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恋爱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7、道德和法律对于婚姻家庭分别具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持家庭稳定、追求幸福婚姻? 8、如何辩证看待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道德? 9、如何理解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10、应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11、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2、认识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对大学生自身社会生活的重要现实意义。 13、大学生在择业中弄虚作假、不守诚信的行为可取吗? 14、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中主要持有那些心理? 15、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管理制度下,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看待职业道德、现实利益及自身职业表现的关系?

16、怎样看待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性关系? 17、大学生谈恋爱是一门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18、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恋爱、爱情、婚姻、家庭之间的联系?怎样看待“无爱的婚姻”和“无结局的爱情”

19、 结合社会现实思考现代人的结婚与离婚问题。 20、 找一些关于大学生择业、创业的信息或书籍来阅读。 四、案例 案例1 不要问我们的爱情到哪里去

又是夏天,又到了毕业生唱着骊歌告别校园的时节。曾在风花雪月里演绎的校园爱情,也到了水光尽显的时刻。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是最凄凉诗句,因为执手之后就是放手。都说校园爱情是最纯洁的,没有掺杂金钱、门第的观念,没有世俗的污染。然而,当生活步入真实与平淡,爱人指尖的温暖,能否抵抗时间与空间的巨大转变? 为爱情保险 虽然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拿不出太多钱来进行“家庭基本建设”,房子也是棘手的问题,但仍有不少感情较稳定而又有幸留在同一城市的恋人们希望早一点结婚,让爱情从不受污染的象牙塔直接进入婚姻这个“保险箱”。 有个与男友把婚期就定在8月的女孩说:“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多也太快,初出校门的我们面临太多诱惑与迷惑。早一点结婚,就像为爱情买了保险,好让它更好地面对各种风浪的侵袭。刚开始的时候生活上肯定会苦一点,但两个人相互关怀相互支撑,是很容易熬过去的。关键是,感情培养了好几年不容易,不想让它在变化中遭受任何破坏。” 在喧嚣的城市中,有一个两个人的小小的家,给年轻的心一个休憩的港湾,也给校园爱情一份温暖的归宿。虽然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为感情保险,但在缺乏安全感的现代生活里,这也不失为一种幸运和幸福吧。 让爱成为往事 虽然户籍制度已放开了许多,也有相当多毕业生表示不在乎户口,但涉及户口、工作,个人生活方式的意愿等诸多问题,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恋人们仍不得不面临“劳燕分飞”的命运。 尽管一些坚强者在分飞两地时仍坚持着爱情,但许多恋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手了,甚至无需太多解释和语言。在彼此心照不宣的等候里,毕业日期一天天临近,终于明白再怎么样的浪漫也必须生长在柴米油盐的土壤里。有一对恋人于别离前夜在操场上携手跑步跑了大半夜,一圈又一圈,直到无力迈动半步――因为再怎么样的追赶也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呵。也许只是一转眼,手里的这个人已远隔天涯。而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怀恋与伤痛,要多少汗水和泪水才能排泄干净?! 笑看风云变 相对于匆匆的结婚和匆匆的割舍,对感情持观望态度的人似乎更多。由于从心理到事业都不够成熟,还远不能承担家庭生活的概念,可又未对感情的未来丧失信心,于是一面学着慢慢适应社会,一面静观感情与生活之变:谁知道明天会怎样?此时的默契明天会不会变样?如今的般配将来会不会换了衡量?他(她)对我的心和对这世界的想法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如果这爱在时光的前行里变换了颜色,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纯情时代的梦想在生活里会漂褪了色,也会改弦更张,谁敢说我们一定会遭遇那个最完美的结局……

就要毕业了,我们的爱情到底往哪里去呢? 也许把恋人的手放进激情平静之后的生活琐细里,让平凡的幸福在恋人的掌纹里生长;也许就会彻底地放了手,把那个人指尖的温柔与青涩的恋情一并放到岁月背后。 (摘自《中国青年》2000年第11期)

案例2 广州校园惊爆:女生挂横幅求爱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