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本方案电影院为中型电影院,座位数为737个,观众厅为6个—;高度为;建筑面积约为140㎡;大厅尺寸为25mX15m,长宽比例为:1—;建筑面积约为375㎡,高度为;六个观众厅斜视角为40°≤45°,小厅的仰视角为°≤45°,放映俯角为°≤6°,最近视距为≥,W=8m,最远视距为≤,W=8m;大厅的仰视角为°≤45°,放映俯角为°≤6°,最近视角为≥,W=13m,最远视距为≤,W=13m;集中设置的放映机房有两处,走道相通,放映机房的净深为,净高为,放映机镜头光轴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为;主要的功能空间分为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公共区域分为门厅、休息厅、售票处、小卖部、厕所等,满足群众的需求;其他用房宜包括多种营业用房、建筑设备用房、智能化系统机房和员工用房等4. 2 观众厅1 观众厅的设计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4 观众厅净高度不宜小于视点高度、银幕高度与银幕上方的黑框高度~三者的总和;每排座位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或软椅排距不小于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 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或软椅排距不小于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4. 3 公共区域公共区域宜由门厅、休息厅、售票处、小卖部、衣物存放处、厕所等组成;2 电影院门厅和休息厅合计使用面积指标,特、甲级电影院不应小于/座;乙级电影院不应小于/座;丙级电影院不应小于/座;售票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售票窗VI的数量宜为每300座设一个,相邻两个售票窗El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售票处的建筑面积宜按每窗口~计算;中型及其以上电影院宜设团体售票服务间;2 售票处朝向室外的售票窗口,其窗口上部应设置雨篷;3 售票处宜安装醒目的显示设施,可显示出节目单、厅号、映出时间表、价格表等;电影院内宜设置小卖部或冷饮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根据观众厅的位置,就近分散设置,面积指标不应小于该区域观众厅/座,并宜设置适当的等候区域;2 柜台宜预留电源和给排水接口;3 前后柜台宽度不宜小于,间距不宜小于;电影院宜设置小件寄存柜或衣物存放处,衣物存放处面积指标不应小于/座;4. 4 放映机房放映机房内应设置放映、还音、倒片、配电等设备或设施,机房内宜设维修、休息处及专用厕所;各观众厅的放映机房宜集中设置;集中设置的放映机房每层不宜多于两处,并应有走道相通,走道宽度不宜小于;当放映机房后墙处无设备时,放映机房的净深不宜小于,机身后部距放映机房后墙不宜小于;当放映机房为两侧放映时,放映机房的净深不宜小于;放映机镜头至放映机房前墙面宜为~;放映机房的净高不宜小于;. 放映窗口及观察窗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放映窗及观察窗分别设置时,放映窗口宜呈喇叭口,内口尺寸宜为×,喇叭口不应阻挡光束;观察窗内口尺寸宜为宽×高;2 放映窗与观察窗可等高合并,合并后的放映窗口宜呈喇叭口,内口尺寸宜为宽×高,喇叭口不应阻挡光束;3 放映窗应安装光学玻璃,观察窗宜安装普通玻璃;4 垂直放映角为o;时,放映机镜头光轴距离机房地面高度应为;5 放映窗口外侧的观众厅最后一排地坪前沿距离放映光束F缘不宜小于;放映机房应有一外开门通至疏散通道,其楼梯和出人口不得与观众厅的楼梯和出入口合用;4. 5 其他用房其他用房宜包括多种营业用房、贵宾接待室、建筑设备用房、智能化系统机房和员工用房等,可根据电影院的性质、规模及实际需要确定;甲级及特级电影院宜设置贵宾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应与观众用房分开,并宜有单独的出人口;建筑设备用房宜符合下列规定:l 电影院宜设置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冷冻机房、水泵房、变配电室、灯光控制室等;2 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应接近电力负荷中心,运行、管理、维修应安全、方便,同时应避免其噪声和振动对公共区域和观众厅的干扰;电影院可根据建筑等级和规模的需要设置智能化系统机房,宜包括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有线电视机房、计算机机房、有线广播机房及控制室;智能化系统机房可单独设置,也可合用设置;员工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员工用房宜包括行政办公、会议、职工食堂、更衣室、厕所等用房,应根据电影院的实际需要设置;2 员工用房的位置及出人口应避免员工人流路线与观众人流路线互相交叉;4. 6 室内装修室内装修不得遮挡消防设施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得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观众厅装修的龙骨必须与主体建筑结构连接牢固,吊顶与主体结构吊挂应有安全构造措施,顶部有空间网架或钢屋架的主体结构应设有钢结构转换层;容积较大、管线较多的观众厅吊顶内;应留有检修空间,并应根据需要,设置检修马道和便于进入吊顶的人孔和通道,且应符合有关防火及安全要求;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4 改建、扩建电影院观众厅的室内装修应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6. 2 疏散电影院建筑应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并应均匀布置安全出口、内部和外部的通道,分区应明确、路线应短捷合理,进出场人流应避免交叉和逆流;观众厅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在紧靠门口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自动推闩式外开门,严禁采用推拉门、卷帘门、折叠门、转门等;观众厅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门的净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有候场需要的门厅,门厅内供入场使用的主楼梯不应作为疏散楼梯;2 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3 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踏步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处踏步宽度超过时,可不受此限;4 室外疏散梯净宽不应小于;下行人流不应妨碍地面人流;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中的有关规定;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间纵向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 边走道净宽不应小于;3 横向走道除排距尺寸以外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影剧院设计规范第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三、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影剧院设计综合规范

影剧院设计综合规范影剧院作为一个专门用于放映电影和表演戏剧的建筑,它的设计和规范对于提供观影体验和舞台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综合分析影剧院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座位布局、音响设备、舞台设计等,为影剧院设计提供一套综合规范。
建筑结构影剧院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观众坐席的视野以及舒适性。
首先,影剧院的观众席应该呈现斜坡式设计,以保证每个座位都能够有良好的视野,并且不会被前排观众遮挡。
其次,观众席的布局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确保每个座位都有足够的腿部和躯干空间,同时方便人们进出座位。
座位布局在座位布局方面,应该考虑观众的视野和听觉体验。
首先,座位应该围绕舞台或屏幕呈现半圆形或梯形布局,以便观众都能有良好的视野。
其次,在座位的设置上应该保证观众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过密集,以免造成拥挤和不舒适感。
最后,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包括残疾人座位在内的无障碍座位,以供有特殊需求的观众使用。
音响设备音响设备是影剧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设计原则是在舞台或屏幕的前方设置一到多个音箱,以确保音频能够清晰地传输到观众的耳朵中。
此外,对于大型影剧院,还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环绕音响,以提供更加立体和逼真的观影效果。
音响设备的放置应该避免遮挡观众视线,并且能够调整音量和音质以适应不同的剧目和影片放映。
舞台设计对于剧院而言,舞台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应该能够容纳各种类型和规模的表演,包括舞蹈、歌剧、戏剧等。
舞台的背景幕布应该简洁大气,并且能够方便更换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剧目和舞台效果的要求。
此外,舞台上的灯光设备和音响设备也应该与舞台设计相匹配,以保证良好的表演效果。
安全与服务设施在影剧院的设计中,安全和服务设施也是不可忽视的。
影剧院应该设置有明显的出口标识和疏散通道,并且配备适当的疏散设备,如灭火器、疏散门等。
此外,影剧院还应该具备舒适的观众休息区、洗手间、售票窗口等服务设施,以便观众能够享受到完整的观影体验。
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三章观众厅3.1视点和视距3.2 视线和有关夹角3.3 坐席、排距和走道3.4 银幕3.5 干扰光的防止第四章声学第五章放映机房第六章其它用房6.1 门厅、休息厅6.2 办公、服务、设备用房6.3 厕所第七章防火和疏散7.1 防火7.2 疏散第八章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 电器附录一银幕尺寸及其于观众厅的关系附录二名词解释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屏及普通银屏(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照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1、特大型1021座以上2、大型801座-1200座3、中型501座-800座4、小型500座以下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当电影院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三、试听等级: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以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2、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8388451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设计规范

× 人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观众厅人流组织应合理, 确保观众旳有序入场及疏散, 观众入场和疏散人流不得有 交叉; × 2应合理安排放映、经营之 间旳运营路线,观众、管理 人员和营业运送路线应便捷 通畅,互不干扰。 × 各个观众厅、放映机房旳 层高设计应根据观众厅规模、 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 合拟定。
型电影院旳集散空地旳深度 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
3
总平面
4
× 3.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为将来旳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 建筑布局应使基地内人流、车流合理分流,并应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 员集散。 × 3.2.2 基地内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并应设置照明。内部道 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不大于4m,当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 不大于4m。 × 3.2.3 停车场(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建、扩建电影院旳基地内宜设置停车场,停车场旳出入口应与道路连 接以便; 2 来宾和工作人员旳专用停车场宜设置在基地内; 3 贴邻观众厅旳停车场(库)产生旳噪声应采用合适旳措施进行处理,预防 对观众厅产生影响; 4 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或广场旳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 障碍物。
× 1.0.3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 应按其主要用途拟定建筑原则。
×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照电影产 业可连续性发展旳原则,并应与电影 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 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旳 要求。
2
基地
× 3.1.1 电影院选址应符合本地总体规 划和文化娱乐设施旳布局要求。
× 3中型电影院旳总座位数宜为
域需求、使用性质、功能定
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1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inemaJGJ58—2008,J785—200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82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8—2008,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7、4.6.1、4.6.2、6.1.2、6.1.3、6.1.5、6.1.6、6.1.8、6.1.12、6.2.2、7.2.5、7.3.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JGJ58—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1随着电影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影工艺设计在电影院设计中的作用更显突出,特在本条中增加了“电影工艺”的基本要求。
电影工艺即电影院建筑工艺,是指电影院观众厅和放映机房等功能的技术要求。
电影工艺设计专业是电影院建筑设计和电影技术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必须紧密配合,才能设计出合格的电影院来。
过去电影院设计中出现一些失误,大都是没有电影工艺设计配合所致。
所以本条强调了电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1.0.2随着数字电影的出现,电影院除了放映传统的三种电影之外,还应该能兼映数字电影,特在本条中增加了数字影片。
数字影片是指用数字技术实现画面和声音的获取、记录、传输和重放的电影。
1.0.4强调了视听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1.0.5强调了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电影院设计时,应考虑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预留发展空问。
电影工艺设计在电影院设计中的作用重大,在设计时应予以重视,做到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
2术语本章是以原规范附录二名词解释部分为基础,略有取舍。
现本章术语均选自《电影技术术语》GB/T15769—1995,略有改动。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送电影电视部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标准JGJ 58-88第一章总那么第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平安、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根本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标准有关条款执行。
第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根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公布的有关设计标准、标准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平安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观众厅3.1视点和视距3.2视线和有关夹角3.3座席、排距和走道3.4座席、排距和走道3.5银幕3.6干扰光的防止第4章声学第5章放映机房第6章其它用房6.1门厅、休息厅6.2办公、服务、设备用房6.3厕所第7章防火和疏散7.1防火7.2疏散第8章建筑设备8.1给水排水8.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电气附录一银幕尺寸及其与观众厅的关系附录二名词解释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3.5m;三、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第3章观众厅3.1视点和视距第3.1.1条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
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第3.1.2条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1.5倍,并不应小于1.3倍;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88倍,并不应小于0.76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镜头焦距相等)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74倍,并不应小于0.64倍(均见附录二图2)。
注:银幕宽度、高度参见附录一。
第3.1.3条最大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5倍,并不应大于6倍;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高度相同时,不应大于宽银幕画面宽度的3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2.50倍,并不应大于3倍(均见附录二图2);三、除按上述计算外,尚宜控制在36m以内,最大值不应大于40m。
3.2视线和有关夹角第3.2.1条水平斜视角不应小于45°(见附录二图2)。
第3.2.2条仰视角不应大于40°(见附录二图3)。
第3.2.3条观众厅视线升高“c”值不宜小于每排0.12m。
若受条件限制时,可取隔排0.12m,但此时座席中区必须错位。
3.3座席、排距和走道第3.3.1条观众厅每座面积:甲等不宜小于0.80㎡,乙等不宜小于0.70㎡,丙等不应小于0.60㎡。
注:观众厅面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第3.3.2条观众厅座席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应小于0.48m,软椅不应小于0.50m;二、座席排距: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75m,软椅不应小于0.80m;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90m,软椅不应小于0.95m;台阶式(散座、楼座)的座席排距应比上述值适当增大;靠后墙最后一排的排距应增大0.12m。
第3.3.3条每排座席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为最小排距时,每排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以后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个座席;二、长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个;三、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席数相应减半。
第3.3.4条短排法两个横走道之间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不设横走道时,其前面的一个横走道与后墙之间不宜超过10排。
第3.3.5条座席应按弧线或与弧线近似的折线布置(小型可按直线布置),或两种方法混合布置。
观众厅正中一排或1/2厅长处弧线的曲率半径一般等于银幕至最后一排的水平距离。
第3.3.6条观众厅走道除应按每百人0.60m分别计算宽度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短排法的中纵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0.80m;横走道的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20m;二、长排法的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第3.3.7条观众厅坡地面最大坡度不应大于1:6。
超过1:6时应采用台阶式地面;走道坡度为1:10至1:6时,即应采用适当防滑措施,超过1:6时应采用踏步。
3.4放映角第3.4.1条放映水平偏角不应大于3°(见附录二图2)。
第3.4.2条放映仰角不宜大于3°,放映俯角不宜大于6°;放映室设在楼座后上方时,放映俯角可至9°(见附录二图3)。
3.5银幕第3.5.1条银幕应设置坚固的金属银幕架、幕轨、可调节画面的幕框和保护幕。
丙等电影院可酌情简化。
银幕弧面中点至幕后的墙面距离一般应为1.20~2.00m。
第3.5.2条宽银幕在水平方向应呈弧形,其曲率半径应等于放映距离。
当画面宽度不超过8m时,银幕可为平面。
第3.5.3条银幕倾角不应大于±3°。
第3.5.4条银幕前不宜设镜框式台口。
3.6干扰光的防止第3.6.1条银幕边框、银幕后墙及附近的侧墙应为黑色或深色。
银幕前方的顶棚应采用低反光罩面材料(若有台口亦应如此)。
第3.6.2条观众厅侧墙或顶棚的上方设窗或通风口时均应有遮光措施。
第3.6.3条放映光束上缘距银幕附近的顶棚(或台口下缘)不应小于0.50m。
楼座下最后一排观众至画面上缘的视线距楼座前缘下部凸出部位不应小于0.30m。
第3.6.4条入场门、安全出口(太平门)宜设甬道或门斗。
第4章声学第4.0.1条观众厅体型尺寸及内部装修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观众厅内表面应避免反射声能集中;二、当有楼座时,其下部开口高度与深度之比不应小于1:2;三、观众厅每座容积不宜小于3.5立方米和大于5.5立方米;四、吸声材料的布置应满足混响计算和消除50ms以后的强反射声。
当设置立体声时应消除效果扬声器的颤动回声。
注:未设台口(或宽台口浅台深)时,体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第4.0.2条观众厅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在500~1000Hz范围内宜采用设置立体声时,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宜为0.7±0.1s。
计算值与最佳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计算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Hz)。
第4.0.3条观众厅扬声器组的高频扬声器应置于银幕高度2/3处。
高频扬声器轴线应指向观众席的1/2~2/3处。
扬声器箱支座及箱体在发声时不应产生振动噪声。
第4.0.4条银幕后面的墙面必须作强吸声处理。
第4.0.5条在放映机、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均开启时,空场观众席的噪声级:甲等电影院不应超过40dB(A);乙、丙等电影院不应超过45dB(A)。
设置立体声时,噪声级均不应超过40dB(A)。
第 4.0.6条放映机房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宜与观众厅的混响要求相适应。
第4.0.7条甲、乙等电影院观众厅入场门外的过渡空间宜作吸声处理。
第5章放映机房第5.0.1条放映机房由放映、倒片、配电各部分组成,可分隔或合于一室。
放映区内可增设机修室、休息室及专用厕所。
第 5.0.2条当放映室后墙处无设备时,放映室的净深不应小于3.20m。
放映机镜头至放映室前墙面应为0.35~0.40m;机身后部距放映室后墙不应小于1.20m。
第5.0.3条放映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台放映机轴线间及放映机与幻灯机轴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二、放映机轴线与右墙面(操作一侧)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三、放映机轴线与左墙面(非操作一侧)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
第5.0.4条放映室的净高不宜小于3.2m(上部天窗部分的高度另计)。
第5.0.5条放映机房楼面活荷载应取3~4kN/㎡(有较重设备时按实际计算)。
第5.0.6条放映机及幻灯机用的放映孔内口尺寸应为0.20m³0.20m,观察孔内口尺寸应为0.30m(宽)³0.20m(高)。
各孔外口尺寸放大呈喇叭状,应达到不阻挡光束。
第5.0.7条放映孔与观察孔轴线间的水平距离应为0.50~0.60m。
放映孔中心距离地面高度在放映角为0°时为1.25m,其它角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作相应的调整。
观察孔可与放映孔等高,也可比放映孔高0.30m。
第5.0.8条放映孔宜垂直于光轴安装光学玻璃,或在镜头与放映孔之间设置密闭伸缩套。
观察孔可安装6mm厚平板玻璃。
第5.0.9条放映孔外侧底边距其下方观众厅楼(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90m。
第5.0.10条放映机房应有良好通风,但放映机背后墙上不宜开窗;如开窗应有遮光措施。
放映机上方宜设排气天窗。
第5.0.11条放映室至少有一外开门通至疏散通道,其楼梯和出入口不得与观众厅的楼梯和出入口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