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真相归于真相

合集下载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文章标题:坚定理想信念,共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言】1.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记忆。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相的思潮,对于建设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民的理想信念是极为危险的。

2. 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真实的历史,守护我们的灵魂。

【历史的真相】3.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经历的全部。

历史的真相是丰富多彩的,是一切生命的记忆。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镜子,也是一个人的镜子。

4. 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历史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特有的价值。

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邪恶的。

历史的真相应该受到尊重,被传承。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5.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真相的否定。

它企图篡改历史事实,挑战人们的理想信念,割裂人们的血脉。

我们不能容忍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因为它威胁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捍卫真相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尊严,更是捍卫我们的灵魂。

历史的真相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应该勇敢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历史的纯真。

【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性】7. 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坚定的方向。

人们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无法前进,就无法生存。

理想信念,是我们生命的基石,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8. 当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们要保持文化的自信,守护民族的尊严。

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我们有着自己的历史,我们有着理想信念。

【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理想信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9. 对我个人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伤害,是一种对真相的亵渎。

我们不能否定历史,也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阴影。

10. 我坚信,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生命的支柱。

历史的真相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守护它。

历史回归文案短句

历史回归文案短句

历史回归文案短句
1. 追溯千年,历史回归,探索古人智慧。

2. 时光倒流,历史穿越,重拾过往辉煌。

3. 跳出现实,回到过去,寻找历史真相。

4. 唤起记忆,重温历史,品味曾经的风采。

5. 历史的长河汇聚于此,回归过去,感受岁月的沧桑。

6. 穿越历史长廊,回到过去,了解先人的经历。

7. 历史回归,破解谜团,还原古代文明。

8. 踏上历史的轨迹,感受文明的变迁。

9. 逆流而上,回首过去,解密历史之谜。

10. 历史回归,重温盛世,探索人类进步的轨迹。

11. 走入历史的长巷,回看往昔,发现人类的智慧之光。

12. 跨越时空,回归历史,认识自我与文明。

13. 追溯历史之源,思考人类的发展。

14. 历史的回归点燃我们对过去的好奇心。

15. 穿越时光,感受历史的韵味与魅力。

16. 历史回归,将曾经的辉煌化作永恒的记忆。

17. 重返历史的轨迹,解锁过去的秘密。

18. 历史的回归,探索人类文明的启示。

19. 历史的回归,唤醒沉睡的记忆。

20. 跨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

21. 历史回归,重温辉煌,感受传承的力量。

22. 穿越过去,回归历史,触摸先人的智慧之源。

23. 跨越时空,历史回归,探索宏大的人类命运。

“ 历史反复”阴影下的虚构之谜──小说《模糊》的评论

“ 历史反复”阴影下的虚构之谜──小说《模糊》的评论

从“反右”到“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受难的故事,不仅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叙述模式,而且成就了一大批作家,比如,从维熙、张贤亮、王蒙、尤凤伟、李洱、刘庆等,那么,新世纪近20年之后,作家田中禾类似题材长篇小说《模糊》,其意义何在?这种对历史的执着,那种激荡丰沛的历史重写的激情,到底源自何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小说之中,“模糊”不仅是指张书铭懒散的性格和处事风格,更是“历史无法言说的暧昧”的代名词。

然而,小说之外,我们又多了一层对小说意义层面的思考,那就是这种历史的重返和重写,在当下新世纪20年的语境之中,又意味着什么。

创伤,在这里成了“模糊”的隐喻,也是一个“永远重返”、但永远也无法真正在场的真相之谜。

相对于建国神话系列史诗性长篇小说,对革命记忆的抒情颂歌,不断革命激进象征的“革命样板戏”,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也许是以突如其来的断裂揭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但也许它更在于以一个“模糊”的共识,结束激进革命幻象,走向以现代化,继而是现代性民族国家叙事的另一重“镜城”之中。

因此,伤痕既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也属于中国当代历史。

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叙事凸显的是崇高的苦难感与走向现代化的希望感。

伤痕文学,连同反思文学,都成为国家文学新形式——改革文学的逻辑准备。

正是改革文学抚平了伤痕,结束了反思,使得国家迈向更光明的未来。

类似《血色黄昏》《晚霞消失的时候》《将军,你不能这样做》这类过于批判激进,或阴暗感伤的小说或诗歌,则被排斥在“伤痕”表现的主流范围之内。

中国当代文学,也在文学场域对自身形式独特文体意识的追求中,进行语言转向,走入先锋性与国际性视野的表述语境。

而“革命历史”问题,则成为一种被超越的文学遗产,被文坛所遗忘与遮蔽。

前几年《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杂志开设专栏,探讨伤痕文学和文学史多维复杂关系。

一种看法认为伤痕文学是十七年文学某种惯性延续,比如,李陀认为“它基本还是工农兵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作为文学潮流,它并没有提出新的原则、规范和框架,因此,伤痕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旧文学”[1]。

勿忘历史金句

勿忘历史金句

勿忘历史金句
勿忘历史金句是一些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它们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下面是十条勿忘历史金句。

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勤读史书,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2. 勿忘历史,历史是铭记,是警醒,是指引。

3. 历史是一面镜子,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4. 勿忘历史,历史是铸魂之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找到自己的根。

5. 历史是血脉,血脉是民族的根,不忘历史,才能坚守民族的根本。

6. 勿忘历史,历史是智慧的摇篮,只有从历史中学习,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7. 历史是宝藏,勿忘历史,才能珍惜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

8. 勿忘历史,历史是责任,只有肩负历史责任,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9. 历史是耐心的老师,勿忘历史,才能有耐心面对困难和挫折。

10. 勿忘历史,历史是铺路石,只有走过历史的路,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以上是十条勿忘历史金句,它们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历史是我们的根和血脉,只有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坚守自己的根本。


时,历史也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教训和警示,以避免重蹈覆辙。

勿忘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和责任。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读史书语录

读史书语录

读史书语录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言强调了历史的借鉴作用。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理解社会的兴衰更替,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2. 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可以开启心智,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3. 读史必求实:在阅读历史时,我们必须保持客观和真实的态度,避免被误导或产生误解。

4. 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这句话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5. 史书是过去的镜子,未来的灯塔:历史书籍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过去的真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座灯塔,照亮未来的道路,帮助我们预见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6. 史载兴衰之迹,亦见人生百态:历史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7. 读史明是非,知今通未来: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预测未来。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是什么意思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是什么意思

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是什么意思“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这句话是由马未都先生说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时代,每个人,对历史都有自己的态度,谁也没有处在当时那个朝代,谁也不清楚真相,而道理就是人们当下通过对历史的是非得失而认定的情与理。

道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总的来说,能称之为道理,还是需要大家普遍认同的。

讲道理,需要有理有据。

历史观也一样,也需要有文献、文物等佐证。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用几千个世纪的“弹指一挥间”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

扩展资料马未都先生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

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

《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

1997年1月18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协主席*** 在开幕时也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读《陈明仁将军传》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读《陈明仁将军传》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读《陈明仁将军传》
龙长吟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陈明仁将军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一位驰名中外的战将。

他一生经历既曲折又富有传奇性,委实难写。

作者凭借手中大量的史料,把握历史运动的辩证法,实事求是,以八年的功夫,终于写出了《陈明仁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总页数】3页(P65-66,60)
【作者】龙长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把曹禺还给历史--读《曹禺:历史的突进与回旋》 [J], 张玉阁
2."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与宣传 [J], 史天经
3.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关于张国焘“密电”的考辨 [J], 秦生
4.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毛泽东与和谐社会说开去 [J], 孙照红
5.“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吴元迈文集》看吴先生的文论 [J], 刘景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历史不容篡改,教育更需警醒作文

以历史不容篡改,教育更需警醒作文

以历史不容篡改,教育更需警醒作文《历史不容篡改,教育更需警醒》一、《历史是一本明白账》历史就像一本账本,上面清楚地记着发生过的事情,一笔一划清清楚楚,不容许被乱改一气。

前阵子我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那里面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文物和资料。

有一件被刺刀捅破的棉衣特别扎眼,棉衣上的血迹虽然已经变成了黑褐色,却好像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讲解员说,这是一位民兵烈士的遗物,他在和侵略者战斗时被敌人偷袭受伤,最后壮烈牺牲。

看到那件棉衣,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硝烟弥漫的场景,小小的村庄被战火笼罩,这位民兵原本是村子里平凡的农户,可为了守护家乡只能勇敢拿起简陋的武器。

如果有人篡改这件衣服背后的故事,说这是随便一个人的衣服,和战争无关,那就是对烈士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亵渎。

这就像走进商店,你不能随便修改商品的价格标签一样,历史的事实就是事实,标价多少就是多少。

而教育在这个时候就像那个把账本老老实实保存起来的保险柜。

学校里通过讲述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把历史真相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这就是在好好保存历史这笔财富。

二、《教育的警惕之眼》在学校里有个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经历。

他有次参加一个教育交流活动,遇到有人试图用美化侵略的方式来解释历史事件。

说是美化,其实就是在篡改历史。

把侵略者做过的坏事轻描淡写,还给侵略者带上什么文化交流使者的帽子。

那老师当场就火了,站起来就说“这不是在颠倒黑白吗,按照你们的说法,那博物馆里的那些罪证都是假的了?那当年死去的无数同胞的怨愤就成了无理取闹了?”。

这就好比有人硬要说小偷闯进你家拿走东西是来帮你整理财产分配似的。

老师还说教育不能糊涂,要是老师都被这种篡改历史的货色糊弄了,那教出来的学生该是什么样?学校的教育啊,可是要像一只警惕的老鹰一样,时刻紧盯着那些想要歪曲历史的小老鼠。

我们从课本里学到辛亥革命的时候看到一张张志士仁人坚定的脸,知道他们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付出多少心血,如果一篡改,说他们是不安分的暴动分子,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历史教育就得接地气,让每个学生都能像看明白一场打打闹闹一样看懂历史,并且知道历史绝不能被瞎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真相归于真相
作者:
来源:《时代报告》2015年第10期
各位编辑老师好:
我与《时代报告》杂志的邂逅,是在2014年的年末。

那一次的邂逅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相见恨晚……
因为工作的需求平日里都是在外奔波,很少能有时间像别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电脑旁娱乐休闲。

而我又是一个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总想看看我们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出台了、军事上又有哪些新的国防战略、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物不凡的经历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而此时,《时代报告》的出现满足了我对于外界认知的向往,打破了源于工作的束缚对于我想要了解的事情的深度和局限性。

每当在外出差的时候,我都会带一本《时代报告》在身边,揣进我的随身的背包里,利用在列车上的空闲时间来翻阅。

自从《时代报告》走入我的生活之后,我那正上大学的女儿也成为了《时代报告》的粉丝。

当她得知我要给贵刊写信的时候,对我说要让我代她谢谢你们。

是你们让她对祖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加明朗的认知。

贵刊于2015年第8期推出的特别报道“胜利1945”,我和女儿都很喜欢。

想必各位编辑老师们选择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这样的系列报道,也是用心良苦。

借用你们在那一期第18页上的一句话,感谢你们通过贵刊这个平台让我们看到“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真相归于真相”。

期待来自贵刊下一期的精彩,祝《时代报告》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周口李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