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动物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生殖带:14-16体节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受精
——头端互朝相反方向交配;精子进入对方 的受精囊孔(卵细胞尚未成熟)。
——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 殖带(14~16体节)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其中。 蚯蚓后退,受精囊移到粘液管时,向管中排放精 子----受精----粘液管两端封闭---卵茧(蚓茧)。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 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 一定的体节中。
意义: 强化运动机制,加强身体对环境的适应 分节现象还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中
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真体腔(次生体腔)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具体腔膜(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 间广阔空间)。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出,从一条血管流入 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连接,血液始终不 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
血液呈红色,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和血色素 意义:有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蛭纲为开管式循环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沙蚕的神经系统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6、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疣足及刚毛
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为动 物原始的附肢形式。用于游泳和爬行。 海产种类具有。
疣足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刚毛:上 皮细胞内陷 形成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7、生殖与发育
多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种类为直接发育。 对于海产种类为间接发育。
真体腔意义 :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促进 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的形成和发展。(3)为肠的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 (4)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课件

环节动物课件
生物指示作用
蚯蚓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 数量和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土壤
环境的优劣。
03
其他环节动物简介
水蛭
形态特征
水蛭身体细长,分为前后两个吸 盘,体色通常为深褐色或黑色,
表面有许多小颗粒状突起。
生活习性
水蛭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里 ,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 它们通常隐藏在石块下、草丛中 等地方,等待猎物经过时迅速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展示课件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简 单的引导,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 主要内容。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通过提问、 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 考能力。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环节动物的 相关知识。
在展示结束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 的总结和回顾,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 识。
观察法与实验法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环节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行为习性等,获取基本信息。 可借助显微镜、解剖镜等工具进行详细观察。
实验法
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环节动物的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环节动物的食性、繁殖方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节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03
身体细长,分为许多小 段,没有明显的头部和 尾部。
04
呼吸系统:主要通过体 表进行呼吸,体表湿润 且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
蚯蚓的生活习性
01
02
03
04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潮湿 、阴暗的环境。
食性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如腐 殖质、植物残渣等。
运动方式
通过身体的伸缩和体表黏液的 润滑作用在土壤中穿行。

第六章 环节动物

第六章 环节动物

2.寡毛纲(Oligochaeta) 约3000余种,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 体表具刚毛;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配时两虫互相授精, 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Pheretima)。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 形态
原肾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排泄器官,始见于扁形动物,由焰 细胞和排泄管构成,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于水分和液体 废物,经排泄管排出体外。 后肾比较进化,始见于环节动 物,有外胚层发育成。典型的后肾为一条迂回的管子,一 端开口于肾口,具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体表为肾 孔。
原肾是细长的小管,小管的一端有焰细胞(实际由帽细胞 和管细胞组成)所封闭,另一端连接其他小管形成一套小 管网,小管网有排泄孔通到体外。焰细胞有纤毛,纤毛不 停摆动,使得液体和一些离子可以通过管细胞的小孔进入, 然后由排泄孔(肾孔)排出。
环节动物门各纲区别
系统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疣足
刚毛
无刚毛和疣 足
无生殖环带 有生殖环带 有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
担轮幼虫 直接发育 直接发育
海洋生活
大多陆生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 寄生
四、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鱼类及禽畜类的天然饵料(担轮幼虫、沙蚕类、水蚓类、 蚯蚓等); 2.改良土壤的动物资源(蚯蚓等); 3.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多毛类等) 4.医学上的应用。
4. 消化与取食 •口、咽(或吻)、食道、肠、直肠、肛 门。消化道上可有盲囊,以增加消化面 积,并与肠道一样可以分泌消化酶。 •消化道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可以使 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蛭类具口吸盘和后吸盘,口在口吸盘内。 •食性与环节动物的生活方法关系密切。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中肠:
胃(10-14节): 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分泌消化 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 大部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肓肠笫26节伸出一对指状突起, 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前肠:口腔、咽、 食道、素囊、砂 囊。
中肠: 包括胃、 小肠。 后肠: 包括直 肠、肛门。
1)来源
次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 笫二次 笫三次 囊胚腔 原肠腔 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 囊发展而来的 。
1)次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 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 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 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 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 层围成的腔即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图8-19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 感觉器官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多毛类发达, 有眼(感光)、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 陆生寡毛类和半寄生类感觉器官一般不发 达,主要由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七、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 吸器官,皮肤直接交换气体。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呼 吸器官为鳃
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40~47cm,120~160体节。 每节有刚毛一圈,雌雄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 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 功能。 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 突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8章环节动物门第1节环节动物门的特征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身体分节,有刚毛和疣足,运动敏捷;2、次身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3、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复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4、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迅I、分节现象:1、特点:环节动物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分节现象)。

分节现象是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重要标志2、分节功能: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3、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4、异律分节:环节动物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致使动物向更高级发展,为逐渐分化出头、胸、腹等各部分奠定了基础)II、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1、特点:位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也在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体所形成(裂体腔)。

各环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

体腔内有体腔液2、意义:肠机能加强、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运动能力加强;对循环、生殖、排泄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III、纲毛和疣足:1、特点:运动器官。

环生;对生2、功能:增强了运动能力,是它们运动更敏捷、迅速IV、循环系统:1、组成:纵行血管、环形血管、分支血管2、特点: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养机能。

血液中含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呈红色,但血细胞无色V、后肾管:基本结构:肾口、肾孔、肾管、体腔管、生殖管、消化管VI、索式神经系统:VII、担轮幼虫(个体发育):环节动物直接发育,无幼虫期第2节代表动物——环毛蚓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可作为医药(地龙);可作为鱼等的饵料;可鉴土壤重金属含量I、外部形态:圆柱状,细长II、内部构造:1、体壁和次生体腔:a、构成: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等构成;b、特性: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使体表湿润。

环节动物(配合提纲)

环节动物(配合提纲)
松土,提高肥力:蚯蚓; 做药:蛭素治疗血栓; 作饲料:蚯蚓、沙蚕喂鱼虾蟹。
PK小游戏:我说动物你说“类”
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扁形动物:涡虫绦虫、华枝睾吸虫, 日本血吸虫
线形动物:蛔虫、钩虫、丝虫、线虫、蛲虫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代表
外部形态?
圆筒形 许多相似环形体节 前端环带
运动?
发达的肌肉
有刚毛
肌肉 和刚毛 配合 运动
呼吸?
湿润土壤中生活
体表黏液,溶解氧气,给体壁下毛细血管
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环节动物
水蛭
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与人类的关系

第八章 环节动物

第八章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的分节,除前二节和最后一节外,
其余体节基本相同,故称同律分节,还是 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象。如果体节进一 步分化,其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明显差别则 形成异律分节。 分节现象对加强身体同环境的适应、强化 运动机制以及增强新陈代谢等有着重大的 意义。
二、次生体腔
在发生上,比原体腔来得迟,故又称次生
蚯蚓为腐食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
植物茎叶碎片为食。不能消化的食物连同 大量泥土经肛门排出体外,称为蚓粪,为 复合肥料。
(3)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包括: 纵血管:背血管、腹血管、
心脏
神经下血管、食管侧血管 环血管:动脉弧(血液自 背侧向腹侧流动)、壁血 管 微血管网
动物,腕足动物等都要经过担轮幼虫期,而且 与牟勒氏幼虫 , 帽状幼虫 , 轮虫都相似 , 可以 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目前已知的环节动物约30000种,分布于
海水、淡水、陆地等多种环境里,少数营 寄生生活,分为3个纲: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分节 刚毛和疣足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头部明显,体 头部不明显,体 体分节,每节 分节。 分节。 有数个体环。
三、刚毛和疣足 刚毛是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的
一个成刚毛细胞分泌的,是运动胞器。
疣足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有加强
游泳和爬行的效用,也有气体交换功能。
四、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则出现了完善的循环系统,且多
数种类为闭管式循环。即血液从心脏流出, 从一条血管流人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 管网连接,血液始终不离开血管进入组织 间隙,循环方向一定。 环节动物主要靠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有 规律地搏动来推动血流循环。
背血管
神经下血管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
其它环节动物:水蛭、沙蚕 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
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使之运动
环节动物
1、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 体壁 来 完成。空气中的氧气渗进体壁里的 毛细血管 ,由它带给身体各细胞。为了保证蚯蚓的 呼吸作用,课堂实验中,要经常用 浸水的湿 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棉球
2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 是蚯蚓的 环带 。 3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里,很快会死去, 是因为 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 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 因为 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支撑固定身体协助运 。 动
蚯蚓的主要特点: 身体呈长圆筒状由许多体
节构成,前端有环带,靠 刚毛配合肌肉运动。
1、常见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蚂蟥
沙蚕 水蛭
• 生活在海洋中,身体有许多 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体节 两侧都有突起,突起上有刚 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可 用于爬行和游泳
• 蛭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 或潮湿的树丛中,可通过吸 盘吸附在鱼、蛙、家畜、以 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5.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的原因是 土中缺氧,蚯蚓无法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 6.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不能运动的原 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作用。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动物
蚯蚓的主要特征:
1、蚯蚓的外部形态: 2、蚯蚓的运动: 3、蚯蚓的呼吸: 4、蚯蚓的消化: 5、蚯蚓对人类的益处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 呈长圆筒形 身体: 许多相似环形体节 环带 体表: 有黏液 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通过 肌肉 和 刚毛 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身体分节,运动更灵活。
刚毛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体壁内的肌肉作用下,将其他体节拉过来,完成运动。
蚯蚓的运动:
粗 糙 纸 上 : :口、口腔、咽、食道、嗉囊、 砂囊、胃、肠、盲肠、肛门 ;
其他环节动物


蚯蚓:陆生环节动 物.生活在土壤中, 昼伏夜出,以腐败有 机物为食,连同泥土 一同吞入。也摄食植 物的茎叶等碎片。
腐生生活 分解者
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静; 喜温暖;喜酸甜;喜独居。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呈 长圆筒形 , 两侧 对称。呈褐色,背侧深, 腹侧浅。身体由许多相似 的 环形体节 。 身体前端有几个特殊体节,称 为 环带 ,是区分前后端的 标记。
方法步骤:参照书本第9页。
注意事项: 1、实验内容应包括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经常用湿棉花轻擦蚯蚓体表, 使其体表保持湿润。 3、注意时间安排,观察要细心大胆,并做好记录。
分组讨论:
1、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是否呈两侧对称? 为什么称为环节动物? 2、怎么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 动中起什么作用? 4、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 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沙蚕
水蛭(又叫蚂蟥)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圆筒形 2、由许多彼此相似 的体节组成 3、刚毛或疣足辅助 运动
蚯 蚓
水 蛭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2、蛭的唾液中可提取抗血栓药物--蛭素。
活体水蛭吸血可以 消除淤血和即时性提高 局部血流量,该疗法目 前已经成为救治静脉淤 血并发症的一种标准疗 法。
1 环带
2 前端
后端 3
蚯蚓的外部结构

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
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防止体表黏液干燥无法呼吸。土壤中缺乏氧气, 到地面上来呼吸。
观察蚯蚓

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并用放 大镜观察体节上的突起--刚毛。
刚毛
蚯蚓的运动:
3、蚯蚓的益处: (1).疏松土壤 (2).提高肥力 (3).饲料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 两侧 对称:
背腹 扁平: 有口 无 肛门 。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细长 ,呈_________ 圆柱形 身体_________ 角质层 。 体表有__________ 口_,有___ 肛门 有__
蚯蚓
目的要求: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棉花、糙纸、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